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Photo 1

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理大与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启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教授、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先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先生,温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应许先生、副市长王振勇先生,理大专家代表、温州市各级有关领导及科研院校、龙头企业代表等300多人出席仪式。 书记张振丰先生在致辞中感谢港理大对温州发展的关心支持。他指出,温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近年来加快推动「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持续跃升。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其中关键是靠创新驱动引领,特别是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希望温州与港理大以研究院启用为新起点,携手勇攀平台「塔尖」、共筑科创「利器」、打造改革「高地」,以更多标志性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携手打响「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品牌。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时表示,温州营商环境优越、创新活力澎湃,期待双方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机遇,以共建研究院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多贡献。研究院要深入对接温州地方需求和产业体系,打造联通人才、技术、产业的平台,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有力支撑。 滕锦光教授说,港理大始终秉持「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校训精神,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做有用的科研」。希望研究院秉持「四千精神」和「塞拉利昂精神」,扎根温州、融入温州、服务温州,导入更多海内外顶尖资源,加快推动优质项目落地转化,与温州实现高水平共赢发展。 研究院院长张志辉教授介绍了研究院的概况及最新进展,他强调新启用的研究院,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柔性电子、智能超精密制造技术等重点领域,致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高端的战略技术创新平台。 研究院院长张志辉教授介绍研究院的概况及最新进展 仪式现场,赵汝恒教授代表理大与正泰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致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研究院院长兼超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志辉教授、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余涛教授、柔性电子研究中心主任郑子剑教授与15家在温州企业及单位签订框架协议,加强资源共享、深化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仪式结束后,理大领导及专家与温州市领导共同赴研究院实地参观。 香港理工大学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启用,标志着温港联动合作结出新硕果,将发挥理大优势打造「塔尖重器」,以高端平台连结海内外优质科创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温转化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温州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增添新动能。 ***完***

2024年9月14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理大举行励学教授席暨励学青年学者席就职典礼 与社会各界紧密协作推动创新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于校园赛马会綜藝馆举行「第五届励学教授席就职典礼暨第二届励学青年学者席就职典礼」,向多位优秀学者颁授励学教授席及励学青年学者席,藉此表扬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并向各位善长表达由衷謝忱。当天共颁授五个新设立的励学教授席、四个继任励学教授席、五个新设立的励学青年学者席,以及一个继任励学青年学者席。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表示,理大秉持「伙伴协作‧成就更多」的信念,成立「励学教授冠名计划」及「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标誌着理大与善长朝着共同目标的紧密伙伴关係,致力拓展知识和开创研究领域,造福社会。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衷心感謝善长对理大的鼎力支持,并祝贺一众教授及青年学者。他乐见计划蓬勃发展,研究项目扩展至多个新兴领域以应对社会需求,并深信在善长、学者及社会大众的持续支持下,大学将推动更多尖端研究,贡献香港、国家及世界。 理大于2012年设立「励学教授冠名计划」,旨在吸引顶尖学者及促进大学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卓越科研;并于2021年推出「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进一步支援和培育潜質优厚的青年学者。透过计划,履任教授和青年学者可获额外资源,开展对社会具影响力的创新研究。 理大至今已经成立了共 39 个励学教授席、2个冠名教授席及10个励学青年学者席。是次典礼颁授的励学教授席及励学青年学者席名单如下: 励学教授席 履任学者 冼为坚基金人文与科技教授席 李平 利民时装綜合策略及领导教授席 赵艾琳 郭氏集团数学科学教授席 杨彤 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席 王钻开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席 李刚   继任励学教授席 履任学者 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席 何明光 刘陈小宝健康延年教授席 Janelle YORKE 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康复科学教授席 彭耀宗 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及可持续发展能源教授席 王立秋   励学青年学者席 履任学者 郭氏集团老龄化及神经影像学青年学者席 许钧量 利民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青年学者席 赵昕 郭氏集团儿童及少年健康青年学者席 何家欣 利民顏色与影像科学青年学者席 魏敏晨 黄铁城智能机器人青年学者席 鄭湃   继任励学青年学者席 履任学者 賦勵慈善基金社會服務青年學者席 关以杰 有关「励学教授冠名计划」及「励学青年学者冠名计划」的詳情,请浏览计划网頁。   ***完***  

2024年9月13日

拓展事务处

1

理大与滑铁卢大学携手成立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推动创新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加拿大最大规模纳米技术研究机构—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纳米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将成为跨学科研究平台,推进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以科研成果应对全球挑战。 理大纳米科技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推动纳米研究的发展,促进前沿应用的合作研究,并加强理大与滑铁卢大学之间的知识转移。是次合作将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就功能器件、清洁能源、环境应用和生物医学技术等领域面对的全球迫切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启动仪式于 9 月 3 日在理大校园举办的纳米研究创新论坛上举行,吸引超过 80 名学者、研究人员以及业界专业人士参加。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材料物理与器件讲座教授兼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华教授、理学院院长黄维扬教授、应用物理学系系主任及纳米材料讲座教授刘树平教授、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詠恩教授,以及滑铁卢大学机械与机电一体化工程系教授Sushanta MITRA 教授主礼,为研究中心进行揭牌仪式,祝贺中心正式成立。 赵汝恒教授于启动仪式致辞时表示,纳米研究与科学和工程领域各范畴的发展紧密相连,影响广泛。是次理大与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标誌着双方共同追求科学卓越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开拓了国际性科研平台和设施,发挥独特优势,透过专业知识和卓越研究,研发创新纳米技术,为人类进一步改善未来生活質素。 郝建华教授致辞时表示,在纳米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理大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将持续强化研究工作。中心透过跨学科方法解决重要社会挑战,同时积极争取不同研究基金的支持,以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并促进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知识交流。此外,中心将积极于国际着名期刊发表论文,以提高其在纳米领域的国际声譽和全球排名。 MITRA教授介绍新中心时强调,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提高效率、实力和成本效益,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擁有多达 28.5 万平方英尺的广阔科技研发空间及先进研究设施,在开发先进材料、互联设备和创新能源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理大纳米研究中心的建立至关重要。 另外,纳米研究创新论坛邀得国际着名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王中林教授及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教授发表主题演讲,透过激发创新思维,以推动崭新技术和具影响力方案。此外,多位滑铁卢大学的国际杰出科学家分享了纳米研究在功能器件、清洁能源、环境应用及生物医学与健康技术领域的应用。 今年六月初,郝建华教授已到访滑铁卢大学,就双方未来的研究合作,包括联合申请研究项目、互访交流、共同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合办国际会议和研讨会等进行深入讨论。 滑铁卢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是研发智慧功能材料、联网设备、新能源系统、治疗方法及治疗诊断技术的全球领先机构,致力透过创新发明为世界带来改变,解决社会面对的重大挑战。   ***完***

2024年9月12日

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与苏州九龙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创新孵化平台 促进医疗科技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与香港九龙集团旗下苏州九龙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建「苏州九龙医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孵化平台」。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医疗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及应用,促进医疗技术创新、临床应用研究及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質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及服务。 理大一直致力以卓越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实力推动PolyImpact,将理大社群的创新发明转化成具影响力的方案,为社会带来实际裨益;苏州九龙医院则专注于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推动医疗产品的全面应用及持续改进。双方冀藉此产学研合作,实现更大协同效应。合作协议在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及香港九龙集团董事长孙曦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香港九龙集团副总裁陈强先生代表签署。 协议下,理大及苏州九龙医院将在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医疗等关键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合作,携手推进医疗科技的持续发展与创新及落地应用。双方将共建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孵化器,由苏州九龙医院整合其丰富临床资源,协助理大科研团队及初创企业开发创新的医疗产品,确保产品在不同的场景获得应用和持续优化。 此外,双方将合作开展临床应用研究项目,依托理大的研究实力及苏州九龙医院专家团队的临床经验,推动新技术改良,以及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验证。理大学生亦将获安排参与实习、考察和专业交流活动,助他们了解医学工程及资讯科技在临床实务中的应用与创新。另外,理大相关学系将为专业医疗从业人员提供度身订造的研修项目或培训,以强化业界的人才培育。 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表示:「理大很高兴与苏州九龙医院合作。是次合作标誌着理大在科研与创业发展方面进入崭新的里程,因为『苏州九龙医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孵化平台』是理大首个临床孵化平台,它不仅能同时为科研团队提供临床支持,还为初创企业搭建了桥樑,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理大一直积极推动创新创业精神,通过理大初创生态系统PolyVentures,全方位支援初创企业,以培育新一代企业家,是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发展。」 香港九龙集团董事长孙曦先生则表示:「我们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将携手打造一个集研发、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创新平台,促进知识转移和技术交流,更是医工融合、优势互补的创新之举,不仅为青年创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更将成为推动本港、大湾区、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会上亦举行专题座谈,由理大学者、苏州九龙医院专家及内地医疗科技企业代表围绕「构建协作生态系:大学、医院与医疗保健产业如何合作推动创新」的主题,探讨医疗保健业面对的挑战,及如何藉加强跨机构合作促进业界的发展等。   ***完***

2024年9月11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Photo 1

理大于校园推广全新心理健康计划 以游戏式训练增强学生抗逆力

不少青少年面对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心理健康困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携手在校园开展由研究驱动的教育及服務計劃「心理彈跳站」,推动大学成为促进心理健康及协助学生建立抗逆力(resilience)的生态圈,并于8月26日至9月3日推出首个大型校园推广活动,吸引约3,000名学生参与。 理大過去研究發現,近四分三的香港大學生有最少一次嚴重或創傷性的童年不快經歷,对其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和建立健康人际關係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而建立抗逆力正是让他們渡過逆境的關鍵。理大早前獲正愛慈善基金會慷慨捐贈成立「正愛慈善基金會健康及服務影響基金」,並在基金資助下開展「心理彈跳站」計劃,採用優勢為本(strengths-based)、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及預防性(preventative)的模式促進年輕人的心理健康。计划致力为理大社群建立共同语境以谈论心理健康话题,并让学生在安心和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增强抗逆力的方法。 理大协理副校长(大学发展)罗璇博士、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联同正爱慈善基金会主席陈文耀先生和正爱慈善基金会董事陈子君女士亲临支持活动。陈子君女士表示:「我们的青少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危机。英国作家Warsan Shire为难民发声时曾指:『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no one leaves home unless the water is safer than the land』作为小区的一分子,我们亦盼望能创造一个给予学生慰藉和安全感的环境。」 活动期间,学生可以即场报名参加「心理彈跳站」的项目,包括由研究团队及200多名理大学生一同构思及设计、透过遊戲式介入方法协助建立抗逆力的「Mission ReST」。项目涵蓋自我探索、遊戲挑战及与同侪组队完成任务等环节,参加者可从中學習從逆境中復元的方法和技巧,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正向態度面對未來。此外,活动亦向学生介绍在线身心健康测试平台「理大,你好吗?」,参加者可透过以实证为本的检测工具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及人际关系等,平台会实时向他们提供意见及所需支持。计划期望能透过以上项目提升学生及大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从而创建更和谐和强韧的社会。 大学一年级是由中学转往高等教育的重要过渡时期,对不少学生而言或构成重大压力和挑战。「心理彈跳站」计划首席研究員及理大护理学院副教授何穎嘉博士指:「在大学生涯的初期鼓励学生参与有关心理健康的互动,提供机会让他们提升抗逆力尤其重要。我们希望借着为期一周的推广活动,向刚入学的新生传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他们并不孤单。」 有关「心理弹跳站」计划及其活动的更多数据,可浏览其网站或社交媒体专页。   ***完***

2024年9月3日

护理学院

Photo 1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提交2024年《施政报告》建议书 四大核心主题为香港构建可持续未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于2024年《施政报告》公众咨询期间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提交建议书,内容涵盖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湾区科创发展、「一带一路」合作、生命科技健康与医疗四大主题。理大今日举行活动介绍建议书内容,并邀请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先生及邓飞先生到场分享真知灼见。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今年是理大第三年向特区政府提交施政报告建议。过去两年,我们的建议得到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鼓励我们继续前行,为社会带来正面及积极的影响。」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简介建议书的内容并提到:「我们的建议紧密围绕四大核心主题,每个主题均来自各位学者的深思熟虑和研究,旨在直面当前挑战,牢牢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确保香港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中持续繁荣。」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兼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为活动主持讨论环节,崔教授总结时指出:「通过聚焦上述关键领域,我们 旨在支持特区政府在推动创新浪潮、深化互联互通,以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不懈努力。」 理大暂任副校长(校园发展及设施管理)凌嘉勤先生(左)及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石丹理教授(右)为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核心成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车与智慧能源杰出讲座教授兼电动车研究中心主任陈清泉教授亦为建议书内容作出贡献。 建议书内容摘要如下: 1. 实施全面碳审计 建设碳中和城市 香港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发电及其他能源工业、运输和废弃物。为实现碳中和,PReCIT建议特区政府实施全面的碳审计措施,以追踪和管理各经济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建议应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公司和组织设立类似的排放报告要求,确保全面覆盖香港的碳足迹。特区政府可建立集中、公开的温室气体排放平台,以报告和追踪香港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提高企业碳排放信息透明度。 此外,PReCIT鼓励特区政府支持开发绿色氢能源和基于废弃物的生物质发电等新技术的发展,并促进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助及低息贷款等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发展绿氢。 2. 与大湾区融合加强创科发展 建设智慧北部都会区 特区政府可制定策略,促进过渡性房屋居民融入小区,并提供以小区为本的社会服务。北部都会区可借鉴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经验,将新田科技城打造成创新枢纽,可以促进与深圳创新及科技园的合作,助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构建。此外,香港须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促进产业发展,并建立专注于低空运输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同时,香港应建立统一的金融标准体系,推广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的应用,提升金融交易安全性和透明度。 3. 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及挽留人才 PReCIT建议特区政府应考虑财政拨款和/或创建平台,从而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以及香港和大湾区的专家之间促进知识交流、合作研究和公私合作。另外,特区政府应在建立「一带一路」政产学研联盟的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他具体建议包括: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名额并鼓励毕业生留港工作;支持香港院校在海外建立联合学生培训中心;争取将香港纳入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项目;深化与内地高校合作,鼓励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将「共创明『Teen』计划」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助解决代际贫困问题。 4. 全面提升医疗保健 应对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挑战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挑战,香港须巩固基层医疗,PReCIT建议建立营养师注册认可机制并资助小区营养服务。同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食品研究院」,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将中医药纳入主流医疗保健,须加强其基础科学与和临床研究,并制定相关规范。 此外,可利用本地大学在各医疗保健学科的教研优势,加速培养医疗保健领域的高质素人才,以扩大香港医人才库,并在医院、卫生部门和社会组织多个层面加强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在临床医学人才和医疗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 PReCIT亦建议利用新技术赋能「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包括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开发远程医疗平台,提供远程诊断、治疗建议和患者监测,并整合和匿名化相关数据,建立医疗研究数据库,向大学及科研机构进一步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建议与各持份者探讨建立科学完善的全流程医药监管机制,推动试验所与大湾区以至全国共同合作构建区域临床试验协同平台,加快新药械临床应用,发展香港成为区域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由多位来自不同学系和专业的学者组成,推动交叉学科政策研究,矢志成为香港及区内领先的创科智库。 有关建议书全文请参阅: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 完 ***

2024年8月30日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Photo 1

理大举行迎新資訊日2024 欢迎近1,900名新生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举办「探索你的未来──理大資訊日 2024」,与即将在理大开展大学生活的新生一同迎接新学年。迎新信息日由学生事务处主办,近1,900名学生上午在赛马会综艺馆及透过视像直播于环球学生荟和校园各地点参与校长欢迎仪式。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致辞时欢迎一众新生加入理大家庭,并介绍大学的历史及人才发展机会。他表示:「理大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致力培育学生成为拥有家国情怀、具备全球视野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专业人才及社会领袖。同时,我们亦积极在大学各层面的工作追求创新,期望学生成为创新的引领者,为社会带来福祉。」 在分享环节中,2023年理大工商管理学院「杰出青年校友专业成就奖」得奖者、星岛新闻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蔡晋博士谈及他在理大的学习历程和个人发展;学生代表亦与新生分享其校园生活。此外,新生更欣赏到理大学生精彩的舞蹈演出及理大管弦乐团和理大合唱团呈献的音乐表演,体验大学校园的活力及艺术氛围。 理大亦在邵逸夫体育馆举行迎新展览,现场共有约60个由不同教学部门、学生团体和学会设置的摊位,向新生介绍大学多元的课外活动及支持服务。展览除了让学生有机会与大学教职员和高年级生交流外,更让他们充分认识理大为学生提供的全人发展活动,以及在个人和专业方面的发展机会。 滕锦光教授亦亲临展览支持,他鼓励新生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大学的活动,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侪交流,以扩阔眼界并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发展个人潜能。   *** 完 ***  

2024年8月29日

学生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签署物理治疗领域合作备忘录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日前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物理治疗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合作备忘录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与北医三院医疗副院长、生殖医学科主任李蓉教授代表签署。这次合作旨在建立理大和北医三院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物理治疗科学的科研发展,积极培育人才和建设科研平台,以提升产业发展,应对世界对医疗健康的强大需求。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致力于开展世界领先的研究及创新,鼓励利用不同学术范畴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良方。北医三院一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级医院,致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医学创新研究与转化体系,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次与北医三院的合作, 双方将结合各自的科研优势,共同研究和推动物理治疗技术的开发,实现互利共赢,把领先的研究转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物理治疗的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李蓉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此次与理大的合作将开启新篇章,期待双方能够通过合作平台,共同提升物理治疗的教育与研究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物理治疗服务。 是次合作将提升区域医疗技术实力,惠及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未来,双方将在临床治疗、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努力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物理治疗服务领域树立新标杆。   ***完***

2024年8月28日

康复治疗科学系

01

理大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服务学习学生研讨会 探讨服务学习的可持续性及发展空间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服务学习教育网络日前合办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服务学习学生研讨会(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18间大学的25位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透过影片报告及小组汇报,分享个人参与服务学习项目的经验和反思,共同探讨服务学习如何影响个人成长发展、服务对象福祉,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研讨会于8月23日及24日在理大校园举行,由丝绸之路青少年发展中心和理大本科生学务处承办,并获得田家炳基金会的大力支持。研讨会的影片报告环节围绕四大主题,涵盖教育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与语言教育、小区健康与福祉、社会创新与技术应用,充分展示了服务学习的多元面貌。学生讲者更从不同主题及角度进行小组汇报,深入探讨服务学习的可持续性与潜在发展机会,并仔细分析服务学习项目对学生、服务对象,以及为小区带来的影响。 理大协理副校长(本科生课程)石丹理教授在开幕礼上致辞时表示,期望理大未来能将西方「服务学习」的理念与中国本土教育体系融合,鼓励与会学生把「科学」与「服务学习」结合,并把握机会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学生讲者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 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先生对研讨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并认为研讨会不仅标志着一个跨地区、跨年龄层的学术交流里程碑,更为田家炳基金会在推动青年服务学习和教育创新的愿景上,绘制了充满希望的蓝图。 理大是香港首间将服务学习纳入本科生核心课程的大学,冀藉此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实践所学,响应社会需要。   ***完***

2024年8月28日

本科生学务处

a

理大学者于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勇夺殊荣 月球采样装置首次香港以外地方展出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学者及学者领导初创首度参展 HICOOL 2024 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展出了七个具开创性的科研项目,藉此展示大学卓越的科研和知识转移实力。作为香港唯一一所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的高等院校,理大团队研制的「表取采样執行装置」更首次移师香港以外地方公开展出,而理大学者亦凭量子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新发明享譽国际,勇夺 HICOOL 全球创业大赛奖项。 理大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精密工程讲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启亮教授带领的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国家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以及人类史上首个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六号」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執行装置」,首次在香港以外地方展出,足证理大为国家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有关装置由理大设计及在香港生产,包括两个用于采集鬆散和黏性高月壤的采样器、安装于采样器旁的高温近摄相机,以及封装保存月壤样本的初级封装系统。 理大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量子工程与科学讲座教授、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杰出创科学人教授刘爱群教授带领的「基于量子芯片的密鑰分发系统」研究项目荣获二等奖,获颁发奖金 100 万元人民币。系统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为用户提供理论上无法被破解的加密技术,确保通讯安全。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光子芯片技术,实现了量子通讯硬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量子通讯设备的成本,也使量子加密技术的应用变得更灵活和广泛。 理大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中慧医学成像公司联合创始人鄭永平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创无辐射三维超声波脊柱侧弯评估系统 Scolioscan® 则夺得三等奖,获颁发奖金 50 万元人民币。Scolioscan® 打破传统有辐射 X 光无法频繁使用的局限,实现无辐射、高频次和精准的脊柱检测,有助医生持续监测患者的脊柱侧弯角度进展,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系统已在中国内地、欧洲、澳洲、泰国完成临床试验及取得医疗器械认证,并于澳洲、波斯尼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亚、中国内地及香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和诊所广泛使用。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带领一众理大科研及初创团队参展,他表示:「理大科研及初创团队能于芸芸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殊荣,再次肯定理大 PolyImpact 的理念,致力透过教育、科研、知识转移及创新发明,将卓越科研转化为具影响力的应用方案,为社会带来持久且实質的禆益,并提升香港及国家的整体竞争力。理大今后将继续努力培養优秀的科研人才,并配合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完善香港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发展新質生产力,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通过理大初创生态系统 PolyVentures,理大一直致力于全方位支援初创企业,是次推荐五个由理大学者领导的初创团队在展览期间参与路演,向潜在投资者介绍项目的发展潜力。当中包括鄭永平教授带领研发的无辐射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系统;眼科视光学院主任及教授、香港和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尔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纪家树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便携式高清角膜地形图仪;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副教授、科博智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鄭湃博士带领开发的智能人机协作制造系统;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及医智影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蔡璟教授带领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磁力共振图像虛拟对比增强系统,以及建築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教授、观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魏敏晨教授带领研发,可解决空间计算产品体验痛点的用户体验量化平台。另外,食品科学及营養学系生物医学科学讲座教授、智仁药业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铭源教授带领研发,针对轻度及中度柏金遜症的疾病修饰疗法亦有参展。 今届 HICOOL 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于 8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北京举行,吸引逾 500 家高科技创新企业、逾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出席。今届创业大赛吸引来自 124 个国家及地区共 7,406 个项目、近万名创业人才激烈角逐;大会严选出 200 个优秀项目,颁发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另设伯乐奖。得奖团队除获颁奖金外,亦可获得创业支援。比赛设七个赛区及组别,涵盖人工智能/虛拟实境/金融科技、医药健康、新一代资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   ***完***

2024年8月27日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