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2年6月号

理大企业家精神 薪火永相传 

logo「Poly-preneur」是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新创的名词,撮自 PolyU 及 Entrepreneur,中文译作「理大企业家」。顾名思义,那是指一群毕业于理大,敢创新、富创意、有创业理想的校友,他们毋惧风险,为理想创业,在各行各业中各展所长,各显成就。源自一个庆祝母校 75 周年的呼吁,近 500 位的「Poly-preneur」踊跃响应,纷纷献上创立公司的商标,组成一个巨型的理大校徽,象征着理大企业家精神薪火永相传的重大意义。这件盛事的欢乐,已载满于《理大企业家之夜暨知识转移专书发布》的晚会上。

「Poly-preneur」(中文译作「理大企业家」) 暂未收錄牛津词典,不过,这个英文字会在香港逐渐普及,因为一个为母校庆生的呼吁已能召集近 500 位「Poly-preneurs」參加盛会,理大往后将更积极推动创业培育的发展,「Poly-preneurs」肯定会持续增加。 理大创校 75 周年,培育优秀人才不计其數,不少理大校友已是知名的企业家,较为人熟悉的当要數蜚声国际的时装设计家谭燕玉(Vivienne Tam)。理大的企业发展院(简称 IfE)近年更积极推动创业文化,适逢理大 75 周年志庆,故特别筹办了連串推动理大创业精神的活动,其中尤以用理大企业家的公司商标砌成校徽的活动别具承先启后的意义,而于 5 月 31 号假唯港荟酒店举行的《理大企业家之夜》,该巨型校徽正式隆重登场,燃起了理大创业精神薪火相传的火炬。 

是晚同时是知識转移专书《Indistinguishable from magic》面世的日子,该书辑錄了理大 75 项利学利民、有优化技术,也有转移至市场的卓越科研成果。出席的嘉宾中不乏正和理大携手合作,锐意把创新技术推出市场的 Poly-preneur,其中,徐锦辉先生的得信医療有限公司已取得理大授权发展「希望之手」,该项突破性的发明能助中风病人迅速恢復手部功能,最近且荣获第四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多个奖项,其一更是冠绝全场的「Grand Prix Du Salon International Des Invention De Genève」,是该项比赛有史以來首次由香港人夺得的最高荣誉。

理大尚有多项发明获得 Poly-preneurs 的支持,并将陸续推广至市场上。校长唐伟章教授特意把专书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在致辞时并鼓勵各位理大企业家:「希望进一步认識理大科研成就的同时,也希望大家积极考虑和母校合作,令更多创新发明应用及造福社会。理大的企业发展院为学术界及工商界提供重要的平台,聯系及促进双方的紧密合作,而他们另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育创新及企业精神,支持及宣扬创业培育。我们致力发扬『有利且有善(Do well, Do Good)』的创业文化,除推出『理大微型基金计划』外,还定期举办与创业相关的論坛和工作坊,至于『理大创业师友计划』的宗旨,是希望校友为后辈导航,成就另一批贡献社会的 Poly preneurs。」 

企业发展院为晚会精心安排了兩项勵志的环节,一是由激鼓樂社表演名为《天地飞》的鼓舞,另一则是由不同年代的创业大师兄与小师妹作分享。在《天地飞》的表演中,每一下鼓声都振奋人心,赏心悦目的表演中带領观众感受飞跃天地间的激情,名副其实地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而晚会的高潮由多位在不同年代创业的 Poly-preneurs 带出,计有早在 60 年代创业的高德贤先生;70 年代创业的孟浩强先生和潘樂陶工程师;80 年代在风高浪急的地产界翻腾的李峻铭先生;90 年代在有危也有机的环境下最终成功令公司上市的王利民先生;99 年「被迫」创业的上市公司老板梁广伟博士;二千年以创意成就事业的林军先生,以及去年在理大创业基金资助下创业的小师妹劉颖颐小姐,他们分享了创业路上的苦与樂、成与败,成功之道与创业锦囊尽在笑谈中,如不欲错过精采的鼓勵和分享,可以按此浏览。此外,出席的理大企业家也分别写上自己的「成功座右铭」,这些金句隽语也会被上载至此和后进共勉,也许能成为师弟妹踏上创业路的点点明灯。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