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

理大开办 2024 年国际暑期课程及暑期学院 提供多元创新课程及文化体验活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今年七至八月举办分别为本科生及高中生而设的「2024 国际暑期课程」及「2024 暑期学院」,后者更首次开放予海外高中生报名,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亲身体验理大作为全球百强学府的优質教育。除了大学学分课程,两个暑期课程均包括一系列本地旅游及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沉浸于充满活力和独特的香港文化,并设「伙伴计划」配对理大学生及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与不同地区社群文化交流的机会。 「2024 国际暑期课程」涵盖为期五星期的学分课程,围绕三大学术主题:「中国語文、文化及社会」、「设计、创新与科技」及「商业、创业精神及环球领袖」,学生可从中探索理大享譽国际的学科。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将首次在暑期课程开办太空探索课程,内容涵盖推进和空气动力学等航空航天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卫星工程和运載火箭、太空机器人和无人/載人太空任务等。此外,眼科视光学院及康复治疗科学系会提供有关其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课程;时装及纺织学院则推出全新的智能可穿戴技术与智能生活课程,带领学生探究这项创新科技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其他饶富趣味的课程包括中国传统工藝美术史、香港的多元語言社会、人工智能与科幻小说、葡萄酒业歷史与文化等主题。 理大国际暑期课程自 2016 年首办以来一直深受各方欢迎。去年参与课程、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李卿讚扬课程内容充实,并表示:「课程让我学会了反省思维和团队合作,更体验了多元有趣的课堂互动和个案研究,这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发展都有莫大裨益。」来自匈牙利的 DINNYÉS Máté Soma 说:「能体验理大的专业教学水平,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是毕生难忘的经验。」 「2024 国际暑期课程」现正接受内地、台湾和海外本科生申请,截止日期为 3 月 31 日。有关计划詳情、申请办法,以及其他过往参加者的分享,请浏览:https://www.polyu.edu.hk/summerschool/。 同时,去年首度推出的理大暑期学院載譽归来,更拓展至海外学生,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高中生一同体验大学生活。活动涵盖五日四夜的夏令营,期间学生可参加理大各个学院提供的学系体验活动,为入读心仪的理大学科做好准备;本地生更有机会体验理大特色的服务学习,帮助有需要的社群;海外生则可透过本地文化游,一览香港的文化地标。学生更可额外选修为期一星期的大学学分课程,修读理大本科生课程必修的「创新及创业」,完成后可于入读理大时申请学分转移。学生并将入住理大学生宿舍,感受理大校园的多元和活力,并与理大师生交流,扩阔社交网络。 「2024 暑期学院」现正接受申请,内地、台湾和海外学生的报名截止日期为本年 3 月 31 日;本地学生的报名截止日期为本年 5 月 31 日。有关计划詳情、申请办法,请浏览: https://www.polyu.edu.hk/geo/si。   *** 完 ***

2024年2月22日

环球事务处

top-v2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庆祝 60 周年 以「时日在设计」为主题 率先公布庆典项目 欢迎各界共襄盛举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理大设计」或「学院」)作为香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枢纽,一直致力提供优质的本科和研究生设计课程,培养出无数具有创意才华的人才,在各个行业中取得了卓越成就。随着学院步入 60 周年,一系列庆祝活动即将展开,其中包括焦点项目「《One To Ten》杰出校友设计展览」。学院将于 3 月 11 日举行 60 周年活动开幕礼,届时更会有隆重消息宣布,热烈欢迎广大持份者积极参与多个周年活动,共同庆祝这一里程碑时刻。 理大设计 60 周年庆典以「时日在设计」为主题,意思是将时间融入设计之中。在一个空间中的一小时,无论是身处于家中、某建筑物里,或是校园广场等公开场所等,设计能跨越各种领域触动我们所有感官,创造出丰富的体验、难忘的瞬间和有效的互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理大设计在过去 60 年中,培育了不少设计毕业生,他们的设计改变世界,呈现出无数「一小时」的转化力量。 理大设计 60 周年 贯穿全年精彩活动 为了隆重庆祝学院的 60 周年,学院将举办一系列贯穿整个 2024 年的精彩活动,包括「理大设计全新视觉形象发布」,全新形象将象征着理大设计的新一篇;《One To Ten》杰出校友设计展览,展示校友在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理大设计年展 2024,展示理大设计多个学士和硕士课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瞩目的年度设计展览;全球设计创新研究展览,分享多个与其他国家与地区合作的设计研究项目;时间囊:理大设计六十年,回顾学院的历史与成就,并揭露鲜为人知的学院发展及人物旧事;最后,学院将举办一场盛大的 60 周年庆典聚餐,与各界好友一同庆祝这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活动将展示学院的成长与贡献,并为共同的未来燃起更多的创意火花。 集合杰出校友传递设计力量 展示不同领域的设计多样性 理大设计迎来 60 周年校庆之际,《One To Ten》杰出校友设计展览将成为庆典的重要亮点,这个创意展览以「10 种形态,10 种传递」为主题,旨在探索知识传递的多样性与变化,重新思考设计的基础。展览彰显不同设计领域的多样性,突出 10 位杰出校友在照明、产品、工业、建筑、传播、管理、汽车、中国文化和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的卓越成就。《One To Ten》是一个展示校友创新才华和设计影响力的平台,同时也向全球展示学院六十年来的卓越教育和学术成果。 作为全球二十大设计学府之一,理大设计成就备受国际认同,学院一直致力于不同方向发展,包括跨学科教育、强大的研究平台、丰富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创业和内部创业精神培养。透过以上发展来应对当今日益复杂及渐趋电子结合的设计问题,令学院掌握亚洲甚至全球创新的资讯和知识,提供世界级工作室、研究室、工作坊、展览场地和共享空间予师生,为学生接轨世界打下良好基础平台,于未来在各自设计领域中成为大树,再传承及指导新一代,使得设计成为可延续。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诚邀来自全球的持份者一起庆祝和回顾过去六十年光辉,无论同业伙伴、学术同行、设计同行、教育工作者、潜在学生、以至公众人士,都十分欢迎参与是次庆典,一同为教育及设计界注入及带来变革力量,使设计以不同形态传递和传承。   *** 完 ***

2024年2月1日

设计学院

1

理大推出国际研究生暑期预备课程 鼓励国际人才来港体验研究生生活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今年 7 月 1 日至 13 日举办为期两星期的「国际研究生暑期预备课程」,欢迎来自世界各地、有志攻读研究式研究生课程的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报读。参加者将率先体验香港和理大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从中认识修读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课程的要素,并了解理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课程,以及大学对国际学生提供的支援。 暑期预备课程将根据参加者的研究兴趣,安排他们諮询相关学术部门具有全球专业知识的杰出学者,以助他们在课程申请和研究计划上取得专业建议及指导。参加者亦将通过研究工作坊进行多元化和跨学科的交流,以学习实用的科研技能,并提升演示及汇报研究计划的技巧;同时更可与在读的理大国际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扩展社交网络。除了参观大学的世界一流科研设施,课程还首次结合了香港的体验活动,让参加者走出校园,沉浸于香港充满活力的文化、社会和经济。 暑期预备课程将提供学生签证申请费全额资助,并安排参加者在读期间免费入住理大学生宿舍。课程结束后,优秀的参加者更有机会获得理大研究生课程的初步录取通知书及国际奖学金。 作为全球百强大学之一,理大辖下九个学院及 25 个学系开办近 50 个享誉国际的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课程,涵盖工商管理、建设及环设、设计、工程、时装及纺织、医疗及社会科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人文以及理学等领域,旨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不同领域的专才精英,造福社会。理大亦设有近 80 所各类研究院、研究中心及研究实验室,当中包括粵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设有 18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涉猎多个前沿学术领域,包括深空探测、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先进制造、智慧城市、碳中和、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以及材料与传感技术等,为研究生提供无可估量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想了解更多有关理大「国际研究生暑期预备课程」的詳情,请浏览:https://polyu.hk/HWxyv.   ***完***

2024年1月31日

研究生院

top

理大11项目获研资局协作研究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11个项目获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的2023/24年度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支持,包括九项研究获资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及两项研究获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十分高兴在研资局的资助计划中获得佳绩,这充分展示了理大的研究实力。理大将秉持科研优势开展更多具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研究,推动跨领域合作,并培育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注入动力。」 理大九个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项目合共获资助逾5,550万港元,总资助金额为本地院校中最高。项目涵盖多个具影响力的范畴,包括研发边缘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听觉系统、纳米材料、癌症诊断、年长衍生代谢疾病的机制及治疗,以及促进建筑与环境安全的技术等。而两个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项目分别涵盖认知脑神经学、以及6G网络感知技术。 协作研究金旨在资助由多名学者合作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希望鼓励研究单位进行更多具创意及高质素的跨学科/跨学院研究项目。当中,协作研究项目补助金旨在提升大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数量、科研领域及影响力;新进学者协作研究补助金旨在支持新进学者进行协作研究,增进经验。 有关理大获资项目详情,请参照附件。 ***完***

2024年1月29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

理大研发首个大湾区旅游需求预测平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研究团队预测,至 2024 年底,大湾区的国际访客总量将恢复到新冠疫情前水平,即近 1.3 亿人次;至 2025 年,香港的入境访客总量将恢复至 2018 年水平,即 6,500 万人次。学院今日举行「大湾区自动化与自动调整旅游需求预测平台开发」(GBA-TDFP1)项目发佈会,推出首个大湾区旅游需求预测平台,并公佈相关研究成果。 是次项目由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及讲座教授兼陈泽富伉俪国际旅游教授宋海岩教授带领,团队采用跨学科方法,结合经济学、旅游管理及计算机科学等理论来开发 GBA-TDFP。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大数据视觉化、市场敏感度分析、短中长期预测、情感分析和互动情境预测,有助业界专业人士、决策者和学者预测大湾区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访客人数。 旅游业是大湾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并旨在 2035 年前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虽然大湾区经济已从疫情期间采取的旅游限制和公共卫生措施造成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但仍須克服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短缺、供应链受限、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转变等。宋教授说:「这表明了如要维持旅游业的复苏势头,准确预测旅游的复苏需求,对于决策者和从业者制定可持续旅游策略,促进大湾区长远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为更准确预测,是次项目从统计部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收集大湾区城市及其主要客源市场的当地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汇率等宏观经济数据。在短期旅游需求预测方面,则从谷歌、携程和百度等热门线上和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大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 根据短期预测结果,至 2024 年底,香港及澳门的访客量、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入境和本地访客量,以及大湾区内的客流量将大幅回升,访客数量将回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 根据未来五年的长期旅游需求预测结果,至 2024 年底,大湾区的本地和入境访客量、大湾区内的客流量将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至 2027 年,大湾区整体本地访客将超过 3.35 亿人次,入境访客达 1.95 亿人次,而大湾区内部的客流量达到 2 亿人次。 所有大湾区城市的访客评论均倾向正面,证明大湾区的旅游业复苏强劲,也表明大湾区旅游市场具备巨大增长潜力。与此同时,中性和负面评论指出大湾区城市在旅游服务品质和跨境管制等重要范畴仍有改进空间。 从访客评论获得的情感分数可见,访客就所有大湾区城市的每月平均满意度持续正面,但每日满意度却浮动,显示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时刻在变。不同旅游活动的满意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由预测平台生成的大湾区访客量预测结果。   GBA-TDFP 旨在简化决策者和行业领导者对不同情境下旅游需求进行预测的过程。用家只需输入决定变数(例如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的假设值,预测平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便会据此进行情境预测。此功能对于策略评估和决策制定极具参考价值。 随着科技进步,旅游目的地和访客的决策愈趋依赖资讯科技和通讯技术的辅助。通过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预测模型相结合,预测平台将为业界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创新见解和指导,有效地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实践的资讯,帮助他们作出明智决策,实现价值最大化。 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院长及讲座教授兼郭炳湘家族基金国际酒店服务业管理教授田桂成教授表示:「我们一直致力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成商业实践,协助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很高兴学院再次为旅游业作出贡献。」 关于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 四十五年来,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酒店及旅游教育重新定位,成为世界顶尖的酒店与旅游教育学府。学院在 2023 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旅游休閒管理」类别中连续七年位列全球第一,在 2022/2023 大学学术表现排名的「商业、管理、旅游业及服务学科」领域中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在 2017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的「酒店、休閒、体育与旅游」类别中排名世界首位,并在 2023 QS 世界大学排名的「酒店管理」类别中连续七年于大学为本课程全球排名第二,是卓越教育的象征,印证了学院为酒店及旅游发展开创新纪元的座右铭。 通过推动教育与传授知识以服务业界及学术组织是学院的使命,亦是其前进的动力。学院拥有来自全球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十位学者组成的强大国际团队,提供由学士学位至博士程度的优质课程。唯港荟是学院别树一幟的教学及研究酒店,亦是其实践酒店与旅游教育范式转变的重要部分。学院致力提高教育、学习及研究的水准,启发新一代充满热诚及锐意进取的专业人才,培育他们成为未来酒店及旅游业的领袖。 网址: https://www.polyu.edu.hk/shtm/   1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ed and Self-Adaptive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Platform for the Greater Bay Area ***完***

2024年1月25日

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

11

理大研发高效能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系统 助减碳排放 促进迈向碳中和

全球暖化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持续带来威脅,而主导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中,佔最主要比重的正是二氧化碳。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和迈向促进碳中和的目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一套耐久、高选擇性、高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系统,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化学品原料乙烯,作其他工业用途,以为减低二氧化碳排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此研究成果已于国际科学期刊《Nature Energy》发表,并于第 48 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 乙烯(C2H4)是其中一种需求量最大的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制造聚乙烯等聚合物,这些聚合物可以制造日常使用的塑胶、化纤等。生产乙烯目前仍然主要依赖石化资源,制造过程碳排放高。 由纳米材料讲座教授兼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刘树平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方法,利用绿色的电能,令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为生产乙烯提供另一更环保、更稳定供应的方法。研究团队正在大力推动这项新兴技术,令其可以更接近大规模生产,以促进碳循环和碳中和。 刘教授采用了创新的方法,弃用鹼金属电解质,改用纯水作为不含金属的阳极电解液。研究团队设计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APMA 系统,其中A代表阴离子交换膜 (AEM),P 代表质子交换膜(PEM),MA 表示由此产生的薄膜元件。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组含有无鹼金属 APMA 和铜电催化剂的电池堆,产生出的乙烯具有50%的高特异性。这套设计还可以在 10 安培的工业级电流下运行超过 1,000 小时,使用寿命较现有系统大幅延长,意味着该系统可以轻松扩展至工业规模。 其他测试显示该系统能抑制碳酸根离子和鹽沉淀的形成,而二氧化碳或电解质均未有流失。相对之下,旧有使用双极膜而不是 APMA 的电解池会因为鹼金属离子从阳极电解液中扩散而令电解质流失,所以这点便特别重要。氢气与乙烯竞争形成是另一种在早期使用酸性阴极环境系统上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在采用 APMA 后已被大大降低。 特制电催化剂是该系统的另一主要特征。众所周知,整个化学工业中均以铜用来催化各种反应。不过,理大团队的特制催化剂却善用了铜的某些特点。数以百万计的纳米级铜球纹理表面丰富,具有原子台阶、堆疊断层和晶界。相对于完美的金属结构,这些「缺陷」为反应提供了高能活性表面。 刘教授指:「研究团队已计划进一步改进系统,以提高产物选擇性,并与工业界开展合作。APMA 电池设计能革新乙烯和其他有价值化学品的生产模式,迈向绿色生产,为减少碳排放和达至碳中和的目标作出贡献。」 这项创新研发为理大联同牛津大学、台湾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和江苏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成果。   ***完***

2024年1月22日

应用物理学系

1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奠定理大与蒙古院校首次合作里程碑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物理及职业治疗学系于 1 月 15 日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加强两地院校的合作,为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迈出重要一步。 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賢教授致辞时表示:「我们很荣幸宣布蒙古国立医科大学是蒙古第一所与理大合作的院校,非常感谢康复治疗科学系为理大与蒙古国建立联系所作出的努力。」 理大早在去年 4 月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展开交流,及后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派出由 16 名师生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于同年 6 月举办的首届蒙古职业治疗国际会议。是次合作谅解备忘录将促成两所院校在加强国际学术合作及交流的正式合作,为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师生提供增广见闻、扩阔国际视野的宝贵机会,并将创系 45 年来累积的丰富康复治疗知识和经验带到蒙古国,让当地社区和民众受惠。此次合作的首个项目是为蒙古国立医科大学建设第一所「辅助技术康复治疗及教育中心」。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曾永康教授表示:「该中心将成为蒙古国首所先进辅助技术培训中心,配置各项相关先进器材,包括用于康复治疗的 3D 立体扫描和打印器材,以及用于增强和替代辅助沟通技术的眼动追踪系统。中心将持续优化当地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并协助提升残疾人士的自主能力。我们的专家团队将不遗余力传授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与蒙古国康复治疗人员保持紧密合作。」 缔结此次合作伙伴关係有助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理大对日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的合作充满信心,并期望与其他区内的院校建立更紧密联系。   ***完***

2024年1月18日

康復治疗科学系

1

理大崭新显像及成像技术为数码装置增添丰富色彩 全球每年逾一亿台智能装置采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成功研发一系列色彩管理技术,能有效令发光二极体(LED)及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照明装置、智能电话、相机,以及延展实境(包括虛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及混合实境(MR))头戴式装置等数码显像及成像装置所输出的色彩更逼真,提升用户体验。相关研发成果已成功商用化,并获得中外知名社交媒体平台、成像系统,以及 LED 照明、智能电话和无人机设备生产商广泛采用。全球每年逾一亿台高端智能装置内置相关算法和解决方案。 随着崭新技术如 OLED 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出现,发光光谱变得愈来愈窄,令不同相机和显示系统在顏色捕捉和呈现的过程中造成愈来愈大的差异,这为数码装置的色彩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及顏色影像与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魏敏晨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下列色彩管理技术: 六色 RGBACL(红、绿、蓝、琥珀、青、柠檬黄)灯光模组和智能混色控制算法能有效提高 LED 照明系统的色彩呈现,而针对人脸肤色的调光算法能够快速改变影像设备对于肤色捕捉的效果,这些已获得国际知名影视灯设备开发商采用,并已应用于多齣荷里活电影的制作。 各种影像设备对于顏色捕捉和显示能力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偵测画面中的人脸,然后改变色彩平衡以优化肤色。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白平衡校正算法植入晶片,务求令不同相机在不同环境下拍摄的照片和影片顏色更真实且一致,相关技术亦已获得知名智能手机及延展实境设备制造商所采用。 其他技术包括:针对长焦距和微距拍摄中遇到的大面积单色图片的顏色处理;影像处理中亮度改变时的偏色校正;高动态场景下的拍摄和重现,以及显示屏顏色显示一致性及 MR 头戴式装置的自我调整顏色算法。   魏敏晨教授表示:「随着愈来愈多用户投入元宇宙的怀抱,超现实的数码体验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娛乐和社交模式,顏色更是虛拟世界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希望借着开发尖端的系统算法及人工智能,帮助内容创作者提供他们希望用户看到的准确顏色,并让用户置身更逼真的数码虛拟世界。」 魏教授在顏色科学领域的科研成绩斐然,先后获得研究资助局研究影响基金及优配研究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及香港机电工程处的资助。凭借卓越的科研成就,他更成功得到多个奬项的嘉许,包括 Google 全球研究学者奖、2022 年理大青年创新研究者奖及理大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知识转移)。 为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致力造福社群,魏教授于去年联合创立了初创企业 Guardian Glow Limited。该初创企业主要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智能装置(包括健康监测等),以及应用于延展实境装置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吸引多个创投基金、天使投资者及私人投资者的资金支援,继续发展其色彩管理技术,提高用户的体验。     ***完***

2024年1月17日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1a

理大团队以科技融入教学 荣获 2023 年 QS 全球教学创新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开发互动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创新。理大跨部门团队以创新教学法开展「沉浸学习:师生协作展现无界教室」项目,于 2023 年「QS 全球教学创新大奖」中荣获亚洲区银奖,也是唯一获得亚洲区奖项的香港高等院校。 团队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朱伟志博士带领,成员来自应用社会科学系及教学发展中心。团队去年率先于大学通识科目「From Gloom to Bloom: Global New Urbanism」课程中加入创新教学元素,采用「Cave-cum-Studio Device」,即沉浸式虛拟环境系统及数码摄影工作室的设施及概念,并融入学生与教职员合作(Student-Staff Partnership)理念,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需求和兴趣。师生共同创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城市地标、郊区及市集等主题相关的影片,并透过设于理大工业中心的全港首个大型延展实境(X-Reality)混合教室「混合沉浸式虛拟环境」(HiVE)展示学习成果,反思永续发展的目标,提升学习体验。 朱伟志博士对获颁奖项感到荣幸,并表示:「科技发展加速各行业进行数码转型,感谢大学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努力,携手推动教学创新。获奖项目鼓励学生利用科技力量,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因素了解地区发展,同时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为学与教注入新元素,提升学生整体竞争力,这正是团队于『QS 全球教学创新大奖』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QS 全球教学创新大奖」由国际大学评级机构 Quacquarelli Symonds(QS)及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华顿商学院合办,被誉为教育界「奥斯卡」。奖项设立目的是表扬创立和推行优秀及崭新教学方法的高等教育机构。今届吸引超过 1,200 个来自全球各地的项目角逐奖项。   ***完***

2024年1月15日

应用社会科学系

Prof_Geoffrey_Shen

理大获特首政策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支持 推动大湾区建筑业跨区域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发挥研究优势,开展公共政策研究以造福社群,获得特首政策组辖下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支持。理大亦是本年度唯一获此资助的高等院校。 建设粵港澳大湾区是推进国家「一国两制」发展的关键。由理大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建筑管理讲座教授沈岐平教授带领的「粵港澳大湾区建筑业跨区域合作策略与政策框架」项目,获「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资助 396.6 万港元,推行期 36 个月,聚焦探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下大湾区为香港建筑业通过跨区域合作扩展业务带来的发展机遇。项目针对人才合作、项目管理合作和规章制度合作三个策略领域,提出一套跨区域合作策略的政策框架,为政府部门和业界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推动大湾区建筑业的高质量合作。 此外,在另一项「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2023/24 年度两轮遴选中,理大合共有八个项目获得资助,内容涵盖内地合作、经济发展、创新科技、环境保护、教育及青年发展、政制发展及管治、民生等重点议题。最新一轮入选项目包括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带领的「评估新能源汽车在香港的适应性: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未来」;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曾榕波博士的「全球环境、社会和管治方针倡议下香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助理教授诸葛承祥博士的「香港公交电气化:可行性分析和系统优化」;以及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副教授容曉君博士的「出行行为与建成环境间的关係:对残疾人士流动性及生活质素的影响」。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及「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均由特首政策组负责管理。所有获资助项目应能有助政府作出明智的决策,研究成果須可有效和切实可行地转化成政策。前者因应政府的研究需要及施政重点选定策略议题,旨在支持年期较长的研究,每个项目最多可获资助港币五百万元;后者聚焦规模较小和需时较短的研究,每个项目最多可获资助港币一百万元。   ***完***

2024年1月15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