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2年12月号

设计大师小忠告

走进两个死胡同,何不朝着市场走

Freeman Lau_Nov在设计界、艺术界,以至教育界,刘小康大名鼎鼎。以往看他的访问,视角多从设计大师、艺术家或教授等身份出发,谈艺术、文化和学术的内容,读者已然得益不少。不过,他还有另一个成功的身份:Poly-preneur (理大企业家)。现从这个角度发掘,刘小康营商的经验之谈又将为后进补了实用的一课……

谈起刘小康的创业路,毫不曲折,平淡若水。其实一切就正如流水般顺势而行,自然而然。

「在理大毕业后就在靳叔(靳埭强)的设计公司里工作,做到主任设计师时,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得管,而靳叔也很放心,反正见客人之前,我们已把要做的工作都做好。」刘小康说:「在八十年代时,我的确有想过自立门户,希望做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奈何当时工作实在太忙,所以想 法 也被打住。」后来,设计公司改组,靳埭强和以前的搭档在合作方向上有点分歧,于是就找来刘小康合伙,组成「靳与刘设计」,即目前蜚声国际的专业设计公司。

「我和靳叔经常讨论问题时,我们的看法都很接近,而他以前的搭档却可能觉得某种想法的冒险成分过大,方向也不是他们所想的,所以,拆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们想多作些不同类型的事情,想多做专业的设计,同时又想兼顾文化和教育方面,这都是我们共同的理念。」除了理念相同能造就生意上的好搭档外,靳叔找他再组公司,合作的体验怎会不是考虑的因素!「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让老板根本不用担心的,就是这种心态。如果打工的时候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盘生意一样,到自己有一盘生意的时候,那又怎么能做好呢?」刘小康说。

要创业,合适的伙伴看来很是重要。但是否别无其他? 

「对我来说,是的,我幸运地遇上一位好前辈。可是,经营了那么多年,我们都有一个感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搭档是好的,但整家公司也需要一个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人。尤其是我们做创意工作的,管理这一门技巧总是较弱的。如果有多一个人来做管理就更好了。」刘小康说:「多年来,我们也是误打误撞,摸着石头过河那样子走过来的。经济好的时候,日子容易,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也有损失。在财务管理上,我们也不是专长,其实早应找别人来帮忙的。」

刘小康回忆当日楼市好的时候,业主「强迫」他们把单位买下,要不就被赶走。「算来算去,那是很烦的事,结果,我们还是买下了那物业,可是,后来楼市下滑,那就输钱了!我们对财务投资不是专家,故从几年前开始,我们请朋友帮忙把公司的结构、财务等重组,到现在已纳回轨道了。年轻人可不要学我们这样了。」他笑说。要营运一盘生意,刘小康一再强调必须明白自己的业务的强势在哪里。「靳叔很有名气,不过,我们卖的不单是创意,还有专业,就是我们怎样完成工作并能帮助客户发展其业务,而非发展我们个人的名声。设计是服务行业,当客人来找时,认清楚他的需要是很重要的。只有能帮助客人发展业务,我们的业务才能有增长。」

认清目标和认清自己的优势同样重要。 

 「以人口比例算,国内人才怎会比香港少?拼搏精神又怎会没有?我们则优胜在一直以来拥有的国际经验、国际视野、对质量的要求和我们的专业性。这些不单需要把持,还必须把这些优点发挥在创意上,这样才会让客人觉得找香港公司能帮助他们做得更有成绩,这样才最重要,倒不是独有创意啊。」刘小康寄语想创业的后进:「开公司时,需要知道自己的强项。要发展,必须做一些市场调查。尽力做就以为可以做得很好,也有可能,但必须看得远一点,看看市场是否只是香港,还可以做些什么,整个世界在需要什么设计呢?你自己最想做的,做得最开心的范畴,你在里面又占了些什么位置呢?」

对那些一腔热诚,满以为设计了一件特别的产品就可走上创业路的朋友来说,刘小康的肺腑之言可能也是当头棒喝:「很多人有个错觉:设计师把东西设计出来,放在地摊上卖,那就很有创业精神了。那不是的,难道你叫每年毕业的二千个设计师都蹲地摊吗?这种概念是不对的。用创意创造品牌,生产产品鼓励创意是没错的,但同时间也要让他们认清楚那条道路有多艰辛。可能如我所说,他们需要有搭档。」

「不少年轻人都想自己开公司,做设计师,服务客户,但最终会走进两个死胡同。第一,他们经验不足,才走出学校,未必真的能够给客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足,客人付的费用也不足咯!到翌年毕业的设计师,他为了生意,收费又再便宜些,结果,那就是一个死循环!第二,设计师做产品时,不是说你懂不懂把那产品想出来,而是必先要做出来,然后卖出去。后两者是很多设计师都把握不了的。」

「市场需求不一样,回报也不一样,是需要理解的,其次,也要知道市场在哪里。大部分做得好的香港公司,很自然地已向国内发展。香港市场太小了,香港每年训练那么多人才 ,没有出口的话,怎消化得了?就像英国人做创意产业,也是外看整个欧洲市场的。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那是很自然的。」谈到当下的年轻人,刘小康忠告道:「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多忧虑,可是,他们不去面对和看清楚一点。觉得没什么前途了,谋生很难,薪水越来越低……其实,他们应先认清楚自己的竞争能力,总有地方是需要他的。到外面发展不是不好,决心却一定要有,挑战是很大的,包括心理和经济,也必须经过一些困难的时间。如果一定要呆在香港,又想置业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建议好了。」

无论走进哪一个行业,总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诚如刘小康所说:「不一定是要发财的嘛,要是走进一个做得很开心的行业,觉得累积了的创作,最终可以留给后世的,那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财富。」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