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下地开拓新事业
黄雍盛胜在心清目明
来自制医药世家的黄雍盛,在事业发展上并没有跟着家族的轨迹走,却选择走上测量师的专业路。然而,他从来没有忘记父亲营商的身教,既以测量师业务作核心,再不断地开山辟土,令生意从地上发展至天上……
黄雍盛来自一个医药世家,其家族生产的活络油这阵子红得连小朋友都认识。不过,他并没有继承家族事业,而是选择走上另一条专业路。
「我当年本来想当建筑师,但碍于数分之微而进不了建筑系,结果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产业管理学。」黄雍盛说:「我在 1989 年毕业后到英国进修,在当地取得土地行政学荣誉学士学位,回港后在一家测量师行服务。」
从英国回来以后,黄雍盛继续不断进修,包括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法律荣誉学士的资历,这对他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九七以后由于经济气候的不景气,令不少企业进入了寒冬期,连黄雍盛服务的测量师楼也不能幸免。因此,他在 2000 年自行创业,开办了雍盛房地产及资产集团,业务自然不离他的老本行。
在 2003 年「沙士」来袭的日子里,他熬过足足两个多月没生意的日子,虽可以啃老本,但熬过去后,他益发察觉香港的市道沉寂得厉害,更深感当专业人士赚钱实不容易。以测量师为例,那是人手密集的工作,要撰写很多报告,利润也不高。另方面,他从他的家族生意体会出一条营商定律──只要制造一种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必需品,在主要市场站稳后再跳出香港,必大有可为。因此,他的事业有了新的出口。
「我的爸爸经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一直给我很大的启发。例如,他说社会不停在变,你看得通,就走得前;看不通,便永远停步。稍一犹豫,即使只是在考虑、在担心,其实你已经把闸门放下,不能走在前面了。」
于是,鉴于自己的本业正不断被「同质化」,黄雍盛想到如要走在前沿,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萌生了开展其他项目的念头。由于他的本业是测量,与地理、建筑有莫大关系,故他欲拓展的项目自然与此攸关。
黄雍盛的其一个座右铭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不少问题」。于是,在 2007-10 年间,黄雍盛凭着自己的人脉关系,成功将能把低质煤优化成可发电高质煤的美国技术引进中国内蒙,更从 2008 年开始正式打进国内市场,与测量师行生意作平衡发展。
到了 2010 年,他从中国的『五年计划』获得启示,因而看中了私人飞机的消费市场,遂在 2013 年起于成都开展了售卖低空飞机和飞机场基建的项目,及后更涉足无人驾驶飞机市场。此外,他正筹备推出一个结合测量、建筑、地产、法律及跨业界知识的数据库,希望能为业界及后进作出贡献。他的父亲曾教导他:「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有人的地方就有钱可赚。」而他做生意首重前瞻,目光要放远一点,分析市道时要比别人多看两、三年,这样,做生意就可以快人一步。
「做一盘生意,书本里不会告诉您太多,反而是每分每秒都要掌握世界的变化,还有与人的关系。」黄雍盛说:「如想创业,必须早些做准备,一创业就要上位,不要烧钱。正如买股票一样,先见和眼光都很重要。有时候,市场大趋势怎走,你就怎样走,最重要是多样化,妥善控制现金流,这是最基本的。」
虽说业务发展讲求多元化,但黄雍盛指出,必须先抓紧核心业务始能作多元化发展。例如,为了售卖飞机,他努力钻研航空业的发展,加上他对测量这核心本业的认识,遂比同业更有能力胜任航空地产的发展项目。又如无人驾驶飞机,原来可以应用于地产测量工作上,能令其本业如鱼得水。至于他推出的数据库更和其核心业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雍盛的跨业界发展总是从核心业务开始,与核心业务相连,这种专注大大提高了他的竞争力,令他各个业务范畴都有出色的表现。
创业除了要有清晰的核心和准确的眼光外,他还这样表示:「现在全球的经济都在萎缩,商机不够,成本又高,要么先储一笔钱,静待时机;要么在市场上找个空间,转角市时,人弃我取,或许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此外,你要不断地装备自己,不能停步;这样,你才可以有能力按时势出击。」
看黄雍盛「周身刀、张张利」,不正是最完美的示范吗?至于他「磨刀」的地方在哪里,他这样说:「我平日看很多书,理大的图书馆就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藏书之丰可说冠绝本港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