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符少娥教授闡述長者膝關節疼痛成因及症狀

2024年5月6日

研究成果

香港理工大學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康復治療科學系副系主任、體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及教授符少娥教授於《明報》撰文,闡述長者膝關節疼痛的成因、症狀及保健方案。

理大團隊研究顯示,前腿肌肉繃緊與力量不足,是導致膝關節早期退化的原因。而隨年長、肌肉減少、力量及柔軟度下降,膝關節「卸力」變得更差,導致膝關節負荷過大。另外,相當多長者走路時手臂僵硬,上半身像鐘擺般左右搖擺,不但導致走路費力,也增加膝關節負荷。因此臀部、大腿、小腿和腰背肌肉都需要有良好強度、靈活、柔軟和協調度,以減少膝關節負荷。

符教授提到,走路時膝關節負荷過大是導致疼痛的主因。因此走路時下肢必須保持平衡,讓膝蓋逐漸彎曲,從而「卸力」減少負荷。此外,走路擺動過程包括一條腿及另一側手臂向前移動,若做到全身協調,可以產生省力效果。

她亦指出,肌肉會隨着年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的流失速度是每10年減少8%70歲以後流失速度更為每10年減少15%。因此及早開始健膝健身運動並持之以恆,能有效改善肌肉流失,保持強壯又靈活的肌肉,促進膝關節健康,並降低跌倒風險。

網上報導:

明報 - https://polyu.me/4b0JkRehttps://polyu.me/4b5D4Yt


研究部門 體育科技研究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