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新闻稿

C0128

理大十六位学者获选为「2024年度全球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十六位*学者获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评选为「2024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4),印证大学的科研及学术成就备受国际认可,并在不同领域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此项殊荣旨在表扬在各自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他们在过去11年间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在其学术范畴和出版年份内的被引用次数均高踞全球首1% 。本年共有6,636名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不同领域的学者获选。 理大一直致力培育科研人才,推动创新创业及科研成果转化。大学今年共有355名学者跻身史丹福大学全球首 2% 科学家排行榜,上榜人数在本港院校中排名第三。大学亦积极聘请海外知名学者加盟,包括透过特区政府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聘用了13名国际知名学者,领导多个创新科研项目。 获评为「2024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的理大学者如下(按英文姓氏排列): 范畴 姓名 所属学院/学系及职衔 跨領域 柴扬教授 理学院副院长(科研)、应用物理学系教授 张绰芝博士 护理学院助理教授 黄海涛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教授 李刚教授 鍾士元爵士可再生能源教授、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罗健平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沈岐平教授 协理副校长(环球合作)、建築及房地产学系讲座教授 王钻开教授 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郭氏集团仿生工程教授、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吴韬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严锋教授 应用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张曉博士 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工程学 严晋跃教授 建築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张磊教授 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 化学 黄勃龙博士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 计算机科学 陈家进教授 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暫任系主任及讲座教授 *十六位获选学者中包括两位前理大学者 #首要机构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完***

2024年12月2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首演原创音乐剧《时空「理」程》 回溯大学辉煌历史 前瞻光辉未来

为庆祝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正名30周年,理大昨日(11月28日)起,一连三天假校园赛马会综艺馆举行原创音乐剧《时空「理」程》。音乐剧汇聚专业演员及36名理大学生丶教职员和校友倾力演出,透过歌声丶舞蹈和戏剧,呈现理大的历史丶愿景以及许多振奋人心的故事,展示大学在航天技术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近700名嘉宾及理大成员共聚首场公演,见证理大发展。 音乐剧由大学及「理大艺术家联盟」(联盟)合作呈献,更邀得联盟召集人丶理大院士及2020/2021年度驻校艺术家汪明荃博士策划,亲自参与演员遴选丶剧本编写丶制作及排练等,身体力行参与文化推广和传承工作。 汪明荃博士表示:「我很高兴以理大艺术家联盟召集人身份,参与音乐剧的筹备工作,以艺术手法呈现理大故事,意义重大。理大师生校友热情投入排练和演出,我相信《时空「理」程》不但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带领观众重新认识理大的蜕变和成就。再次祝贺理大正名30周年,继续推动学术丶科研和艺术文化发展。」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积极推广艺术与文化,通过举办各类艺文活动,提升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和校友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我特别感谢汪博士的带领丶多位着名艺术家及团体的支持,以及参与表演的学生丶教职员和校友,他们以热情和努力传递理大的故事,为观众呈献精彩的演出。」 《时空「理」程》音乐剧获多位艺术家及团队支持,包括联盟成员丶理大院士丶2022/2023年度驻校艺术家及理大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指挥梁建枫先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筹备工作丶2023/2024年度驻校艺术家及理大合唱团指挥谭天乐先生担任音乐剧的作曲兼音乐总监丶本地着名音乐剧团「演戏家族」落力参与音乐剧的联合制作,而专业演员杨立门先生和谭伟权先生亦联同理大学生丶教职员和校友,为理大编写灿烂一章。 更多有关理大原创音乐剧《时空「理」程》的详情,请浏览: https://www.polyu.edu.hk/cpeo/promotion-of-culture-on-campus/event/2024/11-november/2024112830_polyu-musical/?sc_lang=tc ***完***

2024年11月29日

活动 文化及设施推广处

Photo1

理大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國際論壇 匯聚學者專家探討人工智能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及機遇

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办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为题的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论坛今天举行。活动云集全球超过10个国家及地区近40位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思想领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院校之间的合作机会,携手应对全球挑战,迎接机遇。 活动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署理教育局局长施俊辉博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雷添良先生、泰晤士高等教育亚太区总裁Simone Dilena女士,以及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 施俊辉博士致辞时表示:「政府致力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框架。随着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的成立,政府旨在推进香港的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扩大衔接连贯,制订政策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香港亦与世界各地高等教育院校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进行人工智能研究。香港具有促进创新和研究的优良学术环境,同时受惠于内地的大力支持,是学习人工智能或开展相关事业的理想地点。」 雷添良先生致辞时表示:「革命性的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界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有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模式。为抓紧新时代的机遇,我们是时候携手合作,促进高等教育迈步向前,并造福广大社群。我有信心,今天的论坛不单将引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路向,也将塑造未来学习的型态。就此,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主要措施之一,乃设立科教创新基金,支持大学合作项目应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各方在共同目标下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发挥团结一致的精神,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 Simone Dilena女士表示:「人工智能虽然已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有好一段时间并未引起广泛注目,随着过去两年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已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格局。今天举行的论坛汇聚全球高等教育界领袖,通过这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把人工智能所带来态度和概念的转变,带进全新错综复杂的发展局面。」 滕锦光教授表示:「今天举行的论坛恰逢其时,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影响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作为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理大将培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引领者作为首要任务,而且是全球首家将人工智能纳入本科生必修课的大学。今年较早时间,理大已成立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系,明年将成立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以巩固其在新兴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为国家的创科发展作出贡献。」 上午举行的两场「学界领袖对谈」邀得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高等院校的校长及管理层成员,就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领导力;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促进创新与共融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与会学界领袖就如何有效地把人工智能融合到教学和研究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包括协助来自弱势社群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在平衡人工智能的潜在机遇和伦理风险之下,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学术政策和课程提供建议,其间更强调加强学界和业界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人工智能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性。 学界领袖对谈环节邀得来自香港、内地及海外高等院校的校长及管理层成员,就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领导力、如何善用人工智能,以促进创新与共融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四场小组讨论环节则由多位本地和海外学界及业界领袖主讲,围绕人工智能对推动教学、研究、创新创业和造福社会的关键作用,分享真知灼见。与会讲者强调,高等教育机构应制定长远策略,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审视各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的制定、监管和策略,建议促进官产学研合作,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以应对全球挑战;与此同时,更提出在大学建立创新创业文化推动科技发展,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并分享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席间更讨论了高等教育机构如何与业界、非牟利机构及本地小区合作,运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响应边缘社群人士的特殊需求。     小组讨论环节由学界及业界领袖主讲,就人工智能对推动教学、研究、创新创业和造福社会的重要性,分享真知灼见。 随着近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大模型的开发和部署,高等教育机构将在构建可持续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扮演重要的角色。三位知名人工智能学者,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及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教授及理大电子计算学系教授杨红霞教授,以「迈向大模型时代: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为题进行专家对谈,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现况、发展潜力和挑战,探讨其蓬勃发展如何为全球带来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以及国际关系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三位知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包括香港科技大学的郭毅可教授、清华大学张亚勤博士及理大杨红霞教授,探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会场更设有教育与创新科技展览,展示多个由理大学者领导的科研项目,以及提升教与学质素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软件,充分展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如何丰富学习体验和促进科研成果。展出的项目包括运用边缘人工智能技术的食物质量检测系统、管道缺陷检测机械人、「最后一厘米」无人机包裹递送方案、人工智能辅助时装设计的项目,以及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辅导平台等。 理大亦安排与会嘉宾参观校内多个先进教学设施和顶尖研究中心,包括为教学和研究带来崭新可能性的全球首个六面CAVE 平台大型延展实境混合教室「混合沉浸式虚拟环境」(HiVE)、航空服务研究中心,以及多次参与国家及国际深空探测任务的深空探测研究中心等。   ***完***

2024年11月29日

活动 大學策劃處

Photo 1

理大逾千嘉宾丶师生及校友出席校庆升旗礼暨中华文化节「严复思想与中华文化现代化」主题活动开幕典礼

为庆祝正名大学三十周年,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於校园举办校庆升旗仪式,并为中华文化节重头活动之一的「严复思想与中华文化现代化」国际高端论坛丶展览及公开讲座主持开幕典礼,成功吸引逾千名理大成员丶政商界翘楚及嘉宾出席。 「严复思想与中华文化现代化」系列活动由理大主办,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丶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及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方建明先生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先生担任主礼嘉宾,并联同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丶校长滕锦光教授丶理大中华文化节主席兼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及理大中华文化节副主席兼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以及协办机构代表包括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平先生及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代表王岗峰教授,一同主持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主题围绕「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先生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中,推动启蒙教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贡献,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突破精神。 林大辉博士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理大致力推动中华文化,希望藉此培育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热爱国家和民族。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不但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也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严复先生启发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汲取各方智慧,持续创新,以促进国家富强和进步。」 黄平先生致辞时表示:「是次活动意在通过展示内容丰富的严复事迹展览,深入探讨严复思想对中华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以增进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并强化他们的民族及国家认同感。」 严复先生是清末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丶翻译家和教育家,亦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是次活动旨在弘扬严复先生「爱国自强,勇於创新,敢於挑战,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突破框限」的精神,激励大学生敢於突破传统。 由今天起至12月12日将举行一连串精彩活动,亮点活动之一的「严复思想与中华文化现代化」国际高端论坛邀得来自本地丶内地及海外18间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德国海德堡大学丶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丶日本关西大学丶日本新舄国际情报大学丶清华大学丶北京大学丶北京师范大学丶中国社会科学院丶复旦大学丶南京大学丶厦门大学丶福建师范大学等,共23名严复研究权威专家和学者,深入探讨严复先生的爱国思想在当代中华文化建设的价值。 设於理大赛马会创新楼的展览则以不同形式展示严复先生的着作文献丶照片和生平事迹,探讨其对现代中国自强丶改革精神的影响。场内亦设有互动多媒体展示,结合当代艺术影音丶纪录片及人工智能虚拟技术,让参加者与虚拟严复先生对话,藉此理解严复思想的精髓。另外,理大将举办三场学术讲座,邀请内地及台湾大学专家,由浅入深探讨严复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举办展览导赏,由理大学生带领的严复书法体验工作坊,加强参加者的互动交流,激发深度思考和讨论。 展览设互动多媒体展示,结合当代艺术影音丶纪录片及人工智能虚拟技术,让参加者与虚拟严复先生对话,更易理解严复思想的精髓。系统由理大设计学院副院长(环球与企业事务)杜本麟教授及其团队利用最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构建。 「严复思想与中华文化现代化」国际高端论坛邀得来自本地丶内地及海外18间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的严复研究权威专家和学者,深入探讨严复先生的爱国思想在当代中华文化建设的价值。 理大自今年三月展开「理大中华文化节」,以不同艺术主题和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升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欣赏。主题涵盖陶胎漆器技艺丶刺绣丶染缬丶中乐丶中华经典诵读等,并邀得学者丶专家和艺术家,通过展览丶讲座及工作坊等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中华文化节凝聚了师生丶校友和各界友好,让大家都有机会沉浸於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培养更深厚的文化欣赏能力。 逾千理大成员及嘉宾出席校庆升旗礼 理大今天早上亦於校园举行升旗仪式,庆祝正名大学三十周年。方建明先生丶施俊辉先生丶林大辉博士丶滕锦光教授丶校董会副主席李国祥医生丶大学司库方蕴萱女士丶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锺志平博士丶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大紫荆勋贤丶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联同第十四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丶立法会议员丶商会社团代表丶理大校董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丶理大管理层丶大学院士丶杰出校友丶理大基金成员丶理大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逾千名嘉宾丶师生和校友出席,共贺校庆。 为庆祝正名大学三十周年,理大於校园举办校庆升旗仪式。 方建明先生(前排右九)丶施俊辉先生(前排左七)丶林大辉博士(前排左九)丶滕锦光教授(前排左八)丶李国祥医生(前排右八)丶校董会大学司库方蕴萱女士(前排左六)丶锺志平博士(前排左五)丶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大紫荆勋贤 (前排右七)丶卢丽华博士(前排右六),联同第十四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丶立法会议员丶商会社团代表丶理大校董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丶理大管理层丶大学院士丶杰出校友丶理大基金成员丶理大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逾千名嘉宾丶师生和校友出席,共贺校庆。 有关理大中华文化节活动最新资讯,请浏览网站,或按此下载精选展品详情及相片。   ***完***

2024年11月25日

活动 人文学院

Photo

理大欢迎特区政府发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欢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表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发展纲要》),为河套香港园区订下全面的发展方略,并提出多项创新便利措施,促进港深两地创科人才和资源交流,这将有助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创科枢纽,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并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大一直致力培育创科人才,并与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创科平台、公营机构、企业及工商界广泛合作,推动创新创业及科研成果转化,将与特区政府及相关持份者紧密合作,配合香港园区的发展。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发展纲要》阐明香港园区的发展方略,研究试行专属的创新便利措施,以促进港深两地园区间人员、物资、资金和数据流通,把河套合作区打造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理大对此深表认同和支持。跨境便捷和高效流动是河套合作区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这有助把港深两地的优势释放出来;若政策可行,未来更可以逐步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理大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并拥有优越的科研设施及实验室,其中包括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四所中科院与理大联合实验室,以及逾30个大学研究中心,针对崭新而具备优势的科研领域,涵盖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等领域。2022年,理大更成立了大湾区规模最大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辖下共设有19所研究院及研究中心。理大亦在两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下设立了三所研究中心,最近更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成立了八所赛马会创科实验室。 理大亦助力香港壮大科研人才库,目前全校共有逾7,000名教职员、研究人员及博士研究生,大学亦积极聘请海外知名学者加盟,其中包括透过特区政府的「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聘用了13名国际知名学者领导多个创新科研项目。理大今年共有355名学者跻身史丹福大学全球首 2% 科学家排行榜,上榜人数在本港院校中排名第三。 此外,理大的PolyVentures创业生态系统为矢志创业的理大学生、校友和学术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至今已培养出逾500 家初创企业及逾 7,600 名创业家。最近,理大与八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策略伙伴联盟,携手培育创科创业领导人才,协助初创企业孵化和加速成长。理大亦在内地多个主要城市成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借助内地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并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   ***完***  

2024年11月21日

其他 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C0149

理大于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学科科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9位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与施密特科学研究员项目(Schmidt Science Fellows)最新公布的首届跨学科科学排名中取得佳绩,位列全球第29位,印证大学在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与跨学科研究上的投入和贡献。 排名涵盖全球92个国家及地区共749所大学,以11项指标分析各大学在研究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其投入、过程及产出三个阶段的表现。其中,理大于研究投入方面表现出色,肯定了大学积极投放资源及拨款支持跨学科科研项目的努力。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我们欣悉理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学科科学排名中创出佳绩,反映大学在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与跨学科研究的成果备受国际认可。理大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以具特色的全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育人才,通过需求驱动的科研造福社会。未来,大学将继续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追求卓越,加强与全球各地伙伴的联系与合作,以期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为促进跨学科创新,大学早前成立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积极探索具影响力的解决方案,响应全球当前面对的各种挑战。PAIR辖下设有19所研究院和研究中心,致力推动在人工智能、碳中和、深空探测、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前瞻领域的跨学科协作研究。 有关泰晤士跨学科科学排名的详情,请浏览: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interdisciplinary-science-rankings   ***完***

2024年11月21日

成就 大学策划处

Photo 1

理大举办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 正式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助力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于校园举行「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汇聚航天航空技术和创新领域的政商领袖、研究人员和业界人士,在各个专题分组论坛上分别聚焦深空探测、火箭和卫星技术、新太空经济、低空经济、初创机遇等重要议题,共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探讨创新航天方案,吸引近千名全球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与,超过50位讲者分享他们对航天航空科技的真知灼见与研究成果。 开幕典礼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女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国际宇航联盟执行总监 Dr Christian FEICHTINGER、中国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综合管理部部长李婷婷女士、立法会议员李浩然议员、邱达根议员、洪雯议员、尚海龙议员、黄锦辉议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先生,以及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为活动揭开序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教授,以及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总监Ms Aarti HOLLA-MAINI亦通过视频致辞祝贺峰会顺利举行。 滕锦光教授致欢迎辞时表示:「理大致力于促进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去年,理大成为香港首个加入国际宇航联盟的高等教育机构,该联盟拥有来自全球77个国家、超过500家领先企业会员。上月,理大科研团队也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国际宇航大会展示了七项前沿研究项目。理大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7位,并以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为定位,将继续运用我们在科学、工程和研究方面的实力,为航天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高峰会下午的五个专题分组论坛,分别以「探索企业家如何利用科研成果把握太空经济机遇」、「香港低空经济发展」、「工程—低轨道卫星和火箭」、「太空探索:科技与科学」及「太空商业化」为主题,促进与会者就技术创新及发展、行业趋势及应用等范畴交流意见。 专题分组论坛另一亮点为理大与两个业界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太空商业化」论坛,理大与创星汇(香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太空科技的发展,并将合作创立一个「航天产业发展加速器」,为新太空经济及相关产业培育未来人才。 推动低空经济人才培育、学术研究和技术转移 在「香港低空经济发展」论坛,理大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就促进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和技术转移开展合作。同场,理大举办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邀请到立法会议员兼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会长葛佩帆议员、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副会长、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及荣誉会长邓淑明博士主礼。 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举行成立仪式,理大亦已开设低空经济硕士课程,将于2025年9月开课。 赵汝恒教授致辞时指:「低空经济正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之一,理大积极支持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的发展,包括城市景观中的无人机包裹递送和无人机运输系统。在人才培训方面,理大亦将于2025年9月开办低空经济硕士课程,独特的跨学科课程兼顾技术研究及商业营运,教学内容涵盖航空硬件方面的飞机设计,至民航软件方面,包括空域管理、航道规划、货物以及人流运输,全面培育低空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 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汇集来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土地测量及信息学系、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物流及航运学系的专家学者,专注于两个关键领域:基础设施部署与低空空域营运,以及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开发。第一个领域旨在有效设计和管理低空空域,确保其安全高效的使用。第二个领域则聚焦于开发先进技术,确保飞行器能够在低空空域中,即使在挑战性的情况下,也能安全飞行。研究中心目前已展开研究低空空中交通管理、利用无人机运输货物等项目。透过应用研究,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将提出针对在香港使用无人机的操作守则,并联同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修改或制定新法规的政策建议。 「工程—低轨道卫星和火箭」论坛邀请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斌先生到场分享。  理大深空探测中心及土地测量及信息学系合办「太空探索:科技与科学」论坛。 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展现理大在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科研实力和优势,理大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与高等教育界、研究机构和业界伙伴紧密合作,以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为社会带来有价值的创新。   ***完***

2024年11月19日

活动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Photo 5_combined

理大表扬四位杰出校友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颁发「2024年杰出理大校友奖」予四位优秀毕业生,以表扬他们在所属行业的出色表现,以及对母校和社会的贡献,是理大为香港丶国家及世界培育领袖的最佳例证。 「杰出理大校友奖」旨在表彰理大及其前身院校的模范毕业生,包括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丶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和香港理工学院的校友。 「2024年杰出理大校友奖」获奖者分别为(按英文姓氏排序): 蒋东强先生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沈鹏博士 北京水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施伟斌先生 英达公路再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 姚柏良议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旅游界)丶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者简历请参阅附件) 大学奖项的评选委员会主席为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GBS,JP。当然成员包括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BBS,JP,以及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长卢丽华博士,MH。其他成员包括理大校董会成员李锦雄工程师丶理大大学顾问委员会荣誉主席锺志平博士,GBS,JP丶杰出理大校友协会会长谭伟豪博士丶工程师,JP,以及理大校友会联会会长游国辉工程师。 「杰出理大校友奖」於1996年首次举办,至今共有109位获奖者,以嘉许他们对所属界别的卓有建树,以及积极为母校和社会作出贡献。 颁奖典礼将於 2024年12月16日举行。   *** 完 ***

2024年11月19日

活动 校友事务处

Photo 1

理大中华文化节「2024年港澳和内地高校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交流展演」圆满举行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积极传承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日前(11月16日)於蒋震剧院成功举办「2024年港澳和内地高校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交流展演」。来自港澳及内地逾40位大学生,透过朗诵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展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活动旨在提升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欣赏水平,并推广朗诵艺术和中华文化。 是次活动是贯穿全年的「理大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理大丶江苏师范大学及澳门大学联合主办,香港大专普通话朗诵社协办,并获国家教育部「港澳与内地大中小学师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支持。理大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丶江苏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丶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杨亦鸣教授丶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及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联同一众嘉宾为活动揭开序幕。 黄国贤教授致辞时表示:「理大一直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荟萃各界优秀学者,培育多方人才,贡献香港丶报效祖国。理大去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推广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和研究。透过是次交流展演,与江苏师范大学丶澳门大学,以及香港大专普通话朗诵社合作,凝聚师生丶校友和各界友好,让大家沉浸於优秀的中华艺术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此外,理大亦邀请江苏师范大学的师生主持「语言文字艺术工作坊」,让参加者体验经典诗文丶戏剧丶手语丶汉服及书法等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中华文化。 有关理大中华文化节的最新资讯,请浏览: https://www.polyu.edu.hk/tc/cpeo/chinese-culture-festival/ ***完***

2024年11月18日

活动 人文学院

cover

理大与蔚来汽车携手合作推动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及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 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上周五(11 月8 日)于上海蔚来汽车国际业务总部及全球量产车研发中心进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先生见证下,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材料与器件中心实验室副主任郑子剑教授及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先生代表双方签署。 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科技研发与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理大及蔚来汽车的科研人员将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应用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的基础研究,积极开展联合研发,以加快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郑子剑教授表示:「理大一直以来致力于让我们的科研成果与内地的产业链及市场紧密结合,共同造福社会。此次与蔚来汽车的合作将促进我们的成果转化,助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曾士哲先生表示:「蔚来一直保持着对全球最前沿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探索,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和更美好的未来。此次与理大的合作,让我们校企联动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由郑子剑教授团队领导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下一代动力储能电池复合集流体的中试与量产」于今年五月成功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首届「产学研1+ 计划」的资助,重点开发一款超轻、超薄、柔性且强韧的导电复合薄膜,可应用于商用锂离子电池及未来固态锂电池中的集流体,以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完***

2024年11月18日

活动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