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

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成果对接交流会圆满举行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成果对接交流会在晋江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委员、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等代表出席活动。活动邀请了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先生、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君伟先生、晋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刘建军先生、晋江市副市长、陈埭镇党委书记吴靖宇先生,泉州市、晋江市多位领导与企业代表近 160 人,共同见证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展望未来发展。 林大辉主席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自去年 9 月成立以来,通过整合理大的科研资源优势,与晋江当地产业实现深度融合,提供人才培養、技术转移等服务,校地合作越来越坚实;开设创业中心,支持科技在晋江以创业转化成生产力。他指出,理大将继续与晋江紧密合作,为当地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推动科技产业化,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书记张文贤先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研究院近一年的长足发展。他指深化校地合作是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質生产力的关键,也充分实践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理念;晋江市政府将集中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确保双方合作项目的顺利落实。 活动上,校地双方正式启动香港理工大学晋江创业中心(PolyU InnoHub@Jinjiang),首批五家优秀孵化企业正式入駐,为推动晋江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创业中心将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助力创业家们在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上取得更大成果。 研究院并与多家企业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涵盖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实验室共建等多个领域。这些合作协议的签署,象征着合作双方对未来的坚定承诺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落实共同迈向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大会也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晋江拓普旺防霉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举行揭牌仪式。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食品科技政策和食品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为晋江地区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繁荣开闢新的道路。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余长源教授及晋江拓普旺防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水洞先生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标誌理大科技及晋江产业携手共创发展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在活动中介绍了理大最新发展概况;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王家达先生分享了理大知识转移成果和创业生态;理大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余长源教授报告了研究院的发展狀况及未来规划。参与活动的专家学者还有研究院纺织服饰科技所所长陶肖明教授、研究院副院长黄家兴教授、助理院长吴池力博士、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内地发展处总监陆海天教授、建築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主任梅国威教授、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行政总裁及总监黄伟强教授、未来食品研究院副院长邱家琪博士、物流及航运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冯思源博士、建築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研究助理教授陈家聪博士,及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助理总监陈翠芳女士等。 同日,理大领导与晋江市领导共同视察研究院的工作及建设进展,并考察刚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晋江创业中心,与五家首批入駐企业代表亲切交流。 活动当晚,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足球队与晋江市市直机关足球队在晋江市足球训练中心举行了校地足球友誼赛。主席林大辉博士及晋江科技局局长许紫竹先生等也亲自上阵,在绿茵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展现风采。随着比赛的圓满结束,理大与晋江市之间的友誼也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让这场比赛变得更加意义非凡。   ***完***

2024年8月9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Untitled design

理大研发新型「连接的三维多面体框架」技术 实现可编程流体精密控制

人类社会的进步依赖于各种控制液体的技术。准确捕捉和释放各种化学和生物流体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精确控制液体的可切换捕捉和释放能力,并且精确控制液体的体积,向来是一大挑战。理大的研究人员最近便发明了一种精妙的新方法。 理大潘乐淘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续发展能源教授、机械工程学系热流体与能源工程讲座教授王立秋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独特的超超材料,实现了可逆的捕获和释放准确容量液体,并精准地控制液体三维空间分布的技术。这项突破名为「连接的三维多面体框架」(connected polyhedral frames,简称CPF),是一个新型平台,以杆连接的毛细尺度三维框架网络,浸进液体提出到空气后可以发挥可编程、定点、可逆地捕获和释放液体的作用。此研究成果最近已发表在《自然化学工程》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张艺媛博士。 在这套系统中,控制液体的关键源于CPF充当可切换「捕获器」和「释放器」,让网络中的液体可以按需要保留和排走。部分CPF由单杆连接不提供液体排放通道,能捕捉液体,充当「捕获器」。而其他连接设置为双杆式,可释放液体,为「释放器」。这是因为当框架网络从液体中提出后,双杆连接处有液膜形成,在框与框之间形成通道,促成液体释放。 运用不同技术来产生或破坏液体连续性,捕获器和释放器可以相互转换。多种多样的液体均可以透过精准控制在CPF阵列内操纵,轻松地实现可编程的三维流体图案化。由于平台中的液体可以是水、油、水凝胶、聚合物、生物流体等,所以各种生物材料和化学品都可以与 CPF 相容。 王教授的团队设计了一种用于运载维生素B2和B12的CPF框架,用来示范技术具备应用于可控多药释放的潜力。两种维生素用来代表假设的药物分子,分别封装于海藻酸钠水凝胶和结冷胶中,在水溶液中释放。透过改变凝胶膜的厚度,两种「药物」的相对释放速率便可精准可控改变。 CPF的运作原理有别于拭子一类传统采样技术,可建立直接的液体—液体界面接触,实现超高的样品释放效率。这些优点在一项模拟医学实验中得到证实:使用CPF进行流感病毒采样时,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CPF也可以把病毒检测出来,而使用棉花棒无法检测经稀释的病毒。 王教授的团队展示了CPF也可用于细菌封装领域。研究团队利用CPF封装产乙酸菌,可极大提高产乙酸菌的使用效率,并大幅简化乙酸产物的分离流程。可以想像,CPF也能应用于高效生产其他有价值的产品中。 除了医学和微生物应用,团队还示范了CPF可应用于空气调节。他们利用已浸湿的CPF阵列作为原型加湿器,在吸入干燥空气和通过含水框架后,能排出更湿润的空气。 CPF吸收气体的能力也可用于捕捉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储存或碳封存上发挥实用。 CPF的捕获/释放液体功能,不依赖框架的结构、组成材料、和所处理的液体,因此CPF是一种创新型超超材料,实现了「竹篮子精确可控打水」的功能,可用于组织工程学、药物筛选和多材料制造等众多领域。 ***完***

2024年8月8日

机械工程学系

Professor Li Gang _crop

理大研发超稳定钙钛矿LED 亮度破纪录应用前景极佳

钙钛矿材料对于提升发光二极管(LED)的应用性能非常重要,但在整体提升器件的效率、亮度与使用寿命方面仍然存在技术局限,其运行稳定性是一大技术难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研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三维FAPbI3钙钛矿LED系统」,能同时实现高亮度、高效率与超长使用寿命。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钟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暨能源转换技术讲座教授李刚教授,与博士后研究员李质奇博士、研究助理教授任志伟博士及团队,利用依赖烷基链长度的铵盐分子调节策略设计了一项崭新技术。团队利用烷基铵盐管理晶体定向、控制晶粒尺寸、抑制非辐射重组,藉以提升器件性能。这项技术证实可以同时达到高效率、高亮度与超长寿命,为钙钛矿LED的未来应用与商业化具重大意义。 研究团队成功制造出高效、亮度极高且非常稳定的钙钛矿LED,外部量子效率高达23.2%,亮度与使用寿命均刷新纪录,前者达到1,593 W sr−1 m−2,后者在高电流密度严苛环境下可达227小时(100 mA cm−2),为直流电驱动的近红外钙钛矿LED在兼顾亮度与稳定性方面取得最佳性能。这项研究以《通过晶粒定向管理与重组抑制达成亮度破纪录的超稳定钙钛矿LEDs》为题已刊登于国际能源期刊《Joule》。  李刚教授表示:「研究显示钙钛矿LED的高效率不仅限于实验室环境,该技术在商用高亮度照明与信息画面显示方面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媲美商用量子点LED及有机LED。」 研究团队发现,定向结晶过程、晶粒尺寸控制与非辐射重组抑制之间的平衡,对钙钛矿LED的性能影响深远。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在于调节长链烷基铵盐与钙钛矿核之间的分子交互作用。 烷基铵可以促进照明用钙钛矿薄膜的定向结晶过程,而烷基铵与钙钛矿之间的分子交互作用,亦会影响钙钛矿LED的性能。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已成功利用长链烷基铵盐的分子工程调节结晶化速率。即使在高电流密度的严苛环境下,这项创新技术也能生产出具超长稳定性、高效率、高亮度的近红外钙钛矿LED。 钙钛矿LED拥有多项优势,例如颜色纯、显示色域广、成本效益高,而且可以印刷加工,使生产更加灵活。研究团队的发现对推动钙钛矿LED的发展与技术突破有极大贡献。   ***完***

2024年8月5日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

1

理大总裁协会举行第九届理事会就职典礼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总裁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暨晚宴今天假唯港荟圆满举行。活动汇聚了工商界翘楚、学术界精英及政府官员,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博士等主礼嘉宾莅临现场,为新一届理事会委员颁授委任状。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赞扬理大总裁协会在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介绍理大在创新科研、知识转移,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就职典礼上,理大大学院士史立德博士再次当选,成功连任总裁协会理事长,任期两年。史立德博士在致辞中感谢全体会员的支持,并分享了他对协会未来发展的愿景和计划。他表示,理大总裁协会致力充当大学和商界的桥梁,未来将继续促进理大与企业的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理大的知识转移和科研成果商品化,为香港以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史立德博士亦表示,协会今后将举办更多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工商界更深入了解理大的前沿研究成果,并探讨合作机会。 总裁协会成立于2005年,由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前称「企业发展院」)创立,是专为行政总裁和创业家而设的组织。协会致力为工商界和学术界提供交流平台,推动理大与业界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并促进大学和产业间的知识转移。   ***完***

2024年7月31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02

蔡司采用理大专利技术研发蔡司MyoCare儿童近视控制镜片 专业光学产品结合专利近视控制技术 近90%配戴儿童有效减慢近视加深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与蔡司视光护理(蔡司)发表最新合作方案——蔡司MyoCare儿童近视控制眼镜镜片采用理大的专利同心多环近视管理技术(DISC),联手推动全球儿童的近视控制及发展。这次合作促成蔡司把理大的专利近视控制技术应用于品牌旗下的专业光学产品中,致力结合权威学术研究与顶尖光学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视光护理解决方案。 蔡司MyoCare儿童近视控制镜片(MyoCare儿控镜片)采用理大研发的同心多环近视管理技术,其专利设计在一般矫正近视的光学结构之外,添加一组专门的光学微结构。两组光学结构在镜片表面交替排列,矫正区域投射影像到视网膜上,使佩戴者能看到清晰的影像。同时,光学微结构亦会把另一组影像投射到视网膜前,即「正向光学离焦」讯号,利用眼睛天然的正视化回馈机制引导眼睛,减慢近视患者眼軸的生长。技术为完全非侵入性,经过多重基础实验和临床验证,实证安全﹑有效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蔡司MyoCare儿控镜片亦结合蔡司专利C.A.R.E. ®技术,能有效减慢近视加深速度达48%至63%,减慢眼軸增长达41%至77%。此外,不论观看任何距离及方向,这款镜片均能为配戴者提供理想视力;而且容易适应,超过95%配戴的儿童在3天内便能适应镜片。 为期12个月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近90%配戴蔡司MyoCare儿控镜片的儿童有效减慢近视加深;相对擁有正视眼的儿童,配戴蔡司MyoCare儿控镜片的亚洲儿童能有效减慢眼軸增长平均达70%。 父母近视带来的子女近视风险可获缓减 研究证实,子女患近视的风险会随着遗传因素增加。经12个月临床测试证实,相较配戴一般单光镜片,配戴蔡司MyoCare儿控镜片能有效减慢近视加深,即使父母有近视的儿童同样有效。这表明这款镜片有助减少因父母有近视而增加子女患近视的风险,对于父母也有近视的儿童来说,蔡司MyoCare儿控镜片可说是打破他们近视加深的宿命。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分享:「理大一直致力促进技术转移发展,同心多环近视管理技术正正是一个绝佳例子,它展示了学术研究如何能转化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一个市场选擇。很高兴能与世界顶尖的光学品牌蔡司视光护理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係,携手研发更多创新技术,并进一步推动近视研究发展,造福社会。」 蔡司视光护理亚洲、拉丁美洲、伊比利亚副总裁David Ferran先生补充说:「蔡司和理大紧密合作多年。透过是次合作,双方将携手研发更多创新技术,致力将最好的光学带到视力矫正方案之中,共同应对近视带来的威脅,致力促进全球儿童的福祉。」 香港光学会会长关国辉先生表示:「香港儿童近视严重,6至12岁是儿童近视控制的黄金期,作为父母应该尽力把握时机,为子女提供最好、最有效的近视控制管理措施,守护眼睛健康,避免发展成深近视及其他长远的眼睛健康问题。」   ***完***

2024年7月30日

眼科视光学院

Photo 1_edit_r1

理大与中山市携手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动两地生物医药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政府)于7月30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此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推动两地生物医药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团参加中山市举办的「2024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会上同时举行研究院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先生、中山市委副书记兼市长肖展欣先生、理大化学系讲座教授黄嘉良教授、理大研究及创新事务处助理总监赵培先生见证下,由中山市委常委兼副市长叶红光先生、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代表双方签署。 滕锦光教授致辞时表示:「我们与中山市政府携手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不仅是我们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与中山市共同推动创新科技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研究院的成立除了为中山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更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用好深中通道,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合作水平,推进区内产学研转移转化和新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一体化。」 研究院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领域,聚焦自主研发的医药类产品,并致力改善小区的医疗条件。研究院亦将与中山市当地医院等紧密联系,透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造福广大市民。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加强中山与香港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以及人员、资金和技术流动,使中山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大局,研究院将发展成为创新科技高地,为中山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 是次合作不但加强了理大与中山市政府的连系,更推动双方携手并进,共同迎接和把握创新科技带来的巨大机遇。 ***完***  

2024年7月30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科研项目扬威美国「硅谷国际发明创新节」 勇夺九个奖项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研团队于2024年美国「硅谷国际发明创新节」(发明创新节)荣获九个奖项,包括全场第二大奖、两个特别大奖、五个金奖及一个银奖。 发明创新节于7月26日至28日在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举行,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带领的多支理大科研及初创企业团队于国际舞台展示大学科研成果,连系全球投资者及商业合作伙伴,扩展理大国际影响力。 今年理大获奖项目涵盖医疗保健设备、创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传感技术等多个范畴。其中,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领导的研究项目「可用于重症监护的无线透气心电贴片」勇夺全场第二大奖及金奖。项目为病人或潜在患者提供无缝的非侵入性心电图监测,所采用的心电图电极贴片不会引起皮肤发炎,确保心脏监测的持续性及舒适度,并维持监测准确性与深切治疗病房采用的临床设备相若,较传统电极贴片更轻便,省却以接线接驳设备的不便。 由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教授叶晓云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智慧衬垫夜间支架:治疗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的方案」,荣获韩国发明振兴协会特别大奖及金奖。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赵昕教授研发的「三维打印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骨支架」则夺得克罗地亚发明者联盟特别大奖及银奖。 赵汝恒教授赞扬理大得奖团队的卓越表现,并表示﹕「理大于硅谷国际发明创新节夺得多个奖项,反映理大科研和发明备受国际肯定。理大将继续秉承『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校训,推动创新及科技发展,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以应对社会未来的挑战及提高人类的生活质素。」 「硅谷国际发明创新节」是美国最大型的科技发明展览,今年吸引全球约30个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机构、学术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展。发明展广获跨国企业、投资者及创业家支持和参与,亦是发明家和工商业界探讨将创新发明商品化及寻求合作机会的重要平台。 理大获奖项目如下,详情载于附件或可浏览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处网页。 项目 发明者 奬项 可用于重症监护的无线透气心电贴片 郑子剑教授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全场第二大奖   金奖 智能衬垫夜间支架:治疗青少年原发性脊柱侧弯的方案 叶晓云教授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教授   汤启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 张文智教授 香港大学何冯月燕基金讲座教授(脊柱外科)、港大深圳医院院长 韩国发明振兴协会特别大奖 金奖 三维打印三周期极小曲面 (TPMS)骨支架 赵昕教授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克罗地亚发明者联盟特别大奖 银奖 厚玻璃碳制备及热处理属性调整方案 杨熠先生 理大机械及工程学系博士生、理大初创「碳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金奖 边缘人工智能设备及机械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 曹建农教授 理大研究生院院长、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分布式及移动计算讲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院长、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金奖 渔芯:实时检测微生物和污染物的芯片实验室 蔡松霖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渔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刘扬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创新应用博士后研究员、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渔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邱美娈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金奖                                                               ***完***  

2024年7月30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理大学者发现调节眼压的关键机制 有望启发青光眼治疗方案

青光眼是导致视力受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医院管理局统计,香港每100位40岁以上人士,便有3人患上青光眼。青光眼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征,因此往往被人忽视,待患者察觉视力有异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沈诗韻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成功发现调节眼压的关键因子和机制,为开发青光眼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可望协助患者及早预防视力衰退。 青光眼患者的眼球内的液体(称为「房水」)不断流动,眼压普遍较高,需要长期用药控制。不过,目前的药物治疗存在局限,仅能延缓病情,不能遏止病情恶化,而且药物耐受性不理想,疗效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科学界已知microRNA (miR)-17-92群对细胞信号传导具重要作用,但其在眼部的具体功能尚未清楚。沈博士及研究团队深入探讨miR-17-92因子对眼压的影响机制,发现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一种会减少房水外流并增加眼压的蛋白質。其后,团队在负责把房水引流到眼内的小梁网(hTM)细胞中,模拟miR-17-92群的三个因子,成功抑制TSP-1的表现,使小鼠眼睛排出的房水增加约73%。 沈博士及研究团队最近获得美国青光眼研究基金会2024年Shaffer研究资助基金拨款支持,进一步探讨miR-17-92因子在眼压调节中的作用。团队将通过阻断hTM细胞中TSP-1的上述三种miRNA潜在靶点,调查特定微小核醣核(miRNAs)与TSP-1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亦将于小鼠眼球内注射TSP-1靶点特异性阻断剂或miRNA模拟体,研究调节它们对眼睛房水排出系统和活体眼压的功能性影响。 沈博士表示:「研究团队发现基因组和蛋白質组方法的关键作用,将有助揭示青光眼等疾病隱含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尤其在青光眼治疗方面,有助于确定潜在的生物标记、治疗目标和个别治疗方案,影响深远。获得Shaffer研究资助基金支持,亦证明了理大的科研实力能与全球顶尖眼科研究中心并驾齐驱,鼓励我和团队在青光眼研究领域继续探索,精益求精,为青光眼患者的福祉贡献。」 沈博士于分子研究领域擁有十多年经验,成果享譽国际,熟练运用基因组和蛋白组方法。研究兴趣包括房水形成和外流机制、眼压调节、miRNAs对房水排出系统的影响、DNA甲基化对排流能力和眼压调控的潜在候选基因等。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沈博士目前有两个项目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支持,分别研究治疗青光眼的基因编辑方法,以及表观遗传调控在青光眼中的作用。此外,她还在多个研究项目担任联合研究员,并获得研资局优配研究金等不同科研基金支持。 ***完***

2024年7月25日

眼科视光学院

Photo 3

特区政府官员与立法会议员移师理大举行足球友谊赛 行政长官亲临校园为巴黎奥运中国香港代表团打气

特区政府足球队应立法会足球队邀请,今天于香港理工大学体育中心举行室内五人足球友谊赛,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亲临理大校园,与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一同主持开球礼,并为出战巴黎奥运会的中国香港代表团打气。 理大署理校长黄永德教授与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欢迎行政长官莅临理大校园,并与一众特区政府官员及立法会议员齐声高呼「坚并肩 撑港队 香港运动员加油」的打气口号,预祝香港运动员发挥善拼敢贏的精神,凯旋归来,为香港增光。 身在非洲卢旺达的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以及百多名参与「服务学习」活动的理大师生一齐越洋祝贺友誼赛顺利举行。林大辉博士表示:「欢迎立法会议员及特区政府官员到理大切磋球技,发挥团结精神,相信友誼赛有助促进行政和立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并祝愿香港队继上届东京奥运后,在本届巴黎奥运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港争光。」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议员衷心感謝理大借出场地及派出专业工作人员全程协助,并称讚理大的热情款待,以及与特区政府和立法会秘书处的工作团队紧密合作、悉心安排,令是次友誼赛成功有序地进行。   ***完***

2024年7月20日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press release image_SC

理大两项目获研资局主题研究计划支持 为香港长远发展策略作出贡献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两个科研项目在2024/25年度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中,合共获批超过1亿港元资助,开展促进对香港起重要作用的新兴研究及创新项目。理大连年获得显著资助支持,展开具有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专长,为香港长远发展策略作出贡献。 理大吴文政及王月娥纺织科技教授、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科技讲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总监陶肖明教授带领的「多感仿真可穿戴装置机理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获资助6,237万港元。 理大设计学院兼电子计算学系Johan Hoorn教授带领的「香港小区压力缓解:大型语言模型赋能社交机器人的战略性研究」项目,获资助4,089万港元。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的两项获资助项目,具备广泛应用潜力,并贴切地为社会带来裨益,充分展示了理大卓越的跨学科研究实力。理大在主题研究计划屡获佳绩,支持我们致力于为香港长远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将继续透过拓展崭新及尖端的科研项目,为世界创造福祉,引领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陶教授的项目将引领全球带来重大的科技影响,首创多感仿真可穿戴装置,可传递类混合气味和触觉,提供更身临其境的体验。该项目发挥了理大团队的多学科专长和跨领域科研的卓越优势,包括在柔性材料、物联网(IoT)、可穿戴系统和生物医学应用、电子织物、人工智能、声学和信号处理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项研究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开发新型装置,还将广泛为社会、产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带动创新,包括医疗、物联网、智慧城市、艺术技术、机器人、教育、体育、时装与纺织以及个人防护等。 Hoorn 教授的项目旨在缓解小区压力, 香港61%人口经历压力、焦虑、抑郁和负面情绪,该研究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训练社交机器人,并结合本地化、文化和个人数据,提供可能被忽视的个人心理护理,从而填补医疗保健系统的不足。 项目除了会开发社交机器人、连接至手机应用程序的虚拟化身,亦会研发新的分布式计算、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软件架构。项目带来的创新成果,将可惠及香港的在职人口,令多个行业受益,包括护理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人员等。项目拟建立一个在线平台,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人员延伸应用,除了护理领域,亦可满足教育、酒店和娱乐等其他应用需求。   理大在2024/25年度主题研究计划获资助项目︰ 项目统筹者 陶肖明教授 吴文政及王月娥纺织科技教授 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科技讲座教授 智能可穿戴研究中心总监 项目名称 多感仿真可穿戴装置机理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本项目通过研究多感官仿真可穿戴装置,揭示人类混合气味嗅觉和多感触觉模拟的运行机制,开发相关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项目将首创纤维集合体结构的仿生机制及其驱动装置,用于复制混合气和触觉。透过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和控制仿真设备的算法,将传感器获得的测量讯号联系起来,提供更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该设备研发目标包括︰ 通过人工智能控制的感知和模拟混合气味的嗅觉模拟设备; 通过改变其硬度、尺寸、表面形态和热性质、可感知和调节作用力和温度的织物触觉仿真器; 可穿戴的基于织物的声学听诊器,连续检测人体内脏器官产生的声音的位置和强度。   这不仅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元宇宙技术发展,还为医疗保健、物联网、艺术科技、机器人、体育、时尚、纺织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带来变更。 批准预算* 6,237.8万港元   项目统筹者 Johan Hoorn教授 设计学院兼电子计算学系教授 项目名称 香港小区压力缓解:大型语言模型赋能社交机器人的战略性研究 摘要 本项目将开发人性化居家社交机器人,内置大型语言模型(LLM),以本地化、文化和个人数据为基础,为香港精神健康服务不足的人群提供定制的心理健康支持。另外,会配置适用于移动应用程序的屏幕虚拟助理(Avatar)。   研发的新软件架构将实现分布式计算、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还将制定协议测试、逻辑符号人工智能和设计指南,探索创新方法和功能。并将经由本地小区进行实地评估,以助建立沟通模型,能够预测和识别压力或情绪低落的迹象,其后通过富情理的对话、求助信息或转介专业护理等方式进行干预。 长远而言,本项目有望减轻香港公共心理健康系统的负担,同时通过人工智能驱动方式,便利市民更好地自我管理身心健康。   香港劳动人口,尤其是护理专业人员和社工都将从中受益。透过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者建立及开放在线平台,可惠及更多领域,如教育、酒店、娱乐等延伸应用。 批准预算* 4,089.9万港元 *研资局提供资助金额的 90%,其余 10% 将由协调大学提供。 ***完***  

2024年7月15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