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开拓创新铁路技术 获港铁研究资助计划持续支持

2024年8月27日

奖项及成就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通过尖端研究支持铁路发展。理大五项研究旨在探索应用先进铁路技术,获得港铁学院2024年度港铁研究资助计划支持,总资助额约612万港元。

由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工程学院、时装及纺织学院的研究学者开展的获资助项目,跨越不同学科,推动未来铁路发展,并有望在铁路系统、营运抗御能力、公众福祉和服务效率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促进实际应用。

其中一个项目将制定一个全面测量框架,增强港铁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能力。另一个旨在为高速铁路运作建设优化系统,以新见解为营运决策提供管理洞见。此外,有项目将提供可持续且可靠的能源储存技术方案,以满足现代铁路运输作业的需求。

其他还包括提供强大和可扩展的方案,突破目前空气净化技术的局限,改善室内空气质素。与此同时,有项目着重改善车站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热界面,以创新方案提升乘搭舒适度。

首轮港铁研究资助计划2023年开展,旨在资助探索及上游研究,以创立未来大型公共运输的营运和服务。研究项目申请要求包括须提出创新方案以应对未来挑战,厘清未来铁路运输系统表现、出行经验、商业模式、小区融合、对社会的影响等。

理大五个项目获港铁研究资助计划2024支持

建设及环境学院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牛建磊教授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讲座教授

优化地铁站和城市交通枢纽热舒适性的大数据分析与动态人体散热技术

此项目旨在评估地铁站沿途的都市热环境如何影响旅客的交通选择,透过城市规模的流动电话讯号数据集整合时空数据,判断不同热度情景下的最长步行时间。

随后,将建立一个开创性、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热环境优化框架,将动态热特征以及多样化的乘车体验纳入考虑,同时设计最先进的薄膜辅助辐射冷板,应用到月台、通道和露天行人天桥等,提升不同区域的舒适度,附带能源消耗模型支持实施。

Anthony CHEN教授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
副系主任
 

基于突发事故生命周期的港铁系统韧性分析框架

此项目旨在为应对港铁突发事故开发以韧性为导向的分析和决策综合框架,考虑的事故情境包括台风、水灾和讯号故障等。

此项目基于事故的全命周期,制定多维度的韧性度量方法,包括︰事故前的灾害吸收能力、事故期间的灾害适应能力,以及事故后的服务恢复能力,涵盖铁路运营调整、应急方案实施以及乘客行为回馈等考虑,以提供策略指引。并将开发优化模型,评估港铁系统在各类事故中的脆弱性和复原力,识别需优先维护的关键设施和服务。

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刘威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副系主任、副教授

考虑超长列车的高铁走廊列车时刻表、灵活列车编组和座位分配联合优化

此项目将专为超过站台长度的超长高速铁路开发系统化方案,从三方面同步优化及协调,即列车排程、弹性列车组合、及座位分配,确保达至高效安全运作。

藉由理论模型与解决算法,综合考虑这些相互依存的决策,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的时空变化与不确定性,包括确保车厢能在停靠站台时对应提供服务的特定起点-终点 (OD),让乘客在列车停留的短时间内,免于移动到较远的登车/下车点。

张晓博士
机械工程学系
助理教授

用于港铁空气净化的集成式电化学双氧水生产平台

此项目旨在开发即场可用的电化学空气净化平台,并与港铁系统整合,为维持公共交通环境空气洁净,提供可持续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该电化学平台将生产过氧化氢 H2O2)以进行有效消毒,并同时生产氧气 O2)提升空气质量。项目将评估 H2O2 的产率、能量效率和操作稳定性,并提供减少污染物能力的准确系统评估,以确保达至应用所需标准。

时装及纺织学院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傅济民博士
时装及纺织学院
助理教授
(研究)

利用纤维素基锌离子电池开发面向未来铁路系统的可持续储能方案以提升铁路系统营运抗御能力

此项目旨在开发纤维素基锌离子电池,作为未来铁路系统的可持续储能方案。利用纤维素基材料,特别是羧甲基纤维素(CMC),制造轻量、柔韧的三维纳米纤维电极材料,抑制锌离子电池中常见的锌树枝状结晶,析氢等问题,使之应用到水系锌离子全电池中,提升全电池的循环性能并针对铁路系统中的应用做出适配优化。

该研究将包括纤维素基材料的分子级功能化或改性,以增强其电化学性能。并针对铁路系统的储能特征,在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开发和集成过程中引入相应特性,特别是热响应性,离子选择性等。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