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PolyuZhuling P1 2000 x 1050 px

理大與築領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工業化建築聯合實驗室」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京築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築領科技)於7月25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建「工業化建築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將重點瞄準工業元宇宙中的建築數字化、建築機器人的數字孿生、工業化建築的虛擬現實,以及建築製造、物流等研究方向。透過充分發揮理大和築領科技雙方在研究資源、測試環境、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基礎與優勢,此次合作可提升建築過程中的安全性與效率,並於建築數字轉型道路上取得突破性的研究結果。   合作框架協議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與築領科技首席執行官戴安剛先生簽署。理大先進製造研究院成員、工業及系統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趙之恒博士與築領科技首席運營官劉恒志博士將擔任聯合實驗室主任,並依托先進製造研究院開展第一期合作項目「工業元宇宙中的建築機器人數字化系統的開發」。   此次合作亦將會應用先進製造研究院院長黃國全教授於「工業4.0模塊化建築智能裝修工場」項目的研究成果,推動建築領域的創新發展,為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注入新的動能。

2024年7月25日

20240607 PAIR young scholar receives SME_TC

理大高等研究院年輕學者榮獲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

熱烈恭賀先進製造研究院丶黃鐵城智能機器人青年學者兼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鄭湃博士,獲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頒發「2024年度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   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傑出青年製造工程師獎」旨在表揚35歲或以下,於製造工程領域擁有卓越成就及貢獻的工程師。   鄭博士的研究走在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系統領域的前沿,重點聚焦於人機協作、智能產品服務系統和工程設計資訊學等。他的研發成果已經獲得發明專利及特許授權,成功轉化為實際應用,對業界貢獻良多。   鄭博士致力培養下一代人才。他帶領學生團隊揚威多項大型比賽,其中獎項包括「第二十一屆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專上學生類別)大獎」、「第八屆中國國際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022年⾹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創新⼤獎」。鄭博士亦榮獲理大「2023年青年創新研究者獎」等。

2024年6月7日

20240322_RIAM co-organises 3D scanning and printing demonstration_EN

先進製造研究院合辦示範活動 讓中小學生體驗三維掃描及打印

先進製造研究院與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於2024 年 3 月 22 日合辦三維掃描及打印示範活動,讓來自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及保良局陸慶濤小學的學生們參與。 實驗室在活動前獲中學邀請,透過利用理大的先進製造技術,協助學校重建一副從海洋公園收到的海豚骨架,而透過三維打印技術而成的海豚骨架複製品將用作展品。研究院與實驗室為學生安排是次活動,展示三維掃描和打印技術製成的海豚頭骨複製品。 實驗室團隊採用專業的「結構光三維掃描儀」,從多個角度捕捉該副海豚骨骼的複雜細節,從而生成精細且準確的骨骼三維模型圖像。完成三維掃描後,實驗室團隊使用「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複製了海豚骨架。此技術使用液態樹脂材料,液態樹脂在鐳射光照射下,會選擇性地逐層固化及成形,從而製成海豚骨骼複製品。「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製成的複製品,其幾何形狀和表面特徵與原骨架非常相近。此技術的高精度和準確度可讓海豚骨骼重新呈現。 海豚骨骼複製品可作多種用途,包括教育展示、科學研究、博物館展覽,甚至作為獸醫或海洋生物研究所用的視覺輔助工具。複製品的形狀和細節與海豚骨架近似,故此可避免因處理易脆的海豚骨骼標本而造成意外損壞。 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結合了三維掃描和光固化三維打印技術,為製造海豚骨骼等複雜骨骼結構的複製品提供了實用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瀏覽Pinterest 觀看視頻

2024年3月22日

PAIR research projects shine in RGC Collaborative Research Fund 202324 exercise_2000 x 1050_TC

高等研究院多項研究獲研資局協同研究基金2023/24資助

理大於2023/24年度研究資助局(研資局)協同研究基金計劃中,有9個項目獲「協作研究項目補助金」撥款共5,549.1萬港元,總金額為本地院校之冠;兩個項目獲「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撥款共943.5萬港元。其中,8個「協作研究項目補助金」資助項目及兩項「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資助項目由高等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帶領。   項目主任 所屬研究單位及職位 研究項目 資助金額 「協作研究項目補助金」資助項目 夏勇教授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深空探測研究中心成員 通過智能學習長期監測數據提升跨海大橋的氣候韌性 $5,056,919 楊莫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體育科技研究院成員 高分辨率單細胞多組學:同一單細胞中多種類型生物分子的聯合分析 $6,412,248 陳劍利教授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成員 香港地區海平面上升的多源觀測,機理解釋和預測 $6,567,108 譚又華博士 智齡研究院成員、視覺科學研究中心成員 原發灶內力學異質的局部生態龕在轉移器官親和性中的作用 $5,985,252 曹建農教授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院長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管理委員會成員 未來食品研究院、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智齡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成員 異構感知的協作邊緣智能加速理論與方法 $7,364,305 王予紅教授 土地及空間研究院、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成員 通過新型道路系統和樹根“訓練”改善緊湊型城市發展中路邊樹木的健康和穩定性 $5,407,780 鄭競業博士 未來食品研究院、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成員 白色脂肪在衰老及代謝疾病中的機制及治療應用研究 $8,166,029 趙炯博士 先進製造研究院成員 用於存內計算的可規模化二維多相鐵電體 $4,100,714 「新進學者協作研究補助金」資助項目 周嘉鴻博士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類前額極皮質在複雜決策中的作用:神經網絡建模、衰老和增強 $4,591,504 劉亮博士 人工智能物聯網研究院成員 6G蜂窩網絡中的感測 $4,843,318  

2024年1月30日

PAIR researcher receives national outstanding impact award

理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榮獲2023中國新銳科技人物卓越影響獎

熱烈恭賀先進製造研究院及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成員兼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張曉博士,榮獲「2023中國新銳科技人物––卓越影響獎」。 本年度的評選结果於2023年12月14日在浙江舉行的「中國新銳科技論壇」正式揭曉。評選活動由知社學術圈自2015起推出,大會根據大眾和專家投票,遴選出「2023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及其他特別獎項得獎者,以表彰中國傑出青年學者的亮麗科研成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換與普及。 網上報道: QQ - https://polyu.me/48g4QQ5

2023年12月19日

20231213 smart traffic fund Dr Tsang YungPo

管理城市泊位的區塊鏈信息物理系统

該項目由先進製造研究院成員兼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曾榕波博士帶領,獲資助約港幣395萬元,為期24個月。項目將利用Web 3.0和區塊鏈技術,建立駕駛者的去中心化身分,實現停車場智能出入控制,並開發時空聚集性分析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評估車位的供求情況。   新聞稿:https://polyu.me/3Nk5UdF   網上報導: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3GGaQpJ 雅虎香港 - https://polyu.me/3RFbaLB

2023年12月14日

20231124 Most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3

張曉博士獲選為「2023 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理工大學 (理大) 十五位學者 (包括兩位前理大學者) 獲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評選為「2023 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3), 入選學者數目名列全港第三。恭喜我們先進製造研究院成員張曉博士成爲獲獎的十五位學者之一。   本年共有6,849名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獲此殊榮。科睿唯安是根據科學家於過去十年所發表的多篇高被引論文,而遴選出全球具有重大和廣泛影響的頂尖科學家名單。這些論文在Web of Science 引文數據庫裡,被引用次數在同學科、同發表年份的論文中排名前1%。   這是張博士連續第四年獲此殊榮。我們為張博士在如此早期職業生涯取得的傑出成就感到自豪。   閱讀更多:https://www.polyu.edu.hk/tc/media/media-releases/2023/1121_15-polyu-academics-recognised-amongst-worlds-most-highly-cited-researchers/

2023年11月24日

Poster Top 2 percent scientist 2023

11 RIAM Members Ranked Among the World’s Top 2% Most-cited Scientists (2023)

Stanford University has recently released an update of the list that represents the top 2 percent of the most-cited scientis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report was prepared by a team of experts led by Prof. John Ioannidis, the eminent Professor at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latest ranking covers over 100,000 top scientists across the globe. The database grouped scientists under 22 subject fields and 174 sub-fields, and the ranking was compiled based on indicators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including information on citations,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co-authorship and a composite indicator for career-long citation impact up to the end of 2022.   As per the data published by Elsevier on 4 October 2023 (version 6):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6   Congratulations to our eleven RIAM members on ranking among the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Name Subject field Ir Prof. MAN Hau Chung Materials Ir Prof. CHAN Kang Cheung, Keith Materials Prof. FU Mingwang Materials Prof. HUANG Guoquan, George Operations Research Prof. CHEUNG Chi Fai, Benn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Prof. Asif Sohail USMANI Civil Engineering Prof. DAI Jian-Guo Building & Construction Prof. HUANG Haitao 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 Prof. TANG Chak Yin Materials Dr AN Liang Energy Dr REN Jingzheng Energy

2023年10月31日

20231006 Five PAIR railway technology projects supported by MTR Research Funding Scheme

PAIR五個鐵路技術研發項目 獲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

理大獲 2023 年度港鐵研究資助計劃共725 萬港元撥款,資助六個科研項目,旨在研發尖端技術,引領未來鐵路發展。當中五項研究由理大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帶領,包括:   (按英文姓氏排序) 項目負責人 研究單位 研究項目 鍾志勇教授 光子技術研究院 賦能香港地鐵監測傳感器的新型電磁能量收集系統研發 黄鑫炎博士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地鐵站消防疏散的智慧應急數字孿生系統 黎紹佳博士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通過物理信息深度學習框架開發一種新的基於慣質的軌道阻尼器以減輕鐵路列車引起的地面傳導結構噪聲 任競爭博士 先進製造研究院及 碳中和資源工程研究中心 推進MTR 的 ESG 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提升服務質素 葉洪波博士 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 基於自動駕駛模組化列車和虛擬編組技術的未來鐵路系統的規劃和運營   閱讀更多:https://polyu.me/3rE2I5g   網上報導: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46jFost 香港01 - https://polyu.me/46pRZdU

2023年10月6日

RIAM Ti alloy

先進製造研究院研究員夥澳洲學府 研發 3D 打印新型鈦合金

兩位來自先進製造研究院和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的理大研究員,與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和雪梨大學合作,成功利用 3D 打印技術(又稱增材製造)研製出高強度、高塑性的新型鈦合金「α–β Ti-O-Fe 合金」。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新型鈦合金應用潛力優厚,能於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消費電子和生物醫療設備等領域發揮作用。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子斌博士,以及先進製造研究院副院長、工程學院副院長、該系講座教授(製造工程)陳鏡昌教授分別為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及合著者。   該新型鈦合金是通過 3D 打印技術,以及結合氧和鐵元素生產而成的。當中所用的3D 打印技術製造方法,可回收傳統工藝生產中所產生的劣質廢料「海綿鈦」,並將其轉化為原材料粉末再投入生產。氧和鐵是兩種儲量豐富、價錢合理的元素,而且可以提升 α 和 β 兩相鈦合金穩定性和強度。   陳子斌博士表示:「本研究令金屬合金製造業所產生的逾 10% 廢棄物得以回收,能大幅降低工業材料和能源成本,並有助於減少碳足跡,為環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新聞稿: https://polyu.me/474deCz   網上報導: 東方日報 - https://polyu.me/3O9ACGl 香港經濟日報 - https://polyu.me/3Kd40u9

2023年7月24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