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2020年8月號

智能交通系統 x 香港乘車易

推動智慧城市運輸交通發展

555


香港生活節奏急速,市民得以在城中各處來往穿梭,實有賴這裏完善的交通系統。根據2018年一項調查顯示,香港的公共交通在全球24個國際都市中名列首位[1]。話雖如此,香港仍有超過一成市民選擇以靈活度和私隱度較高的私家車代步[2]。但無論開車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我們都爭分奪秒,務求以最短的時間、最便捷的途徑抵達目的地。為此,政府和服務供應商全力尋求協助市民計劃行程的方案,理大的專家亦一直有參與相關研究。

約在十年前起,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林興強教授工程師與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潘鄭淑貞博士分別率領團隊開發交通資訊系統,包括前者為駕駛人士而設計的智能交通系統,以及後者針對公共交通研發的「香港乘車易」路線查詢平台。鑒於資訊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兩個團隊適時為其系統作出更新,加入先進的實時功能,幫助香港實現成為智慧城市的目標。

智能交通系統

2010年代初,政府計劃為香港的主要路線提供車速檢測和行車時間估算服務。理大遂與電子道路收費服務供應商快易通有限公司攜手合作,成功制定相關方案。林教授的團隊於是著手研發智能交通系統,通過整合不同來源的交通數據,估算實時交通狀況,準確度高達95%。所得結果除在交通路牌上顯示以外,還會出現於運輸署網站,在地圖上以顏色區分車速,輔以預計行車時間,方便駕駛者因應塞車情況作出繞道的決定。

林教授補充說:「由2018到2020年間,當局在香港主要幹線上安裝多種交通探測器,從而進一步提升數據的準確度。因此,我們開發了一套先進的過濾系統來濾除自相矛盾或異常的數據,再利用複雜的交通模型和尖端的機器學習算法整合不同來源的有限數據,從而估計全港各處的行車速度。這些資訊在交通路牌上每兩分鐘更新一次。」

香港乘車易

公共交通是大部分香港市民在本地出行的唯一或優先選擇。儘管現有無數手機應用程式和網站為我們安排乘車路線,但在二十年前,這只是一個想法。直至2002年,理大開創先河,推出EasyGo公共交通路線搜索引擎,供學生和教職員使用。適逢運輸署準備開發集合多種交通工具的路線搜索平台,EasyGo順理成章成為該平台的藍本,而潘鄭博士的團隊亦獲委任主持有關研發工作。

團隊開發的「香港乘車易」平台最終於2009年正式啟用。它涵蓋了港鐵、巴士、綠色小巴、渡輪、電車等各種交通模式,搜尋結果可按抵達時間、票價、轉乘次數等條件排列。潘鄭博士表示:「其實,現今的交通工具營運商都有自己的實時車輛追踪系統,我們的工作是實時合併各個來源的數據,然後顯示從起點到終點的所有交通工具路線組合,以及每個組合的行程時間(包括等車時間)和票價。要在瞬間處理海量數據已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何況還要整理優惠票價、轉乘折扣、突發事故和交通意外等複雜的資料。」用戶甚至可通過平台觀看影像,了解實時路況。

運輸署已將理大的智能交通系統及「香港乘車易」與其他功能一起納入「香港出行易」一站式手機應用程式中,為駕駛者和乘客提供更全面、更快捷的搜尋服務。

無縫運輸交通不單是重要的民生議題,也是成就高效城市的先決條件。理大多年來在這方面的貢獻,為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立下穩健的基礎。

 

[1] Sum, Lok-kei。《Hong Kong tops global report on public transport but loses out to Singapore and Paris when private transport also taken into account》2018年8月22日。南華早報。擷取自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community/article/2160875/hong-kong-tops-global-report-public-transport-loses-out。 

[2]  交通諮詢委員會。《Report on Study of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in Hong Kong》第22頁,圖2A。2014年12月。擷取自https://www.erp.gov.hk/download/Full_Eng_C_cover.pdf。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