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特区政府与理大共谱中华文化时尚创意新篇章 新中式时装设计贺国庆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携手谱寫中华文化时尚创意的新篇章,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与现代女性的独特风采,彰显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藝术交流中心」的地位。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很荣幸获得特区政府邀请,为行政长官夫人、五位女局长及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设计一系列「新中式时装」,出席特区政府国庆日升旗仪式暨酒会以及其他国庆日庆祝活动。 由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林枝衍博士带领的师生团队,根据行政长官夫人、五位女局长及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的个人风格、喜好及工作性質,经过三个月时间设计出七套各具特色的「新中式时装」。作品以盘扣、中式立领、斜襟及提花面料作为设计亮点,服装以现代剪裁及形态体现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并彰显新时代女性的独有魅力。林枝衍博士于2007年本科毕业于理大,其参与的项目今年获选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高度评价入围专案。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理大获特区政府邀请,为行政长官夫人和一众女高官设计『新中式时装』庆祝国庆,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和肯定。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师生们以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藝,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将传统特色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理大将继续培養更多时装设计人才,为业界源源不绝注入新动力,推动时装产业的创新发展,突显香港亚洲时装之都的美譽。」 林枝衍博士表示,是次联乘创作激发了新一代年轻设计师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透过中华文化时尚创意共谱东方美学新篇章,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成立67載,教学質素及学术成就备受国际认可,多年来为时装业培養无数具备国际化、创新思维及市场触觉的人才。为紧贴市场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学院的课程内容与时并进,以迎合市场对先进技术的要求,全新科目包括:人工智能、数码设计、电子商贸及可持续发展等。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穿着理大师生团队设计的「新中式服装」出席商会举办的国庆节庆祝活动。   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副教授林枝衍博士带领的师生团队,经过三个月时间设计出七套各具特色的「新中式时装」。作品以盘扣、中式立领、斜襟及提花面料作为设计亮点。   ***完***  

2024年10月1日

时装及纺织学院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举行揭牌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惠州市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行了「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丶校董会成员李锦雄先生丶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丶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丶协理副校长(大学发展)罗璇博士丶理大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郑子剑教授丶惠州市委书记丶惠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吉先生丶惠州市委常委丶组织部部长黎明先生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一级调研员袁光侠先生丶惠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丶惠州市台港澳事务局局长锺永兰女士丶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丶区管委会主任郭武飘先生丶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丶区管委会副主任伞金福先生及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丶区党建工作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陈智明先生一起为研究院进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研究院正式落地惠州。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理大丶惠州市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自今年五月签署共建协议以来,经过四个月的努力落实研究院及孵化楼基本建设,展现了高效的合作成果及推动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研究院将以当地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为香港丶惠州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理大在追求教学和科研创新时,十分关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院将重点开发绿色能源及技术,致力於推动社会的现代化丶数码化和环保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此次与惠州市政府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将促进官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成为惠港两地在绿色和先进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平台。 刘吉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惠州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深化惠港科技创新合作。惠州与理大携手合作建设研究院,整合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成爲国内一流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及惠港校地合作新典范。 揭牌仪式重点介绍了研究院的四大聚焦领域,分别由研究院院长丶理大智慧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丶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介绍研究院整体发展方向及建设规划,及其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丶理大理学院副院长丶化学和环境分析中心实验室主任容家富教授的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催化;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魏敏晨教授的空间计算与影像;及理大机械工程学系阮海辉博士的绿色与智慧制造。这四大核心研究领域不仅应对现有产业的升级需求,还专注於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研究院并与八家当地企业就合作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进一步实现技术转化及应用。 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丶理大基金主席查毅超博士为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主讲。 理大杰出讲座教授暨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为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主讲。 活动还特别举办了「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大亚湾首届科学讲坛,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丶理大基金主席查毅超博士及理大杰出讲座教授暨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主讲,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提升生产力的互惠关系,及未来产业转型的趋势和挑战,为与会官员丶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提供了前瞻性见解。 未来,研究院将成为惠港两地合作的新典范,结合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为惠州市的发展注入香港元素,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丶电子资讯两大产业集群。 ***完***

2024年9月30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InfoDay_Press_26Sep

理大将于2025/26學年新增七个组合学士课程 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专业选择 10月12日舉行理大資訊日 介绍最新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信息

为培育推动社会创新及具备多元实力的专才,理大将在2025/26学年起採用更灵活的本科招生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专业选择,同时开办多个涵盖不同新兴领域的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应对社会人才需求。理大亦将于10月12日举行「理大资讯日(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资讯日),为学生及有意进修人士提供最新升学资讯,探索多元化的课程选择。 在2025/26学年起,学生可根据兴趣制定灵活的学习方向,有明确升学目标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心仪的学系或课程;而希望探索学术兴趣的学生,则可报读以下新推出的七个组合学士课程,了解学院的各个主修科目。其中修读跨学科组合学士课程的学生,可以在首年探索不同学院提供的课程,其后再决定主修科目,增加学习自主及弹性。 新推出的组合学士课程包括: 跨学科组合学士课程 工商管理组合学士课程 建设及环境组合学士课程 计算机及数学科学组合学士课程 工程学科组合学士课程 人文学科组合学士课程 理学组合学士课程 所有入读理大的本科生(除修读医疗及社会科学院课程及跨学科组合学士课程的学生)在入学首年均会修读所在学院的一年级共同课程(Common Year 1 Curriculum),建立稳固的知识基础,学生可根据意愿及一年级学业综合评估,在完成首年学习后于同一学院内灵活选读主修课程。理大亦提供弹性,让直接入读个别学系或课程的学生,以此方式转换至同一学院内的其他主修课程。 优化本科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 回应业界需求 理大亦致力在课程设计上推陈出新,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人力需求。其中,建设及环境学院将在2025/26学年开办建筑学(荣誉)理学士课程*;至于将于2025年1月成立的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亦会开办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数据科学及分析 / 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此外,以下课程亦会进行改组: 原有课程 新课程 数据科学(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 重组为应用数学及金融分析(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在课程之下新 应用数学(荣誉)理学士课程*及量化金融及金融科技(荣誉)理学士课程* 产品及工业工程(荣誉)工学士组合课程 改名为产品创新及智能製造(荣誉)工学士组合课程 物流及企业工程(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 改名为智能供应链及工程管理(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   机械工程学(荣誉)工学士组合课程 在课程之下新增智能机械人工程学(荣誉)工学士课程* 语言科学、翻译学及言语治疗(荣誉)文学士 / 理学士组合课程 改名为翻译学、语言科学与语言数据分析(荣誉)文学士 / 理学士组合课程 食品科技与食物安全(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 改名为食品科学及营养学(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 在课程之下新增人类营养学及健康(荣誉)理学士课程* 除本科课程外,理大亦提供优质的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以提升多个新兴领域的专业水平,满足社会及业界与时俱进的需要。在2025/26学年,理大将开办超过100个修课式研究生课程,包括以下8个新的硕士课程: 民航工程与营运管理学理学硕士 航空航天工程学理学硕士 经济学理学硕士 体育科技与管理理学硕士 视觉科学与创新理学硕士* 低空经济理学硕士* 营养治疗理学硕士* 国际管理与领导力理学硕士*    * 此课程尚待批核 新增海外交流奖学金 扩阔学生国际视野 理大向来重视全人教育,一直积极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学将在2025/26学年起,向所有获学术类别入学奖学金的得奖本科生,额外提供港币3万元的海外交流资助,以参与境外校企协作教育、非本地服务学习科目、交流及实地考察等学习活动。大学期望到2027/28学年,所有本科生能获最少一次参与非本地学习的机会。 理大资讯日一站式介绍最新课程资讯 今年资讯日将于 10 月 12 日(星期六)上午 10 时至下午 5 时正举行,提供全日制学士学位及修课式研究生课程的最新升学及课程资讯。 当日将举办一系列实体活动,包括由教务处设计的入学讲座,涵盖经联招、非联招(非本地学历)、高年级入学(副学士、高级文凭学历)及内地高考成绩报读的入学资讯,以及逾200场由各学院及学系举办的课程谘询、实验室及教学设施导赏团、学生分享和工作坊等,让参加者充分了解入学要求和课程设计,尽早规划学习进程。 有关「理大资讯日」及登记详情,可浏览:http://www.polyu.edu.hk/infoday2024   ***完***

2024年9月30日

教務處

20240928_Photo 1

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圆满举行 前瞻北部都会区的小区营造与发展机遇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的「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计划,今日举办「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来自香港与深圳各界代表,以社会创新角度探讨北部都会区(北都)的社区营造与发展机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甯汉豪女士和理大暫任副校长(校园发展及设施管理)及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教授担任主题演讲嘉宾,并联同多位来自学术界、非牟利组织及商界等代表,就城市规划、社区发展和社会服务等范畴,前瞻北都城鄉之间的协调、生活设施的规划,以及社会服务模式等,以回应新建社区的多元化需求,促进新旧社区的互补与融合发展,塑造可持续和具包容性的社区,建构完整而充满生命力的北都。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致欢迎辞时表示:「研讨会以北都为主题,思考未来的社区营造,为香港共建宜居社区,造福市民。理大面对土地及空间严重不足的巨大挑战,期望得到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土地供应,包括透过在北部都会区设立新校区以突破土地及空间的瓶颈,设立医学院及附设会议展覧中心的大型教学酒店,发挥理大『医工结合』的优势,以配合北部都会区建成后 250 万人口和大湾区庞大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并促进区内旅游、会议及展览业的发展。」 甯汉豪女士以「北部都会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策略增长区」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作为香港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并作出贡献的重大节点,北都将成为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的重要平台,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以及香港未来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在「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下,把香港北部的传统鄉郊地区蜕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经济增长区,既充满各种挑战,亦带来无限机遇。 凌嘉勤教授则围绕北都发展在社区营造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虽然香港是一个老龄化城市,但随着大量年青家庭迁入,北都将成为香港最年轻的地区,与内地最年轻的城市──深圳毗邻共生,预期将激发许多创新的社区互动。他表示,北都擁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遗产资源,但目前缺乏大都会区级别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体育和娛乐设施,预期为北都营造可持续及共融社区带来挑战的同时,亦带来机遇。 研讨会上,理大学者亦联同各界代表积极就「城鄉共融」、「营造15分钟生活圈」、「整合社区服务」和「北都社区营造者的愿景和进言」等主题进行探讨,分享真知灼见。  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十万分一』社创研讨会」圆满举行。 ***完***  

2024年9月28日

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

Photo 1

理大与绍兴市政府携手共建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动两地科研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多个前沿和高端技术,包括纺织科技、碳复合材料及应用、现代建筑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发展及转化。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及其他领导代表出席9 月 21 日早上的绍兴人才周活动,理大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于活动上举行签约仪式,同日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被视为香港与绍兴在科技创新与卓越追求上的璀璨里程碑。研究院将成为一个开放、创新的桥梁,连接学术界、产业界与社会各界,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共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理大在时尚与纺织学的产业领导、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的创新解决方案、机械工程学领域的卓越研究等强项,汇聚绍兴市丰富的资源与优势,研究院将利用理大的科研成果,推动在创新基地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此外,研究院还将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院揭牌仪式由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柯桥区区委会副书记、区长袁建先生及其他领导代表共同主持,标志着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 滕教授致辞时表示,绍兴与理大都是人才辈出之地。理大作为拥有86年历史的学府,汇聚了超过2,900名科研人员,根据史丹福大学科学家排行榜,其中超过200位学者被列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特别是在土木工程和建筑与建造领域享誉全球。研究院将致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人才,并与全球伙伴建立紧密合作,共同为香港、国家乃至全球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在第九届海创大赛总决赛暨柯桥国际人才交流活动中举行,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理大与绍兴在创新技术培育上迈入了新的里程碑。共同进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发工作,并促进知识转移,以配合各城市的产业和社会需求。 理大与绍兴市合作,必定能发挥双方优势,将进一步深化与内地的科研合作,提升科研实力,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并通过跨领域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完***

2024年9月25日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hoto 1

理大研发碳量子点驱动的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 推动建筑物节能降温

香港的建筑物占全港用电量约九成,产生逾六成的碳排放。因此,在建筑物推行节能措施须持之以恒,以逐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款自适性环保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应用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等,毋须消耗任何能源下,即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高达摄氏25度,并降低室内温度约摄氏2至3度。新型涂层既无毒又耐用,且不含任何金属,更可大规模生产,有助推动以环保节能方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反射物料覆盖外墙及天台,有助建筑物自我调节热环境,继而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一般采用的被动式辐射制冷材料,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制冷量,应用具局限性。为此,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吕琳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同核心成员博士后研究员龚权博士,开发了以「碳量子点」(Carbon Dots)驱动的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太阳辐射量,自动调节其制冷量。光致发光辐射制冷涂层是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太阳亮度强度愈大,涂层的太阳光反射率愈高,以避免建筑物吸收过量热力。 然而,传统的光致发光材料属于稀土金属和钙钛矿,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而吕琳教授的团队以具开创性的方法,采用纳米大小的环保有机合成物「碳量子点」作为光致发光材料,解决此问题。这种环保无害的有机材料涂盖在中空的玻璃微珠表面,制成智慧制冷球,令涂层有效地将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光子,提升太阳能反射率。新型涂层具水溶性特点,使用时只需等待水分蒸发及凝固,便可形成涂层覆盖在建筑物表面,过程中不会释放任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少空气污染的问题。 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辐射制冷涂层相比,新型涂层可将日间的有效太阳能反射率由92.5%提升至95%,冷却效果比传统涂层高10至20%,例如于混凝土天台采用,更可降温高达摄氏25度。 另外,与政府机构合作的实地测试中,团队将新型辐射制冷涂层应用于本港建筑工地的货柜屋屋顶;经过两年半的户外测试后,货柜屋屋顶比一般混凝土屋顶温度降低高达摄氏24度。新型涂层耐用度亦极高,其太阳能反射率在测试期后只降低了不多于2%。团队预计,以新型涂层为该货柜屋降温,能有效降低空调冷负荷,每年可节省约10%空调系统耗电量。 研究团队亦分析了中国内地不同气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下降与降温耗电数据,发现太阳能辐射量愈高,新型涂层可达到的降温温差愈大,表现优于一般辐射制冷涂层,有助大幅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以香港和内地10个城市,包括北京、杭州、广州、长沙、新强和田、沈阳、桂林、福州、重庆、兰州为例,使用新型涂层为建筑物降温,预计每平方米涂层可以为每一城市每年节省约97至136度电。 吕琳教授表示:「全球暖化和极端气候如热浪问题日益严峻,科学界致力探讨如何消耗最少能源为建筑物和城市降温。我们研发的新型涂层具备卓越降温表现,适用于各种气候的城市,有望加快新一代降温材料的发展。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创新策略之一。」 另外,研究团队已获得理大碳中和科研基金的支持,将这种新型光致发光辐射制冷纳米涂层与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结合,实现协同增强的热管理和发电,使建筑物由能源消耗者转变为能源收集者。研究团队计划在兴建中的理大九龙塘学生宿舍天台安装双面光伏板,并于光伏板之下的天台地面涂抹新型涂层,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反射到光伏板的比率,从而提高发电量,并为建筑物降温。 团队预期,新系统与没有涂层的单面太阳能光伏板相比,发电量提高30%至50% ,碳排放减少30%。新宿舍天台可安装双面太阳能光伏板的面积约600平方米,以此为例,预计可产生97,000千瓦小时电量,每年节省逾港币12万元电费。另外,团队亦正研究利用石蜡基开发一款动态自适性辐射制冷纳米涂层,能因应寒冷及炎热天气,维持适当的太阳能反射率,以达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的效果。 这种水溶性新型涂层更可制成多种颜色,以滚刷方式大幅涂抹于建筑物天台和外墙、路面、城市地表覆盖面等,既可达到降温目的,更兼具美化外观的效果。 ***完***

2024年9月24日

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

banner for website upload

理大三项目提升驾驶安全及交通效率 获智能交通基金支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致力于开发先进技术,促进交通安全及智慧出行,凭藉卓越的科研实力,理大三个项目获得智慧交通基金支持,此第十五轮计划共批了四个项目,理大获得合共约1,400万港元的资助。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智慧交通基金自计划推出以来共资助了59 个项目,而理大至今已有21个项目荣获基金支持,彰显理大在研究智能交通技术的卓越成就。这些项目推动我们致力开发智能交通系统,进一步塑造未来并提升生活質素。凭藉着多元化的学术研究,理大继续引领创新的智能交通技术。」 为舒缓路面交通挤塞问题及提高整体道路网络使用效率,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黄文声教授的「公共交通路线规划的研究:以健康 『等待—乘车』出行模式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及改善交通挤塞」项目将建构多维时空数据库,为线路重复、公共交通服务过度地区重新规划路线提供建议。 安全亦是智慧出行的重要一环。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伍淦鸿博士的「以针对跨境道路差异之驾驶者支持系统及训练建议以改善港车北上的驾驶安全」项目将收集各种神经心理学数据,开发一套针对潜在人爲错误的跨境驾驶模拟系统及训练计划。 同样来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的助理教授蒋一平博士,其项目「在香港自动驾驶定位应用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旨在研发一套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可配置平台,使自动驾驶系统可因应路面情况以及车辆转向半径等因素,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 智慧交通基金资助本地机构或企业进行创新科技研究和应用,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网络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驾驶安全。 三个获资助项目詳情如下︰ 主要研究員 項目名稱 項目概要 項目期限 獲批資助金額 黄文声教授 建设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 公共交通路线规划的研究:以健康 「等待—乘车」出行模式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及改善交通挤塞 本项目旨在对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进行分析研究,建构多维时空数据库,为线路重复、公共交通服务过度地区重新规划路线提供建议,以舒缓路面交通挤塞问题,提高整体道路网络使用效率。 24個月 HK$ 5,384.708.25 伍淦鸿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以针对跨境道路差异之驾驶者支持系统及训练建议以改善港车北上的驾驶安全 本项目旨在透过收集各种神经心理学数据,开发一套针对潜在人为错误的跨境驾驶仿真系统及训练计划,以提高跨境驾驶的安全。   21個月 HK$ 6,932,836.44 蒋一平博士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在香港自动驾驶定位应用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套应用机器学习算法的可配置平台,使自动驾驶系统可因应路面情况以及车辆转向半径等因素,自行调节行车安全要求,从而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24個月 HK$ 1,683,890.95 ***完***

2024年9月23日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for website

理大科学家研发高效创新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突破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学院副院长(科研)、应用物理学系教授柴扬教授在感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为创造更节约能源、高效低延迟和内存优化的系统开辟了新途径,从而促进各种应用,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等。 柴教授的创新科研克服了感应人工智能系统在耗能、延迟和存储器方面的关键障碍,释放了有关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嵌入式传感器计算策略激发了决策过程和情境感知的进步、加强了私隐与安全性、并为智能自动化带来革新。 凭借在高效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领域突破科研壁垒,柴教授获选为2024年Falling Walls科学突破奖—工程与技术类别的十大科学家之一。他研发了新颖的器件硬件架构和优化技术,将先进的感应人工智能系统部署到移动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及边缘计算中,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车辆及工业自动化等发展及应用引领变革。 Falling Walls年度科学突破奖由位于德国柏林的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The Falling Walls Foundation)举办,旨在表彰全球最新的科研突破成果和卓越科学项目。今年,由全球知名专家组成的权威评审团审核了来自52个国家超过1,000个参赛作品。在工程与技术类别中,选出10位优秀获奖者,并入围最终的年度奖。 柴教授表示︰「广泛应用的图像传感器,令感知终端所产生的数据大幅增加,把部分运算任务转移到靠近数据源的感知终端显得非常重要,有关转移大幅压缩了所收集到的信息之余,还能提取关键信息,尤其是对多传感器的平台。」 柴教授的研究工作根据感知与运算单元之间的实际距离,清晰界定了近传感器运算范式和传感器端运算范式的概念,并将功能划分为低级和高级处理。他还研究在不同物理感知系统上执行近传感器运算/传感器端运算,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为硬件执行集成感知及处理单元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柴教授及其团队专注提升感应人工智能的计算硬件,是从自然生物感官系统所发现的非凡能力中获得启发。 仿效人类眼睛能适应不同亮度、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准确辨识各种对象,柴教授和团队研发的全新仿生传感器可直接适应光暗,减少依赖后台运算,能够因应不同亮度进行转换,适应范围更胜人类眼睛。新的传感器可降低硬件复杂度,在不同光暗下大幅提高影像对比,从而提供高效视觉信息和影像辨识。 借鉴飞行昆虫视觉系统的闪烁融合频率,柴教授的一项前沿研究制备了光电梯级神经元(optoelectronic graded neurons)。这项创新实现了在感知终端 (sensory terminals)有效地编码时间信息,从而减少了计算器中融合「时空信息」所需的大量视觉数据传输,能以较少的硬件资源实现更敏捷的视觉感知,有望拓展应用到驾驶车辆和监测系统。 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并获《Nature》、《IEEE Spectrum》等推介,获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广泛引用。 柴教授展望︰「我的长远目标是理解并设计出具有新功能、前所未有性能的尖端微电子和纳米电子器件,进一步说,我们预期开发一套成像技术,能够感知三维(3D)深度信息、四维(4D)时空信息、以及超出可见光范围(5D)的多光谱信息。我们将运用仿生机制来降低能耗和时延。」 了解更多关于柴扬教授研究重点,可参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7Rga3kSoc ***完***

2024年9月20日

应用物理学系

Photo 1

中国石化 x 香港理工大学 「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中国石化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行中国石化「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计划)捐赠仪式,理大再获中国石化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以支持计划,印证双方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携手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在捐赠仪式上,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济师及香港代表处总代表蒋振盈先生、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及中企协副总裁曾燊典先生分别致辞,并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处助理秘书长(发展)梁竚琦女士、立法会议员简慧敏律师、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李济平先生、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相关负责人李凯先生、香港大公文汇财关集团总裁严中则先生等相关机构和媒体的嘉宾,以及一众中国石化驻港单位和理大师生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仪式。 蒋振盈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石化以「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为价值理念,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计划旨在帮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去追逐梦想,早日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家国情怀和过硬本领的建设国家与香港的栋梁之材。他宣布,2024年,中国石化再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推进第三期「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的实施。 卢丽华博士对中国石化鼎力支持理大教育事业,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中国石化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以捐赠奖学金形式奖励理大学生,奖学金覆盖范围已全面延伸至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预计今次的捐赠将惠及超过100名学生。在奖学金之外,双方还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科研项目、学生的参观访问和公益活动等。她又期待理大与中国石化共同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为香港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曾燊典先生表示,中国石化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推出优秀学生奖励计划,谱写了央企与香港高校合作关爱支持青年成长的佳话。他指出,中国石化是中企协会会员企业的优秀代表,积极支持香港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在关心青年方面做了很多实事;而理大作为全球知名学府,为香港、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青年才俊。他相信通过理大与中国石化等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的通力合作,将会培育出更多爱国爱港、具有国际视野、可担大任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建设美好香港作出积极贡献。 自2022年起,中国石化与理大设立中国石化「能源至净 生活至美」优秀学生奖励计划,支持理大嘉许和勉励成绩优异的本科生,以及在研究生学术会议中表现优异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创新书院」的本科生。计划实施两年以来,中国石化累计已向理大捐赠了150万元人民币,共有来自五个学院的170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奖励。今次捐赠进一步巩固计划的成效,为助力大学生专注学业、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  

2024年9月20日

拓展事务处

Photo 1

理大支援西贡地区关爱队培训课程正式开展 期望提升服务技能及质素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联同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与地区服务及关爱发展基金(西贡)有限公司合办专业培训计划,课程于上周六(9月14日)正式开展。课程采用授课、工作坊、个案研究、小组活动及参访交流等多元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员有系统地扎根知识理论,并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素、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训计划亦有助中心进行政策研究。 首日课程分为上下午两节,涵盖「社会福利、科技创新及关爱队」及「基本行政技能」两大主题,由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及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教授与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梅国威教授主讲。其他课程内容包括多元社区、沟通技巧、法律、精神管理、高效社区发展技巧、领导力与战略规划及执行等。 崔永康教授介绍关爱队在香港社区中的角色及对居民的重要性:「关爱队可作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并填补服务缺口。关爱队可从创新、跨领域及共融三方面发展,以探索科技与创新方法在可持续社会的应用,并透过反思维持专业,探索最佳实践,以及共创丰富与鼓励性的环境,提升韧性,拥抱多元。」 梅国威教授希望透过本课程帮助关爱队提供更完善和更全面的管理:「我们期望每位学员都具备处理社会问题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的技巧,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在服务社区时更得心应手。」 学员陈淑仪女士表示首日课程支持她更适切地服务社区:「我深入了解到如何有效识别不同需要的人群,并考虑他们的感受和个人尊严,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致力于透过教育、研究和服务的整合来促进知识和实践,提供更有效和富有同理心的人类服务,并在本地、国内和国际推动社会共融和社区改善;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由来自不同学系和专业的学者组成,促进跨学科合作和政策研究;地区服务及关爱发展基金(西贡)有限公司汇聚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强化地区服务网络。是次三方合作旨在透过卓越的学术研究及成果,由世界知名的学者和不同领域的资深人士为西贡区关爱队度身订造有系统及实用的专业培训课程,共同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关爱服务。 *** 完 ***

2024年9月16日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