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MotherCare APPProf Jessie Lin20250512 2000 x 1050 px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獲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 評估手機應用程式於促進產後抑鬱早期檢測和干預的效用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晶霞教授,獲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近50萬港元,開展「利用生態瞬間評估(EMA)與干預,提升產後抑鬱的臨床護理:『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可行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項目。該應用程式由理大研究團隊設計,可根據患產後抑鬱母親的情緒狀態,提供個人化、實時和「正念為本」的生態瞬時干預(EMI)。 這項評估研究將招募40名參與者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隨機對照試驗,評估「關懷母親」手機應用程式的易用性和用家接受度,以及參與者對干預的依從性和她們在情緒和情緒調節方面的改善。此項研究對於香港及其他地區在產後抑鬱的早期檢測和干預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025年5月12日

資助與捐贈

Prof QIU Anqi appointed as Director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re 2000 x 1050 px

仇安琪教授獲委任為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我們欣然宣佈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仇安琪獲委任為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轄下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任期由2025年5月1日起生效。 仇教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授予「全球創科學人」名銜。她亦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客座教授。其過往職務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系主任(研究及企業發展)、新國大蘇州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創新中心主任,以及該校尤索夫宿舍舍監。 仇教授專於計算分析領域,致力探究人類生命週期存在健康差距的根源。其團隊開發基於深度學習的醫療數據分析技術,可用於與疾病表型、神經影像及基因組學等相關的多種複雜醫療數據。研究成果屢獲發表於多本權威期刊,包括《自然》、《自然神經科學》、《自然心理健康》、《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生物精神醫學》、《IEEE醫學影像匯刊》及《醫學影像分析》等。 仇教授近日獲選為國際人腦圖譜學會主席,該組織致力以神經影像學促進對人類大腦結構及功能的理解。 中心在此由衷感謝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及社會及文化心理學講座教授及本中心前任暫任主任陳曉華教授過往的貢獻,並熱烈歡迎仇教授引領中心邁向新高度。  

2025年5月1日

宣傳

Event Recap of DLS by Prof SO Kwokfai on 17 April 2025 2000 x 1050 pxEN

蘇國輝教授於理大高等硏究院傑出學人講座分享促進精神健康的生活模式干預

中國廣州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教授,於2025年4月17日在理大校園主講第37場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學人講座,講題為「精神健康與生活模式干預」。講座吸引約100名現場參加者,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超過13,300名線上觀眾通過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和YouTube等多個社交媒體平台觀看直播。 講座由理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章偉雄教授致歡迎辭揭開序幕,其後由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介紹講者。蘇教授在演講開始時強調疾病預防對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經濟迅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加劇等因素,令精神健康問題、慢性疾病、亞健康問題和老年疾病越趨普遍。 蘇教授闡述了多種神經病理學機制,例如單胺類神經遞質、神經迴路和神經膠質細胞。除了這些中樞性因子外,他還探討了糖皮質激素等循環激素如何對精神功能產生深遠影響,顯示著外周組織與中樞神經系統核團之間相互影響。 此外,蘇教授強調了光療法的抗抑鬱功效,並特別指出丘腦連結核能介導此類治療對空間記憶增強的作用。蘇教授還引用研究結果,證明預防性服用糖肽可以減輕抑鬱症症狀及傳統治療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 最後,蘇教授強調醫療體系的重心應從治療轉向預防疾病,並提倡定期運動、光療法和服用枸杞糖肽補充劑等生活方式干預策略作為有效的預防措施。 緊接的問答環節由時任暫任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兼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曉華教授主持,參加者與蘇教授就專題報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 按此重溫。

2025年4月18日

研究

0995

「心理彈跳站」慶祝活動圓滿舉行

由「正愛慈善基金會」慷慨資助及支持而生的「心理彈跳站」(簡稱 ReST Hub) 是以研究為主的服務與教育計劃,於本學年全面啟動,旨在增強學生心理健康和彈跳力。 為了紀錄本年在校園的推廣及承諾,ReST Hub 於 2025 年 4 月 3 日舉辦了慶祝活動。包括邀請了本地著名歌手許廷鏗先生和香港奧運羽毛球選手李卓耀先生作分享和互動,及理大音社帶來的音樂表演。超過 200 名來自理大及本地社區的參與者齊聚 X 座體育中心,共同支持活動。慶祝活動嘉賓包括主禮嘉賓林正財醫生 (SBS, JP)、學務長梅國威教授、醫療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岑浩强教授、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曉華教授、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雷逸華教授及身心健康及輔導部主管胡嘉如博士。 ReST Hub 成功啟動為期五年項目,希望未來實行更多計劃,將校園轉變為促進心理健康和彈跳力的溫床。  

2025年4月4日

學者動向

MHI2 symposium_2000 x 1050 px

理大培訓照顧者支援大使 提升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健康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早前獲第二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撥款,與香港耀能協會和新生精神康復會合作,開展「培訓照顧者支援大使 提升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健康」項目,為職業治療助理、復康助理、病人護理助理和福利工作員等前線人員提供短期證書課程,培訓他們成為照顧者支援大使,為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提供精神健康支援。項目中共有25名前線工作人員完成培訓課程,成為照顧者支援大使,為110名照顧者提供支援。理大於2025年1月16日舉辦研討會暨畢業典禮,匯聚一眾參與項目的照顧者、大使、專家慶祝項目成果。 活動獲多位精神健康領袖出席,包括項目首席研究員、康復治療科學講座教授、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曾永康教授;康復專員陳偉偉先生;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梁綺莉女士;以及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及文化心理學講座教授、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陳曉華教授。 研討會上,多方就項目細節和成果進行分享和演講。曾教授簡單介紹了研究項目,而香港耀能協會代表洪淑娟女士和新生精神康復會代表陳梓珊女士則分享了項目過程中經驗和得著。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兼項目團隊成員徐志文博士,介紹了培訓課程範疇,當中涵蓋與照顧者相關的常見精神健康問題、治療性溝通、生活方式重塑、精神健康輔助方法以及危機管理實用技能等。另一位項目團隊成員,亦為同系助理教授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陸依晴博士講解了「照顧者精神健康支援試驗性計劃」的細節,該計劃為照顧者提供多項支援服務,其中包括透過精神健康量表進行精神健康持續監測、朋輩支援工作坊,以及協助個別有需要人士尋求專業協助。該計畫由大使推行。 畢業典禮上,參與項目的兩位照顧者及三位大使作親身分享,分別講述他們在項目中如何透過得到主動支援和參與有意義的大使工作而受惠。多位活動嘉賓亦頒發證書予參與活動的大使。 本次活動圓滿成功,不但提高了對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健康的關注,亦加強了高等教育、社會福利和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繫,促進各方日後合作制訂照顧者精神支援政策和服務。   

2025年2月12日

學者動向

Prof Sylvia Chen TWAS

陳曉華教授當選世界科學院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院士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仁愛堂歐雪明兒童發展中心總監陳曉華教授,最近獲選為世界科學院(也稱「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陳教授是今年本港唯一當選院士,以及社會科學及經濟學領域新增院士中的唯一中國學者。 總部位於意大利特里亞斯特的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致力於推動科研能力和卓越,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該院院士為來自世界多地及多個學科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當中包括一些諾貝爾獎得主。今年共有來自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74位學者獲選為2025年度新增院士,其中10位來自中國院校。 陳教授是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國際跨文化心理學會旗艦期刊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主編、劍橋大學出版社文化與心理學系列主編。其研究專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以及與精神健康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她致力探討雙語與雙文化的社會心理學、多元文化與全球化、文化背景中的人格與社會行為、以及文化多樣性與心理健康。其研究團隊發展了「基於移民的文化適應」(immigration-based acculturation)和「基於全球化的文化適應」(globalisation-based acculturation)的理論框架,並建立了「全球化取向」(Global Orientations)的心理構念,相關實證研究涵蓋35個國家和地區,對社會融合和疫後時期合作方面的研究作重要貢獻。 陳教授為香港人文學院院士、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會士、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會士、香港心理學會會士、英國高等教育學院Senior Fellow。她曾任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並屢獲多個學術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國際心理學分會(第52分會)「傑出國際心理學家獎」、香港研究資助局「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等。

2024年11月16日

榮譽及成就

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4Final

四位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學者躋身世界前 2% 的科學家之列 (2024)

在著名的史丹福大學發佈的全球排名前 2% 的科學家名單中,有四名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成員被列入排名。入選的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學者因其學術生涯被引次數,獲列入「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最新的排行榜印證了本中心科研人員的研究影響力,以及理大在多個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史丹福大學編撰的排行榜涵蓋超過 100,000 名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數據庫把科學家歸納入 22 個學科及 174 個子領域,並以學者截至2023年底的論文引用次數、個人科研成果,以及論文影響力綜合指標等編製排行榜。 全球排名前 2% 的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學者: 姓名(按姓氏拼音排序) 學科領域 伍尚美教授 康復治療科學講座教授及系副系主任 康復治療 秦璟教授 護理學院教授 人工智能與圖像處理 曾永康教授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 康復治療科學講座教授及系主任 精神病學 余其殷教授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康復治療科學教授 神經病學和神經外科   *根據Elsevier 於2024年12月16日發布的數據(第7版):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只有英文)

2024年10月29日

榮譽及成就

MHRC PolyU InnoTech Open Day 2024

【圓滿結束!理大創科x 校友日2024】

理大創科創業旗艦活動「理大創科 × 校友日2024」經已圓滿結束,感謝各界大力支持,更榮幸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先生,以及中聯辦教育及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擔任主禮嘉賓,令是日活動生色不少。是次創科日以「聯繫智慧  創新未來」為主題,成功展示了理大在交叉學科研究、知識轉移、創業培育方面的卓越成果,如何助力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則展出了轄下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的創新發明,訪客可近距離接觸由食物廢料製成的三維打印材料、智能陪伴玩偶、尖端足部掃描儀、顯示月球南極地形和景觀的創新 3D 模型,以及低碳建築材料等展品。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MHRC)暫任主任、仁愛堂歐雪明兒童發展中心總監陳曉華教授在創科論壇上分享了本中心在健康福祉議題上的創新研究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並且強調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MHRC亦在賽馬會綜藝館內設立的攤位,讓參觀者能夠深入了解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促進了對精神健康話題的關注與討論。 創科日匯聚了理大師生及校友、創科企業家、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及對創科有興趣的人士,一同在理大校園探索和感受創科為世界帶來的裨益。MHRC今後將致力於以科技推動創新及精神健康研究,造福香港、國家及世界!

2024年10月21日

宣傳

Prof Sylvia ChenGeneral EditorFinal

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担任劍橋大學出版社文化與心理學系列主编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暫任主任、仁愛堂歐雪明兒童發展中心總監陳曉華教授,接任劍橋大學出版社文化與心理學系列主编。 劍橋大學出版社文化與心理學系列致力於出版與情緒、認知和行為相關的新興跨學科文化領域的頂尖學術和研究成果,該系列出版的多本著作可作為心理學各領域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書。

2024年10月17日

榮譽及成就

PolyU InnoTech Open Day 2024PAIRWebsite 2000 x 1050 pxTC

PAIR 將於理大創科 x 校友日2024展示創科成果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 誠邀您於 2024 年 10 月 19 日蒞臨理大校園參加理大創科 x 校友日。歡迎創科社群、研究人員、業界夥伴、企業家,以及理大校友、教職員、學生、家人和朋友參加! 今年的開放日將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包括在賽馬會綜藝館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創科展」。展品包括一些由食物廢料製成的創新三維打印材料、節能電池、先進光纖傳感器、智能陪伴玩偶、互動跑步機、尖端足部掃描儀、太空探索設備、多用途機器人、低碳建築材料、創新人工智能相機、智能手錶等等。 請立即報名。 當天的另一亮點是下午的 「理大高等研究院創科論壇」,多位嘉賓將分享我們在健康福祉、人工智能,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的創新和技術。 論壇座位有限, 請立即報名。

2024年10月14日

宣傳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