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携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广东工业大学(广工)达成协议,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并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学分制形式促进两地人才交流、创业合作项目落地,打造高质量创科人才生态圈。 双方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举行签署仪式。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王家达先生,与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教授、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振友教授、党委常委、副校级干部张学理先生的见证下,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广工校长邱学青教授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林大辉博士表示:「我们相信双方合作能充分发挥两校优势,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贡献力量。理大已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创业培养生态系统,『创新及创业』亦成为本科生课程的必修课。今次合作项目启动后,两校将开展全方位合作,包括建立两地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咨询枢纽、合办国际交流活动、推动两校学生的创业合作项目落地等,在多领域携手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 胡钦太教授表示:「跨境合作培养人才,是两校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工将与理大共同打造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携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促进两地学生交流,为粤港青年融入时代发展提供机遇。」 理大与广工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利用兩校創新創業教學資源、專業人才和社會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以「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推動有利創新創業人才培訓的協同發展,促進兩地學生構思開展創業項目,並在粵港澳落地孵化。   ***完***  

2024年4月29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_PR upload

理大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予三位杰出人士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向三位杰出人士颁授大学院士荣衔,以表扬他们对理大和社会的卓越贡献。颁授典礼于今天在理大校园赛马会综艺馆举行,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主礼,校长滕锦光教授联同一众大学管理层成员欢迎各位新任院士。 林大辉博士于典礼上致辞并表示︰「三位杰出人士不但对理大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亦为学生及年轻一代带来启发,成为其榜样。我深信他们加入成为理大院士后,将会更不遗余力地支持大学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发展,并助力理大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滕锦光教授欢迎各新任院士加入理大家庭,并说︰「理大致力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上追求卓越,贡献香港、国家及世界。今年是我们正名大学三十周年,我期望能与一众院士紧密合作,携手将理大的发展推向新高峰。」 获颁大学院士荣衔的三位杰出人士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序,简历载于附件): 利希慎基金总裁何宗慈女士 万雅珠宝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冼雅恩先生 薛冯邝岑律师行高级合伙人薛建平先生 理大自2000年起颁授大学院士,至今共有131位杰出人士获颁该荣衔。   ***完***  

2024年4月26日

拓展事务处

pic1

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扩大专利近视控制技术影响力及市场渗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全球伙伴合作关系,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及共同研发等模式,扩大理大专利近视控制镜片技术的影响力,并加速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蔡司视光护理为全球领先的眼镜镜片及眼科仪器生产商之一。 授权协议签署仪式在蔡司视光护理位于德国阿伦的总部举行,出席的双方代表包括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主任纪家树教授、蔡司视光护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营运官Benjamin Viering博士、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总监王家达先生及蔡司视光护理镜片产品开发主管Timo Kratzer先生。同时,该项近视控制技术的发明者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谢欣然博士、访问讲座教授杜嗣河教授及客座教授林小燕教授亦有出席仪式,见证此重要时刻。在相关协议下,蔡司视光护理会将理大的专利近视控制技术应用于旗下专业光学产品中。 此外,理大与蔡司视光护理建立的伙伴关系开启了双方在研究及开发上的长期合作机会,主要专注于近视控制及其他眼科技术上。事实上,理大与蔡司于数年前已开始就研究与教育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签署仪式结束后,理大代表团参观了蔡司视光护理的顶尖实验室及生产设施,并与蔡司的代表就未来的科研合作进行深入讨论。 王家达先生对于达成是次合作感到鼓舞,并表示:「蔡司视光护理是全球行业领导者,这次合作不但可加速理大创新技术商品化及渗透国际市场的步伐,更增强了我们在研究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影响力。我深信理大的近视控制和其他眼科技术将会继续发挥正面影响,造福社会。」透过是次合作,双方将携手研发更多创新技术,以保护和改善大众的视力。 Benjamin Viering 博士补充说:「理大和蔡司已紧密合作多年。针对近视和相关治疗的进一步研究非常重要,而这需要深入的学术与产业界合作。因此,我们很高兴能加强与理大的合作,共同应对近视带来的威胁,为全球儿童的福祉努力。」 全球三分一人口受近视影响,理大在应对近视的科研工作上一直走在前沿,研发出以非入侵性方式控制儿童近视加深的创新技术。其中,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科研人员开发的先进近视控制技术可应用在专门的隐形眼镜和眼镜镜片中,相关产品自 2018 年推出市场以来已惠及全球数百万人,确立了其在近视控制技术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完***

2024年4月25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_1

理大与免疫键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免疫治疗联合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免疫键有限公司(Axis)正式合作,共同促进癌症免疫治疗研发,改善香港癌症患者的治疗成效。是次合作将利用理大新建、符合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的先进疗法制品(ATP)实验室和设施,进行多种新型「T细胞受体工程T细胞」(TCR-T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双方亦将合作开发至少 30 种针对癌症免疫治疗中,新型 T 细胞标靶的新型抗体等生物制剂。 理大与免疫键合作成立「香港理工大学 - 免疫键有限公司免疫治疗联合实验室」的协议签署仪式于4月18日举行。 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免疫键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先生、香雪生命科学战略委员会主任张克坚先生、免疫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客座教授刘耀南医生的见证下,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教授,以及免疫键有限公司执行长兼香雪生命科学执行长曾仑医生代表签署。 黄永德教授致辞时表示,是次合作将加强理大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细胞疗法转化医学方面的努力,以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为促进大湾区发展成为细胞治疗创新中心作出贡献。多年来,理大研究人员已参与三种取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IND)的癌症治疗新药物研究工作。药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制剂(精氨酸酶)等小分子是由理大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开发。 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是过去十年在治疗癌症方面的两大重要发现。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奖项目便是突破性发现 T 淋巴细胞蛋白CTLA-4 和 PD-1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这开启了「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新领域,透过此疗法可重新激活癌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杀死癌细胞。另一种免疫疗法是「过继性细胞疗法」,透过收集癌症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赋予它们杀死癌症的新功能,然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大量扩增,再回输予病人。此疗法的其一例子是TCR-T疗法,而香雪和子公司香雪生命科学及免疫键是此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 王永辉先生致辞时表示,香雪制药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致力于细胞治疗计划,2018年在港成立免疫键,并与理大签署合作备忘录,期望为香港癌症患者提供细胞疗法。免疫键专注利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技术(TAEST技术)来治疗癌症,致力于对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具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新一代抗肿瘤TCR-T研发。目前,免疫键有两款产品于中国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分别用于软组织肉瘤和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次与理大的正式合作将进一步加速免疫键在香港进行临床试验,让更多本地病人受惠,亦将与理大合作开发多达30种标靶的抗体生物制剂,应用于未来的新型细胞疗法。 在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下,理大于校园设立cGMP设施,其符合国际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PIC/S)就先进疗法制品临床研究和开发指南。该设施将使用隔离器对人类干细胞或免疫细胞进行无菌处理,用于再生医学或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并配备专业培训设施。理大研究人员将与免疫键合作,研发更多新型肿瘤标靶生物制剂,包括TCR样抗体,研究和开发它们用于基于细胞治疗方法的癌症治疗。 ***完***

2024年4月23日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Photo 1

理大于日内瓦发明展再创佳绩 历年获奖数量最多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全球享负盛名的第49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发明展)突破历年成绩,勇夺多项殊荣。43个参赛项目成功夺得45个奖项,包括两个特别大奖、五个评审团嘉许金奖、18个金奖、13个银奖,以及七个铜奖,当中19个获奖项目为理大于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研究中心与其他国际顶尖院校共同开发的研究成果。是次佳绩充分肯定理大学者、学生及校友在探索、开创和追求科研突破的努力。 其中,由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主任及教授兼眼视觉研究中心副总监纪家树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所研发的全球首个便携式高清角膜地形图仪更荣获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特别大奖和金奖。该设备已由理大学者领导初创企业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商品化,能协助医疗服务提供商及时根据角膜情况制定应对方案,对于年纪低至四岁儿童的视力发展至关重要。凭借其灵活便携且具成本效益的优点,配合机上内置的华人数据可确保精准的测量,对包括散光和角膜扩张等视力问题作出早期诊断。另外,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CAiRS)亦凭「RailSwinX:透过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增强铁轨缺陷侦测」项目夺得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大奖和金奖。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恭贺理大得奖团队,并说﹕「理大今年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夺得多个奖项,成绩令人鼓舞。理大学者专家拥有卓越的科研实力,是次获奖将激励他们在科研成果转化和基础研究上精益求精,推动大学继续以创新科研,为香港、国家,以至全球带来正面的影响。」 今年理大获奖项目涵盖生物科学与医疗保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材料与传感技术、土木工程、食品科学、视力健康等不同范畴,以卓越科研改善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理大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先驱,获奖团队中,包括10间理大初创公司,其中部分由理大学者创立。理大透过不同创业支持计划,至今培育了逾7,600位创业家,包括理大学者、研究人员、校友和学生等;活跃的理大初创企业亦近500间,并获得近400项国际和本地奬项。 今届发明展吸引1,035个来自38个国家及地区的项目参展,理大获奖项目如下,详情载于附件或可浏览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处网页。 得奖项目 发明者 奖项 GOOD Vision/ Wellsees:新型便携式角膜地形图仪 纪家树教授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主任及教授、眼视觉研究中心副总监、理大学者领导初创「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沙特阿拉伯代表团特别大奖   金奖 RailSwinX:透过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增强铁轨缺陷侦测 林健文教授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行政总裁及总监 容锦泉教授工程师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顾问 吴道义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研发项目经理 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大奖   金奖 ProRuka — 通过无线声肌图控制的新型前臂义肢 郑永平教授 理大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智龄研究院院长、赛马会智龄汇总监 Vaheh NAZARI先生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研究助理 评审团嘉许金奖 AR智能助视器(ObstAR) 张铭恩教授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学院主任及教授、眼视觉研究中心副总监 *眼视觉研究中心(由理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在Health@InnoHK创新平台成立)研究项目 评审团嘉许金奖 结构光学技术检测黄斑病变(SLOPE) 协作发明者:谢欣然博士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副教授 *眼视觉研究中心(理大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在Health@InnoHK创新平台成立)研究项目 评审团嘉许金奖 符合人体工学的人工智能头戴式产品定制系统 张燕博士 理大设计学院副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由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项目 评审团嘉许金奖 人工智能光纤布 陈芊瑞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助理总监、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由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项目 评审团嘉许金奖 渔芯:实时检测微生物和污染物的芯片实验室 蔡松霖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渔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刘扬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创新应用博士后、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渔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邱美娈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金奖 三维打印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骨支架 赵昕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金奖 癌症突破性新疗法:靶向自噬的多肽模拟物 赵燕湘教授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系主任、系教学委员会主席兼教授 金奖 基于表面重构技术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模块 严锋教授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 金奖 太阳能光伏真空保温防火墙体 杨洪兴教授 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金奖 智云行健步仪 胡晓翎博士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泽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 金奖 FRP-ECC-HSC 组合柱 陈德明教授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 李帅博士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杨立伟教授 理大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钢结构讲座教授 金奖 高集成度多功能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 黄志成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卢家航博士 理大工程学院助理院长(外部事务)、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 刘俊威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 金奖 用于精确检测和治疗肿瘤的虚拟磁力共振成像对比增强系统 蔡璟教授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理大初创「医智影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金奖 Smart-CKD:慢性肾病肾脏纤维化超声波评估新工具 陈子满博士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应天祥教授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系主任兼教授 金奖 Vcare – VR视力矫正训练设备 邓育明博士 理大工程及系统工程学系高级讲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云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始人 金奖 前膝(髌骨)自动活动装置 符少娥教授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洪克协痛症管理教授及副系主任、体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梁锦伦博士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首席研究员 金奖 iActive:智能主动排汗运动服 寿大华博士 理大利民先进纺织科技青年学者、时装及纺织学院助理教授 金奖 互动性人工智能时装设计助理 黄伟强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总监、理大郑翼雄时装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由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项目 金奖 CablePrognosis: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健康指数系统和地下电缆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卜思齐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陆耿虹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林培裕先生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助理研发项目经理 金奖 LithioGuardian:带 FBG 传感器的在线锂离子电池健康监测系统 Steven Tyler Boles 教授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 张燕妮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泽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总经理 金奖 智能消防机械人 黄鑫炎博士 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连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王蒙先生 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研究助理、理大学者领导初创「连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银奖 氨动力电动车 郑家伟教授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 银奖 维他命D补充制剂的发明及应用 黄文秀教授 理大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 银奖 促进干细胞-视网膜神经元生成的精准基因编辑 黄千凌博士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副教授、眼视觉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 叶社平教授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眼视觉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 银奖 智能3D+AI工业物联网(IIoT)精确测量传感器 黎达博士 理大初创「益维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 银奖 用于防伪显微影像和信息储存的新型纳米压印技术 杜雪教授 理大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孙占文博士 理大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 叶惠思博士 理大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助理教授  银奖 为自闭症患者设计、配备自适应噪音过滤器的智能耳机 蔡逸思博士 理大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  银奖 ZC-01™全自动商用卫生间清洁机械人 李子聪先生 理大初创「智干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银奖 人工智能纺织物料检测系统 黄伟强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总监、理大郑翼雄时装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由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项目  银奖 SolderSense:使用热成像分析的新型 PCB 焊点人工智能故障预测系统 林健文教授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行政总裁及总监 容锦泉教授工程师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顾问 吴道义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研发项目经理  银奖 WireInspect:使用深度学习模型的电梯 张晓革博士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 李晓虹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研发项目经理 陈伟杰先生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  银奖 RoboGuide:机器人 Temi 的智能防撞预测和危险物体侦测 胡海波教授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伦栢江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陈德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研发项目经理  银奖 ClearLens:用于视讯监控的尖端摄影机篡改和异常检测系统 伦栢江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陈锐霖博士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陈德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研发项目经理  银奖 厚玻璃碳制备及热处理物理性质调整方案 杨熠先生 理大机械及工程学系博士生、理大初创「碳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铜奖 头戴式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装置改善认知障碍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司徒世宏博士 理大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助理教授 卢俊立教授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名誉教授 铜奖 应用手势识别控制的AR智能头戴式耳机 李嘉敏博士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 *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由理大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项目 铜奖 VehicleGuardian:人工智能增强型车辆引擎冷却系统在线健康监测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钟金鑫教授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萧健生先生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泽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总经理 铜奖 MotorGuard:利用基于规则的专家推理系统进行自动电机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 卜思齐博士 理大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 李晓虹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研发项目经理 陈镇鸿先生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 铜奖 ManufacturoVision:用于混合材料产品组件缺陷的实时检测和分类系统 张晓革博士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 陆信生先生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泽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总经理 铜奖 RailScan:AI 轨道异常侦测与剩余使用寿命建模 胡海波教授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 陈德林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高级研发项目经理 李丹博士 产品可靠性暨系统安全研发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铜奖   ***完***  

2024年4月20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1

理大与阿里云携手开发讯号质量评估技术 推动全球电讯业动态网络发展 获15个国家及地区数据中心广泛应用 有效提升潜在网络容量达10%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刘伯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最近与阿里巴巴集团的数字技术和智能骨干业务阿里云合作开发网络讯号质量评估技术,携手推动动态网络的广泛应用。 由刘伯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阿里云的技术团队在阿里云强大的云端运算平台上进行研究,通过量度光纤网络上不同位置和不同信道讯号的输出功率,结合光学、物理和大数据分析,从而对讯号的质量作出更全面和更准确的评估,助云端服务供货商更充分掌握讯号传输的整体状况,提高实现动态网络时的稳定性,加强他们对实现动态网络实施的能力。采用理大研究团队开发的评估技术后,能将信噪比(SNR)估计误差(用于量度网络讯号质量)从 22% 降至 4%,并在相同可靠性的情况下,令网络容量潜在提升达 10% 的可能。 该项目更获得创新科技署「伙伴研究计划」提供一对一的配对资金,并已得到阿里云全球 15 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中心网络广泛采用,助其支撑电商大促活动包括双十一全球购物季及 618 年中大促等网上消费旺季。 随着扩增实境(AR)、虚拟现实(VR)、元宇宙、未来 6G 流动网络通讯、高清影视直播/串流等新兴多媒体网络应用需求与日俱增,云端服务供货商往往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在特定范围内提供超高速的网络联机。此外,大众网上通讯模式的演化,如双十一购物季、农历新年、圣诞节、除夕或其他大型活动/节日等片刻的海量实时通讯需求,带动局部网络流量短暂飙升。 刘伯涛教授指出:「云端服务供货商虽然可以透过增加频道满足用户需求,然而在光纤网络中新增或移除频道,都会对现有讯号造成非线性干扰,影响现有讯号服务质素,令云端服务供货商在加强动态网络实施的规模时偏向保守,因此提高动态环境下讯号质量评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阿里云基础设施服务资深总监、首席通讯科学家谢崇进博士表示:「理大团队开发的技术易于实施,并已应用于我们在全球 15 个国家及地区部署的网络营运平台,有效提升我们网络的可靠性和动态性,以支持未来网络流量需求。阿里云期待与理大继续加强合作,相信这将不断推动电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完***

2024年4月11日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

Photo 1 (002)

理大五学科于QS 2024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首20位 四学科位列全港第一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Quacquarelli Symonds (QS) 2024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再创佳绩,其中五个学科跻身全球首20位,并有四个学科位列全港第一,多个工程与技术相关的学科亦名列全球百强。 理大在五个学科位列全球首20位:酒店管理 (第11位) 、土木工程 (第14位) 、建筑与建造环境 (第14位)、艺术与设计(第19位) 、市场营销(第19位),其中酒店管理、土木工程、艺术与设计、市场营销四个科目,排名均为全港院校之首,反映理大在国际及本地高等教育方面的成就。 同时,理大今年共有21个学科位列全球首100位之内,当中多个为工程与技术相关学科,包括土木工程、计算器科学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电子电气工程、工程与技术(学科领域),以及机械、航空和制造工程。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欣悉大学于不同学术领域均获得国际肯定。理大致力成为一所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未来会继续追求卓越的教育、科研、创新创业,并加强与全球各地伙伴的联系与合作,以期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分析全球大学在五个学科领域内54个学科的表现,根据学术声誉、雇主声誉、每篇论文的研究引用率、 H指数及国际研究网络指标评分。   ***完***

2024年4月10日

大学策划处

1

理大中华文化节推广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文化 温港院校携手弘扬中华文化 融合科技展现非遗工艺魅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中华文化节以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文化为主题,由今天起至 4 月 23 日开展第二波精彩活动──「锦绣中华 —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及瓯绣作品展」,并举办讲座、工作坊及展览导赏等,弘扬中华文化及非遗工艺的魅力。 是次展览由理大主办,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活动启动仪式于今天举行,由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及一级调研员张志宏先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汪焰教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兼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邹绳珠女士,以及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颜吴余英博士、大学管理层及学院院长,为展览揭开序幕。 林大辉博士表示:「理大重视科研,也致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实在需要社会各界推广、传承和弘扬。期望『理大中华文化节』有助社会各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珍贵之处,特别是帮助年轻一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探索、创新和走向未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香港和国家。」 张志宏先生表示﹕「是次展览汇集瓯绣等全国各地优秀刺绣作品,融入科技力量,创新展示的方式,弘扬中华文化及传统工艺的魅力。衷心希望温州、香港两地以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开启两地合作交流的新模式,促进温州与香港『人更相亲、文更相依、心更相通』,也希望两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增进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城市协同发展。」 汪焰教授表示:「非常荣幸受邀在理大展出『瓯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通过展出和工作坊活动,让更多香港朋友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未来,学校也将继续加强与理大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师生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的多元合作,持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浙江温州古称「东瓯」,历来蚕桑和丝绸业发展兴盛,造就了瓯绣工艺的发展。瓯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工艺、民俗和经济价值。是次展览于理大校园不同角落及教研酒店「唯港荟」展出多幅优秀瓯绣作品,部分展区更融合传统与科技,运用了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颜色影像与元宇宙研究中心主任魏敏晨教授研发的色彩技术,展现刺绣工艺的美感。另外,部分展区亦配合扩增实境技术加强观赏体验。 活动更邀得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兼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邹绳珠女士主持两场艺术家讲座、多场中华传统刺绣技艺工作坊及展览导赏,传授匠心独运的瓯绣技艺。活动旨在让参加者细味传统刺绣工艺文化的魅力,体验工艺背后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提升个人的感受力、洞察力、审美及创造力。展期内,亦会举行「我最喜爱的瓯绣作品」投票活动,让公众投选心水作品。所有活动费用全免,欢迎理大学生、职员、校友及公众参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兼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邹绳珠女士于展览导赏中,介绍精选传统刺绣及瓯绣作品。 是次展览举办多场中华传统刺绣技艺工作坊,让参加者细味传统刺绣工艺文化的魅力,体验工艺背后追求的卓越工匠精神。 此外,理大中华文化节第三波活动——「青出于蓝—丝绸之路染缬走进香港」将于 5 月 30 日至 6 月 13 日举行。活动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协办,届时将展出多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染缬*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兼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管兰生教授的染缬作品。 有关理大中华文化节活动的最新信息,敬请浏览网站,或按此下载「锦绣中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及瓯绣作品展」精选展品详情及相片。 *备注:染缬即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从工艺分类上看,染缬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类。   *** 完 ***

2024年4月10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研发可持续生物矿化技术 保护海洋基建免受微生物腐蚀

微生物诱导腐蚀(MIC)是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会导致混凝土基础设施出现裂纹等结构性损坏。海洋基建若持续受侵蚀,会缩短建筑结构的寿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解决海洋混凝土结构物的腐蚀问题,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人员开发的可持续生物矿化技术方案,能有效保护海洋混凝土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高赞明可持续城市发展教授及环境科学及技术讲座教授李向东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生物矿化技术,为海洋混凝土设施提供有效的屏障,免受微生物诱导腐蚀的影响,实现海岸结构物的可持续应用。 混凝土上的微生物诱导腐蚀,通常于存在腐蚀性微生物的环境中出现,例如污水结构物、污水处理厂和海洋结构物。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生物矿化膜,通常被视为主要的防腐机制,能够提供有效的屏障抑制腐蚀。 李向东教授表示︰「生物矿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的混凝土防腐蚀涂层方法,对整体海洋生物膜群落的影响极小。此外,该技术利用二氧化碳产生矿物沉淀物,能有效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用度,而整个过程不仅减少了海洋基础设施在整个建筑寿命的碳足迹和能源消耗,还有助推动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显示,生物矿化处理通过减少硫酸盐还原菌的总量和相对丰度,有效地防止微生物诱导腐蚀。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可产生具腐蚀性的硫化氢,会导致物料损耗。生物矿化膜作为保护层,可以控制硫酸盐的扩散,阻隔混凝土与具腐蚀性的硫酸盐还原菌社群。这种保护机制显著延长了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寿命,对于原生海洋微生物群落又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李向东教授补充道:「如果生物矿化膜保持完整,则毋需在混凝土结构物上再次涂漆。单次涂层处理免去繁复程序,进一步降低了建筑成本和碳足迹。」 这种生物矿化技术在腐蚀环境中的应用潜力无穷,适用于如海洋环境、污水环境和水冷却设施,而这些地方的混凝土腐蚀都是由腐蚀性微生物引起。 李向东教授这项题为「生物矿化可防止微生物引起的混凝土腐蚀,以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基础设施」的研究,已在著名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刊登。研究针对混凝土,综合使用化学和力学性能测量,以及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分析,评估了生物矿化技术在抑制海洋混凝土腐蚀方面的成效,这些评估旨在增进对微生物诱导腐蚀发展的理解。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创新技术以抑制腐蚀,实现可持续的海洋混凝土结构。 考虑到被细菌渗入的物质表面类型也会影响生物矿化处理的效果,项目将进一步研究生物矿化技术在不同混凝土类型中的效果,以拓展其应用潜力。此外,相关功能预测亦可用于日后的研究,从而在机理上了解微生物作用对混凝土腐蚀的潜藏代谢能力。这些研究结果有助未来进一步探索硫酸盐还原菌和海洋混凝土结构建筑寿命之间的奥秘。   ***完***

2024年4月9日

建设及环境学院

Photo 1

理大利用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是结合地理空间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利用创新的地理空间人工智能技术,为当今全球面对的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当中涵盖了交通运输、城市和公共安全、规划、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各个领域。 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地理信息学和人工智能讲座教授、杰出创科学人教授翁齐浩教授成立理大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专注于为地球信息学开发原创且创新的人工智能方法理论和技术,以及其在城市的应用,目标成为全球的地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翁教授最近获得2024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 Wilbanks地理学变革性研究贡献奖,以及2024年AAG遥感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地理学和遥感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 研究中心其中一个方向是透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地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调查城市化中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另一个方向是利用对地观测创建各种全球城市区域的数据产品,并提供以对地观测为基础的城市数据服务。 翁教授兼任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研究员,他表示︰「对地观测是探讨环境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指南针。我们的研究重点遍及地理空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遥感、地面传感器、导航和定位、测量和大地测量、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等领域。这些技术是能为环境和社会挑战提出解决方案的关键。」 尤其是,地理空间人工智能通过利用数千个可学习参数,彻底改变了建筑物监测的方式。当中一个例子是它能够自动学习和识别建筑物的一般外貌形态,如颜色和形状,可实际应用于检测受灾损坏的建筑物,获取建筑物高度、识别结构变化,以及估算建筑物能源耗量。因此,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已成为更高效、更深入的建筑物监测主流方案。 环境监测 在城市化监测领域,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不透水地表层面积的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该模型可以利用从卫星观测获得的每年城市范围及时间序列的数据,仿真每个格网内城市区域的分数变化。在不同城市化进度水平下分析城市区域增长的历史路径,该模型提供了比传统二值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更详细的见解,对可持续发展有巨大潜力。 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博士研究助理贺琬茹女士及团队在学术期刊《城市》上发表「基于时序信息仿真格点尺度不透水面比例变化的城市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展出该模式能有效地捕捉城市扩展的动态,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并能在未来多元化的城市化进展情景下,对区域以至全球的城市增长进行建模。 交通管理 在促进智慧交通管理发展方面,为了提高叫车平台的效率并实践智能管理服务,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的团队开发了多智能订单匹配和车辆重新定位方案。这项创新技术专注于协调叫车服务的供求需要,将闲置车辆调度到需求潜在高的地区,及以高效方法将订单分配给可用车辆,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这项创新技术能有效解决交通运输涉及的复杂问题,并为长期时空规划问题提供新视角。技术由中心研究员徐明月女士及团队开发,研究题为「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网约车调度算法」,已发表在《国际地理信息科学杂志》上。 关于理大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 理大的地理空间智能研究中心致力于开展城市建筑和能源、城市生态安全与保障、局地气候、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复原力、以及公共卫生等研究范畴,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旨在建设共融、安全、能抵御灾害及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居所。研究中心网站: https://rcaig.com/ 了解更多关于翁齐浩教授研究重点,可参考影片:https://polyu.me/3Vt7yih

2024年4月8日

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