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指壓力事件對家庭成員之心理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加強家庭抗逆力有助改善情況
2022年4月13日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學院團隊剛完成一項研究,以探討香港家庭在面對近年壓力事件(如新冠疫情、財政困難及日常生活改變)下之家庭關係、家庭抗逆力及個人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家庭主要成員(父親、母親及子女)在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等壓力事件下,出現較負面的心理健康狀況,包括感到較大壓力、焦慮、抑鬱及絕望感,而生活滿意度也減低。此外,家庭關係變差及彼此衝突加劇,情況令人憂慮。
是項研究乃「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此計劃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由理大聯同東華三院、香港青少年服務處、香港家庭福利會和救世軍(排名按筆劃序)共同推行,為期三年。
是項研究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博士,以及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兼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負責。研究主要評估近年發生的壓力事件對香港家庭抗逆力與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加強市民大眾對家庭抗逆力的認識。
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於 2021 年 7 月至 12 月期間,訪問香港1,020個家庭,包括 818 個(80.2%)雙親家庭及 202 個(19.8%)單親家庭。家庭中的父親(平均年齡為 51.2 歲)、母親(平均年齡為 46.6 歲)及其中一名就讀小五至大專之子女(平均年齡為 16.4 歲)均有接受訪問。
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
11-18% 之受訪父母及子女面對疫情產生心理創傷徵狀
-
13-16% 之受訪父母及 20 - 25% 之受訪子女就 2019 至 2020 年發生之社會事件產生心理創傷徵狀
-
約 40% 父母面對沉重的財政壓力
-
約 51% 父親、40% 母親及 37% 子女在面對逆境時不會從他人身上得到情感支持
-
約 57-60% 受訪父母和子女在面對逆境時會自我批評
-
約 25% 父親、30%母親及 30% 子女的負面情緒屬中等及嚴重
-
約 25% 父親、28% 母親及 30% 子女表示有很多家庭磨擦
-
母親的財政壓力普遍大過父親
-
子女因社會事件及疫情帶來之心理創傷比父母大
-
子女的負面情緒及絕望感等心理健康指標比父母差
-
父母面對壓力事件、日常生活改變和財務帶來的心理創傷越大,家庭抗逆力、婚姻滿意度、親子關係、生活滿意度及自我效能感越差;而親子心理操控、親子衝突、個人負面情緒和絕望感則越嚴重
-
子女面對壓力事件所產生的心理創傷越大,家庭抗逆力、生活滿意度及個人抗逆力越差;而個人負面情緒和絕望感亦越嚴重
-
近年經歷之壓力事件整體影響父母之焦慮、抑鬱及絕望感
-
近年經歷之壓力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整體影響子女之焦慮、抑鬱及絕望感
-
父母及子女面對壓力事件所產生的心理創傷會互相影響其他家庭成員之負面情緒及心理健康
-
家庭抗逆力能減輕壓力事件對家庭成員之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
梁博士分析指出,受訪者的家庭關係及個人心理健康普遍受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影響,但家庭抗逆力發揮了緩衝作用。因此,推廣家庭抗逆力,讓家人建立互相支持的能力在面對逆境方面尤其重要。石教授建議香港家庭應培養家人之間互相包容、彼此分享、共同解難的家庭氣氛。此外,夫妻與家人之間亦應坦誠地加強雙方及兩代之間的溝通。
為加強香港家庭的抗逆能力,理大在「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下,透過社區為本的專業介入服務、網上家庭活動、網上學習課程及專業同工培訓,協助家庭(一)建立正面的家庭信念、(二)促進互相支持的關係及(三)提升積極解難的能力;計劃並會以實證為本的方法評估活動成效。
理大亦將會推出「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網上學習證書課程,課程以家庭抗逆力為主要內容,主要對象為家長、社工、老師等不同人士,費用全免。詳情請參閱 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tc/courseintro.php?id=1 或致電3400 8513。
***完***
詳情查詢
高昊先生
傳訊及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 2766 6374
- kenrick.ko@polyu.edu.hk
詳情查詢
梁倩儀博士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 2766 7944
- janet.leung@pol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