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ChaoPrize_956x1080r

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趙元任語言科學獎」是由香港理工大學發起頒發一項國際殊榮,旨在表揚在語言科學研究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和研究。獎項以現代中國語言學之父趙元任18921982教授命名,以紀念他對語言科學所作出的重大貢獻。趙元任教授不僅是國際著名的語言學家,是才華橫溢的人文學者、詩人、作曲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影響力遍及中國、亞洲以至全球。其語言學研究範圍全面廣泛,不論是從語言理論至語言教學,還是由技術層面到實際應用均有所涉獵影響深遠貢獻殊偉

主辦單位

承蒙趙元任家屬允准,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得以創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並成為主辦單位。理大人文學院是語言、歷史、文化、傳意和科技之教學與研究薈萃之地,其語言科學研究涵蓋領域廣泛,甚具影響力;多位享譽國際的學者和專家雲集學院之內,精研中國語言學、英語語言傳意和雙語語言研究等範疇的重要課題。學院秉承趙元任教授對語言學的貢獻和研究精神,積極開拓語言科學的教研發展。「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的設立秉持香港理工大學校訓——「開物成務,勵學利民」的精神,將推進和提升相關領域世界級的研究水平和應用,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

關於獎項

目的

  • 紀念趙元任教授的學術貢獻
  • 表彰在語言科學領域有傑出貢獻的研究者
  • 鼓勵新一代研究語言科學的學者和學生

獎項

每兩年頒發一次,設有「終身成就獎」及「傑出青年學者獎」兩個獎項,由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頒授。評選的原則主要考慮候選人的貢獻,無分種族、國籍、語言、性別、宗教信仰。

「終身成就獎」及「傑出青年學者獎」均可由多於一位人士共享。所有得獎者必須符合所有得獎條件。

「終身成就獎」和「傑出青年學者獎」每屆各獎項最多頒發一個獎項。得獎者將分別獲頒發美金100,000元*和美金50,000元*的獎金。得獎者不能重獲頒同一獎項。得獎者需出席香港理工大學所舉辦的頒獎典禮及相關活動,並擔任人文學院傑出講座系列講者。

 

*主辦單位可按照屆時具體情況決定獎金及其分配的具體細節。

詳情請參閱英文版本 (https://www.polyu.edu.hk/fh/chao-prize/?sc_lang=en#Nomination)。

 

 

 

 

詳情請參閱英文版本 (https://www.polyu.edu.hk/fh/chao-prize/?sc_lang=en#Nomination)。

 

 

 

 

詳情請參閱英文版本 (https://www.polyu.edu.hk/fh/chao-prize/?sc_lang=en#Nomination)。

 

 

 

 

  • 人文學院將成立遴選委員會,負責揀選入圍名單、委任專家評審並確定最終得獎者名單。
  • 遴選委員會由一位主席和不少於四位委員組成,委員由「趙元任語言科學獎」籌備委員會經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任命,任期
  • 每屆兩年,最多兩屆。遴選委員會成員如下:
    • 主席: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或其代表
    • 委員:由國際頂尖學者和學術領袖擔任
  • 遴選委員會從收到的有效提名中,揀選候選名單。每位候選人將由不少於三位專家進行獨立評審。專家評審由遴選委員會委任,皆為國際頂尖學者和學術領袖。他們將各自就候選人的得獎資格作出評定,並分別向遴選委員提出建議。遴選委員會考慮專家建議後,確定最終得獎者名單。

重要日期 (2024年獎項)

公佈獎項成立

2023年8月28日

提名期開始

2023年9月1日

提名期

202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遴選工作

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

公佈結果

2024年3月

頒獎典禮

2024年4月

其他執行細節將由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定。

peha2024Peter Hagoort教授自2006年11月起擔任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所長,也是Donders研究所認知神經影像中心的創始人(DCCN,1999年)。此外,他也是奈梅亨拉德堡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其個人研究興趣主要是人類的語言能力以及它在大腦中的認知神經機制。Hagoort教授應用ERP、MEG、PET和fMRI等多種神經影像技術來研究語言系統及其在失語症、閱讀障礙和自閉症中的表現。Hagoort教授曾獲斯賓諾莎獎和海曼斯獎。他也獲選為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歐洲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

Hagoort教授是首位識別及描述P600 (註:一項大腦反應的電生理結果) 作為句法處理標記的學者(Hagoort & Brown,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1993)。他使用多模態方法(EEG,fMRI)證明外界的知識會即時融入人們對句子的理解中,打破了先確定句子的意義才評估該句子真實價值的經典假設(Hagoort等,Science,2004)。最近,他發現了兒茶酚胺相關的神經遞質可以影響語言的處理過程(Tan & Hagoort,Cerebral Cortex,2020), 這是首項顯示神經藥理效應如何影響句子理解過程中語義加工的研究。他還引領了語言神經生物學的理論性研究和模型的可測試發展,提出了極具影響力的語言整合理論。他指出,左側顳下回在整合語言的過程發揮著關鍵作用(Hagoort,TICS,2005),並展示這種整合過程和語言處理的神經生物學模型必須跨越傳統的Wernicke-Lichtheim-Geschwind模型理論(Hagoort,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3; Hagoort,Science,2019)。他的MUC(記憶、整合和控制)模型在語言科學領域影響非凡。他還促使研究人員在他的研究成果上探討語言的整體運作模式(包括共語手勢,對話交互等),帶動了該領域整體向前發展。

Hagoort教授因其在認知神經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以及對人類語言理解的神經機制而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William Shiyuan Wang1王士元教授於中國出生及成長,在密西根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柏克萊加州大學語言學教授達30餘年,並指導30多篇博士論文。他率先開始教授關於語言的生物基礎的課程,並首度運用電腦建立起中國方言的數據庫以研究漢語的演變。1973年創辦《中國語言學報》並任主編至2018年,1992年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於新加坡成立時,當選為首屆會長。曾在印度、義大利、日本和瑞典任客座教授。1996年移居香港後,歷任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工程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曾多次擔任香港研資局學科小組的成員。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語言與認知科學講座教授、柏克萊加州大學榮休教授及中研院院士。

他早期對演化論的興趣,包括生物演化及文化演化,奠定了詞彙擴散理論的基礎。他提出語言的各個變體在不同層次上相互競爭,勝出的變體則能傳播到後代。近年來,他的研究興趣拓展到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探索人類一生中的語言發展,尤其關注老年化的相關議題。王教授曾獲多項殊榮,包括古根漢基金會和富布賴特委員會的研究獎助;史丹福、義大利貝拉喬和京都高等研究院的駐院獎助;上海人類學會終身成就獎、以及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的榮譽教授、美國語言學會會士、芝加哥大學榮譽人文博士學位及澳門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

王教授因其在中國語言學、演化語言學、認知神經語言學和老年化的跨學科研究的傑出貢獻,榮獲本屆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

查詢電郵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