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3年1月号

从放弃到坚持

李峻铭变出两大自豪

Eric Lee_Jan当你在大公司的工作表现备受上司赞赏,薪金九个月一加,还是同事间加薪幅度最高的一人,大有可能十年之后就获提拔为区域总监……那么,还可以有什么理由推动你放弃这个前途光明的岗位而毅然创业?理大 MBA 毕业生李峻铭的创业故事就从这几片美丽的「包装纸」开始,一层一层地剥开,让我们看见他那一颗成功的果实是怎样种成的……

「加薪幅度最高,有二十多个巴仙,那是因为底薪低嘛!」李峻铭打趣说。

1985 年毕业于经济系的 Eric,在中资银行当过实习生,其后想见多识广,辗转在英资和美资银行服务,而在美资银行工作时,却遇上了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我在美资银行从市务主任做到分行经理,当时主力做的其中一项业务是楼宇按揭。美资银行总比人先走一步,做按揭的同时,也要我们兼卖人寿保险。销售保险在当年是很前卫的事情,为了让职员积极推销,银行遂有补贴作为激励。结果,我每个月的补贴竟是薪水的数倍。可是,收了几个月补贴之后,这种激励的制度被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老板颁赠的纪念笔一枝!」

这个改变令他有了一个想法:在大机构当一个小员工,他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九个月就加一次薪水,加幅也是最高的,不过,十年又十年,职位高升又高升又如何,毕竟,他认为发挥空间有限,而且,他不欲受到大公司内种种的掣肘,更希望可以多劳多得。

有了创业的想法,还得有其他的支持,例如,一位贤内助。

「太太是我大学的同学,她说基本的生活开支可以让她来应付,既得到她的鼓励,我就开始搞起生意来。第一次创业是加盟了一家有名气的面包店,可是,做下来渐觉发挥得不大理想,结果还是把它易了手。」Eric 说:「其后,我入股了两位朋友开的一家地产公司,正式从事地产代理的业务。」

促成 Eric 入股的原因很简单,朋友的地产公司既已营运当中,以往在银行做按揭时总算累积过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一行也有发展,况且成本也不高。于是,Eric 的加入就把地产公司的业务从荃湾发展至沙田区。

「从 1991 年开始做地产代理的生涯,起起跌跌总是难免的。」Eric 说:「94 年是我的第一关。」

1994 年间,美国在九个月内不断加息,香港地产市道极度低迷,他的两个股东搭档于是决定退出。「其实我们的公司并不是做得特别好,只因市道实在太好了,人做我做也能赚钱。可是,考验时刻一到就得见真章了。公司转盈为亏,两个股东决定退股。其时,我们也遇上大地产公司开展扩张政策,他们从地铺开始占据售楼的地盘……」

面对内忧外患,Eric 立刻使出两招应变。

「第一变是从写字楼搬去地铺,只要走上前线,提高知名度,就更容易吸引楼盘,哪怕是成本加重;第二变是加入《世纪 21》。当时,《世纪 21》刚在香港开始加盟的项目,我看到自己只是一家小店加上几个职员在单打独斗,倒不如加入大集团,这不单令招牌更响,对将来的合作也会较佳。」

果然,这两变之后的发展一切顺利,可是,另一个大浪没多久即扑面而来。

「97 后是另一个冲击!最恶劣的环境来了,同行中倒闭的公司前仆后继,当中更有人烧炭、破产……当时,我也有想过退出,因为再往前走,也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在危机最高峰时期,我甚至是欠债。」

要走出这个困局,Eric 做的是退后一步,先把景况看得更全面,再钻到问题的最深处,试图找出难题的根源。

「回想过去,其实自己并不是做得太好,只是市道好,自然做到一点成绩来,有了点成绩,人自然就不求上进了。」

他不单找到了自身问题的所在,还找到一个支持他向前的一个最重要的信念:「地产这一行是不会有夕阳的,不像某些行业会一朝被淘汰,它只会有周期。问题只是,你不是做得最顶尖的那一个。」Eric 深信,回落的市道对最顶尖的那一帮人不会有影响,或只会有很小的影响。反而是靠边的那些,肯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

「另一个支持我的信念是:不是没有成功的人,也不是所有公司都亏本的,做得最好的公司仍是有钱可赚,可以生存……」

他于是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个不是我?」这个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自觉做得不够好。

濒危的原因找到了,Eric 再努力寻找根治的办法。

「不应放弃,反而是要改善自己,提升自己生存的能力。」这就是他的处方。

当时他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只有两家分行在沙田大围。为了达到「做得最好」的要求,他于是在操作模式上作了一些调整,从而令生意从 2000 年到 2003 年间稳步上扬,并开始有盈利。

「简言之,是人弃我取。」他说:「我们向小众的市场进发,例子之一是面向行家不愿多做的居屋买卖。」

他分析自己的条件:店小、人少,广告少、名气不够响……条件都比人家差的时候,自然得另辟蹊径。所以,他不去和人家争主流的市场,反而转攻小众的市场。他笑说:「用毛泽东的说法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先锁定一个地区,然后主力攻周边的『农村』,先做好那一块,再慢慢向中间推进。」

这个策略在他们的努力下证实成功。现时,「世纪 21奇丰物业顾问行」以居屋买卖做得出色扬名,在沙田、马鞍山和西贡三个区分已取得甚高的知名度和客源支持。

他不吝分享其成功哲学:首先是坚持,然后是要做到最顶尖、最优秀和最有实力。做得好,要求就要高。然而,说时容易做时难,过程中又岂容一丝松懈!Eric 于 2006 年时因为预见公司规模会越来越大,相信团队越趋成熟,也有能力扩展,于是修读了理大的MBA 课程。

他说:「进修是有感自己学识不足,需要吸收更多知识,这可以令自己进步的同时,更能令业务发展更有效益和稳健。我虽然不是勤力的学生,但这课程的确有助我考虑事情时更周密,制定政策时多方面设想,令问题更清晰,对管理大有帮助。」

在公司里,他也强调学习的重要,好让上下都能不时提升战斗力,保持质量,做到最好。但令他最感自豪的,不光是业务名列前茅的成绩表,更令他感骄傲的,是同事的操守和服务称誉行内。

「客户对我们的口碑是很好的。同事们都实干之余也不自私。有些行家强调竞争,这同样无疑会带来好的成绩,但人性未免流于自私自利。我们在行内以团队精神和互相帮助著名,在这种文化之下,在淡市时,成绩相对也会比别人好的。」

Eric 笑谈放弃银行高薪厚职,以至数番坚持度过事业难关,跌宕的过去不单是一个典型的塞拉利昂下奋斗故事,里面尚有充满人情的创业启示。

李峻铭先生在公司经常对同事强调学习的重要,推而广之,他担任的公职且包括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行业专家、职业训练局属下房地产服务业训练委员会委员。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