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1

理大立方卫星设计比赛 提升中学生 STEAM 技能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STEAM)教育,并与本地中学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研究项目和相关活动的机会,以加强他们的 STEAM 技能。 其中理大开办的太空科技研究课程,培养年轻人对太空科技研发事业的兴趣。而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与创星汇(香港)(OASA)合办「理大立方卫星任务——太空碎片清理」比赛,则是全港首个以 STEAM 和太空科技为主题的比赛。 是次比赛反应热烈,吸引近百名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报名参与。为了让参赛同学对立方卫星(即微型卫星,又称 CubeSat)、卫星能力、太空科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理大及 OASA 为参赛同学提供了历时三个月的培训班,目的是设计一枚能够清除太空碎片的立方卫星。同学更有机会参加学术讲座,以及参观理大用于太空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设施,包括空气动力学实验室、航空工程实验室和行星遥测实验室,让学生从中获得设计灵感。在 OASA 导师主讲的实践工作坊中,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的博士生为同学提供指导和协助,以助他们在工作坊中成功建构立方卫星和编写程式。 经过参赛同学三个月的努力,比赛已于 4 月 29 日圆满结束,并在理大举行颁奖暨闭幕典礼。由理大代表和 OASA 国际顾问成员组成的评审团经过仔细讨论,选出了表现最佳的团队。获奖队伍名单如下: 奖项 获奖队伍 冠军 圣保罗书院 亚军 S沙田学院 (第一队) 季军 英皇书院 优异奖 沙田学院 (第二队) 优异奖 玛利诺修院学校(中学部) 夺得冠军的圣保罗书院队伍在所制作的短片中阐述了如何将一枚 6U *立方卫星发射到太空、环绕轨道运行寻找碎片,并部署其中 1U 立方卫星,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运用石墨烯网去捡起该枚碎片,其设计更考虑到碎片在大气层中燃烧的时候,立方卫星如何脱离轨道返回地球。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系主任兼民航工程讲座教授温志涌教授表示:「这次参赛的中学生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 STEAM 技能和无比的创造力,他们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天分令人印象深刻。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希望这次比赛能吸引更多学生从事与太空相关的研究,包括卫星领域的研究。这些学生潜力无限,有望成为未来青年科学家,我很期待这样的人才加入理大的研究团队中。」 OASA 总裁及常务董事李嘉乐教授说:「所有参赛者均表现出色,对追求最新的太空科技知识充满热忱。我们希望这次比赛能够启发中学生,鼓励他们考虑在太空科学以及相关技术和工程范畴继续深造,并以此建立自己的事业,成为下一代太空创业家和航天工程专家。」 得奖队伍除了得到 OASA 的实习机会以及学生会员免费会籍外,还获理大颁发奖金,以鼓励学校继续发展 STEAM 教育。理大亦欢迎各中学通过「校长推荐计划」和「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推荐是次比赛的参赛同学报读理大,增加取录的机会。 *「U」是度量立方卫星的基本单位,1U 是指长宽高为 10 公分的立方体。   ***完***

2023年5月12日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

Photo 1

理大与非政府机构合作创新和有效介入服务 助家庭面对逆境

为帮助家庭面对逆境和压力,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联同香港青少年服务处、香港家庭福利会、救世军和东华三院,一起推行为期三年的「赛马会抗逆有『家』 计划」。在过去两年间,计划推出了不同的活动,包括以家庭抗逆力为主题的网上学习课程和以小区为本的专业介入服务,助家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干扰,适应不断变更的社会环境。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为应对外部威胁与挑战而产生的适应能力,内容包括正面的家庭信念、家庭亲密关系及其灵活性、坦诚的情感表达,以及共同解难的能力。通过提升家庭抗逆力,家人便能坦诚表达、互相支持,即使面对逆境,也能保持稳定,共度难关。 计划透过12小时的网上学习课程,参与家长可以了解家庭抗逆力的概念,从而反思自身家庭的状况,并将家庭抗逆策略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网上学习课程推出8个月,已吸引超过5,000人次报读。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及利丰服务领导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指,超过97%的参加者表示对家庭抗逆力的理念及自身家庭的特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超过95%表示课程能帮助他们更正面地看待逆境,并愿意与家人分担压力、解决困难。前测及后测比对的客观分析显示,参加者在完成课程后,焦虑和抑郁的征状比参加前显著减少;而在正面观念、家庭亲密度及灵活性,以及家庭沟通方面,参加者的家庭抗逆力也有明显的提升,让他们在面对逆境时能更正面和乐观,家庭成员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家庭沟通也比之前更畅顺。此外,团队运用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组(已完成12小时课程的参加者)和对照组(即未参与课程的家长)的表现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课程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家庭抗逆力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即未参与课程的家长)在家庭抗逆力方面却轻微下降。 以小区为本的家庭介入服务是计划的另一个标志性活动,在过去两年共有超过7,000个家庭受惠。其中,由非政府机构和理大共同研发,并由非政府机构负责执行的小区为本家庭介入服务成效尤其显著。服务分为4个不同的主题,包括(一)家庭历奇训练;(二)家庭艺术体验;(三)家庭照相馆;及(四)家庭静观历程。每项服务包括6节的小组和户外活动,并会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出席,讫今已有约900个家庭参与。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梁倩仪博士指,97%的参加者表示服务提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正面沟通及互相支持的能力,让他们能更乐观地面对逆境。数据证明了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例如:压力、焦虑和抑郁)因参与服务而减少,家庭抗逆力(例如:积极的家庭信念、家庭灵活性和凝聚力、家庭沟通和共同解难的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此外,团队亦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即未加入服务的家庭)相比,实验组(即已加入服务的家庭)在参加活动后的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家庭抗逆力显著提升,对婚姻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反之,对照组(即未加入服务的家庭)在家庭抗逆力及对婚姻满意度方面则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旷日持久的疫情、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高企的通胀,乃至学童学业及成长滞后,都为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与负面的影响。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协助家庭建立抗逆力的各类服务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刻不容缓。本计划除了透过不同形式的介入服务,及早发现有需要的家庭并提供适时介入,让香港家庭更能认识及增强抗逆力外,更期望能培训社工、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进一步优化家庭抗逆力及服务介入的手法。   赛马会抗逆有「家」计划 网站:https://family-fhss.polyu.edu.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CFamilyResiliencehk/ ***完***

2023年5月11日

应用社会科学系

1a

理大兴建九龙塘学生宿舍 推动学生全人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为学生缔造创新并有利学习和研究的环境,积极回应社会所需的优质教研。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及纾缓宿位供应紧张,理大将于九龙塘达康路地段兴建四幢多层学生宿舍,提供额外 1,680 个宿位,以及供学生使用的户外休憩空间。新学生宿舍亦将有助吸引优秀的非本地学生就读,令香港高等教育更趋国际化、扩阔本地学生的视野。宿舍预计于 2028 年落成。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联同一众校董会成员及理大管理层,出席今日于九龙塘学生宿舍项目进行的动土仪式。 滕锦光教授表示,随着何文田及九龙塘学生宿舍先后落成,将有机会为学生提供「四年两宿」的安排。他说:「舍堂生活是高等教育和全人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同学的大学生活更加丰盛,除了上课和参与课外活动之外,更在舍堂的群体生活中,学习待人处事,亦能让志同道合的同学有更多机会聚在一起。例如理大设立了『创新书院』和『德艺书院』,以培育更多科研人才,以及在体育、艺术文化、领导才能、社会服务,或在 STEM 学科方面表现卓越的年轻人。」 理大九龙塘学生宿舍位于达康路的斜坡土地,四幢建筑物楼高 9 至 15 层,提供约 50,200 平方米总楼面面积。学生宿舍的地下至 4 楼主要为人行通道、停车场、学生休闲设施;5 楼为一条连通各幢的公共走道、共享空间和部份宿舍单位;6 楼以上楼层则为学生宿舍。   ***完***

2023年5月9日

校园发展处

1

理大与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交叉学科学刊 Nexus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及其新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出版社,宣布与细胞出版社合作,出版崭新的学术期刊 Nexus。新学刊将以推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跨界创新合作为宗旨,以应对全球社会所面对的迫切难题。学刊将由理大能源与建筑讲座教授严晋跃教授担任创刊总编辑,并会公开免费阅览。 Nexus 即日起接受投稿,欢迎应用科学、工程学、各类技术,以及交叉学科或跨越多个学科题材的文章。新学刊既有原创的研究和报告,同时亦会刊载评论文章,探讨各种旨在改善生活、保护环境,以及为达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说:「顾名思义,我们希望将 Nexus 办成一份连系科学、工程和技术,促进学界交流思想的重要刊物,汇聚不同学科的智慧,推动交叉学科的研究合作,为当今社会的挑战提出解决之道。这份愿景与理大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如出一辙。」 Nexus 是细胞出版社首份物质科学类合作期刊,亦是首次与大学合作出版的学刊,反映出细胞出版社在现有期刊包括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及 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 的基础上,持续扩充物质科学类的刊物。 细胞出版社及柳叶刀高级副总裁 Anne Kitson 女士说:「这次合作将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促成崭新、启发创意及带来改变的发展。我们对 Nexus 有共同的愿景:就是让新学刊汇聚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激发他们的创意,开展新合作,为达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贡献。」 创刊总编辑严晋跃教授表示,新刊以 Nexus 为名,着重连系不同领域和学者。除刊登研究、评论和通信外,学刊将网罗多元的原创内容,探讨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工程师在不同范畴合作,例如组织大型研究项目或集合研究资金,以支持交叉学科项目。 严教授续称:「作为主编,我感到科学与工程学之间,只因传统上是不同学科而存在一道鸿沟;可是,两者都是为解决问题去探究方案,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息息相关。因此,Nexus 必须突破传统学刊,鼓励知识及系统共享,并且邀请双方对接彼此的方法。」 严教授一直活跃于多份学术期刊的编务,包括在同属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 Applied Energy 担任顾问总编辑,以及 Advances in Applied Energy 的创刊编辑。他屡获殊荣,在不同学术期刊发表了超过四百篇论文,而且广获引用,并拥用超过十项专利。此前,严教授已与细胞出版社团队有过多次合作,所以在筹划 Nexus 上再次联袂细胞出版社。他说:「细胞出版社是一个快速而有效率地促成新事物的地方。」 如欲联络 Nexus 总编辑或查询学刊详情,请致函 nexus.polyu@polyu.edu.hk。如欲接收新内容提示,请到网址https://info.cell.com/nexus-registration 登记。   ***完***

2023年5月9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1

理大举办重要大型学术会议推动大湾区交叉学科研究 颜宁教授等逾百位全球著名学者担任讲者

本港首个交叉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大型学术会议,今日起假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行。逾百位全球著名学者及专家将在为期四天的会议担任讲者,分享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真知灼见。 「理大高等研究院大会」将为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业界、学界和政府,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园地,增进并丰富交叉学科知识,为社会带来更美好和可持续的将来。 大会今届以「卓越研究造福社会」为主题,举行十五个不同领域的分论坛,涵盖先进科技及制造、促进身心健康,以及智慧及可持续城市发展三大范畴。除了多场精彩的主题演说和讨论环节,还包括论文报告会及参观理大的尖端科研实验室。 在首日的主论坛,深圳医学科学院创院院长、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亲临理大校园发表演说,讲解蛋白质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对痛症药物开发的深远影响。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说:「今次学术会议专注于交叉学科研究与新兴科技,对现今复杂的世界尤其有意义。要解决诸如气候变化、人口老化、贫穷、能源短缺等迫切的社会问题,需要以跨越不同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提供突破的应对方案。」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赵汝恒教授说:「经过多年新冠疫情,香港和全球各地终于复常,而这次大会亦标志学界翻开新一页,恢复开展与深化交叉学科的研究合作,造福社会。」 理大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建筑热科学讲座教授陈清焰教授说:「透过大会的交流活动,可以让与会者更加认识在研发上如何达至创新、跨学科,以及灵活应变;为推动跨越不同机构和领域的合作,应对未来的挑战迈出重要一步。」 理大高等研究院是大学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枢纽,于去年七月正式成立,由 16 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组成,拥有逾 400 位卓越的理大高级研究人员,是大湾区最具规模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完***

2023年5月8日

香港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

1

华润创业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成立纤凝碳中和联合研究院

华润创业携手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5 月 4 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及框架协定。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和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见证签约。 合作备忘录由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陈鹰先生和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签署。根据协定,双方将共同成立 「华润—香港理工大学纤凝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并为碳中和及可持续性驱动的创新项目的研发提供了框架,以进行创新研究、培养科学人才和启动初创项目。 王祥明董事长表示,本次合作依托华润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结合理大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致力于将新材料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到产业中,联合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研究中心,进行商业转化、孵化初创项目。本次合作在国家积极推进双碳政策以及香港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坚持需求牵引,强化产用结合,期望夯实材料科学、可持续发展等科研方向研发基础,促进技术研发、新产品、新业态,实现开放创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是次合作将为培养科研人才以及知识转移提供支援。一方面,双方将为理大研究生提供更多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华润将为理大的科创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支援。这些合作领域将有助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内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未来,双方将基于联合研究院平台,共同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指定课题研究以及科创基础领域研究,以延揽科研人才、孵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创初创项目。   ***完***

2023年5月5日

时装及纺织学院

3

理大与 NVIDIA 携手成立文化及艺术科技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和 NVIDIA 携手合作,以培育人才和进行合作研究为目标,建立一个融合文化、艺术科技和互动多媒体的创新联合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学及 NVIDIA 文化与艺术科技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由理大及 NVIDIA 携手成立。这是 NVIDIA 与院校合作在全球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旨在促进艺术、设计和媒体的互动科技。研究中心由理大设计学院与 NVIDIA 合办,致力发展成为带领文化及艺术创新技术的先驱。 借着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及其多元的艺术和创意活动,研究中心旨在汇聚文化艺术和科研技术,以推动国际文艺科技领域的创新。是次产学研伙伴合作结合 了 NVIDIA 在人工智能、资料分析和高效能运算等科研优势,以及理大在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深厚根基,将为艺术科技带来具影响力和创新的研究。 合作备忘录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 NVIDIA 人工智能技术中心全球主管施忠伟博士签署。 赵教授表示:「理大很高兴能与 NVIDIA 在创意产业及艺术科技上合作。结合理大在设计学的优质教育和卓越研究,以及 NVIDIA 在人工智能运算的领导地位,我深信这次的产学协作会于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带来莫大助益。理大领先的跨学科研究将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创意、艺术和娱乐产业缔造创新解决方案。」 施博士表示:「这一次 NVIDIA 与理大设计学院合作,成立我们在全球首个与顶尖设计学院联合设立的研究中心将会带来开创性的创新及艺术科技。透过人工智能技术,此合作将推动前沿研究,为创意产业开发出创新解决方案。」 理大及 NVIDIA 文化与艺术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杜本麟教授表示:「理大积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符合业界需求的尖端科研成果。借着与 NVIDIA 在人工智能上的优势共建研究中心,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与艺术社群提供合作园地,探索文艺表现的新形式。」 理大将与 NVIDIA 合作, 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工作坊、分享会、艺术科技展览,以及亚洲地区的黑客松(Hackathon), 促进知识共享、创新和创业。   ***完***

2023年5月4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

理大在日内瓦发明展囊括多个最高殊荣大奖冠本港参展团队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备受全球创科界重视的第四十八届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发明展)再突破佳绩,28 个理大发明项目囊括 31 个奖项,包括 3 个最高殊荣大奖/特别奖、5 个评审团嘉许金奖、12 个金奖、5 个银奖及 6 个铜奖;是理大历年来获得最多奖项一届。 其中理大获大奖及特别奖数目为全港之冠,包括理大参与研发的新型高效「纳米多环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火星相机,以及治疗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首创新药「ABarginase」。 获奖理大发明项目应用范围涵盖地下以至外太空,不只改善民众的生活质素,同时开拓了人类的疆界。获奖科技既有帮助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亦有为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疫情做好准备,以及保障民众健康的医药创新。 理大在第四十八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共夺得 31 项奖项,与其他参展香港团队同为香港创科发展争光。 这次获奖的发明之中,有 12 项由理大的初创公司研发,部份初创公司由理大学者创立,彰显理大对初创企业的完善培育及支援配套。透过理大的创业支援计划,理大至今已帮助超过 7,600 位理大学者、研究人员、校友和学生实践他们的创业理想。 理大团队在日内瓦发明展上的出色表现,正是大学以其卓越的教育、研究和知识转移,致力推动 PolyImpact 的体现——以理大社群的发明和创新,为社会带来实际的裨益。 今届发明展共有约 1,000 个来自约 40 个地区的发明参展,当中理大取得的奖项简列如下。如欲了解理大获奖发明的详情,请参阅附件或浏览理大知识转移及创业处网页 https://www.polyu.edu.hk/kteo/Knowledge-Transfer/Innovations-and-Technologies/Award-winning-Innovations/Geneva2023/。 得奖项目 发明者 奖项 新型高效「纳米多环离焦」近视防控镜片 张志辉教授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杜嗣河教授 理大眼科视光学院访问讲座教授 梁子文先生 理大学者领导初创—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人 日内瓦州特别大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ABarginase:治疗多种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首创新药 梁润松教授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教授、卢家骢慈善基金药物科学教授 沈秀媛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 国际发明家协会联合会特别大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火星相机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容启亮教授 理大钟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系主任 罗马尼亚特别大奖 评审团嘉许金奖 用于治疗脊柱侧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功能服装 叶晓云博士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院长及副教授 评审团嘉许金奖 MicroGlue:快速处理微塑料污染的微生物衍生技术 蔡松霖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助理教授 刘扬博士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创新应用博士后 评审团嘉许金奖 一种用于城市供水管道的新型无线自适应水力发电系统 杨洪兴教授 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 金奖 新发病原体传播的先进即时监测及早期预警系统 史文中教授 理大潘乐陶慈善基金城市信息学教授、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院长、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金奖 优化运动胸罩设计的动态柔软人体模型系统 易洁伦博士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 金奖 革命性贻贝启发聚酯纤维:可用于次世代运动服和功能性服装 忻浩忠教授 理大李氏家族时装与纺织教授、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化学讲座教授 金奖 安全环保高效抗菌材料 陶肖明教授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院长、吴文政及王月娥纺织科技教授席、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科技讲座教授 张子恒博士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博士后、理大学者领导初创—益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金奖 无辐射脊柱侧弯及姿势评估的先进智能系统 许真达先生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博士生、理大学者领导初创—零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 郭嵩教授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零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金奖 应用于检测癌症的新型自动化人工智能组织学系统 杨灏贤博士 理大医疗资讯及科技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理大初创—Anatomic Technologies Limited联合创办人 金奖 无创便携式超灵敏唾液葡萄糖检测仪 严锋教授 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应用物理学系有机电子学讲座教授 金奖 便携式超快速核酸检测系统「Gold-LAMP」 叶社平教授 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理大学者领导初创—Pocnat Limited联合创办人 李铭鸿博士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副主任(学术)、 理大学者领导初创—Pocnat Limited联合创办人 金奖 基于CTC检测的癌症精确诊断高通量微流控平台 杨莫教授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金奖 长效自主消毒物料技术 卢君宇博士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简志伟教授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 金奖 耐久性、高选择性、高能效的二氧化碳电还原系统 刘树平教授 理大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主任、光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及纳米材料讲座教授 金奖 基于人工智能目标识别的一站式空间三维模型生成解决方案 李亚鑫博士 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博士后、理大学者领导初创—Micro Dimension Limited行政总裁 陈武教授 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系主任及教授 银奖 PolyPi:用于管道内自动检测的边缘智能机械人系统 曹建农教授 理大研究生院院长、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院长、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及分布式及移动计算讲座教授 银奖 BioCharttery:气候智能及负碳土壤改良剂 曾超华教授 理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BioCharttery Limited 联合创办人 何铭婧博士 理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助理、理大学者领导初创—BioCharttery Limited 联合创办人 银奖 膝康健评估及分类系统 符少娥教授 理大洪克协痛症管理教授、康复治疗科学系副系主任及教授 陈长汶教授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视觉计算讲座教授 银奖 基于发光病毒诊断的一体式即时检测仪 郝建华教授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材料物理与器件讲座教授 银奖 基于互认知的人机协作制造系统 郑湃博士 理大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铁城智能机器人青年学者、理大学者领导初创—CobotAI Limited联合创办人 铜奖 智能预制模块化透水储水道路系统 王予红教授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 铜奖 Fleming脚托——轻巧可穿戴式动力外骨骼 香皓林博士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研究助理教授、理大学者领导初创—弗莱明医学实验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及技术总监 铜奖 HiVE:混合沉浸式虚拟环境 钟健雄博士 理大工业中心高级工程师(屋宇设备、建筑工程及安全) 王家徽博士 理大工业中心高级工程师(屋宇设备、建筑工程及安全) 铜奖 用于铁路噪声和振动控制的模块化轨道颗粒阻尼器 倪一清教授 理大严、麦、郭、钟智能结构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智慧结构与轨道交通讲座教授 区玮玑博士 理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助理教授 铜奖 食物废料衍生 3D打印复合材料 黄家兴教授 理大未来食品研究院院长、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教授 曾超华教授 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未来食品研究院核心成员 铜奖   ***完***

2023年4月29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1

理大— 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举办 首届「Web3 发展论坛」推动区块链生态系统产学合作

理大— 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于 4 月 22 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办了主题为「产学合作推动 Web3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Web3 发展论坛」。该论坛汇集了知名学者、行业从业者和 Web3 爱好者,探讨构建安全私密合规的去中心化网络的挑战与机遇,并强调了产学界合作的重要。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致开幕辞时指出:「理大在 CoinDesk 发表的《2022 年区块链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榜首,印证了我们区块链研究的领先地位。理大— 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是香港首个专注于法律与区块链网络交叉领域研究的实验室。我们相信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可以加速技术开发,推动创新,实现双赢。」 多位业界和学术界领袖包括 HashKey 集团肖风博士、新加坡管理大学邓慧杰教授、德州农工大学顾国飞教授应邀发表主题演讲,内容涵盖 Web3 对社会的影响、密码学、安全计算,和应用程序安全隐私等。 理大电子计算学系、联合实验室主任区文浩教授及联席主任罗夏朴博士表示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研究 Web3 技术解决方案,探索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 是次论坛先后进行了两场小组讨论,首场题为「虚拟资产的未来及其监管前景」,由联合实验室联席主任李国梁先生主持,参与嘉宾包括元宇证券的陈頴峰先生、易周律师行的周怡菁女士、意博金融的诸承誉先生、Payment Asia 的 Kavi Harilela先生,以及德勤中国的吕志宏先生。另一场「产学合作推动 Web3」的小组讨论由罗夏朴博士主持,参与嘉宾包括邓慧杰教授、顾国飞教授、阿里云智能的李想先生、理大的陆海天教授、以及数码港的严涤宇先生。 联合实验室成功举办 Web3 发展论坛,标志着学术界和业界在促进 Web3 技术发展方面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为整个业界带来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联合实验室将持续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学术研究,在未来会推出更多合作项目,以进一步革新 Web3 技术,为人类谋求更好的发展环境。 关于理大— 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 理大—  Cybaverse 法律与 Web3 联合实验室旨在成为世界领先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实验室,专注于法律与 Web3 的交叉领域,包括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以及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的探索。 联合实验室希望促进 Web3 和区块链领域的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同时为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工具,以加强对投资界和公众的保护,为更好的 Web3 生态系统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关联合实验室的更多资讯,请浏览 https://lawandweb3.comp.polyu.edu.hk/.   ***完***

2023年4月26日

电子计算学系

top

理大研究创新方案推动新能源交通及促进驾驶安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向来为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和智慧出行,应用先进技术为社会带来创新方案。理大在最新一轮智慧交通基金审批共有三个研究项目获资助,总额约 842 万港元。 其中一项包括优化新能源巴士规划及调度的软件,以建设绿色交通环境和推动新能源运输的措施。另外两个项目分别为向驾驶者提供预测性警示及驾驶建议的联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以及用作监测司机驾驶状况及实时估算驾驶风险的智能人机配合驾驶系统。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智慧交通基金在推动长远交通发展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理大这些获资助项目帮助大学实现造福社会的使命,并展示我们致力于通过崭新科研应对社会需要的热忱。未来,理大将继续开拓前沿领域的交通方案研究。」 自特区政府于 2021 年 11 月推出智慧交通基金,至今共有 36 个项目获得资助,当中 14 个为理大开发的项目,涉及获批金额约 4,590 万港元,一直以来理大表现卓越,将继续致力贡献研究项目。 理大的智能交通项目研究利用多种先进技术,以预测和协助管理不同交通状况,例如运用人工智能预测空置泊车位、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模型预测交通数据、以三维地理模型用作模拟驾驶的安全评估及通过智能自动化技术识别驾驶者行为及心理状况等。 三个最近获资助项目详情如下︰ 主要研究员 项目名称 项目概要 顾卫华博士 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 开发一套优化新能源巴士规划及调度的软件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软件,优化在不同路线使用新能源巴士的计划及调度。 黄海龙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开发一套个人化的联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个人化的联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涵盖个别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附近其他车辆的移动路径预测,从而透过提供预测性警示及驾驶建议,以改善驾驶安全。 黄超博士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助理教授(研究) 智能人机配合驾驶系统设计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套人机配合驾驶系统以提升驾驶安全。系统并会监测司机驾驶状况及实时估算驾驶风险。   ***完***

2023年4月20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