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2

理大与策略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 推动「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与三家策略夥伴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GBA PolyVentures 2025),透过理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培育深科技初创企业,并提供所需支援,加速及强化他们的成长,将科研成果应用於社会,从而为大湾区科创发展作出贡献。是次与理大签署合作备忘录的策略夥伴分别为光大控股丶香港再出发创科基金及海柔创新。 李国祥医生 理大校董会副主席 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致辞时表示:「理大今次与策略夥伴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好配合国家所需,发挥理大所长,结合各方优势,共同为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今天参与签署仪式的海柔创新,就是在理大创业培育下跻身独角兽行列的企业。」 海柔创新是一家提供箱式仓储机械人系统的初创企业,於2016年由理大电子及资讯学系2012年毕业生陈宇奇先生及2014年毕业生房冰先生创立,该公司利用大湾区的制造优势及内地市场的机遇快速成长,并於上周公布完成两轮合计达2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其企业估值已逾10亿美元。 薛永恒先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先生表示很高兴见证「大湾区理大科创 2025」计划。他指出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深化与内地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未来创科发展非常重要。特区政府一向重视和支持产学研合作,期望通过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发挥香港的创新能力,推动大湾区的创科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事业丶实现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滕锦光教授 理大校长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称:「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科研创业发展及培育未来科研人才,应对市场需求,理大透过『大湾区理大科创2025』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面支援,包括创业教育到孵化,以加速和强化其发展。我们希望每年孕育300多个创新种子,从中培育出20间深科技初创企业,透过各种支援及与业界夥伴紧密合作,期望在未来数年於大湾区培育出25间初具规模的科创企业。」 根据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理大与海柔创新将合作开设联合创新中心,以共同推动理大创新创业教育丶开展围绕机械人领域的应用科研丶培养「新工科」人才;理大与光大控股将推出实习计划,以培育创新人才,并透过技术与产业对接,投放资源支持具潜力的科研项目,加速初创企业的发展;理大与香港再出发创科基金将共同投资理大的初创企业丶协助初创企业开拓大湾区市场,并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 理大一直致力提供与时并进的优质教育,以回应社会需要,将於2022/23学年起推行「学系为本」组合课程,加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及「创新及创业」两大全新元素。此外,理大更设立了全新「本科生科创学院」及「科创书院」宿舍,鼓励本科生在教授带领下针对现实问题展开科研,这对培育他们的探索精神丶提升创新能力等,都大有裨益。 科创培育亦是理大十分重视的范畴,理大最近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透过理大微型基金2.0计划,率先在大学校园展开预孵化,通过6个月的创业培训,希望帮助创业项目可以直接进驻科技园的初创孵化计划。 此外,理大亦推出了两项重点计划,以助其学生把握大湾区科创生态的独特优势。第一项是大湾区创业博士後计划。有志创业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和业界导师的双重指导下,可以延续其课题科研的同时创办企业,将科研成果商品化。该计划推行一年多以来,已有6位博士後获得9个奖项,并成立6家初创企业,获得後续孵化支援,部分更已获得天使投资。理大将扩大此计划的规模,覆盖深圳和香港,以吸引更多科创人才落地大湾区。 第二项是大湾区硬件创业孵化计划。理大发挥自身在工程制造领域的独有优势及设施,如理大的工业中心,将香港卓越的科创能力与大湾区顶尖的制造能力结合,培育优秀的硬件科创企业。 透过「大湾区理大科创2025」计划,理大期望在教育及孵化层面,继续深化与不同的策略夥伴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丶经验及网络,并通过新成立的理大创业投资基金,有系统地加速培育科技初创企业的成长,为大湾区的科创发展作出贡献。   ***** 完 *****

2021年9月30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1

「理大本科课程资讯日2021」10月9日举行 提供最新升学及课程资讯 包括2022/23学年入学安排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将於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以实体及网上形式举行理大本科课程资讯日(资讯日),为学生提供全日制学士学位的最新课程资讯。当日理大将举办多项活动,包括招生讲座丶课程讲座丶虚拟展览丶学生分享丶导赏团及谘询环节等,帮助学生作出合适的升学选择。 2022/23学年起推行学系组合课程收生 由2022/23学年起,理大会转为学系组合课程 (Departmental scheme-based) 收生,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升学途径,以应对社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新安排将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选科及修业选择。 此外,理大亦会於下学年起将「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AIDA)及「创新及创业」(IE) 两大新元素,融入大学的本科课程。如相关组合课程有提供该项选择,学生可於完成第一学年後,选择以AIDA或 IE作为副主修 (Secondary Major),亦可从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作为副修。 为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理大於2021年暑假首度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URIS),让学生获得资助以开展科研项目。除研究资助外,理大亦会为参与的学生提供研究指导等一系列支援,其他配套包括:自动成为「本科生科创学院」成员并获优先分配宿位入住理大宿舍,并可参与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及分享会等。 理大亦将继续对联招入学申请的最低成绩采取弹性处理,包括学术成就以外具特殊才能的学生,例如通过「杰出运动员推荐计划」(OSRS)申请入学的体育人才。学生如未能完全符合最低入学要求「3-3-2-2-3-3」(即中文及英文需达3级丶数学及通识需达2级和两科选修科需达3级或以上),若其中一科成绩只较「3-3-2-2-3-3」低一级,理大仍会作酌情考虑。 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 (SNDAS) 将於 2022/23 学年推出,计划旨在认同一些在特定范畴具有过人才能,而有关才能未必能透过文凭试获全面评核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被本港大学直接录取。各中学校长可於10 月 6 日至 12 月 8 日期间,通过网上系统向理大提交推荐名单。 「理大本科课程资讯日2021」将於10月9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举行。重点内容包括: 两场为中六学生而设的联招入学讲座; 两场为非联招(持有国际认可学历)或副学位申请人而设的入学讲座; 约70场由各学院及学系举办的课程讲座; 约30场实验室及教学设施导赏团;以及 由教务处及各学系安排的学生分享和谘询环节。 O所有出席者均需预先网上登记,请浏览此网址进行登记并获取更多有关资讯日详情:www.polyu.edu.hk/infoday/ 2021/22学年本科生收生情况 理大的全日制资助学士课程中,於2021/22学年最多联招申请人以「设计学组合课程」作为首志愿,人数达575人;其次是「酒店业管理」及「护理学」,分别为435人及397人。今年理大取录的新生中,超过91% 将理大课程放在组别A。 本学年通过联招取录的申请人,以中学文凭试成绩最佳5科计算,整体新生的平均分为24.0。 本学年取录的本科生之中,有331人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考获至少一科5**或最佳5科成绩达32分或以上及中丶英文科成绩达3级或以上,成绩表现理想。 理大2021/22学年的入学平均分数将于2021年10月9日或之前上载至 http://www51.polyu.edu.hk/eprospectus/ug/jupas 以供浏览。   *****完*****

2021年9月28日

教务处

1

理大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拨款 藉科研技术提升小区抗疫能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得政府医疗卫生研究基金的新一轮拨款,资助五千五百多万港元开展新研究项目。有了这一笔拨款,理大便能在后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时期,为香港的复原早作准备。 获资助的两个跨专业研究项目,包括探索并发展一套聚焦在小区层面,能预防感染、促进康复,以及更有效地保障易受感染人群的完善抗疫策略。两项研究将会邀请小区人士参与合作。 这是继去年获得医疗卫生研究基金上一轮资助后,理大再次承担有关新冠病毒病研究的项目。就上一轮资助的部分项目,理大已发表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优化公共卫生措施和对策方面作出了贡献。其余的研究项目也在顺利进行。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指出,理大研究人员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各项与抗疫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且在快速诊断、追踪,以及预测疫情趋势等方面更取得了实质成果。对于食卫局的支持及肯定师生的科研工作,理大表示衷心感谢。 黄教授说:「理大今年再接再厉,就新冠病毒病的科研项目再次获食卫局邀请提交建议书,好让理大能运用跨学科的研究力量,在社会科学与医疗护理等领域全力支持并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我期望同事能尽快展开研究,以协助提升小区对新冠病毒病的抗疫能力。」 在去年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资助的理大研究项目中,应用社会科学系副系主任甄秋慧教授的研究项目——「公众对为控制2019冠状病毒病所采取的预防疾病和公共卫生措施的遵从情况」,调查了不同人群对接种疫苗的意愿及最终接种疫苗的实况。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Vaccines》上。 另一项研究为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萧杰恒博士与团队开发的新冠病毒病确诊个案快速基因排序分析技术。这一项技术在追踪及阻截包括变种病毒在内的病毒传播链,以及堵塞本港的防疫缺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提到,这些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支持的项目,充分反映了理大的科研实力如何有助解决社会难题,尤其是在小区抗疫方面,贡献是正面和有力的。 岑教授说:「医疗卫生研究基金就新冠病毒病研究批出的最新一轮拨款,是对理大科研实力的认可。目前疫情虽然转趋稳定,但离完全过去尚远,层出不穷的变种病毒成了接连不断的新威胁,预防疫症大规模爆发仍是当务之急。此外,随着康复者数目持续上升,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他们长期的复康需要,并为此制订更好的对策。」 食物及卫生局与研究局于本月宣布,已批出支持本地大学研究新冠病毒病的第三轮拨款。当中由护理学讲座教授及护理学院学院主任莫礼士教授带领的大型跨专业研究项目——「以小区为本参与性研究模式降低2019冠状病毒病在香港的风险:社会和行为干预措施之开发及评估」——便获得了二千七百六十多万港元的拨款。 另一项由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文伟光教授带领的大型跨学科项目——「以预防、保护及促进方法作为预防2019冠状病毒病感染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创新而有效的策略」——亦获得了研究基金批出约二千八百三十万港元的资助。 新的研究项目除了应对全面跟进新冠病毒病康复者及其照护者的身心健康与长期健康的问题、采取社会和行为介入措施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之外,还将以发展崭新和有效的策略与实施模型为目的,以达致促进康复及预防感染的目标。 理大欢迎公众参与两个新研究项目。有兴趣人士和团体请致电3400 3184 或3400 3973,或发电邮至fhss.community@polyu.edu.hk 与医疗及社会科学院联络。   ***完***

2021年9月27日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

1

理大2022/23学年起全面推行组合课程收生 提升学生多元实力 应对未来社会需要

工业4.0是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创新科技亦成为香港以至大湾区的经济新动力,年青人除了追求专业知识外,亦须掌握现今社会所需的技能,并具备创业家精神,方能於不同场合发挥创意及解难能力,展现多元化实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一直致力提供与时并进的优质教育,为更全面地装备学生,理大将於2022/23学年起全面推行「学系为本」组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修业选择,助他们提升竞争力。 由2022/23学年起,除个别专项课程(例如∶护理学(荣誉)理学士学位等)外,理大所有课程均会转为学系组合课程 (Departmental scheme-based)。於新安排之下,学生报读理大时会先选择一个学系的组合课程,获取录入学後,首学年只需修读相关学系的共同核心课程,直到二年级才决定主修科目,让同学有充裕时间,了解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主修学科方面作出合适的选择。 此外,理大将於下学年起加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AIDA)及「创新及创业」(IE) 两大新元素,成为大学核心课程(General University Requirement)的一部分,所有本科生在四年修业期内,必须在AIDA 科目中选修最少两个学分,及在IE科目选修最少一个学分,以达毕业最低要求。 在学系组合课程的新模式下,AIDA和 IE亦可作为副主修 (Secondary Major)。学生需要修读最少66个主修科学分,并选修最少36个AIDA或IE课程学分,前者包括人工智能丶编程等相关科目,後者则包括12周企业实习 (Company attachment)及考察大湾区创业生态等。另加30个大学核心课程学分,即一共最少132个学分以完成本科修业。学生亦可从AIDA及IE中二择其一,并选修最少18个学分作为副修。 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指,理大冀透过整合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且更贴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他表示∶「大学教育旨在为社会培育明日领袖,我们希望理大毕业生除了拥有坚实的学术知识外,更具备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实力。故此,理大积极制定本科课程优化策略,并於下学年全面落实,相信这些举措既有助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亦能培养他们创意思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为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理大於2021年暑期首度开展「本科生科研计划」(URIS),让学生获得资助以开展科研项目。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提交申请,每个获批项目可得到的资助总额由港币五万元至十万元不等。计划开展以来,已有超过110个项目成功通过审批,当中涉及不同范畴的研究,包括应用数学丶电机工程等,批出资助金额逾港币五百万。除研究资助外,理大亦会为参与的学生提供研究指导等一系列支援,其他配套包括: 自动成为「本科生科创学院」成员并获优先分配宿位入住理大何文田宿舍的「科创书院」丶参与不同的主题的研讨会及驻院研究员的分享会等。 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石丹理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透过计划加强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好奇心,培养新一代研究人才。首届计划已於2021年暑期展开,共有近250位同学报名参与,反应相当热烈。於超过140个提案当中,逾八成获得接纳。我们乐见同学展现出科研的兴趣和热诚,期望他们能从中汲取经验丶增进知识,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好基础。」 理大将於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举行教育资讯日,为学生提供全日制学士学位的最新资讯,并会详细讲解组合课程等本科课程优化措施。 有关理大「教育资讯日2021」详情,可浏览 www.polyu.edu.hk/infoday/。   ***完***

2021年9月20日

1-2

理大开创先河研发高效 骨关节炎标靶镇痛诊疗纳米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人员开创先河,将标靶治疗癌症的概念引入治疗骨关节炎疼痛,透过纳米粒子光声成像引导技术,锁定引发痛楚的蛋白质施以光热疗法。 这种崭新的骨关节炎标靶镇痛诊疗技术,采用以黄金纳米棒构成的标靶纳米探针,并在其表面加上二硫化钼纳米片涂层,再结合针对引发痛楚的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抗体。 结合抗体的标靶纳米探针能够同时以主动和被动方式,锁定产生骨关节炎疼痛的区域。与此同时,抗体将探针直接绑定NGF分子,利用光热疗法,将照射患处的近红外光激光转化为热量,破坏NGF分子达致舒缓疼痛效果。 带领今次研究的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杨莫教授说,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标靶光热治疗的镇痛效果令人满意,而且有效改善患处的运动功能。 杨教授说:「这是首次运用纳米技术将标靶光热治疗概念引进医治骨关节炎疼痛。」 他续称:「比较现有药物一般只能镇痛数小时,这次研究显示纳米标靶治疗可以维持数以日计的镇痛效力,为临床转化提供良好前景。」而在小鼠模型实验中,基於此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产生的镇痛作用持续三至四天。 另一位带领研究的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温春毅博士说,结合抗体的纳米探针和光热治疗双管齐下,能够更有效降低关节组织的NGF水平,并且不损患处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 温博士说:「以往抗神经生长因子疗法的临床实验中,发现一个主要问题是使用高剂量NGF抗体会加剧关节病变。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研发出以标靶诊断治疗同步技术去锁定并消除NGF,从而将所需的NGF抗体剂量降至最低。」他说以理大团队开发的技术,只需以往临床实验所使用剂量的百分之一,已可以达到控制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 目前,诊断骨关节炎主要靠身体检查,并可能辅以X光丶磁共振成像扫描和关节镜检查。而理大研发的技术就带来崭新而且准确的诊断方法——疼痛成像。原理是利用光声成像追踪已锁定痛原的纳米探针。光声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成像方式,既有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良好的特异性,又有超声波成像的高分辨率和穿透深度。 在挑选纳米探针材料时,研究团队采用具良好光热特性的黄金纳米棒和优良生物相容性的二硫化钼涂层。同时,二硫化钼在导热和水溶性都有良好表现,并且对近红外光有高吸光度。这些特性令二硫化钼成为优质的光声成像造影剂,并进一步提升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表现。 《刺针》关注骨关节炎专家组估计,全球超过五亿人受到骨关节炎影响。而世界卫生组织亦预期,随着人口老化及其他因素如肥胖增加,患病率会继续攀升。 治疗骨关节炎的目标包括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等。但现有的镇痛药并非靶向,部分更有明显副作用。至於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所费不菲,而且轮候公立医院进行手术需时。 温博士说:「理大研发的分子诊断治疗同步技术日後若获准临床应用,可望帮助骨关节炎患者将须要接受昂贵手术的时间延後多年,并且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 这次研究结果已发表於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国际重要期刊《ACS Nano》,并获《自然》旗下的《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报道。   ***完***

2021年9月14日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1

理大研究发现接触追踪 有效於通关後控制新冠病毒传播

全球多地开始考虑将防疫策略由「清零」转为「与病毒共存」之际,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的一项研究发现,恢复通关後,接触追踪(contact tracing)於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上,与维持社交距离及疫苗接种等措施同样重要。此外,研究团队同时研发了具备接触追踪功能的流动应用程式,供入境旅客使用,以助应对疫情,控制病毒传播。

2021年9月1日

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

1

科技园公司与理大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引领大湾区商机 培育新一代创科人才

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园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建设聚焦大湾区的联合创业计划,以培育年轻科研人才,为香港输送新一代的科技创业家及创新者。 在该协议下,理大和科技园公司将紧密合作推动创业教育,并为学生及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加速他们在初创验证崭新想法(Ideation)及培育(Incubation)阶段的成长。 该共同前期培育(pre-incubation)计划将科技园公司的验证崭新想法(Ideation)及前期培育框架与理大在创业教育和知识转移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以融合,并采用科技园公司独特的特许模式将其前期培育理论加以应用,以支持众多旨在培育成功创业家的合作计划。科技园公司和理大的合作将是历来首个同类计划,透过共同培育创新意念,以及提供培训、指导及导师计划等支持,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功的商业机会。 理大同时推出大湾区创客特快(GBA Maker Express)计划-结合理大的创客基金计划及科技园公司的IDM-SQUARE 硬件开发加速计划,协助香港的硬件开发者将他们的创新意念转化成准备推出市场的成品。此计划将推动香港实现再工业化的愿景,同时利用深圳及其他大湾区城市的生产能力加速本地硬件初创从意念到生产的产品开发过程。 此外,科技园公司将和理大紧密合作,为理大创新应用博士后计划的博士毕业生提供更深入和广泛的支持,协助他们在继续转化研究的同时踏上创业之路,同时透过企业及初创提供的资助推动科研商业化的进程。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科技园公司与理大的合作体现了我们致力将香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打造成未来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以引领新时代经济增长的愿景。透过我们为初创而设的Ideation框架,我们将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年轻人才提供宝贵的指导,以释放他们的潜能,并加速实现将研究打造成商业化产品的进程。」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在创业和知识转移方面提供支持,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科研成果对香港、国家以至全球的影响力。在未来数年内,我们会将『创新创业』的元素融入所有学士学位课程。此外,我们亦设立了不同计划,包括提供资金,以支持由学者或学生成立的初创企业,旨在将理大技术商品化,以造福社会。透过结合理大的创业计划与科技园公司蓬勃的创科生态圈,双方的合作将为香港及大湾区的年轻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以将他们的科研理念转化成具社会效益的创新方案。」 在全方位的共同培育(Co-incubation)策略下,科技园公司将致力与不同的行业领袖建立合作,并结合与产业及学术界合作伙伴组成的强大网络,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创造机遇。 理大一直透过不同计划为大湾区的创科人才提供支持,包括2011年推出的理大微型基金计划,以及2021年推出的理大创客基金计划-该计划为年轻的创客及硬件开发商度身订造,旨在透过青年发展基金的资助,实现他们的创新意念。此外,理大亦推出了其他不同的计划,包括精益启动创业计划、创新科技企业家(ELITE)计划,以及实验室到市场(lab-to-market)验证计划,以培育未来的创科人才。   ****完****

2021年8月26日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1

理大首办「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 学生初尝科研乐趣 探索更广知识领域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 向来重视青少年的全人发展,鼓励学生透过跨学科研习等活动,汲取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培育新一代对科研的兴趣,理大於今年五月首度举办为期三个月的「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The Junior Research Mentoring Programme),旨在让中学生在理大的学者指导下参与不同研究项目,助他们探索更广更阔的知识领域,发掘研究的乐趣,并增进对理大多元化科目的了解,为未来升学和生涯规划作好准备。

2021年8月25日

环球事务处

1

理大研发树木管理系统 技术转移树木管理办事处 监察香港树木健康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 2018年起开展「赛马会智慧城市树木管理计划」(计划),由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黄文声教授领导,研发「城市树木智能监察系统」(系统),用作监测树木整体的健康状况。此项为期三年的先导计划,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 3,280 万港元捐助,并获得多个政府部门的支持。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地球之友亦有参与其中。

2021年8月23日

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

1-v2

理大三项目为香港勇夺「2021智慧50大奖」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三个智慧城市研究项目夺得「2021智慧50大奬」(Smart 50 Awards),这是理大首次获得此项一年一度表扬创新智慧城市项目的国际殊荣。「2021智慧50大奬」的得奖项目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丶日本丶德国丶以色列丶西班牙及美国,而理大是香港唯一的获奖者。颁奖典礼将於今年稍後在美国举行。 理大一直十分支持香港的智慧城市蓝图,并与政府和社区夥伴紧密合作,透过推出屡获国际奖项的智慧城市项目,解决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因应新冠病毒疫情,研发有助保障市民大众健康的方案。 理大是次获奖的三个项目分别为: (一)「首个使用低功耗无线网络的城市树木监测及管理智能系统」(由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黄文声教授研发) 为减低树木对公众及财物构成的风险,树木管理人员需要在行人和交通流量大的地区进行树木风险评估,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理大的团队在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下,通过赛马会智慧城市树木管理计划,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合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地理资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以评估全港各区树木摇摆或倾斜的状况。在此项目下,共约8,000个传感器已安装在需要监测的市区树木。 (二)「大澳村行人交通监察计划」(由设计学院 Daniel Elkin 先生研发) 大澳村是最近被列入香港可持续大屿蓝图的生态及文化旅游中心,预计旅客人数将会大幅增加。有见及此,理大的团队与大澳村乡事委员会及多个社区团体合作,在村内八个主要设施的地点,安装红外线系统,进行人流监测。此项目的一大特点是采用具成本效益技术的协作模式,快速将系统完成并投入运作,以便监测人流及为村民及相关持份者提供所需数据,让他们实时了解人流情况和采取适当措施配合。 (三)「香港新冠病毒空间分析及风险预测平台」(由智慧城市研究所史文中教授研发) 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公众一直对社区传播及其可能对日常活动构成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理大的团队通过建立一个覆盖全港的疫情数据模型和风险预测平台,让公众能够追踪疫情在社区传播的情况。此平台利用空间大数据技术,对香港的城市结构丶交通网络丶人口环境及其他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分析,能更及时地准确预测疫情发展的趋势,有助支援公共衞生部门制订更精准的防控策略。 「智慧50大奬」简介 「智慧50大奬」与 Smart Cities Connect丶Smart Cities Connect Foundation 及 US Ignite 合作,每年表扬全球具影响力的智慧城市项目。此奖项旨在表彰在数字化转型丶城市基础建设及社区参与的领域上最具创意和影响力的技术。本年度的颁奖典礼将於2021 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有关「2021智慧50大奬」及获奖名单详情,请浏览 https://smartcitiesconnect.org/2021-smart-50-awards/。   ***** 完 *****

2021年8月18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