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19年12月号

为废空间活化 为新生活增值

Keith Wong_Dec放弃稳定的收入去创业,固然是希望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更理想的是自己有所进益之外,别人甚至社会亦因而受惠。以此尺度而言,Synergy创想商业的创办人黄兆麟(Keith)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创业者,他眼光独特,项目有趣破格,而且分享概念造福社会,为香港的空间增值,更为青年人提供多一种生活方式。

Keith 2002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主修屋宇设备工程学,毕业后,加入本地发展商参与地产项目的管理工作,有机会涉足地产发展不同范畴的职责,同时亦进修相关的硕士课程,对香港的房屋和土地供求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建筑、物业管理、土地发展、测量等各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网络。

他于2012年创业,成立Synergy创想商业,业务是应香港之急,着手城市空间的活化,虽然是大有市场需要,但空间发展商这行非一般初创能沾手,那么唯有借力打力,他的业务正好应用他之前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想法,而他期间所认识的人脉都是他日后能打造项目的最大助力。

在地产商工作起步的Keith知道房屋供求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大难题,经历多届特区政府似乎依然一筹莫展。在繁荣富庶的香港,安居竟然是很多市民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近年楼价急速上升,年青一代要靠自己努力去拥有价钱合理的居住或追梦空间,更变得天方夜谈。

Keith创业的方向是希望透过创意去解决城市空间短缺问题,他明白个人的努力也许只是杯水车身,但他相信如果他的项目成功,可以为社会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他因为早年在发展商工作关系知道香港其实有很多「废」空间不是价值低,只是使用率偏低或用途错配,只要利用设计创意及实际需求重新规划投放资源,便可以提高物业的长远价值和提供稳定的租金回报,这不但是一门可以有盈利的生意,而且可以为年青人创造可负担得起的生活或创业空间,从而保持大家对生活的憧憬。Keith的创业方向希望造就了一个三赢局面,Synergy的创想空间,「废」空间的持有人,以及他的租客均受惠于他倡议的共享空间概念。

早在2015年,Keith开始以红磡的旧式楼宇改作共居住宅,当时因为交通方便,对于上班上学的年青人来说极具吸引力,是香港首个以唐楼改造的青年共居空间,吸收了经验后,在2017年他透过向本地家族投资者推荐共享空间方案,促成了融资收购位于旺角的三座五层高的唐楼,然后用九个月的时间,与团队将楼宇翻新,重新规划设计,走年轻时尚的路线,推出当时最大型的青年共居生活空间项目。

该共居发展改了一个非常有书卷气的名称 --「书汇」,顿时为物业增值。书汇一共有160个宿位,有单人床位、单人房及双人房,全包式月租由3500至5500港元不等。除了每层的共享空间,日常设施一应俱全,亦有驻场管理者,清洁以至晚间保安。为了令书汇适合年青人居住,Keith为每层共融空间设定不同主题--饮食、电影、时装、运动,并按主题放置相关的书籍。书汇并设有天台花园,适合举办不同类型活动。

共居是指由个人和共享空间组成的生活模式,住客透过共享空间和资源以减低租金和日常开支,此外共居模式可以促进住客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建立人际网络。

Keith说:「共居方式在全球很多地方已很流行,只是香港起步较迟。」他采用的规划理念是:最小化私人空间,最大化公共空间。他的估算没有错,项目推出之后,市场反应热烈,他可以从超额的入住申请拣选最适合的共居住客,令人意外的是书汇的住客除了留学生,竟然大多为各行各业的年青在职者,当中亦不乏社工、老师、工程师甚至有医生和牙医等高收入年青专业人士。

有租客跟他说,其实家里也有适当的居住环境,只是共居概念很吸引,能与不同背境的年青人聚居一起,可以让他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扩阔生活圈子也是难得的生活体验,与申请到国外工作假期的本意同出一彻。

书汇的成功为香港共居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Keith于是四出寻找扩展共享空间的发展机遇,除了提供年轻人负担得起的房屋,也同时为创业者提供负担得起的工作空间,于是到处寻找市区工厦或乙级商厦,利用团队的建筑设计专业将单位分间为小型工作室或小型办公室,并提供共享接待处,会议室及茶水间等设备,以减低创业成本。现分别在红磡、新蒲岗、鲗鱼涌等地区为创业者提供可负担的创业商务选择。

创业从来不易,以新概念创业更必须有碰壁的心理准备,要具决心、有毅力地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Keith即使是在自己熟识的建筑范畴创业,即使对共享空间概念非常有信心,但香港因为从来未出现过私营的青年共居项目而令社会十分关注,中外传媒大肆报导,所以当时业主以至政府部门变得非常紧张,很多事要一一交代清楚。另当使用者开始入住的时候,他又要安排一些年青称职的管理者,确保居住环境整洁,住客守规守矩,而年青管理者要懂得调解纠纷也不是易事。共居这门生意最靠「人」,无论是推广、甄选租客、物业管理、筹办活动都不能单靠既定的制度,必须倚赖员工用「心」去做,才能尽善,但「人」往住是最难控制的因素,更甚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他更试过被拍档出卖,如此林林总总挑战Keith视为创业的必经过程。

Synergy是打造香港青年共居空间的先驱,但共居概念没有专利,近年陆续有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推出不同档次类似的项目,Keith认为竞争者的出现是市场对共居需求的自然反应,他觉得香港共居市场挑战在于不容易物色适当的「废」空间及关注青年人的可负担性,他渴望的是社会共赢,而渐渐共居概念也引发到社会上的不同持份者兴趣,不同的私人发展商、NGO、以致市区重建局也提出与Synergy探究合作共居的可能性,各方一起舒缓年青一代的居住问题,若年青人住得好,自然对香港有归属感,这点对今日香港当下情况尤其重要。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