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携手成立纵向深度组学联合研究中心
2025年4月22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早前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史丹福大学纵向深度组学联合研究中心」。透过结合理大在生物医学工程丶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分析和精准医学领域的优势,以及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在遗传学和多组学方面的学术专长,是次合作旨在建立标准化的多组学衰老队列,以研究健康老龄化与病理性衰老的生物机制,识别个人化的生物标记,及早预测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并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丶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丶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教授;眼科视光学院学院主任及教授丶视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纪家树教授;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丶视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丶杰出创科学人教授何明光教授;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诊断科学及分子遗传学讲座教授叶社平教授丶眼科视光学院教授周磊教授及副教授林全教授,以及史丹福大学遗传学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员周鑫博士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及史丹福大学Stanford W. Ascherman遗传学教授Michael SNYDER教授签署合作备忘录。
滕锦光教授表示:「在促进全民健康方面,理大一直不遗馀力推动医疗创新和培育人才,早前更就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向特区政府提交全面且创新的建议书。凭藉理大在医疗科技丶工程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坚实基础,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在未来人工智能驱动医学及健康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新一代医疗人才和未来领袖,而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助拓展及巩固理大在医学丶健康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独特优势。」
Michael Snyder教授亦分享了史丹福大学在推动老龄化研究的成果,如何提升大众的生活质素,促进健康老龄化。
老龄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丶糖尿病丶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主要成因。然而,每个人的老化情况不一,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老龄心化模式和轨迹,称为「衰老类型」。由於现有的老龄化研究只聚焦於部分生物标记及衰老类型,因此未能全面地揭示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透过是次合作,理大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将共同开展,针对亚洲群体的深度多组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并聚焦老龄化机制及个体差异的综合分析。研究中心将结合视网膜成像和电子健康纪录,对现有衰老队列进行纵向多组学分析,包括基因组学丶蛋白质组学丶代谢物组学和脂类组学分析。双方亦会联手开发实时健康监测平台和预测衰老相关疾病的演算法,并为两校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员提供交流机会。
在过去半个世纪,理大培养了逾五万名专职医疗人才,包括护士丶物理治疗师丶视光师丶放射治疗师等,在推动香港医疗发展上扮演重要角色。理大拥有逾1,300名医疗相关教研人员和超过90间相关实验室及教研设施,藉发挥医工结合的优势,推动医疗及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除了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合作外,理大亦与全球及中国内地多间大学及医院建立合作夥伴关系,积极争取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以满足香港及大湾区的医疗需求。
***完***
详情查询
廖嘉泳女士
公共事务主任
- 2766 6375
- hannah-kw.liu@polyu.edu.hk
详情查询
萧郁鹏先生
公共事务高级经理
- 2766 5096
- edmond.siu@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