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張世家
張宇
「泥人張世家」第六代傳人、國家一級美術師
非遺介紹:
「泥人張世家」是從清末道光年間,由浙江紹興山陰遷居天津而來的家族。在天津的第一代張明山先生,以自己的文采和書畫,贏得了社會聲譽,並在天津安家落戶,但張明山先生的泥塑技藝,卻更為人們矚目,廣為傳頌,為人們記住張明山先生的最主要成就,並送藝號「泥人張」。
他的彩塑人物,善於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靜中求動,變化豐富,技法嚴肅流暢,色彩秀麗,富於文氣。其代表作有《蔣門神》、《孫夫人試劍》、《嚴振像》等。泥人張世家至今,經歷六代父子傳承,代有名家,為天津乃至全國人民熟知喜愛。
泥人張世家,經歷了近代天津歷史上的動盪時期,多次戰爭、經濟危機,也經歷了穩定、發展的時期,一直堅守傳統技藝,至今走過了198年的歷史,作為一個著名的藝術家族,在東亞雕塑界擁有自己深厚的影響力。
至今傳至第六代泥人張,張宇先生。張宇先生在繼承家族傳統技藝的同時,致力於保護傳統技藝的生態環境,維護泥人張世家繪塑老作坊的運營,開展雕塑文化的推廣與研究。
「泥人張世家」從第一代張明山先生開始,至今已經傳承了198年,明山先生的泥塑技藝,為人們矚目,廣為傳頌。在張明山之前屬於中國古代雕塑史,張明山開創了中國小型架上雕塑。在中國雕塑史上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泥人張世家至今傳至第六代泥人張,張宇先生主持。作為國家首批非遺在繼承家族傳統技藝的同時,還致力於保護傳統技藝的生態環境,開展雕塑文化的推廣與深度研究,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藝術家介紹:
第六代「泥人張」張宇,1978年出生於天津,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民協理事、天津市文聯副主席、天津市新聯會副會長、天津市民協副主席、新華社《環球》雜誌專欄作家、現任天津市泥人張世家繪塑老作坊坊主、天津市泥人張美術館館長、張宇雕塑館館長。
2006年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2007年—2010年為中國美術館完成作品88件/套,作為文化部中國近現代美術家專題收藏。隨後其作品分別在首都博物館、天津美術館展出,自2014年以來,分別在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開設通識課,任客座教授。同時也是新華社《環球》雜誌專欄作家。在接手泥人張世家繪塑老作坊以來,積極探索傳統的泥塑語言,如何在當下更豐富的文化體系中呈現對人生的理解,並將這些豐富的精神意藴完美地融匯於作品之中。
技藝介紹:
「泥人張」是清道光年間天津泥塑大家張明山先生的藝號。張明山先生,浙江紹興人,六歲隨父赴津,八歲學塑,十三歲時已能獨立創作,至十八歲時便聞名於世,人亦以「泥人張」代其名。他的彩塑人物,善於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心理,靜中求動,變化豐富,技法嚴禁流程。張明山只需和人對面坐談,摶土於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先生子孫,世襲其業,父子相傳,代有高手,迄今已有七代,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實藝術史上一奇跡。
繪塑技法:
塑:以拍板固定大概形體,手指捏塑,逐漸調整形態。
壓子紋:「泥人張世家」的經典技法,即用竹、骨、木等特製工具配以手法輕重,壓出細部的形態。
繪色:用不同號的平筆與圖畫毛筆,先進行大色的鋪蓋,再細繪紋飾。
暈染:用筆將顏色暈開,使色彩層巒疊次,類似圖畫的「水墨暈章」,營造古樸的效果。
開臉:對人物面部刻畫而極為嚴謹,先勻淨膚色,再以細筆勾勒五官、鬢髮等。
重點展品介紹:
作品名稱:《孔子撫琴》 作品創作時間:2023年 作品尺寸:33cm*13cm*33.5cm 作品創作者:張宇 作品創作理念與作品故事: 《孔子撫琴》取材自兩千餘年前孔子在其師師襄處撫琴,並於「琴心」中完成了一場聖人之間素未謀面的相遇之典故。傳孔子學琴於師襄,數十日中,從掌握技法到操琴自如,最後竟悟到所操琴曲為周文王所作。 一把古琴靜靜安放在孔子身前的石台之上,石台被青苔覆蓋,綠意盎然,古趣映生。 恰逢孔子誕辰2574周年,張宇先生特別創作《孔子撫琴》,以示對聖人的敬意。與聖人相伴,眼界心胸亦不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