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理大 303 室的大门
吴杰庄走出不一样的创业大道

继 2007 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颁发「卓越校友奖」后,吴杰庄博士的名字今年又再出现在第十届「杰出理大校友」名录上。这些奬项要表彰的,是他在所属行业的优异表现,以及对社会和母校的重大贡献。吴杰庄博士很年轻,却有不凡的成就,要了解他对本行及社会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当从理大的EF303 室开始……
理大有太多杰出的校友,要从中选出「杰出理大校友」的得奖人,难度可想而知。吴杰庄博士三十出头便已贵为上市公司主席,凭着他在创新科技及信息科技界的骄人成就屡获殊荣,包括 2000 年度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数码青年」,2003 年获香港科学园颁发「香港工业奖优异证书」及于 2013 年荣膺「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故此,吴博士今年入选第十届「杰出理大校友」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作为应届最年轻的「杰出理大校友」,他证明了成就不一定和年龄成正比。事实上,要做到年少有成,是需要符合很多先决条件的。对年轻人来说,他的创业故事甚具参考价值。而这一切,应该从理大的EF303 室说起。
吴博士在理大修读制造工程学的首年已考得全班第一名,令他不单获发奖学金,更惹来老师的垂注。翌年,他被推荐到工厂中当暑期工,而当日他的老板在其成功路上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以一级荣誉毕业的他获得参与「厂校合作计划」的机会。该计划让他可一边修读硕士课程,一边为参与计划的企业从事研究。由于他是一级荣誉毕业生,故他只需在第一年完成首篇论文便可直接升级至博士课程,比一般博士生毕业快两年。结果,他花了三年时间在企业和理大两边跑,为未来的创业路装备自己。
「这个计划太棒了!我需在公司上班,为他们完成一个项目,而那家公司正是我过去做暑期工的地方。由于公司在官塘,厂房在厦门,我得经常往返两地,有时也要在理大的 EF303 室处理研究工作。」吴博士回忆说:「我有奖学金,又可以领不错的薪水,还可以在三年间取得博士学位,但最棒的是我有两个老板!」
他所指的其中一位老板是支薪给他,让他为企业完成一个为管理系统、生产、会计和产品设计的 IT 项目。另一位「老板」则是支持他从事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理大。就在这两位老板「夹攻」下,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八小时。这一切不但磨练了的工作热诚和拼劲,还让他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而在 EF303 室里,他和三位来自其他大学的朋友各为自己的研究项目努力。他们由室友变为朋友,最后更成为生意伙伴。
其实,吴博士早就立志创业,从没想过加入打工族,无论老板如何尝识他,也没有动摇过他创业的志向。「我还想过要在三十岁成为上市公司主席哩。」
当四个小伙子都取得研究学位后,每人凑了五千元筹组公司,取名 303 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创业的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几个月没有生意,自然让人有点心灰意冷;但经过以前每日十八小时工作的锻炼,通宵达旦为理想打拼的日子就变得不难过了。
坚持了几个月后,公司终于接获第一宗生意,之后的路是越走越畅顺。他们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创新应用的系统在当年属相当前卫的科技,在市场上吸引了不少注视目光,后来更获大公司青睐和收购。吴博士最终并未达成在三十岁成为上市公司主席的心愿,但不出五年,他的新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
其后,吴博士另谋发展方向,成立了高锋创投,专门投资于大中华地区的概念技术初创企业。他的理念是发掘有潜力的团队和初创企业,透过种子投资、策略合伙及业务综合咨询等模式,为年轻一辈的创业者提供助力,甚至跳板,让他们和他一样,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阶梯。他其中一项为人津津乐道的成就,是帮助内地一家教育科技机构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令其市盈率一度超越一千倍,可见市场对他的慧眼是何等的「支持」!
从 EF303 室开始,到今日的高峰创投,吴博士自己不单成功创业,还扶持他人稳步前行。他深信机会处处,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令香港的机会不再局限于金融和地产等传统行业,有志者大可用心发掘,自会有一番光景。对于现在不少年轻人常常慨叹苦无机会、置业艰难,宁愿限制自己的收入去轮候公屋,吴博士道:「肯努力,还怕将来买不成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