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辉:不断填补 闯出希望
每位「理大企业家」创业故事的第一章总是各自精采,有人是为了梦想,有人是为势所逼,而取得理大授权发展「希望之手」的得信医疗有限公司创办人徐锦辉先生之创业故事,则应由被踹了一脚说起……
「理大毕业后,徐锦辉当了一年半的职业治疗师。一天为一位年迈病人做治疗时,老人难忍痛楚,竟向徐锦辉踹了一脚,这一脚却踢出了这位年轻小伙子的连串负面思想,最后,他辞职了,转行做医疗器械、复康器材的推销工作。两年后,他开始想走出自己的方向,也摸到一些商业的操作窍门,这样便走上创业的路。
「有些前辈打滚多年才创业,商务经验丰富,不会碰那么多钉子。记得在最初的一两年,我连财务报表也看不懂,也因为没有基本营运的训练,没有念过会计,没有任何财务的知识,所以吃了很多亏,甚至受骗!」徐锦辉说:「那时才知道创业其实需要很全面的技能。就好像一张椅子要站得稳,也最少有三、四只脚。」因此,徐锦辉去念 LCC,其后再修读一个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专攻财务分析以补所缺。在创业过程中,补缺可谓令他感受至深。只要有地方是不懂的,他心里面就总觉得有个洞,不踏实了,所以每隔一阵子,他又去找些知识来填补缺漏的洞。有渴求,他就不断寻找补缺的方法。他原不是工程师出身,但为了知道所接触的器材后面的操作原理、如何判别器材的优劣、要知道它生产的工艺如何、电路的设计等等,他第二个硕士学位竟然选修了机械及计算机工程。虽然念得很辛苦,这个「洞」,终于也用心填补好了。
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工作和学习背景,当徐锦辉遇上理大生物医学工程跨领域学部副教授汤启宇博士,他们就知道对方将会是好搭档,后来更促成了双方合作开发「希望之手」的项目。今年,「希望之手」这个为帮助中风病人回复手部机能的复康器材在日内瓦发明展中勇夺全场的最高荣誉,是四十年来首个赢得此项殊荣的香港发明。「这个大奖意义重大,是对我们多年工作的肯定。」徐锦辉说。而谈到陪他走上成功路的座右铭,他却对年轻人特别忠告:「不要太计较成果、意思和价值,要有耐性,常保持正面的想法。八十后、九十后不要埋怨没有出头,这些想法令他们分了心,反过来去看,其实在香港这个没有什么天灾人祸的环境,经济尚算稳定,我们如何在这环境里创造自己的空间才重要。我的座右铭是,要有耐性,与其抱怨环境给你的限制,不如倒过来看看这个环境里还有什么空间让你发挥。不要跟别人比较太多。每一天,当你很专注、很努力、很有效率、很有质素地工作,你就会吸引很多东西过来,一定要咬紧牙根,严谨,不要轻易放弃。」
其实,「希望之手」的成功,不就是印证了徐锦辉的座右铭,还有那句老掉牙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