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NEWS  2000 x 1050 px 5

RCRE: 跨學科固體廢物循環再造研究中心推動碳中和科技及政策研究

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 (RCRE) 是PAIR轄下研究單位,致力應對氣候變化及實現碳中和,推動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的科技和政策研究。 RCRE四大研究方向包括政策與社會、環境及經濟影響、廢物利用科技,以及回收和可持續建築。 請按此觀看中心簡介,了解這間新成立的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的願景﹑研究方向和使命!

2022年2月22日

宣傳

website  RIAIoT 2000  1050 px

理大研發城市無縫定位系統

理大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及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系主任陳武教授率領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個城市無縫定位系統, 成功克服市區內衛星信號受阻的難題,使智能手機的定位精準度保持在10 米以內。 為達致高精準定位,研究團隊融合了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eiDou)、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 (GPS)、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 (Galileo),以及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衞星系統 (GLONASS) 四大GNSS 的數據。 此外,該系統在2021 年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網上特別版中奪得銀獎,以及於2018 年獲得香港智慧城市大獎(智慧出行組別)。 請按此以獲取更多資訊。

2022年2月18日

榮譽及成就

20220217-1

新型遠紅外線纖維 適用於功能性及醫護紡織品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成員及紡織及服裝學系教授李鸝教授研發出製造纖維的新方法,較慣常的方式更有效吸收及放射遠紅外線。該項新技術可用於生產優質的功能服裝和醫護產品。   李鸝教授研發的創新技術有別於這傳統做法,更不含化學物質。她把人造纖維橫切面從常見的圓形結構修改成三角形結構,這樣便能大大提高纖維吸收及放射遠紅外線的能力。   李教授的創新發明榮獲2019 年第47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及優異獎(泰國國家研究評議會國際最佳發明獎),以及2021 年第4 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金獎。   請按此以獲取更多資訊。

2022年2月17日

研究成果

Prof Tam microsensors 1

超微細光纖傳感器 從體內監測身體狀況

理大光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光子學講座教授、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譚華耀教授帶領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嶄新的超微細光纖傳感器,可以植入人體,為手術及治療過程提供更準確的醫學監測資訊。 該傳感器名為「塑料邊孔光纖傳感器」,由先進光學塑料ZEONEX製成,研究團隊更在光纖內加入「邊孔」,以增加其敏感度。這款超微細光纖傳感器不但具備生物相容性,而且質地柔軟,可感應人體內極微細的壓力變化。 這款超微細光纖傳感器可細小至數微米,它對壓力的敏感度更比傳統的光纖傳感器高出20倍。此外,它不受濕度影響、不易折斷,並可抗化學腐蝕兼具生物相容性,未來將可更廣泛地應用於醫療領域當中。 「塑料邊孔光纖傳感器」的研究成果早前於美國光學學會的學術期刊《Optics Letters》中發表,而理大與其他大學合作的部分研究成果亦已獲得專利。 請按此以獲取更多資訊。

2022年2月16日

研究成果

NEWS  2000 x 1050 px 3

行政長官參觀理大太空與先進材料實驗室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早前到訪香港理工大學,了解理大的研究項目。她在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及其他高層人員陪同下,參觀了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轄下的精密機器人實驗室,以及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 https://polyu.hk/UfWKp

2022年2月15日

宣傳

NEWS  2000 x 1050 px 2

理大知識轉移獲8億港元

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近公佈的 2020/21 年度知識轉移年報,八間院校中有六間的知識轉移總收入約為 53.1 億港元,比上年增長 15.9%。 理大的知識轉移收入由去年的 6.9 億港元增加至 8 億港元,亦較去年增加 15.9%。 此外,理大專利授權累積數量亦踞前列,至前達148個。

2022年2月15日

宣傳

DoPAIR interview_TC

陳清焰教授於理大刊物分享願景

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院長陳清焰教授於最新一期的理大「勵學利民」中分享他的故事,以及他致力跨學科研究以創造社會效益的願景。 閱讀全文: https://polyu.hk/TJQHO

2022年2月10日

宣傳

Cao named CCF Fellow 2000 1050  TC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曹建農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潘樂陶慈善基金數據科學教授及分佈式及移動計算講座教授曹建農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FF)會士,以表彰他在相關領域的卓越成就。 曹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分佈式計算、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無線感知與網絡,和移動與邊緣計算。曹教授在這些領域合著了五本著作,合編了九本其他著作,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500餘篇論文。由於傑出的研究成就,他榮獲很多獎項,他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足證他在科研工作上的貢獻再一次獲得肯定。 恭賀曹建農教授!

2022年1月28日

榮譽及成就

RIRC receives RGC grant 2000 1050 TC update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多個跨學科研究項目獲批資助及撥款共超過 3600 萬港元 (只有英文版本)

(只有英文版本) The Research Grant Committee (RGC) announced the funding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mpact Fund (RIF) 2021/22, Collaborative Research Fund (CRF) in 2021/22 and Second Round One-off CRF COVID-19 and Novel Infectious Diseases(NID) Research Exercise earlier this year.  Seve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by PAIR’s constituent research units received over HK$36 million grant in total.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Coordinator Research Institute / Research Centre involved Amount awarded RGC CRF 2021/22 Research Equipment Grant High performance deep learning clusters for big data analytics Prof. Chen Xiaojun RIAIoT, SCRI and RCSV $3,099,659 Advanced Fourier-transform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for Molecular and Nano Func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Prof. Raymond Wong Wai-yeung RISE and RI-IWEAR $7,964,914 RGC CRF 2021/22 Research Project Grant Stud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Hong Kong’s Vegetation: from Present to Future Predic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Prof. Charles Wong Man-sing RILS and RISUD $4,949,639 RGC Research Impact Fund 2021/22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olor Matching Mechanism for Developing High-quality Lighting and Imaging Systems Dr Tommy Wei Minchen  PRI and RISUD   Total amount of $8,800,000 Reliable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Positioning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r Hsu Li Ta RISUD and RIAIoT Second Round One-off CRF COVID-19 and NID Research Exercise in 2021/22 Is the usual social distance sufficient to avoid airborne infection of expiratory droplet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Prof. Guo Hai RILS and RISUD $4,703,090 Spatiotemporal prediction and real-time early warning of COVID-19 onset risk Prof. John Shi Wenzhong SCRI $6,964,000

2022年1月24日

資助與捐贈

DoPAIR research 20220121

陳清焰教授的研究團隊能準確模擬客機艙内新冠的傳播和感染情況

跨國出版公司 Wiley在2022 年 1 月 20 日發布以下新聞稿,介紹陳教授團隊的近期工作。 團隊發表在 Indoor Air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模擬 SARS-CoV-2(導致 COVID-19 的病毒)在從倫敦飛往河內的航班和從新加坡飛往杭州的另一架航班上的傳播。 研究人員在模擬感染者在機艙內咳嗽、說話和呼吸活動所產生的不同大小的飛沫擴散時發現,飛沫中所含的 SARS-CoV-2 病毒隨機艙空氣分佈而傳播,並被其他乘客吸入。 科學家們計算了每位乘客吸入的病毒拷貝數,以確定感染情況。他們的方法在第一例飛行中正確預測了 84% 的感染/未感染病例。該團隊還發現,佩戴口罩和減少乘客之間的交談頻率有助於降低第二例飛行的暴露風險。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兼副系主任賴達禕博士說:「很高興看到我們通過實驗數據驗證的模型,在預測 COVID-19 在客機客艙中的傳播方面,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準確度。此外,最重要的是,研究讓我們知道了戴口罩對減少傳播有重大影響。」 此研究已發表在 Indoor Air期刊,請按以下連結閱讀全文。 訪問已於多個平台刊登及上載,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 Science Daily Daily Mail EurekAlert Archyde The Jerusalem Post News Wise Eminetra Canarian Weekly News Medical Life Sciences Medical Xpress Opera News SC Online News

2022年1月21日

研究成果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