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从管理思维着手 让各部门更投入减碳

从管理思维着手 让各部门更投入减碳

利用科技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各地大专院校的环保目标。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决定更进一步,从管理思维着手,改变普遍从上而下的环保意识,将主动权交予各学术部门,让部门的教学目标与校园的减碳理念相匹配,使效果更相得益彰。

身为注册工程师的王盛卫教授认为,要成功达到减碳目标,除了要有合适的管理方针之外,从下而上地推动个人环保意识也非常重要。

按需用冷气计划 减碳回馈学术

2021年2月,身兼理大建筑能源与自动化讲座教授、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长,以及潘乐陶慈善基金智能建筑教授的王盛卫教授、工程师,为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推行的“A/C on Demand”(按需用冷气)计划担任顾问,协助将理大校园各部门的老旧冷气温度控制器更换成新系统,并负责为计划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度量所节省的电量。

在按需用冷气计划下,新控制器需要手动按下按钮才能开启/重启冷气。相比以往根据固定时间自动开启冷气,更能反映真实需要。

以往,旧系统会根据固定的时间表自动开启和关闭冷气,并于办公时间前预先启动冷气,好让房间的温度能提前下降。而新冷气系统的配置则方便了教职工按需要时开启冷气,并会在设定的办公时间外自动关闭冷气供应。若有需要留下继续办公,只须按下控制器上的按钮,便可以重启冷气供应,系统也会在默认时间自动关闭。于此预设时间前,教职工也可以随时按下控制器上的按钮关闭冷气然后离开办公室。

以上新措施能减少办公前预先启动冷气,以及当使用者还未回到办公室时浪费能源的情况,真正做到按需使用,节省能源。

为了鼓励各部门更投入参与按需用冷气计划,理大更将这些所节省的能源成本回馈给各部门。王教授说:「我们会鼓励参与部门将这些资金重新投放在教育、研究、知识转移及发展其他可持续的项目上,使整个计划变得更具可持续性、各方皆赢。」

目前「按需用冷气」计划涵盖校园共3.4万平方米的冷气范围,约占总冷气楼层面积的20%。

成效与回馈

在实施按需用冷气计划之后,王教授根据中华电力公司所提供的用电数据,对2018年及2022年的校园用电情况作出了比较*:

(1)2022年,计划总共为校园节省了约247万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总用电量约3%。

(2)他预测计划每年能够节省的电费约为370万港元,而在未来的5个财政年度里,理大校园更可节省至少1,850万港元的电费。其中,所节省的电费将会按参与部门节省电量分成,并回馈给各参与部门用作教学及发展事业。

「要减碳目标成功,我们必须上下一心。」王教授补充说,「为计划添加一点诱因,将节省的电量开支回馈各参与部门,能让学生及教职工们觉得『省得其所』,长远来看能为校园带来一股环保风气。」

*2019、2020及2021年疫情期间,校园未能正常运作,所录得的数据未能作准,因此并未纳入以进行分析。

监察和降低设施电量消耗

除了按需用冷气计划之外,王教授也和理大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合作,为校园各参与部门的电路及配电箱安装智能电表系统(Smart Electric Metering System)。

当初规划校园时,智能电表系统还未成为市场上的产品,在分配空间及设计供电系统配置时未能考虑到智能电表系统的使用。因此,在现有校园大楼及供电系统加装智能电表系统,需要克服很多既有的和技术上的限制,这是很大的挑战。通过与理大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的协作,王教授能利用能源分配模型与收集智能电表系统的数据,不但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准确性,并能够与其他持有者分享能源使用的数据。

「将智能电表安装于电路及配电箱上便能一次性监察所有设施的耗电量,再将数据加以分析,能用以改善日后设施的用电效能。」王教授认为,为不同部门定期制作内部耗电量报告,能有助提高用户的能源使用意识,也能减少浪费或忘记关闭电源等情况。他继续说道:「通过智能电表系统,从计算机、电灯到实验室设施,现在部门主管都能知悉并分析不同时间甚至节日的用电情况,以便为日后相同情况作出应对。」

将智能电表安装于配电箱上,能监察所有设施的耗电量并将数据作出分析,让部门主管能更有效地管理用电情况。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