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3年5月号

刘志海 

用大爱做小事的室内设计师

Tony Lau_May刘志海是香港土生土长的著名室内设计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室内设计系。像很多同学一样,毕业后总梦想有自己的公司,创一番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Tony 的头衔现已不止于是一位出色的室内设计师,他同时是多份家居设计杂志的专栏作家、电视楼市节目嘉宾主持及评论员,更是一位以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慈善机构服务的非一般义工。多重身份的背后,大力支持他的竟是德兰修女的一句话……

刘志海在理工大学修读了两年设计文凭课程,复再念了三年学位课程,经过了五年磨剑的岁月,就像每一个设计系的毕业生一样,他也想在市场上争取机会让他大展拳脚。不过,就算他愿意苦干,他毕业时碰巧市道不算兴旺,好不容易才加入了某家公司,总算有机会争取一些工作经验。

「我是九八年毕业的,当年的经济环境很一般,市道算是有点艰难的,求职也不容易。」Tony 说:「虽说经济不好,但仍是有机会的。正是因为有些人在不景气时欲小本创业,因此造就了不少聘用设计师的机会。也因为市道不好,店主希望用较漂亮的店面吸引多些顾客,顺应这种环境,也就有了对室内设计师的需求了。」同时,以前市道好,店主会聘用大公司、大设计师楼,但遇上市道逆转,始会考虑起用规模较小的设计师楼,甚至是自由身的设计师。刘志海在毕业一年半后,最初就是以「个体户」的形式开始走上他的创业路。

「室内设计讲求创作、意念,基本的『谋生工具』其实也不多。在理大时,我们已被训练至只要有一笔在手,便能随时随地把所想的表现出来。不像其他的设计学院,他们比较着重用计算机使用。可是,有些软件是会慢慢被淘汰的,懂得某套软件,对一时的求职或有帮助,但在日后,甚至是永远,懂得最基础的技能才是永恒。我们在理大练就的正是这种永久可以用得着的技能,只要有一笔在手,靠一张嘴巴,即很容易地把构思给客人表述。」Tony 说:「幸运的是我一边做,一边有人欣赏。」

Tony 指室内设计师这一行很有趣,什么都得懂,而日常的工作就像建立一个品牌似的,当一位设计师有很多人认识以后,人们知道他属哪一种风格,只要看过他的作品后喜欢和欣赏,在相互反应下,生意就会越来越多。就像 Tony,由于他经常应杂志报纸的邀请分享他设计的作品,或是分享设计的潮流,久而久之,他吸引的观众和读者越来越多,直接和间接地吸引了更多的客人。而出镜率越高,媒体的交叉吸引力就越大,不单电视,电台、报章和杂志访问以至专栏写作等等,犹如滚雪球一样,把他的名气一再推高,伴随的自然是不住的生意和合作。给他累积下来的不单有经验,还有亲和力及人气,在那不知不觉间,他的品牌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不消五六年的时间,越来越多大品牌也主动登门邀请他合作。

虽然不断有这种宣传推广的机会,但刘志海每一次都仍然很紧张有关自己的报道。「我不会忘记第一次杂志访问的事,因为得到人家的认同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让别人继续认同你的时候,其实是一种鞭策。所以我很在乎每一篇报道,我的紧张是认真的,我在乎那个访问,是要对自己说的负责任。」

很多人形容创业是摸着石头过河,谨慎而行,见一步走一步。「其实我也是一样,小心翼翼地走,不过,原来我发现走了一步后就会再见另一步,走着走着,慢慢就会望见对岸,回个头去,有人正在叫你,却发觉你已经走了很远了!」Tony 说:「原来是没有岸的,那视乎你的胸襟志向有多大而已。」

Tony 摸过的石头其实也不平滑。有些人或许看室内设计师很有生活品味、很风光,出入时尚地方和客人攀谈设计方案,赚钱挺容易的。可是,另一方面他们要和装修工人走在最前线,用的是另一种南辕北辙的沟通方法。

「哪有人知道自己的苦呢?有一次我在东莞的工厂做了一批家具,独欠喷油和包装而已,谁知道那工厂突然关门,钱没了,货没了,但我总不能够因为他欠我的就把损失转嫁到客户身上呀。诚信是很重要的!那时候的生意已经营了五六年,很辛苦才建立起品牌,总不能因为这样就毁了。」经一事长一智,结果他立刻找了另外一家工厂,实地考察过其实力,做足了工夫,更仔细地厘定合作条款。「真的要忍得住那一道气!结果供货商能认真地给我们赶工,可说是好人有好报吧,那次总算是准时交货,也因此认识了一家生产速度很高的公司,促成以后更好的合作。」Tony 说:「客人当然不会知道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说,一个人有多能干不重要,重要是你的群组有多强。不光是我一个人能干,应是大家一起能干。有时候只要他们懂得『报案』,让我及早知道要面对的问题,不让客人问得哑口无言,那已是一大帮助了。」

提到他的创业心得,Tony 说:「心态很重要,就算要比较,就跟比你差的人比较好了。做人要有『信、爱、望』,相信自己,分享爱,和有盼望。今日没生意吗?明天就会有,不要以为没有人欣赏自己,觉得没有机会。好像以前某段日子,很久都没有人找我做事了,我就想到,即使没有人找我,我也可以找人的。时势不让你做英雄,你想做英雄,做时势出来吧,自己做点事情给别人家看好了。举个例,你有没有用心做好一件事情呢?简单如挂一盏灯,高度如何,有没有刻意用心的打造,别人是会欣赏得到的。就算未有别人欣赏,第一个欣赏的不就是你自己吗?你自己知道能否做好某件事情,做出来的已是一种风格。抱怨没有跨国公司来找吗?如果一家在北京的公司找上门来,你懂说普通话吗?所以,不要说机会不在,而是你准备好了没有?」

作为一位室内设计师,Tony 深深明白人们总是有同样的希冀,就是都想有一个很舒适和温暖的家。他的客人名单有富有的 CEO,也有由慈善机构转介的「有需要人士」。

「住在漂亮的家是有钱人的事,平民就不可能有这种机会?不是的。原来室内设计师是可以捐『服务』的!」Tony 说。

曾经有慈善机构冒昧地登门来访,想请他帮助一位伤残人士设计家居。这个「唐突」的想法加上只有五千元的物料费,确实为 Tony 带来了挑战。他最后「捐」出他的时间、设计和心思,把一个房屋署跟足指引,「以为」适合残障人士居住的公屋单位重点改造,结果令那位极有需要的残障朋友享受着一个属于自己,活得方便而温暖的家。

从前的设计师多埋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默默工作,而他则选择多走出去、多曝光,以自己的工作,以至他担当义工的故事来感染别人,让正能量发挥得更多更广。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同事们也乐于以所学所用的专业知识,以义工的名义贡献社会,为有需要的人士建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之家。「我既欣赏又崇拜的德兰修女说的:用大爱做小事。我心里总记挂着这句话。做好每件小的事,我深信自然有大收成。」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