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歷
荷兰杰出化学家伯纳德 L. 费林加院士,以其在分子机械领域的开创性研发享誉国际,于2016年与两位著名科学家共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研究兴趣涵盖立体化学、有机合成、不对称催化、光药理学、分子开关和分子马达、自组装以及分子纳米系统。
费林加院士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Hans Wynberg教授。 继在荷兰蚬壳石油公司和英国蚬壳生物科学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后,他获格罗宁根大学聘任为讲师,并于1988年成为该校教授,2004年被授予雅各布斯 H. 范托夫分子科学杰出教授衔。 其后他获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荣誉院士,也是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于2008年先后被任命为院士教授,以及获荷兰女王授予骑士勋章。
费林加院士曾获颁多项学术奖项,以表彰他在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和卓越成就,包括斯宾诺莎奖(2004年)、洪堡研究奖(2012年)、西诺.德尔. 杜卡科学大奖(2012年)和索尔维未来化学奖 (2015)。
费林加院士出版超过1,200篇论文,拥有逾30项专利,「H指数」高逾 140,展示了他在化学领域的重大影响。 在中国内地,费林加院士获中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授予名誉教授荣衔。 他现时仍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领导一个专注于自我修复材料的研究团队。 此外,费林加院士也积极培育理大的研究人才,支持新晋学者的成长。
讚辞
主席先生:
伯纳德 L. 费林加院士的履历虽只轻描淡写地称他为一位杰出的荷兰科学家,然而,费林加院士对科学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显然远超这一句简单的描述。 他的开创性发明简直是革命性的,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素。
受自然界基本原理之启迪,费林加院士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涉猎的领域包括立体化学、有机合成、不对称催化、光药理学、分子开关、分子马达,以及分子纳米系统等。 他对开发合成化学的潜力充满热忱,加之超卓的精确度,并对事物细节的慎密剖析,致使他在2016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在该年度,他与另外两位杰出科学家因发现一种革命性的「分子机器」而受到表彰。
这些由光驱动,但只有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纳米级装置,具备彻底变革多个现有科技领域的潜力。 「分子机器」的发现无疑在创建新学科,例如纳米医学能让科学家精准地把药物送达人体内的特定位置,最终可能使医生更有效治疗具挑战性的疾病。 又例如在智能和回应式系统等重要领域中,开发自我修复和自我清洁材料。
费林加院士屡获殊荣,他目前获委任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雅各布斯 H. 范托夫分子科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院、伦敦皇家学会及中国科学院等外籍荣誉院士,以及欧洲研究院成员,足见他非凡的科研成就。
费林加院士还拥有超过30项原创专利,也是一位著作丰富的出版者,名下论文已超过1,200篇。 他的论文已经被引用超过102,000次,h指数高逾140,足见他的研究具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他除了是多个化学和科学协会的成员外,还获颁授荷兰皇家狮子骑士和指挥官勋章,以及格罗宁根荣誉市民等名衔。
以上不可多得的履历,展现了费林加院士数十年来作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他不仅致力于拓展知识边界,还在荷兰和世界各地积极扶腋年轻人才。
在亚洲,费林加院士获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授予名誉教授荣衔。 他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领导着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团队,研究「可持续聚合物、回收及自我修复材料」。
这些先进的合成材料经设计后能自动检测和修复损伤,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这一独特功能广泛适合于从汽车到航天,甚至到先进的生物医学装置等各种创新的应用,可惠及中国乃至全球的每一人。
在香港,费林加院士在培养理大卓越研究人才方面亦贡献良多。 他不仅推动了研发工作,还致力于发掘杰出学者的潜力,并加以培育。
费林加院士未有以所得的成就而自满,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费林加研究小组,并在「 微建构的艺术(Art of Building Small)」的旗帜下,决心利用合成化学创造新的结构和功能。 他承认有时会像个孩子般,跟分子玩游戏,想象无尽的可能性。 该研究小组目前聚焦于分子纳米科学、新型马达和自我修复材料,利用最微小的物质块来创造新的纳米机械、智能材料和未来的药物。
作为一名教师,费林加院士深信每个人都具备才华,只待被发掘和鼓励。 他认为,大学应该像一个游乐场,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创造。 他这样激励下一代科学家:追随梦想,大胆表达,热衷学习,积极探索,享受个中乐趣!
今年,他实践这个坚守多年的信念,首次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新教学和研究大楼中,为格罗宁根大学的学生授课。 这座有「大学瑰宝」美誉的费林加大楼,是该大学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建筑物,对于这位因探索宇宙中微小物体而声名显赫的科学家而言,与这个美誉也绝对匹配。
如前所述,费林加院士对理大的优秀研究人才培育贡献殊多。 我相信这最新的荣誉可促进他与理大更紧密合作,日后进一步推动研究,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更多顶尖学者。
主席先生,为表扬伯纳德 L. 费林加院士在众多专业领域的成就,本人谨请 阁下向他授以荣誉理学博士学位的荣衔。
答谢辞
尊敬的林主席、滕校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能获得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我深感荣幸,欣喜万分。 首先,我得感谢香港理工大学授予我这项崇高殊荣,特别要感谢校长和校董会令这美事成真。
各位该不会对我这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分子科学教授在这篇简短的讲辞中略谈「微建构的艺术(Art of Building Small)」而感到意外。
合成化学家在实验室中研发分子和材料,所得成果成为现代社会各种产品的基石,例如智能手机的材料、新药、能源载体、替代现有塑料的材料,以至是我的团队致力开发的分子马达和机器。 我们建设可持续的未来社会时,必须建立科学基础,探索新领域,超越自然界的限制,大学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晰地向社会和大众传达:为何科学对于基于知识和事实的创新是那么重要。
「我们该如何塑造未来?」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然而,请容许我根据我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提出一个简明的观点。 我们都知道未来难以预料,因此,作为科学家,我想强调:「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创造未来。」
投资基础科学,让年轻科学家体验发现的乐趣,并使年轻人才放眼于更广阔的未来,给予他们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自由,这是我今天想传达给大家主要的讯息。 科学的突破、真正的创新以及未来可持续社会的建设,都要从基础做起,这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卓越的基础研究以及年轻科学家的培养,都需要让这些年轻人参与国际合作,并让他们直面科学前沿。
多年来,我有幸与中国的多位科学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展开了多项研究计划,并促成了学生交流的机会。 我也曾多次访港,对您们在化学科学领域卓越的教育与培训印象深刻。
我是研究分子纳米技术的科学家,致力于制造尺寸仅为十亿分之一米的马达和机器。 我经常被问到,为何我们需要这些微小的机器? 这些微小的机器与分子纳米技术,究竟是科学还是科幻? 或许会在二、三十年后,我们真的创造了具备自我修复的材料,比如汽车刮痕能自我修复,窗户能自我清洁,甚至在更遥远的未来,当能够进行精确手术或将药物准确送达体内所需位置的微型机器人也面世时,你可能便会回想起这个问题。 这一切正是从前沿研究演变而来的未来创新!
科学领域机会无穷。 我们是同一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肩负共同的使命:探索开拓,维持卓越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质素,而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教育和培训年轻学生,他们为未来开发技术,塑造我们的国家和产业。 正如法国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所言:「科学无国界,因为知识属于全人类,是照亮世界的火炬。」
请允许我再次强调: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可持续的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香港理工大学授予我这份崇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