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供电系统「智能化」 全天候监察确保稳定性

理大供电系统「智能化」 全天候监察确保稳定性
Image_1

黎鸿杰教授(左)和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图右为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副总监游昌鸿先生)正在收集数据,研究如何将智能监察系统引入到其他校园大楼。

大学可影响一座城市的未来。它不单负责培育人材及研发新技术,还提供了空间让新概念进行大型试验,以供日后广泛应用。

在这方面,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黎鸿杰教授的顾问团队及理大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透过先导计划为理大的文康大楼的供电系统引入了一套光纤温度传感系统,透过这套全天候智能监察系统,希望能够为校园的供电带来更高的稳定性。

目前,这套系统以试验性质已运作一段时间,黎教授的团队及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将会透过分析期间所收集的数据,决定理大会否为校园更多大楼引入这套系统,为理大实行智能化校园的理念推进一步。


全天候监察供电 防范灾难于未然
Fibre Optic Sensor_1
Fibre Optic Sensor_2

于低压供电掣柜里安装光纤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电缆的温度变化。

供电系统的安全及稳定性对于一些重大建筑而言极为重要。 电力不稳可能会令保安系统失灵,造成商业损失; 对于大学而言,电力中断会令实验室仪器出现故障,更有机会影响学习和研究进程。

传统的供电系统由大量电缆组成,通过变压系统及低压掣柜将电力输送到不同的建筑物内。当中,如果电缆的接驳位出现些许松脱,该接驳位的温度会异常地上升,可能会令电缆变质,从而影响其导电功能,甚至导致短路或供电不稳。随着供电设施变旧,相关风险亦会越来越高。

以往进行维修检测时,持有电业牌照的技工需要使用红外线温度感应器找出有异常升温的供电接驳位。 为提升检测的准确度,检查过程中工程人员往往在供电系统不中断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因此,需要实施一连串严谨的控制措施以减低触电的风险,以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再者,工程人员需要沿着电缆逐个部份检查,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依靠其个人经验,去判辨是否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或更换零件。事实上,不但个别工程人员的判辨可能有所偏差,检查范围亦未必能做到十分全面。整体而言,这种检测方法除了面对人为风险之外,亦牵涉大量人力物力,令检测最多只能按需要或定期进行,当中存在相当的局限性。

然而,理大校园所应用的智能监察系统,透过安装传感器,能够在无需人手频密检查的情况下,24/7全天候实时监测低压掣柜内的汇流排及大楼供电上升总线的温度参数变化。 如探测到有异常变化,会实时显示在控制台上及通报相关人员,以便采取适当的跟进工作。系统还能够分析参数,协助预示问题即将发生,例如在反常天气或学期前后预测电力供应要求的改变,以便在必要时透过电邮或短信预先通知相关部门安排维修,确保供电的稳定性,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低压掣柜内的汇流排的温度参数变化,并通过云端技术实时将情况汇报给相关部门跟进。

减低对人手密集工作的需求 应用大势所趋

这套智能监察系统的主要成本只是初期的安装费用,但因为有效运用管理成本,长远来说,有利于技术人员集中处理优次更高的工作。

另外,系统控制台的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可由前线人员负责,让工程师腾出时间来处理其他更为重要的事务。这让理大将来招聘相关人手时相应地多了可能性。

黎教授指:「近年香港面对人手短缺问题,前线技术人员的短缺尤为严重。 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办法吸引人才、精简流程或利用科技取代传统人手运作。 我相信将来智能监察系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目前理大设施及可持续校园处正考虑将这套系统引入到其他校园大楼。不过,团队还需要更多的数据以作分析。

黎教授说:「除了成本效益之外,我们最需要考虑的还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isplay_4in1

透过安装光纤传感器,能够24/7全天候实时监测电缆的温度变化,以便在必要时预先通报。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