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海外多年的岑浩强教授重返香港,出任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他分享對學院發展的願景。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學院)新任院長兼腦神經心理學講座教授岑浩强教授是世界知名學者,專長於研究人類記憶,也是一位資深管理人員。他旅居海外多年,去年返港後加入理大。以下是他就學院的願景和計劃所作的分享。
你在澳洲的經驗對你規劃學院的策略性教研方向有何影響?
就教學而言,擔任格里菲斯大學健康醫學院院長一職豐富了我在推動跨學科合作方面的經驗,該學院讓修讀不同健康醫學的學生一起上課及接受培訓,學生從中獲益良多。現時,我已開始在學院推行這種做法。此外,我亦有機會接觸最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和「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s)等。我希望可以邀請到這些領域的專家到學院分享成功經驗。
在研究方面,我對為研究中心招攬人才累積了一定經驗。研究是一種團隊活動,因為每人都各有所長。透過召集學院內不同學科和背景的人才去建立優秀的團隊,我們將能應對單一學科無法解答的重大研究題目,尋求突破方案。
學院推廣健康的工作如何配合香港政府發展基層醫療的立場?
在我加入學院不久,我們舉辦了一個以探討基層醫療未來的挑戰為主題的研討會,集合了學者、政府與非政府機構代表及醫護人員的力量,構思以跨學科的方式協助發展香港的基層醫療。政府非常支持這種跨界別的活動。
學院可怎樣幫助改善長者的健康?
香港是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城市之一。學院同事在相關的範疇努力耕耘,如研究眼睛老化、為長者研發健康新科技,以及幫助他們應付長期痛症和中風等問題,最終希望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我的使命是要支持和協調這些工作,為社區的長者帶來裨益。
是甚麼促使學院早前增加部分本科課程的名額?
我們需要提供更多學額以追上公共醫療系統對醫護人手的需求。跟很多國家比較,香港的病者與醫護人員的比例相當高。很多「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醫護人員將陸續退休,令業界失去大量有經驗的人才,因此我們要為不同醫療專業培育新血。
你現在正進行哪些研究工作?
我正聯同澳洲一位護理學教授和一位職業治療學教授進行年老及腦損傷對行為影響的研究。
你有否計劃對香港的醫療體系進一步作出貢獻?
自我於八十年代離港後,本地醫療體系已經改變了很多。我目前代表理大擔任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大會成員,將會積極參與,為醫管局大會貢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