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動向

ChaoPrize_ALL_2000x1050

理大頒發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兩位傑出學者榮獲終身成就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欣然宣佈,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所長Peter Hagoort教授和理大語言與認知科學講座教授王士元教授榮獲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獎項)的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於5月10日晚上圓滿舉行。 「趙元任語言科學獎」是由理大人文學院創立的國際獎項,以有「現代中國語言學之父」之稱的趙元任教授命名,旨在表揚在語言科學領域有卓越貢獻的學者和研究者。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人文學院追隨趙元任教授的跨學科研究方式,通過結合語言、傳意、歷史、文化及科技等範疇,開拓知識及促進創新。這個獎項秉持了理大校訓『開物成務 勵學利民』的精神,推動卓越的語言科學研究及其在社會的實際應用,同時充分體現大學致力加深大眾對文化的認識,造福社會。」 理大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代表大學衷心感謝趙教授的家人,讓理大能以趙教授命名獎項,他亦向慷慨捐贈支持獎項的贊助方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表達謝意。人文學院期望能夠透過獎項匯聚語言科學的傑出學者,成為語言科學研究的中心。 愛閱公益致力於推動兒童閱讀的發展,其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李文女士讚揚獎項的社會價值,並說:「語言對於兒童與人溝通、交流及學習十分重要,我們相信透過科學方式研究語言,能令我們更了解語言如何影響兒童的身心成長,以及找出他們學習語言的模式,從而設計出更優質的學習材料,支持他們發展良好的閱讀習慣。」 本屆獎項的兩位得獎者均是卓越的語言科學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不止為相關領域帶來重大突破,亦對語言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Peter Hagoort教授因其在認知神經科學的跨學科研究及對人類語言理解的神經機制作出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終身成就獎。他應用多種神經影像技術研究語言系統及其在失語症、閱讀障礙和自閉症中的表現。他亦是Donders研究所認知神經影像中心的創始人及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並獲選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歐洲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Peter Hagoort教授獲頒授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他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很榮幸能獲得以學術翹楚趙元任教授命名的獎項,並指趙教授啟發了人們語言不僅是一個研究目標,更是創造文學及幽默感的方式,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 王士元教授因其在中國語言學、演化語言學、認知神經語言學和老年化的跨學科研究上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終身成就獎。他早期專注於演化論的研究,包括生物演化及文化演化,奠定了詞彙擴散理論的基礎。他現時亦是柏克萊加州大學榮休教授及中研院院士。 王士元教授獲頒授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他表示獎項的成立建基於語言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至關重要的理念,又指香港位處於中西方的交匯點,正讓理大能為世界各地學者提供源源不絕的交流和合作機會。 請瀏覽「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網站,以參閱兩位得獎者的簡歷。

2024年5月13日

人文學院

iRead_ChaoPrize

理大獲愛閱公益基金會捐贈支持「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攜手推動語言科學研究發展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獲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愛閱公益)慷慨捐贈,資助理大「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得獎獎金,共同推動語言科學發展,雙方並會探討加強在語言發展領域上的學術合作。 理大人文學院於去年設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由 2024 年起每兩年一次頒發,設「終身成就獎」和「傑出青年學者獎」,分別表揚為語言科學研究和教育作出卓越貢獻的資深學者和青年學者。 愛閱公益一直致力推動兒童閱讀能力發展及提升兒童閱讀品質,高度認同理大發起「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理念和社會價值。是次捐贈下,愛閱公益會由 2024 年首屆獎項開始,以現金方式資助五屆獎項的得獎獎金,合共 80 萬美元,其中「終身成就獎」得獎者會獲頒發 10 萬美元,「傑出青年學者獎」得獎者則會獲頒發 5 萬美元。 愛閱公益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李文女士期望通過資助獎項推動有關兒童閱讀的科研,她表示:「語言是兒童進行交流和獲取知識的關鍵工具,我們堅信語言科學的發展對提高兒童讀寫能力極其重要。通過在語言方面的研究,我們能夠更了解語言發展對兒童心理和生理成長的影響,以及他們學習語言的模式,從而提供更好的閱讀資源,培養他們發展良好的閱讀習慣。」 理大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感謝愛閱公益慷慨捐贈,增加獎項的獎金金額,同時提高其影響力。他說:「理大對愛閱公益在推廣兒童閱讀方面的舉措深表認同,我們亦希望未來可與愛閱公益攜手合作,推動語言與閱讀發展的學術研究及交流。」學院並寄望透過「趙元任語言科學獎」,匯聚相關領域的傑出學者,成為語言科學研究的中心。 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得獎結果已於早前公布,人文學院將於本月舉辦頒獎典禮,詳情敬請閱覽網站:https://www.polyu.edu.hk/fh/chao-prize/?sc_lang=tc。

2024年5月7日

人文學院

DALS_BJAA_2000x1050

應用語言科學博士畢業生與副院長胡廣偉教授合著論文獲香港應用語言學學會頒發最佳論文獎

學院應用語言科學博士(DALS) 畢業生葉學君博士,與副院長胡廣偉教授合著的論文獲香港應用語言學學會頒發最佳論文獎。得獎論文以葉博士的DALS畢業論文為基礎,研究中學英語教師對語言學習動機策略的表述信念與課堂實踐之間的錯配。文章於應用語言學頂級期刊System發表,頒獎典禮將於2024年5月16日舉行。 按此閱覽得獎論文。

2024年5月2日

人文學院

SinNY_2000x1050

理大頒授大學院士榮銜予冼為堅基金有限公司董事冼雅恩先生

理大在2024年4月26日向連同冼雅恩先生在內的三位傑出人士頒授大學院士榮銜,以表揚他們對理大和社會的卓越貢獻。 冼雅恩先生自2019年起擔任理大顧問委員會成員,為理大的發展提供寶貴意見和支持。冼先生作為其父冼為堅博士創立的慈善基金會──冼為堅基金有限公司的董事,於2022年積極推動設立人文與科技教授席,支持理大學者探索和推動尖端研究,造福人群。該基金會一直慷慨捐款支持理大的教育及研究工作,包括設立「香港理工大學冼為堅中國人文學發展基金」推動中國文化、語言、歷史和哲學的學習、學術交流和研究,以及為人文及復康科學研究項目提供資助。

2024年4月29日

人文學院

HKPFS202425

六名由學院推薦的研究生榮獲 2024/25「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

六名由學院推薦的研究生榮獲具高度競爭性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到學院攻讀博士課程,分別是中文及雙語學系 3名 、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與英文及傳意學系各1名。研究資助局於2009年成立「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旨在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的研究生,來港在受教資會資助大學修讀以研究為本的博士學位課程。更多計劃詳情: https://www.ugc.edu.hk/big5/rgc/funding_opport/hkpfs/ 。 有關人文學院的研究範圍可參閱:https://www.polyu.edu.hk/fh/research/fh-researchers/?sc_lang=tc

2024年4月16日

人文學院

Banner2024_2000x1050

Call for Nominations: Outstanding Alumni Award of PolyU Faculty of Humanities 2024 (只提供英文版本)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FH) is now calling for nominations for the Outstanding Alumni Award of PolyU Faculty of Humanities 2024. The award aims to give public recognition to FH graduates for their diverse accomplishments and contributions. Award Categories There are four award categories: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 Entrepreneurial Achievement Scholarly Achievement Community Service Achievement Candidates who are aged under 40 by the end of the award year (i.e., 31 December 2024) can be considered for the Outstanding Young Alumni Award. Faculty awardees of the current year may be nominated for the Outstanding Alumni Award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Eligibility The nominated candidate must be a graduate of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who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 full-time or part-time programme offered by PolyU (or its forerunners: Hong Kong Government Trade School, Hong Kong Technical College, and Hong Kong Polytechnic) which led to academic award accredited by the respective Institution. The Outstanding PolyU Alumni Award has three levels, namely Department, Faculty and University levels. The nominees for the Faculty Award should be recipients of the Departmental Alumni Award or graduates of the Faculty level programmes, such as Doctor of Applied Language Sciences and BA(Hons) in Language Studies for the Professions. The proposer can be PolyU graduates, Honorary Graduates, University Fellows, PolyU staff, current PolyU Council and Court members and current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s.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number of nominations to be submitted by each proposer. However, the proposer cannot be the candidate himself/ herself or a direct relative of the candidate. *including graduates from the former Faculty of Communication Nomination Deadline 13 May 2024 Award Details and Nomination Form Completed forms shall be sent to fh.events@polyu.edu.hk by the nomination deadline. Contact Us Email: fh.events@polyu.edu.hk Tel.: +852 3400 8212

2024年4月12日

人文學院

BETT2023_20001050_1

學院翻譯與傳譯文學碩士生和講師於全國英語閱讀及寫作比賽獲獎

學院翻譯與傳譯文學碩士生周志浩同學於2023年“中國故事大賽·雙語中國”寫作大賽中奪得英文賽道A組一等獎,以及BETT系列大賽中的英語閱讀比賽中決賽三等獎。其指導老師李文靜博士亦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項。 “中國故事大賽·雙語中國”與BETT系列大賽均為全國大學生而設,賽項包括英文寫作、閱讀、以及外語應用和翻譯等。

2024年4月11日

人文學院

ChaoPrize_Result_1st_r3c

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得獎結果揭曉

首屆「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終身成就獎由兩位傑出學者獲得,得獎者為Peter Hagoort教授和王士元教授(按英文姓氏的字母順序排列)。該獎由人文學院創辦,旨在表彰在語言科學研究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兩位學者之研究均帶來重大突破,對全球語言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堪稱語言科學先驅和引領者。   Peter Hagoort教授自2006年11月起擔任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所長,也是Donders研究所認知神經影像中心的創始人(DCCN,1999年)。此外,他也是奈梅亨拉德堡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其個人研究興趣主要是人類的語言能力以及它在大腦中的認知神經機制。Hagoort教授應用ERP、MEG、PET和fMRI等多種神經影像技術來研究語言系統及其在失語症、閱讀障礙和自閉症中的表現。Hagoort教授曾獲斯賓諾莎獎和海曼斯獎。他也獲選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歐洲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Hagoort教授是首位識別及描述P600 (註:一項大腦反應的電生理結果) 作為句法處理標記的學者(Hagoort & Brown,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1993)。他使用多模態方法(EEG,fMRI)證明外界的知識會即時融入人們對句子的理解中,打破了先確定句子的意義才評估該句子真實價值的經典假設(Hagoort等,Science,2004)。最近,他發現了兒茶酚胺相關的神經遞質可以影響語言的處理過程(Tan & Hagoort,Cerebral Cortex,2020), 這是首項顯示神經藥理效應如何影響句子理解過程中語義加工的研究。他還引領了語言神經生物學的理論性研究和模型的可測試發展,提出了極具影響力的語言整合理論。他指出,左側顳下回在整合語言的過程發揮著關鍵作用(Hagoort,TICS,2005),並展示這種整合過程和語言處理的神經生物學模型必須跨越傳統的Wernicke-Lichtheim-Geschwind模型理論(Hagoort,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3; Hagoort,Science,2019)。他的MUC(記憶、整合和控制)模型在語言科學領域影響非凡。他還促使研究人員在他的研究成果上探討語言的整體運作模式(包括共語手勢,對話交互等),帶動了該領域整體向前發展。 Hagoort教授因其在認知神經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以及對人類語言理解的神經機制而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王士元教授於中國出生及成長,在密西根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教授達30餘年,並指導30多篇博士論文。他率先開始教授關於語言的生物基礎的課程,並首度運用電腦建立起中國方言的數據庫以研究漢語的演變。1973年創辦《中國語言學報》並任主編至2018年,1992年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於新加坡成立時,當選為首屆會長。曾在印度、義大利、日本和瑞典任客座教授。1996年移居香港後,歷任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工程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曾多次擔任香港研資局學科小組的成員。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語言與認知科學講座教授、柏克萊加州大學榮休教授及中研院院士。 他早期對演化論的興趣,包括生物演化及文化演化,奠定了詞彙擴散理論的基礎。他提出語言的各個變體在不同層次上相互競爭,勝出的變體則能傳播到後代。近年來,他的研究興趣拓展到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探索人類一生中的語言發展,尤其關注老年化的相關議題。王教授曾獲多項殊榮,包括古根漢基金會和富布賴特委員會的研究獎助;史丹福、義大利貝拉喬和京都高等研究院的駐院獎助;上海人類學會終身成就獎、以及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的榮譽教授、美國語言學會會士、芝加哥大學榮譽人文博士學位及澳門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王教授因其在中國語言學、演化語言學、認知神經語言學和老年化的跨學科研究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我們謹此祝賀Hagoort教授和王教授。他們對語言科學領域貢獻殊深,成功推進語言科學的發展。兩位得獎者將於2024年5月10日進行公開講座,有興趣人士可透過下面的連結報名。2024年語言科學國際研討會的參加者無需再次登記。 按此登記 Peter Hagoort教授的講座 按此登記 王士元教授的講座 經審慎考慮,由於沒有合適人選,本屆傑出青年學者獎從缺。我們期待年輕研究員繼續努力,在未來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4年4月 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2024年4月3日

人文學院

EDB_2000x1050

英文及傳意學系獲得教育局資助 於2023/24年度開展英語及數碼素養資優教育課程

英文及傳意學系將推出一個資優教育課程,名為「未來領袖的英語及數碼素養培育」。此課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的「資優教育基金」資助。 這個為期一年的課程旨在提升資優中學生(2023/24學年的中四和中五學生)在三個關鍵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學術、數碼和專業職場素養。該課程主要負責人為該系的邱旭妍博士和何詠儀博士。 學術素養課程將帶領學生進入學術世界,為學生介紹學術寫作和閱讀以及有效溝通方面的理論與分析方法。數碼素養課程將提升學生在數碼世界中溝通和表達的技能,包括解讀和創建數碼內容。職場素養課程將幫助學生進入專業世界,提高他們的商業溝通能力和演講技巧。 為了鞏固他們的知識,學生將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獨立研究。這個研究機會不僅讓學生能夠應用他們所學,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技能。 學系將在2024年3月1日至4月19日之間招募資優學生參加這個新穎的課程。這是為香港中學生提供的一個獨特機會,提高他們的英語及數碼素養技能,為他們的未來打好基礎。 有關該課程的更多信息,可瀏覽學系網站和社交媒體。

2024年3月28日

人文學院

ProfLi_1_2000x1050

理大研究顯示網課導師效應對線上學習提供顯著幫助

自新冠疫情嚴重影響面授教學活動後,網上學習變得越趨普及,成為教育界的「新常態」。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團隊考察導師在網上課堂現身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發現不論是真人亦或動畫,有導師現身的網上課堂更能觸發學生進行認知及社會情感加工,從而導致更高效的學習。此研究成果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過去研究提出,導師的面部表情或手勢會提供社會情感線索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研究團隊在理大人文學院院長兼冼為堅基金人文與科技講座教授李平教授的帶領下,通過收集學生的學習表現、大腦活動和眼動等多模態數據及其相互的關聯,研究學生如何在不同網上學習情境下進行學習。 此項研究共有 81 名理大學生參與,當中一部分學生觀看真人導師及投影片同時出現的網上課堂影片,另一部分觀看同樣課堂影片但導師是動畫導師,最後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觀看只有投影片的網上課堂影片。所有學生會在課堂後完成學習測驗,用以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 研究發現,參與有導師現身的網上課堂的學生,在課後評估的表現明顯優於沒有導師現身的組別,而導師實際的呈現方式(真人或動畫),則不影響學生的整體得分。這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顯示虛擬情境中的導師影像有助提升教學效果。 為了解導師影像對學習的影響,研究人員結合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眼動追踪技術,在學生上課時同時紀錄他們的大腦活動及眼球運動。雖然課堂上有導師現身的學生的學習表現更好,眼動追踪結果卻反映真人導師事實上可能會分散學生在投影片上的注意力;相對而言,在沒有導師或動畫導師出現的情況下,學生會分配較多時間和注意力在投影片上。 更深入地分析眼動追踪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關鍵在於眼球運動的同步性,即學生轉移視線的一致程度。兩組課堂上有導師現身的學生在視線同步性上,均高於沒導師現身的組別,而學習表現較好的學生,眼球運動亦比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同步。上述結果顯示,儘管可能會令學生分心,導師現身同時亦更有可能引導學生集中在較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說,當網上課堂有導師現身時,學生更傾向關注同樣的地方,而沒有導師時,學生的視線會更隨機。 同時,fMRI 結果和眼動追踪數據一致,顯示課堂上有導師現身的學生,在學習時的大腦區域的活躍程度也會更加同步,例如涉及工作記憶、社會認知的大腦腦區。兩類數據的一致性可以歸因於導師影像提供了社會情感線索,激發了更高水平的認知和社會情感加工,從而令學生更緊密地跟隨學習內容、更具動機地分配注意力且最終達致更好的學習效果。 根據上述數據,導師在網上課堂現身除了帶來社會情感感知方面的益處,也會分散學生注意力。研究人員由此進一步提出一種「權衡假設」,即學習成果需視乎社會情感帶來的益處能否超過注意力分散引起的問題。由於這種權衡利弊的過程也取決於學生處理社會情感和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因此在同樣的網上學習情境下,不同學生或會出現不同學習情況並達到不同的結果。 李平教授表示:「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但通過多媒體教學影片進行的網上學習仍持續地改變教育模式。我們的研究提出,導師在網上課堂現身,即使只是以動畫形式,也可以在某程度上彌補網上學習的不足,提供顯著社會情感線索並保持學生投入度。這個發現有助於設計出以實證為本的網上教學框架,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學習效果。」 李教授在3月30日廣播的商業電台節目《與時並進》接受關於這項研究的訪問。訪問重溫:https://polyu.me/49geIK0 (00:17 - 14:15)

2024年3月25日

人文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