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9年3月号

余奉祖的Michaelsolve良言


Michael Miller Yu_Mar余奉祖(Michael Miller Yu) 1973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工业设计系,1975年创立设计公司Creation House,历来获本地及海外设计奖200多项,其中包括「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大中华杰出设计奖」等殿堂级荣耀……谈成功之道,Michael总谦称幸运,但我们不难从他的行事为人窥探他的致胜秘诀。


「以前告诉人家我是设计师时,总觉得头上有光环。」余奉祖说:「可是,现在的光环比以前暗淡了不少。」

Michael绝对有资格说这话。他是香港理工学院(理工,即理大前身)设计系的首届毕业生,是大师兄,从70年代入行至今,见证了整个行业的转变。

 

Michael回想说:「香港大概自1964、65年开始有设计业,若以十年为一代计算,现在已是第五、六代了。我在70年入读工专(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即理工前身);72年工专升格为理工;73年,我和另外二十四位设计系同学一起毕业。那时工业刚起步,百业待兴,我们可说是幸运的一群。现在设计系的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环境比那时大很多了。」

毕业后,校方为他在贸发局找到一份设计差事,可是那工作属于时装专业,他认为不太适合,便婉拒了校方的好意,并推举了同学Mickey Lee(后来成为著名时装设计师)。结果Michael在王欧阳建筑师事务所找到工作,展开了他的设计生涯。

「那则师楼盖了很多著名的大厦,如会展、时代广场、太古广场等。我当时是平面设计部的主管。」他笑说:「因为整个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很多同学的薪水只有一千多元,但我却有一千七百元,算是不错,加上加班费,我每月约得三千元,所以74年便有能力结婚了。」

原来和记大厦的标志就是那时由他设计的。回看现今的设计行业,Michael觉得除了科技日新月异外,人力供求也过于失衡。据悉,目前本港每年有五、六千多名修读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投身职场,内地更是数以十万计,但职位空缺明显有限,哪怕是天才设计师,可谓僧多粥少。

Michael有时会到香港、澳门或中国内地大学讲学,当他与设计系学生谈论前景时,他会犹疑是否该说真话。他大可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前途一片光明,劝勉大家用心向学。然而,Michael作为老行尊,也不忍误导年轻人,所以他最近出席一个视艺比赛的颁奖礼时,在讲台上对参赛者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你现在爱画画,把它当成兴趣或者提高修养的途径是可以的,但不要以为它一定能成为你的终生职业。在座各位将来也不一定会从事设计工作,还有很多可能性,例如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等。事实上,很多同学念完设计后并没有踏足设计业。」

尽管别人仍然喜欢介绍他的骄人成就,让后进看到设计业美好的一面,可是他说:「我们这代大多已上岸,不要用我们过往的成就误导今天的他们!」

那么创业方面呢?Michael谦虚地把创业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说当中几乎没有甚么辛酸的记忆。不过,纵使他不会说设计业前景光明灿烂,但要在行业的兴衰起跌里脱颖而出,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其实,我们可以从他的过往经历找到端倪。

「70年代,我在两间广告公司工作过,但我和外籍上司并不咬弦,经常和他展开舌战。后来我想,倒不如自己开公司吧,于是在75年与一位设计系的同班同学创立了Creation House。同时我们公司那个带有“open up your mind”讯息的商标在英国赢得设计奖,到今天还在用哩。」Michael说:「开业后,我有一个坚持,那就是要主动。我对合作伙伴说,我们想做什么,就扣门去找吧!」

于是Michael真的带着作品走访各大企业,主动寻求机会。结果,一家上市公司让他设计年报,此后年复一年地继续,客户群也逐渐广阔了。

「不要等,要主动!尤其是现在,真的是要主动出击啊!」Michael说:「以前只能靠寄宣传单张和写信,现在可以多放作品于互联网上、facebook、IG和参加多些公开活动。另外,如果看到哪家公司的设计尚有改进的空间,可以主动向其市场部自荐,宁可收费便宜点也要争取机会。」

每年新进设计师实在为数不小,但香港和内地的客户经常抱怨找不到好设计师!

Michael说:「其实只懂设计并不足够,还要认识市场推广,甚至是大数据分析。不要以为单纯把产品设计得美观就可以,还要知道产品的成份和实用性,才能突出产品的好处和卖点。今天,我有很多朋友都会把设计的工作交给下属,而自己负责洽谈生意。

「所以,我建议后辈不要一毕业就创业,最好先去打工,从中了解项目管理、公司架构和运作,建立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与人讨价还价,累积各方面的经验后才去创业,那就可以有效地设定自己的业务系统。若要创业,出色的设计并不代表一切,而是必须有良好的管理和人际网络。设计做得不够好,可以雇用优秀员工提升;管理和人际方面不足,创业就难以成功。」

另外,他不忘提醒后进说:「中国内地的市场非常庞大,全世界都想分一杯羹,这是大趋势。毕竟,对我们来说,这个市场近在咫尺,若我们不放眼内地,难道放眼欧、美、日本吗?只要记着,我们还要与外国的设计大师竞争,沉着应战就是了。」

为了提携学生和后辈,Michael于2001年创立了“Michaelsolve”,提供奖学金、奖项和圆梦的协助。

虽说Michael已年过六十,但他仍坚持每天七点半起床,开动脑袋,唤醒创作细胞。而且,他也不会把全部设计工作交给下属。面对新旧客户,他还不忘自己动手用诚意打动这一招。

他说:「首先,切勿欺骗,也勿夸夸其谈。客户能够分辨谁在吹嘘,谁实事求是。还有,不要因为客户要求修稿就露出一副臭脸。我认为修稿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是没问题的。无论对于一万元的项目,还是一百万元的项目,我都会付出同样的心思和诚意,同样倾尽全力,绝不会因为价钱而牺牲质量。年轻人应发奋向上,什么都得做,那才有成功的机会。此外,切勿参与「无偿比稿」(Free-Pitching),但亦不要因为少收了费用而胡来或交出行货。」

设计大师的话虽有冷水,但他对后进的心是热呼呼的!「设计行业的环境无疑是艰难的。如果真的热爱画画,大可考虑把画作立体化,将它变成生意,或许可以创造新的明日之星,就像Kenny Wong的Molly、小克的聋猫、Chocolate Rain的Fatina和Winson Ma的猿人一样。」秘诀。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