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三位學者當選香港工程院院士

2025年2月14日

獎項及成就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追求卓越研究,憑藉促進科研進步,為社會發展及人類福祉作出深遠貢獻。理大三名學者獲選為香港工程院院士,表彰他們在工程科學及應用領域的傑出成就。

理大三名當選學者(按英文姓氏)分別是︰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紡織科技講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統研究院院長陶肖明教授理大傑出研究教授、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土力學講座教授殷建華教授土木基建講座教授趙曉林教授

陶教授在智能纖維材料、納米技術、光子纖維和織物、柔性電子和光子器件、紗線製造和紡織複合材料等領域的領先研究,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她帶領的團隊發明了大量新技術,獲得了超過四十 項國際和國家專利。她所發明的技術中,有十項以上已授權給世界各地的企業作工業應用。

她開發了一種新穎的紗線結構,可以達到低扭矩、捻度低、兼具高強度的綜合性能。此外,她發明了一系列用於紡紗機的裝置和測試儀器。Nu-TorqueTM 技術由香港中央紡織公司商品化,其後授權給全球十三家公司。目前,她在智能紡織品和傳感技術方面的研發工作已應用於醫療保健的商業可穿戴產品中,功能包括測試心電圖、呼吸和步態等。

殷教授是發展原創的非線性流變理論以及土的一維(1D)和三維彈性黏塑性(EVP)本構模型的世界領導學者。他基於殷-Graham的非線性流變理論,建立了一維和三維 EVP 模型,並將其應用於土壤的固結分析,這一研究成果被英國頂級岩土工程期刊《Géotechnique》認定為其60 多年歷史中(1948 年至 2008 年)的一項重要里程碑貢獻。

他提出的兩種方法,即應用殷-Graham的1D和3D EVP模型的數值方法,以及一個簡單的固結沉降分析方法,已被《加拿大地基工程手冊》(2023)採用。另外 ,他提出的EVP模型已被國際流行軟件「Plaxis」和英國帝國學院軟體包「ICFEP」中採用,並被世界各地的岩土工程界廣泛使用。此外,他發明了一種用於直接測量飽和土壤中有效應力的感測器。這項發明解決了「百年未解之謎」,並被譽為「繼太沙基之後土力學領域的另一個重大成就」。

趙教授在結構工程和土木工程領域的研究具深遠影響力,並獲多項全球頂尖的科學獎項和榮譽,包括德國的洪堡研究獎和膺選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他目前的研究重點包括高性能可持續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鋼-混凝土-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混合建築、以及漂浮結構技術。

他在鋼管和組合結構的開發和建造領域,在國際上長踞領導地位。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鋼結構和充填混凝土管結構,在靜態與爆炸載荷、火災、地震和疲勞等各種情況下的表現,進行了極具貢獻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已獲納入澳洲和美國標準、歐洲結構設計標準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他曾擔任國際焊接學會的技術委員會主席,並制定了兩項ISO標準和四本國際設計指南,現已獲世界各地工程師廣泛採用。

香港工程院致力於促進合作、創新和卓越,為工程領域的發展作出貢獻,推動社會進步,促進香港和國家的發展。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傑出院士被譽為領域內的領袖,在工程科學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