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專題

News and Events_Breadcrumb-Banner-20221007
20220815-1_1

理大首創「虛擬醫院學習系統」提升臨床護理教學

護理教育包含課室教學和臨床實習,惟在新冠疫情下,面授課堂和臨床實習均受影響。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雷逸華博士及高級專任導師陳玉儀博士率領團隊,利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虛擬醫院學習系統」(下稱「虛擬醫院」),提供創新的「臨床」培訓,以提升護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成效。 「虛擬醫院」是本港首個同類型的虛擬教學系統,模擬真實醫院病房複雜多變的環境。系統目前設有五個模擬情境,共11個遊戲,包括「臨床實習簡介」、「譫妄患者的挑戰」、「同時處理多個護理任務」、「預防錯失」,以及「心肌栓塞」。系統可隨機提供逾1,200個處境和多項選擇組合,因此學生參與遊戲時,難以預測即將面對的情境,並須即時評估患者狀況和詮釋醫療資料,以作出適當的護理決定。 陳玉儀博士表示:「現時大部分虛擬實境學習系統偏重於基礎護理知識,以訓練護理操作和程序為主要教學目標,情景設置亦為一床一病患。而理大的『虛擬醫院』要求學生同時處理多張病床及照顧多名患者,期間會出現各式突發事故和臨床護理陷阱,考驗學生面對各種干擾時,如何運用所學,在限時內決定護理優次,系統有助提升其觀察力、臨床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及溝通技巧等。」 在「虛擬醫院」中,學生對病人的回應和作出的護理決定可經等離子電視顯示,系統設有錄音功能記錄學生與虛擬患者的對答,供師生之後討論;而多項選擇題功能,讓學生即時反思自己的臨床判斷和決定。遊戲數據和系統的自動評估功能亦便利教師跟進學習進度和評估學習成果。 「虛擬醫院」於本年一月正式啟用,現時已有逾450名護理學生使用。雷逸華博士表示:「『虛擬醫院』提供以個案為本、合作解難的學習機會。配合學院目前使用的模擬病人教學系統,我期望『虛擬醫院』可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臨床護理所需的專業技能,減低學生在現實臨床環境中出錯。」 她續說:「我們很高興這套虛擬學習系統獲得學生正面回饋,期望未來將這套系統擴展至跨專業、跨學科的虛擬實境遊戲,並推廣至本地以至大灣區的其他護士學校。」 理大護理學院三年級學生鄭子詠認為「虛擬醫院」的場景細節逼真,透過這套學習系統,每位同學均有機會單獨應對護理難題,從而感受到護士面對繁重工作時的緊張情緒和壓力,有助增強他們進行臨床實習的信心。   按此觀看「虛擬醫院學習系統」的簡介影片。

2022年8月15日

Vaccination cenre_31Mar_4_1600x1080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到訪視察加路連山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到訪位於銅鑼灣的「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此接種中心得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全力支持,以非牟利模式營運,並在3 月 29 日正式啟用。 陳教授今午在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陪同下視察接種中心,以了解中心的運作情況,並為當值的醫護團隊打氣。她感謝理大積極支持特區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   理大安排了護理學院共 300 位師生及校友營運整個接種中心,為十二歲或以上人士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由應屆畢業生負責為市民接種疫苗,而身兼註冊護士的教員與校友則負責監督及提供協助。 此接種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八時至下午八時,將會運作至六月底。 了解更多理大為支持香港的抗疫工作提供的協助: https://www.polyu.edu.hk/tc/combatcovid19/

2022年3月31日

1

理大護理學院全力支持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先生親臨視察

接種疫苗是戰勝疫情的重要一環,香港特區政府因應社區對接種疫苗的需求,在銅鑼灣增設「加路連山道短期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此中心今日(3 月 29 日)正式啟用。中心設於希慎興業及華懋集團所提供的地皮上,並得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全力支持,以非牟利模式營運,希望能為社區抗疫工作出一分力。  

2022年3月29日

P1

理大及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協作為浸大護理師生進行N95呼吸器面型配合測試

佩戴合適的N95呼吸器能有效減低前線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護理學院及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協作,在東華學院結合保健中心為超過200名來自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護理學教員及學生於前往啟德託管中心擔任前線醫護工作前,進行N95呼吸器面型配合測試。該批前線醫護人員將於啟德暫託中心照護症狀輕微的確診或康復中的長者。

2022年3月25日

20220318_1

理大設立醫管局熱線支援中心 接聽新冠肺炎確診者查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到訪視察

2022年3月18日

1

理大與各界攜手同心抗疫 與市民共克難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政府同心抗疫,並準備在不同崗位上協助抗疫工作。理大已有 700 多名師生和校友,表示願意參與社區檢測、接種疫苗或支援有需要社群等工作,希望能以不同專業,與社會各界攜手,全力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 第五波疫情下,支援安老院舍和長者抗疫是重要一環。理大護理學院聯同內地及本港多個熱心團體,包括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廣東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潮團總會及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深圳市北京大學校友會、科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武漢市天合瑞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將他們捐贈的一系列抗疫物資,包括:44,000 套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檢測套裝、20 萬套保護裝束(包括面罩和 N95 口罩等裝備)及一批脈搏血氧測量儀,由學院分批陸續轉交 200 多家受惠安老院舍,以支援院舍職員和院友的抗疫需要,保障他們的健康。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岑浩强教授說:「理大與社會各界同心抗疫,自疫情爆發以來一直協助當局追蹤傳播鏈,並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在不同範疇支持前線醫護之餘,更惠及廣大社群。理大將繼續開展各方面支援工作,配合政府的抗疫方向,貢獻所長。」 

2022年3月11日

護理學院獲史上最大筆資助 邀社群參與研究 防新冠病毒傳播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 護理學院及康復治療科學系的兩個研究計劃分別獲得香港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合共港幣5,588萬元。這是護理學院第二次*獲得局方以同一基金撥款展開預防2019冠状病毒傳播的研究。今次的資助金額更高達港幣2,760 萬港元,是本院成立以來最高的研究資助金額。 局方今次共撥款給18個研究計劃,護理學院的計劃是其中之,研究為期四年。由學院主任及護理學講座教授[劉陳小寶健康延年教授]莫禮士教授**帶領計劃,題為 「以社區為本參與性研究模式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病 (COVID-19) 在香港的風險:社會和行為干預措施之開發及評估」。研究分為五個獨立又相關項目,對象是社會不同群體,包括:少數族裔、慢性病患者的照顧者、學生和在職人士。各項目皆圍繞一個共同主題:應用數碼科技加強有關新冠病毒病的健康素養,遵從良好衛生習慣和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提升疫苗接種和及早檢測率。 其中兩個創意項目是智能疫苗助理和虛擬現實遊戲。前者運用人工智能數碼助理,與使用者溝通互動,提供網上心理教育和疫苗相關資訊,通過動機式訪談法,協助使用者處理矛盾心態,解決他們對注射疫苗的猶豫。後者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透過情境遊戲幫助學童了解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及繁殖過程,培訓學童掌握新冠病毒傳播的基礎知識,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了解及早檢測的重要。 研究計劃另一獨特之處是採取社區為本、大眾參與模式。健教推廣大多由醫護人員負責,設計和內容主要是專業導向,受眾的投入有限。護理學院的研究團隊今次嘗試打破傳統的自上而下方式,採取社區參與,自下而上模式,讓大眾有機會參與並與醫護專業人員交流意見,討論,製作及評估健康教材,以確保干預方案合適並能針對不同社群的文化和需要。「我們會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整合各種意見之後才設計干預方案,使方案切合大眾的需要和有關情況。」莫禮士教授說:「大眾參與模式使干預的影響力持續,提升社區能力,有助社區應對未來的健康挑戰。」 *護理學院梁綺雯教授(首席研究員)的「COVID-19混合式遊戲化培訓系統」(原型) 去年獲選為政府委託項目並獲得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超過120萬元。 **主要申請人:理大護理學院莫禮士教授;共同首席研究員:護理學院梁綺雯教授、謝瑤潔博士、何穎嘉博士、李妍博士;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梁杏媚博士;醫院管理局家庭醫學及普通科門診王華力醫生及陳曉瑞醫生;醫院管理局高級行政經理(護理)/首席護士長唐華根博士。

2021年9月24日

IMG_6259

改善認知衰弱的虛擬實境訓練系統

認知衰弱 (Cognitive frailty) 是指身體功能兼腦力衰退,是社區長者常見的徵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關耀祖博士(首席研究員) 和他的團隊*與博愛醫院合作開發一套虛擬實境遊戲系統訓練長者的肌肉運動技能和認知功能,幫助他們提升身心狀態以應付日常生活。成效評估顯示干預組的研究參與者使用虛擬實境遊戲系統鍛鍊後,各種認知功能如:計算、記憶、反應和注意力都有顯著改善。 虛擬實境遊戲系統獲得創新及科技局創科生活基金共290萬港元資助。遊戲提供一個模擬真實環境的虛擬空間,例如香港街道和實際路況。當玩家戴上無線的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便出發接受挑戰去完成各種日常生活任務。玩家一邊踏健身腳踏車,一邊要按照屏幕指示在街道上行走,到商店或超市購買日常用品,或到巴士站,坐巴士前往不同目的地。 玩家可選擇任務難度,共16個水平可供挑戰,鍛鍊認知功能。健身腳踏車的阻力水平也可以根據訓練所需調整。 ‘在虛擬實境遊戲所學的技能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關博士說。 研究團隊今次招募博愛醫院轄下一間長者社區中心共十七名認知衰弱長者參與先導研究。實驗組的玩家每週必須參與兩次虛擬實境遊戲,每次 30 分鐘,總共八週,身心才能獲益。對照組的玩家分開鍛鍊肌肉運動技能和認知功能,每次訓練包括踏健身腳踏車15 分鐘,玩平板電腦遊戲鍛鍊認知功能/或閱報15 分鐘。 研究團隊的目標是在明年(2022)年底前讓648 名長者使用虛擬實境遊戲系統鍛鍊身心,並期望開發可讓多人一起遊玩的模式,以及加入更多任務,例如照顧孫子。 按此觀看理大護理學院虛擬實境遊戲示範。 *合作研究者包括: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方乃權教授;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雷逸華博士、副教授秦璟博士、名譽教授賴錦玉博士;副研究員孫允翹女士和謝文琪女士。

2021年9月8日

202105_ai_l

嶄新人工智能系統 簡易檢測認知障礙症風險

蔡及時教授(首席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在五月份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介紹護理學院新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可評估認知障礙症風險,平均準確率高達 88%。蔡教授和系統的主要開發人沈笑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已於2021年離職)已向美國有關機構申請專利。 現時約有 35% 認知障礙症是由各種風險因素引起,如:高血壓、肥胖、抑鬱和吸煙。這些風險有許多是非認知的狀況,例如:心血管疾病、營養、活動能力和抑鬱。早期發現認知障礙症高危人群,有助早期改變生活方式,及時診斷和干預。 世界各地的醫護專業人員普遍使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問卷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來識別有認知障礙人士。不過,在無症狀階段使用問卷會有局限,重複用問卷更可能導致“實踐效果”並降低有效性。研究團隊今次獲得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創新科技基金撥款320 萬港元資助開發人工智能評估系統,其特色是能運用護老院或社區中心長者的健康資料,檢測出長者的認知障礙症風險。 從2008年到2018年,研究團隊收集了2,000多名,平均年齡77歲長者的基本和健康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血壓、牙齒和營養狀況,之後用本院的人工智能系統評估資料。結果顯示系統相當可靠,篩查認知障礙症的平均準確率達到88%,這代表日後可以在無症狀階段早期發現認知障礙及預測高風險個案,有助醫護專業人員跟進或詳細診斷狀況。 關耀祖博士,助理教授及本項目副研究員表示:“我們用現有的資料數據來預測認知障礙症風險,這是新的取向。在獲得長者同意後,參與研究的護老院員工只要把長者的健康資料上載到系統便可取得評估結果。” 蔡教授表示研究團隊正計劃申請創新科技署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資金,期望在本地長者服務中心推行系統並進一步測試其成效。 *研究團隊成員:理大護理學院關耀祖博士;海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沈笑博士(2019年獲理大電子計算學系頒授博士學位);西澳洲默多克大學 (Murdoch University) 資訊科技講師王冠錦博士(2018年獲頒理大和悉尼科技大學的聯合博士學位,蔡及時教授是其論文指導老師)。

2021年5月3日

202105_vr3_l

虛擬現實遊戲:增加學生對有認知障礙長者的了解和同理心

失去空間感在街道上游盪,出現幻覺......這些都是有認知障礙長者的親身經歷。為了讓醫療相關專業學生了解衰老帶給長者在身體和認知上的困難,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及研究計劃首席研究員雷逸華博士和團隊**開發了兩套虛擬現實遊戲,以創新方式使學生感受長者日常面對的挑戰。 項目經費來自理大教學委員會的大型合作項目資助,以及護理學院配對基金支持。虛擬現實遊戲最大的特色是把抽象概念形象化。舉例:在老人科病房和社區常見有譫妄綜合徵的長者,但患者具體情況是甚樣﹖當學生戴上無線的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便即時進到醫院病房,體驗因認知變化引致的幻覺,包括:扭曲的視覺影像和感知。遊戲提供生動但令人毛骨悚然的影像,學生感受各種官感錯覺,從而了解譫妄長者的感受。 另一款虛擬現實遊戲「迷路」以香港社區為背景。遊戲要求學生前往超級市場購物,在街道行走時,學生會漸漸發現自己無法識別方向,並可能迷失在一向熟悉的環境之中。 「虛擬現實遊戲十分有用,特別是用於應對衰老帶來的挑戰,它可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會更了解長者的病況,培養同理心,以提供高質素的長者關護。」雷逸華博士博士說。她期望學生參與虛擬現實遊戲後能夠應用所學,為有認知障礙和其他疾病的長者制訂護理計劃。 ** 團隊成員:關耀祖博士,過培健博士,張詩琪博士,謝敏儀博士,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白雪博士,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方乃權教授,以及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Tulio Pereira dos Santos Maximo博士。

2021年5月2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