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a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 与内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携手推动创科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于 11 月 2 日举行揭牌暨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标誌着研究院正式落户无锡市,通过高端创新平台,培养产学研领军人才,并与十家内地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带领的代表团到访无锡,与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先生、市委常委及统战部部长周常青先生、副市长秦咏薪先生及周文栋先生,以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及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先生等会面,就加强苏港合作和发展作深度交流,及后更联同无锡市各级领导及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理大为首间在无锡市成立科研中心、参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创科发展的香港高等院校。研究院启用后将开展三个重点领域工作,包括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科研创新平台,聚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科技、人工智能、新材料及通讯网络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及科创服务管理等;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培养高端人才,包括重点建设教研中心,开办工程学博士学位课程及工程学博士后计划,培育能与国际接轨的卓越工程师及创新创业人才。研究院亦会善用理大的国际化优势及影响力,为无锡高新区引入科技企业,举办产业及学术交流活动,扩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 为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研究院分别与当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就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包括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I∙Campus、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合碳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楼蓝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及广电计量检测(无锡)有限公司。研究院将通过理大专家团队及其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研究院的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林大辉博士致辞时表示:「理大将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的优势,结合无锡市的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带动产业的高效升级。通过双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强强联手,定能发挥『官、产、学、研 』的协同效应,共同开创苏港两地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此行,理大代表亦向无锡市政府及企业代表介绍理大开办的工程学博士课程、生物医疗工程领域的科研方向和产学研成果,以及研究院落地无锡后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未来,研究院将继续与无锡市高校、企业和机构携手,共同打造一个以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为苏港及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完***

2023年11月3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3

理大青年科学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2023 年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冷凯博士,荣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为 2023 年亚太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表彰她的卓越科研成就。 冷凯博士致力研究新兴的分子厚度二维杂化钙钛矿领域,并发现崭新的物理现象。她开发了一套纳米技术工具和方法,在分子层面上研究这些材料,并探索它们在多功能微纳智能化器件方面的潜在应用。她的团队目前正专注研究分子厚度二维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大规模生长,及其在新型自旋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冷凯博士是首个观察到分子厚度二维杂化钙钛矿的原子结构,并将其与光电特性联系起来的学者。她的研究发现超薄的钙钛矿在光或应力作用下,会经歷可逆的结构鬆弛过程,从而改变它们的光学特性。这项突破性的发现使她制备的首个单层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取得了比块体材料更出色的光电转化效率,并通过外部刺激调整这些材料的回应能力,使它能够在智能和多功能设备中应用。她预期有关研究成果将会在柔性光电子领域及基础物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冷凯博士表示︰「我在研究旅程中深受很多前辈和同侪的启发及鼓励,当中不少人成为了我的导师和榜样,也有些与我合作并提供宝贵的建议。我很荣幸能够成为研究团队的一员,透过在具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获得基金拨款支持研究,并于研讨会上发表研究结果并获得认可,这些都是鼓励我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 」 冷凯博士凭借对分子厚度杂化钙钛矿研究的贡献,荣获包括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理大 2023 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等奖项的肯定。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一直致力培育优秀的年青科学家,提供丰硕的资源,建造充满活力的创科环境,并推动创新研究。我们十分骄傲理大人才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及影响力,在世界舞臺上发光发热。」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从生物医药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通讯、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学科和科技领域中,评选出 35 位 35 岁以下亚太区顶尖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扬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具领先实力、突破性成果并产生影响力。   ***完***

2023年11月3日

应用物理学系

1b

理大首创多模态足踝机械人助中风患者遙距复康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复康器械研发上再次取得突破,首创多模态足踝复康机械人──「智云行健步仪」,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该款复康机械人更具备物联网遙距复康进程管理功能,助中风患者进行自助式居家复康练习,治疗师可远端监察多个患者的复康进度。 近年,香港每年约有五万宗新增中风个案,其中八成半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活动功能障碍。中风患者进行恆常、重复及密集式复康训练,对恢复身体活动功能及改善中风后遗症尤其重要。然而,本地医院及复康中心日间门诊复康服务供不应求,中风患者因而未能获得及时和恆常的复康治疗。 足下垂和足内翻是中风患者常见的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由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的「智云行健步仪」,是首款集成外骨骼、柔性人工气动肌肉、振动触觉感知反馈,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于一体的多模态辅助可穿戴足踝复康机械人,能有效同时纠正足下垂和足内翻的问题,改善中风患者的步姿及走路时的平衡,长远更有助促进脑部神经重塑。 中风偏瘫患者患侧足踝肌肉力量普遍较弱及互不协调;「智云行健步仪」能够自动探测患者行路时的不同狀态,如站立或迈腿等事件;利用各个不同模态的相互协助使患侧下肢能站稳(外骨骼和柔性人工气动肌肉),学会平衡脚底压力和用力蹬地迈步(振动触觉感知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并改善足下垂以防拖地而跌倒 (神经肌肉电刺激)。 「智云行健步仪」设计轻巧,整体重量约 400 克,加上其运动服饰设计的特点,方便患者自行穿戴,更适合偏瘫患者单边应用;该器械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配置 9V 充电池可连续使用四小时适合患者随时随地在家中、户外或室内环境进行练习。有别于市场上常见的外骨骼下肢机械人,仅靠施加外力辅助患者走路,既无助于协助中风偏瘫患者改善足踝关节和肌肉协调,兼且其重量和耗电量较高,仅限于医院及复康中心内使用。至于传统的足踝矫形器,则容易引致肌肉萎缩,亦无助于重建患侧肌肉自主功能。 胡博士指出:「『智云行健步仪』充分展示理大交叉学科研究的实力,成功结合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工业中心、时装及纺织学院和电子计算学系的科研力量。此科研成果为中风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下肢复康选擇,更可以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治疗师亦可遙距监察多个患者的复康进度。我们希望这种灵活自主的训练方法能够与传统复康服务结合,实现更好的复康效果。」 研发团队现正与多家本地及内地医院和复康中心合作,进行「智云行健步仪」的临床研究。研究证实,采用「智云行健步仪」进行复康训练的中风患者,较仅使用传统机械外力装置的复康疗效大幅提升达 40%。12 名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中,在完成为期一个半月,共 20 节、每节 1 小时 30 分钟的训练后,在无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其足踝关节背屈可由最初的 5 度改善至 10 度,更接近正常人 15 度的水平,九成以上患者更成功纠正足内翻。 研究团队亦运用物联网技术,透过手机应用程式记录患者的复康进度。通过这种具备即时监测、数据分析、个人化指导和提示的复康治疗方式,让患者即使没有治疗师在场,也能有效地进行复康疗程,有助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治疗效果。此外,患者之间亦可以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互相匹配训练进程,互相支援,让他们在复康之路上结伴同行;治疗师亦可以遙距及时监察多名患者的复康进度,确保疗程顺利进行。 胡教授的团队计划于明年将「智云行健步仪」商品化。她于 2021 年联合创办初创企业泽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的支持,去年更成功将其名为「Mobilexo Arm」的移动式外神经肌骨上肢系统推出市场,并获得多家本地及内地医院及复康中心采用。   ***完***

2023年10月31日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1

《2023 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 携手推动联合国健康老龄化十年计划 促进西太平洋地区健康老龄化

西太平洋地区是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为此,联合国早前制定了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2021 - 2030 年),旨在推动全球各国共同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应对迫切的健康老龄化问题。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护理学院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一直致力推动区域内的健康老龄化工作,并于 10 月 26 至 27 日在香港成功举办了《2023 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会议由理大护理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主办,并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理大智龄研究院和康复治疗科学系合作举办,为应对区内健康老龄化的挑战和探讨创新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多位国际讲者于会议的开幕仪式上致辞。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欢迎与会者,并强调大会在实现联合国健康老龄化愿景中的关键作用。滕教授表示:「今次大会希望从多角度探讨影响老年人及其家庭福祉的因素,集思广益,以帮助制定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行动的綜合策略。大会亦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乐龄科技、讨论流行病学最新干预措施和进展的平台,促进业界的专业交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一级巡视员张晖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在健康老龄化和长者护理相关领域 (包括科研、技术、专案、标准、规范、人才、服务和产业等方面) 的深化交流与合作,将有助推进粵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因此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张先生表示,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将继续加强与香港和澳门在健康老龄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互补优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强调香港政府高度关注迅速老龄化人口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因此一直致力于实施全面的结构性改革,将医疗保健系统由以治疗为导向转变为以预防为重点,并将服务提供的模式由以医院为基础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卢教授表示:「我们的最終目标是提升本港老龄化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可行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建立可持续的医疗保健体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署长林文健医生重申,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致力推广健康老龄化。林医生强调,香港特区政府已根据安老事务委员会建议为健康老龄化制定了全面的政策。卫生署正积极推行不同计划以促进长者的福祉,包括针对所有年龄组别的健康教育、照顾者培训和支持重整基层医疗保健服务。 林医生表示:「应对『银色海啸』的挑战不仅需要跨部门合作,还有赖国际协作。 让我们携手共同维护长者的健康和福祉。」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健康老年化资讯,策略及创意项目统筹 Hiromasa OKAYASU 博士重申,会议为政策制定者、有关持份者、业界人士、研究人员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聚首一堂,共同应对西太平洋地区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趋势和挑战。OKAYASU 博士表示:「我们感谢理大护理学院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讨论上作出了重大努力,是次会议涵盖了多元化议题,包括健康老龄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及实践理念等,有效促进专业交流。」 理大护理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总监梁绮雯教授表示,香港社区内的长者普遍存在内在能力衰退的问题。 「我们一直致力推广世界卫生组织的长者綜合护理(ICOPE)框架。这包括提供全面的培训教材和举办一系列经验交流研讨会,目的是促进 ICOPE 框架能在本港有效实施。我们很高兴看到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成功测试使用 ICOPE 模式,并希望此崭新的护理概念能于本港逐渐普及。」 另一方面,中心自 2020 年以来,定期组织了一系列名为「Embracing Age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c」的线上研讨会。这些线上研讨会为区内的专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交流关于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新兴趋势、案例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等不同资讯。梁教授补充道:「我们很高兴能够营造一个相互合作的环境,以便在健康老龄化领域上共享知识及推动有关进展。」 《2023 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促进多方合作及交流,为实施联合国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2021 - 2030 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老年人及其社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具包容性的未来。 关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 自 2007 年 12 月起,世界卫生组织委任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为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WHO CC)。 通过贯彻執行世界卫生组织的使命,学院积极推动以实证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并改善本地、区域性,以至全球人口的健康水平。 于 2019 年,学院再度获世界卫生组织任命,并以区内老龄化与健康的关键指标为目标,积极推广并落实《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綜合照护指南 - ICOPE》,也同时为专业医护人员与学者提供跨学科合作的平台,借以开展有关耆年健康的项目。 关于 2023 年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 《2023 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是由理大护理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主办,并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理大智龄研究院和康复治疗科学系合作举办的国际盛会。该会议旨在应对西太平洋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趋势和挑战,促进健康老龄化,并推动采取行动回应联合国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2021 - 2030 年)。 《2023 健康老龄化国际会议》涵盖了医疗创新、社区参与、政策制定和科技进展等广泛议题。与会者透过参与启发性的讨论、互动研讨会和专业交流,以促进不同持份者的合作,激发解决健康老龄化多方面问题的倡议。 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在联合国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2021 - 2030 年) 工作上的更多资讯,请参考官方网站: 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decade-of-healthy-ageing   ***完***

2023年10月30日

护理学院

1

理大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共同创建「香港理工大学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旨在开展深度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及培育优秀人才。 研究院将开展多个项目,重点聚焦生物医学传感精密技术和航天资讯,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知识转移。理大将发挥其科研实力和学术优势,透过是次合作在合肥建设顶尖的科技创新平台。 合肥市是国家綜合性科创发展的核心地带之一,拥有首批国家实验室,是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他合作重点包括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初创培育基地、带动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以及配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动其应用。 签约仪式于 10 月 25 日在合肥市举行。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合肥市庐阳区区政府副区长时坤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由理大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系主任陈武教授、理大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教授,以及合肥市庐阳区区委书记高强先生、合肥市庐阳区区委办主任朱华军先生、合肥市庐阳区庐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沉兵先生见证。 赵汝恒教授表示︰「理大作为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与创新科技方面独具优势。通过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研究院,我们将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多样化项目,努力为国家高端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高强先生表示:「理大是世界知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学,教育和科研实力常年位居世界大学綜合排名百强;庐阳区是合肥綜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连续五届跻身全国綜合实力百强区。研究院此次成功落户庐阳,体现了双方的战略眼光,未来必将拥有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也必将为庐阳攀登塔尖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行,代表团还访问了当地大学和其他研究院,以及庐阳区相关产业链企业,展开深度交流,探讨产学研合作机会。   ***完***

2023年10月27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cover

理大欢迎《 2023 年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政策推动教育及创科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欢迎行政长官于《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培育及吸纳,推动创科及投入更多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带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产学研 1+ 计划」的推展、增加大学技术转移处资助,加速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新型工业发展发展,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扩大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及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将有助提升香港创新科技及整体竞争力。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对特首李家超先生任内发表的第二份《施政报告》表示欢迎及支持。他指出:「香港经济开始复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及推动粵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施政报告》所阐述的施政理念、愿景和措施,让市民有更好的生活,学生有更好的教育,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关爱共融。理大将继续精益求精,配合《施政报告》提出的相关政策,为香港以至全球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科研。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特首和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将发挥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致力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与跨学科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以支持香港的创科发展。理大乐见政府推进「北部都会区」专上教育建设,加强与深圳及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学研对接,提升协同效应。作为全球百强大学之一,理大亦支持《施政报告》提出建设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吸引全球各地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及发展,及提倡多元文化学习环境。理大会继续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及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把握发展机遇,为香港、国家及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理大积极支持「产学研 1+ 计划」,与知名企业合作,促进有潜质的科研项目转化,孵化具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产业在粵港澳大湾区落户。理大在推动创业及创新成绩斐然,至今已培育了逾 480 家初创企业,包括逾 7,600 名创业家、 60 多间学术主导的初创企业、四家独角兽以及 14 家估值逾 1,000 万美元的初创企业。此外,理大于过去一年间,与内地七个城市及一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内地社会难题的解决方案,回应当地的工业及社会需求,从而促进当地发展。而「理大高等研究院」的 17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聚焦先进科技及制造、健康与福祉、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等交叉学科研究,积极与世界顶尖学者合作,推动知识转移。 理大一直肩负培育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正向思维新一代的责任,增强学生对国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今年初理大成立「中国歷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弘扬中华文化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理大重视非本地「服务学习」,目标在 2027/28 学年前,所有本科生将参与至少一次非本地学习经验,扩阔视野。大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积极探索,今年初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院」,推动教育改革,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上月,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于《施政报告》公众諮询期间,向政府提交建议书,内容涵盖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打造国际教育中心、缩短楼宇建筑能源审计间距时间,及建设中医药中央研究平台。   *** 完 ***

2023年10月25日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联合声明﹕呼吁各界关注本港大学生心理健康并建构学生网络以促进关爱

最近发生数宗大学生及年轻人不幸离世的事件,作为本地八间大学学生事务代表,我们深表哀痛。我们一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视为首要的关注事项,重视其身心健康,并理解他们面对的各种挑战。我们致力为学生创建同心同行、互相关爱的友善环境,让他们得到支持与鼓励。 致大学生﹕我们请各位重视个人心理健康,并明白自我伤害绝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鼓励学生﹕一)寻求帮助,向信任的人倾诉表达个人感受,并善用校内和社区提供的支援服务;二)在校内以至校外与友辈互相关怀和支持。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每位学生在其大学生涯,都感受到校方的关怀和支持,及聆听他们的声音。 致社会上的年轻人﹕请关爱自己,这是至关重要的。请各位照顾个人身心健康,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及进行让自我感到快乐和放松的活动,例如做运动、听音乐或帮助他人。寻求帮助是坚强和认识自我的表现,绝非软弱。 致家长:学生面对压力时,可能会因爲缺乏处理危机的经验而感到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指导和支持就是子女最重要的依靠。透过给予子女更多的鼓励和陪伴,父母能有助引导子女以更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而培育年轻人克服逆境所需的技能,往往源自家长宝贵的指导和陪伴。 让我们在学生(年轻人)、大学(学校)和家长的同心协力下,共同建立促进心理健康、逆境自强和结伴同行的文化。   甄洁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学务副校长(学生发展) 霍广賢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学生辅导长 李东辉教授,岭南大学 协理副校长(学生事务) 高永雄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辅导长 陈智轩教授,香港教育大学 副校长(研究与发展) 陈炳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学务长 周敬流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署理学务长 谢树基教授,香港大学 学生事务长   本地预防自杀及情緒支援热线 服务提供者 电话 「Open 噏」(Open Up) 网上情緒支援的文字辅导,全天候 24 小时 (为 11-35 岁青少年) https://www.openup.hk/ 医院管理局「精神科热线」 2466 7350 社会福利署 2343 2255 生命热线 2382 0000 撒玛利亚会 2896 0000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 2389 2222 利民会「即时通」 3512 2626 青协「关心一线」(为6至24岁人士而设) 2777 8899 明爱向晴轩 18288 东华三院芷若园 18281

2023年10月22日

covera

理大 208 名学者列入全球首 2% 科学家排行榜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史丹福大学最新发布的全球首 2% 科学家排行榜,有 208 名学者跻身首 2%,比去年的 201 名再创新高,此乃根据学者的学术生涯被引次数评定。 理大在建筑及建造(19人)和土木工程(13)领域中拥有全球大学中最多的首 2% 科学家。连同其他四个领域,包括能源(14)、运筹(9)、光电子学(9)和护理学(7),共有六个领域是本港院校中拥有最多首 2% 学者。 其中,理大有 4 名科学家在其专业领域中名列全球前 10 位,6 名科学家排行全球前 20 名,为全港大学之最。 最新编撰的史丹福大学排行榜涵盖超过 100,000 名全球各地的顶尖科学家。该数据库把科学家归纳为 22 个学科及 174 个子领域,参考包括引用讯息、个人科学研究成果、共同作者,以及他们截至 2022 年底的论文影响力綜合指标而编制成排行榜。 理大众多学者列入此排行榜,印证了理大为成为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所作出的努力和将卓越研究成果转化造福社会的影响力。   ***完***

2023年10月20日

大学策划处

1

理大与金管局签署谅解备忘录 成立央行数码货币专家小组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以及其他四所本地大学今日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成立央行数码货币(CBDC)专家小组(「专家小组」),以支持金管局 就 CBDC 相关政策和技术问题进行探索。 该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旨在促进合作,并从技术、分析和学术角度汇集专家的见解,讨论与 CBDC 相关的各种议题。 专家组的成立凸显金融科技(fintech)和 CBDC 在香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该合作旨在促进 CBDC 的跨学科讨论,并解决相关的金融科技问题,有助于香港继续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谅解备忘录由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效忠教授及金管局助理总裁(金融基建)鲍克运先生签署,并由理大研究与创新办公室主任黄咏恩教授、理大 电子计算学系主任李青教授、理大电子计算学系区文浩教授及理大电子计算学系罗夏朴教授见证签署仪式。 文效忠教授支持专家小组的成立,并表示:「理大工程学院致力于促进创新、合作和知识交流,来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和 CBDC 的研究与开发。」 作为该举措的一部分,理大和金管局将在 CBDC 相关议题上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及资源的运用。 CBDC 专家小组将作为一个交流知识、分享见解,并探索 CBDC 和其他新兴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解决方案的平台。 李青教授表示:「理大电子计算学系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和创新方面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成为塑造 CBDC 成为未来金融领域中的重点。」 区文浩教授和罗夏朴教授对于以创始成员身分加入 CBDC 专家小组感到雀跃,并表示:「我们致力于开展具有开创性的研究,通过解决隐私和安全挑战来增强公众对 CBDC 的信心,借 此巩固我们对先进金融体系发展的承诺。」   ***完***

2023年10月20日

电子计算学系

1

理大与武汉市共建科技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率领团队,访问武汉市人民政府,与湖北省委常委兼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博士,市委副书记兼市长程用文先生等代表会晤,共同探讨加强鄂港合作。 校长滕锦光教授在交流会谈中表示,理大近年积极推广交叉学科研究,建立了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成果显着。理大将在科学基础研究上,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武汉区位、产业等綜合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大学希望透过双方合作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契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助力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携手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书记郭元强先生在会谈中表示,武汉市政府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努力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连结优势,为深化双方全面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希望与香港理工大学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吸引带动更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在武汉集聚,联合武汉高校院所、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谈后,双方共同见证了武汉市人民政府与理大关于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框架协议的签署仪式。仪式上,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武汉市副市长孟晖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出席活动的还有香港駐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郭伟勳先生、湖北省人民政府港澳办公室主任章笑梅女士、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荣誉会长施荣怀先生及前任副会长黄震博士等。 理大是第一所与湖北省政府合作,在武汉设立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香港高校。此行,代表团还到访当地大学,作深入的交流,探讨合作。   ***完***

2023年10月19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