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3年4月号

环境令他进步 他要令环境更进一步

黄兆辉以「不死论」再见蓝天

Steve Wong_Apr生活环境再一次证实不可能埋没高材生的大志!年轻的黄兆辉因此拐了一个弯,最后既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理工,往后的工作表现同样优秀。其后,他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可谓一帆风顺……忽然,他感到一股无名张力,他便从此偏离原来的航道,转舵至另一个发展方向。立时扑面而来的不无风雨,可是,当他越走越前,引领他的是越来越蓝的晴天,呼吸着越发清新的空气……

当黄兆辉工程师的中学会考成绩尚算优异,但碍于环境,他选择了参加政府的「学徒训练计划」,一边工作,一边进修。他在理工电机工程学系的学习成绩每科均名列前茅,政府给他颁了个最佳学徒奖以资鼓励,完成训练课程后,他被派到要求最严格的机场里工作,为他的事业扎实了基础。其后为了学得更多,看得更广,他转投当时一家规模最大的建筑师楼当助理工程师,数年间从多个大型建筑项目中吸取宝贵经验。不久,他转到一家英国顾问公司里工作,因而有更多机会参与大型的建筑工程,并在五年多的时间便擢升为公司内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1991 年时,他的事业再攀高峰。就在香港一家知名发展商的大力支持下,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承接楼宇的顾问工作,而从 1991 至 2000 年的第一个创业十年,他的公司已有很不错的成绩,营业额数以千万计。可是,当来到了新的世纪,他隐隐然感到有股张力,令他觉得如果一直持续不变地经营下去的话,未来的发展难免会遇上阻碍。

「为楼宇做顾问的工作,照明够光是应该的,空调温度够冷,也是应该的。」黄兆辉工程师说:「然而,当时我看到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但同时正浪费了很多的能源,在全中国以至全世界,这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我在想,如果能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专注和应用于工业上,帮助工业界节能减排的话,那可以带来很大的裨益,对工厂以至对整个世界的环保发展也有帮助。」

本来就酷爱能源科技的黄兆辉,一方面既感到继续在建筑顾问工作上没有突破,另方面又看到在能源管理方面确实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他遂于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决心为新理想启航。

「就和师弟妹们分享一下失败的经验吧。」黄兆辉工程师劈头就说:「在转型的初期,公司每年的营业额从最高峰的几千多万下滑至只有几十万。在没有人脉关系下,就算我们以最低价中了标,某公营机构的工程还是不让我们来做……」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因为他知道目标是对的。无论是对客户、对行业以至对世界,能源管理的顾问工作能带来多赢之局,也切切实实地能为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一家工厂每个月的能源消耗可相等于一幢大厦整年的消耗,如果是以量来作比较,帮助一家工厂节能减排,一可抵十二,换言之,为一家工厂服务或等同服务十二幢大厦,带来的是以前十二倍的满足感。工厂一年下来既可以节省几十万甚至几千万的支出,而给地球的碳排放也就相应地大幅减少。」黄兆辉工程师说:「当时就是抱着这种心态,也赚过了第一桶金,经济上能够支持转型,我便就此坚持下去了。」

他创业的第二阶段是专注于为工厂提供能源管理的顾问服务,这些年来,他就像一位「工厂医生」,在不同的工厂内就其能源系统断症,找出引起它「发病」的问题,提供令它更健康的良药,工厂客户包括了电镀、注塑、五金、电子、玩具、纺织、成衣……最近还包括水泥、沥青等制造厂,而地域遍及香港、中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泰国以及印度尼西亚。

「现时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工业和能源的关系,所以,专业的能源顾问正是他们的所需。」黄兆辉说:「去年是公司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因为香港推出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Ordinance),所有建筑物都必须符合这条法例,故从去年开始,我们也就由工业界扩展至香港的建筑界市场了。」

今日的成功,追本溯源,正是昔日的坚持。

「转型时,面对过不少困难,生气没用,只是很颓丧,于是,我给自己一个座右铭:总之死不了,有机会就一定要做下去,不要气馁!」黄兆辉说:「我曾劝年轻人,假如明天给你一百万,甚至是一千万,但条件是你今晚不能死!因为过不了今晚,明天给你多少又有何干?当你做生意时,在扩充的时候也不要乱闯乱冲,扩展越快,死的机会就越大。」

近年来找他合作的伙伴,不少是上市公司。「我们的定位和作风就是为人家增值,幸运地,也就因此吸引了不少有实力的公司。我的宗旨是,在合作开始时第一个要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可以怎样帮你达至更大的成功』。如果只是单方面才能赚钱,那合作也不会长远。」黄兆辉说:「除此之外,勿忘诚信。」

最近他应「贸易大使计划」邀请担任主讲嘉宾,面向九家大学的学生。其中有学生问:「如果你聘请大学毕业生,你会着重他哪一方面?」

「在现时合作的模式里,你其实不必懂得很多,例如不懂打字,有人帮你,不懂算术,有人帮你,不懂作故事,也有人帮你,就是说,你可以找很多伙伴一起工作,可是,有一种条件是你无法相借的,那就是诚信。没有诚信的话,人家又怎会找你做事,找你合作呢?」

黄兆辉续说:「必须有长远的合作才能有持续的成功,我们不是要一时的成功,而是持续的成功。今日,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我们的着眼点不要太着重某一件产品,反而应着重关系和长远的合作。现在于市场斗争,并不再是单打独斗,比拼的是你我从上游至下游的供应链或网络。」而诚信正是维系这条供应链最有力的黏合剂。

「黄医生」坚定地说:「当看到的方向是对的,自己又有技术、能力和诚信,纵然前路有困难,也许是很大的困难,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定会得到成功。总之不死就是了!」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