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開拓創新鐵路技術 獲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持續支持

2024年8月27日

獎項及成就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通過尖端研究支持鐵路發展。理大五項研究旨在探索應用先進鐵路技術,獲得港鐵學院2024年度港鐵研究資助計劃支持,總資助額約612萬港元。

由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工程學院、時裝及紡織學院的研究學者開展的獲資助項目,跨越不同學科,推動未來鐵路發展,並有望在鐵路系統、營運抗禦能力、公眾福祉和服務效率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促進實際應用。

其中一個項目將制定一個全面測量框架,增強港鐵在突發事件中的應變能力。另一個旨在為高速鐵路運作建設優化系統,以新見解為營運決策提供管理洞見。此外,有項目將提供可持續且可靠的能源儲存技術方案,以滿足現代鐵路運輸作業的需求。

其他還包括提供強大和可擴展的方案,突破目前空氣淨化技術的局限,改善室內空氣質素。與此同時,有項目著重改善車站與城市環境之間的熱界面,以創新方案提升乘搭舒適度。

首輪港鐵研究資助計劃2023年開展,旨在資助探索及上游研究,以創立未來大型公共運輸的營運和服務。研究專案申請要求包括須提出創新方案以應對未來挑戰,釐清未來鐵路運輸系統表現、出行經驗、商業模式、社區融合、對社會的影響等。

理大五個項目獲港鐵研究資助計劃2024支持

建設及環境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牛建磊教授
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
講座教授

優化地鐵站和城市交通樞紐熱舒適性的大數據分析與動態人體散熱技術

此項目旨在評估地鐵站沿途的都市熱環境如何影響旅客的交通選擇,透過城市規模的流動電話訊號數據集整合時空資料,判斷不同熱度情景下的最長步行時間。

隨後,將建立一個開創性、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熱環境最佳化框架,將動態熱特徵以及多樣化的乘車體驗納入考慮,同時設計最先進的薄膜輔助輻射冷板,應用到月台、通道和露天行人天橋等,提升不同區域的舒適度,附帶能源消耗模型支援實施。

Anthony CHEN教授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系
主任
 

基於突發事故生命週期的港鐵系統韌性分析框架

此項目旨在為應對港鐵突發事故開發以韌性為導向的分析和決策綜合框架,考慮的事故情境包括颱風、水災和訊號故障等。

此項目基於事故的全命週期,制定多維度的韌性度量方法,包括︰事故前的災害吸收能力、事故期間的災害適應能力,以及事故後的服務恢復能力,涵蓋鐵路運營調整、應急方案實施以及乘客行為回饋等考量,以提供策略指引。並將開發優化模型,評估港鐵系統在各類事故中的脆弱性和復原力,識別需優先維護的關鍵設施和服務。

工程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劉威博士
空及民航工程學系
副系主任、副教授

考慮超長列車的高鐵走廊列車時刻表、靈活列車編組和座位分配聯合優化

此項目將專為超過月臺長度的超長高速鐵路開發系統化方案,從三方面同步優化及協調,即列車排程、彈性列車組合、及座位分配,確保達至高效安全運作。

藉由理論模型與解決演算法,綜合考量這些相互依存的決策,以更好地適應需求的時空變化與不確定性,包括確保車廂能在停靠月臺時對應提供服務的特定起點-終點 (OD),讓乘客在列車停留的短時間內,免於移動到較遠的登車/下車點。

張曉博士
機械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用於港鐵空氣淨化的集成式電化學雙氧水生產平臺

此項目旨在開發即場可用的電化學空氣淨化平台,並與港鐵系統整合,為維持公共交通環境空氣潔淨,提供可持續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該電化學平台將生產過氧化氫 H2O2)以進行有效消毒,並同時生產氧氣 O2)提升空氣質量。項目將評估 H2O2 的產率、能量效率和操作穩定性,並提供減少污染物能力的準確系統評估,以確保達至應用所需標準。

時裝及紡織學院
項目負責人 項目名稱 項目內容

傅濟民博士
時裝及紡織學院
助理教授
(研究)

利用纖維素基鋅離子電池開發面向未來鐵路系統的可持續儲能方案以提升鐵路系統營運抗禦能力

此項目旨在開發纖維素基鋅離子電池,作為未來鐵路系統的可持續儲能方案。利用纖維素基材料,特別是羧甲基纖維素(CMC),製造輕量、柔韌的三維納米纖維電極材料,抑制鋅離子電池中常見的鋅樹枝狀結晶,析氫等問題,使之應用到水系鋅離子全電池中,提升全電池的循環性能並針對鐵路系統中的應用做出適配優化。

該研究將包括纖維素基材料的分子級功能化或改性,以增強其電化學性能。並針對鐵路系統的儲能特徵,在電池電極材料的設計,開發和集成過程中引入相應特性,特別是熱響應性,離子選擇性等。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