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cover

理大三位科学家获选国家重点项目 五十二名年轻学者科研项目获认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卓越成绩,三个项目获选为「重点项目」,八项获选为「面上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两位年青科学家推动的研究项目获选。另外,理大 50 名学者获嘉许「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理大的科学家和年轻创新者一直竭诚追求创新及推动科研进步,获奖人数和项目再创新高,印证理大积极培育科研人才的努力及成果。理大以拥有一流的科研精英为荣,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为香港和国家的科技、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学者。理大三项获选的项目为:测绘及地理信息学讲座教授丁晓利教授带领的项目「基于时序 PolInSAR 技术的地下水管道探漏研究」;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王钻开教授带领的项目「极端高温环境流动沸腾技术的基础科学问题及关键材料研究」;及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许昭教授带领的项目「复杂时空耦合下低碳化智能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流交易机制、交互模型与决策算法研究」。三项研究共获人民币 618 万元资助金额。这些科研学者都具丰富和承担研究课题的经验,以及深厚的学术专业知识。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表示:「很高兴理大团队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佳绩,我们的科研实力获得肯定,实在值得自豪。大学将继续致力培育新一代科研学者,成就具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动香港和大湾区的创新科技发展。」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青),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开展创新研究,迈向世界科技前沿。每人可获人民币 200 万元资助金额,在香港作研究经费,为期三年。 理大的优秀学者连年获选,本年度获选优青的分别为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黄鑫炎博士,及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冷凯博士。 黄鑫炎博士入选优青的研究项目主题为「阴燃林火」。森林中植物腐殖质与有机泥炭土的阴燃是地球上尺度最大的燃烧与火灾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跨国界的雾霾,并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本项交叉科学的研究将结合燃烧学、安全科学、生态学和地球科学,探索如何防控大规模阴燃林火。研究将为减少由阴燃林火产生的雾霾和碳排放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缓解阴燃林火的危害,助力中国成为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冷凯博士入选优青的研究项目主题为「分子厚度杂化钙钛矿与新型器件」。分子厚度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被定义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柔性和有趣的光电性能。通过外部刺激调整这些材料的回应能力使其在未来智慧化和集成化光电器件及基础物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冷博士围绕此前沿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基础工作,并将持续专注于此领域大规模制备与新型器件的研究。 理大年青科学家的卓越科研实力备受肯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取得卓越成绩,合共有 50 名年轻学者获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获奖学者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建设及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医疗及社会科学院、理学院、时装及纺织学院、及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当中 13 名获奖学者的项目经由深圳研究院拓展研究。 深圳研究院作为理大在深圳的延伸,设有多个实验室及科研平台,致力推广科研应用。   ***完***

2023年9月15日

成就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p1

理大研发液态金属微电极 具柔软、透气、可拉伸优点 可用于植入式生物电子装置

植入式生物电子装置可以紧贴皮肤,甚至是放入人体,相信将在未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医疗科技,甚或是新兴的扩增实境技术。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独特的微电极,能适用于上述用途。此研究成果已于国际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 不同于传统电子产品,可穿戴或植入式电子装置的用料需要整合一系列特定性能,例如必须能拉伸自如和柔软透气,放置于人体后不会令使用者感到不适或受伤。与此同时,生物电子装置就如日常家居设备一样,仍然需要依赖具备高导电性且可以印上微细电路图案的电极。 由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软材料及器件讲座教授郑子剑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来自理大时装及纺织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和潘乐陶慈善基金智能能源研究院,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心脑血管健康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克服多项技术限制,研发出一种能应用于植入式生物电子装置的电极,其特点是具前所未有的柔软度、可拉伸性和可渗透性,在可穿戴科技领域创新猷。 此技术的关键步骤,是将一种纤维聚合物以静电纺丝的方法,放到银质微型电路图案上,从而产生液态金属微电极(简称μLME),可以以超高密度进行电路图案化,达至每平方厘米多达75,500个电极,比过往的技术多出数千倍。这些μLME具有长期生物兼容性,人体皮肤能舒适地穿戴,更已证明可用作监测动物大脑的特定应用。 过去,生物兼容的电子装置均在多孔弹性体上制造,但其多孔而粗糙的基质限制了电路图案的分辨率,因而难以提高电极密度。研究团队成功突破此瓶颈,透过光刻技术把电子线路放在纤维聚合物基质上,实现了像薄纸般柔软,能在大应变下高度导电,以及具备长期生物兼容性的μLME。 用作μLME的导电组成部分的共晶镓铟(EGaIn)是一种具有低熔点温度、能在极端应变下保持导电性,同时柔软且高度生物兼容的液态金属合金。制造过程中,以EGaIn制成的电路图案会放在一片经静电纺丝而成的可渗透「纤维垫」上,该垫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此制法形成了柔软而可拉伸的电子装置,可供舒适地穿戴和植入。相对采用不渗透基质时仅能转移部份电极微电路图案,郑教授的团队于2021年首次开发这种超弹性纤维垫概念,用于新开发的μLME中,保证了来自银模板的电极微电路图案能以光刻完全转移。 μLME柔软、可渗透液体和气体,并且拉伸自如,在高应变下反复拉放后,其电阻只轻微上升。以μLME制成的电子贴在紧贴人体皮肤时,经按压后只会留下微量甚或完全没有残留物。可穿戴电子装置本身具有庞大市场潜力,应用范围涵盖生理监测、医疗诊断和互动技术,而此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加强其发展可能性。 为了验证μLME的柔软度和可拉伸性能使其成为植入神经接口以进行大脑监测的理想选择,团队亦合成了具有小电极直径和高信道密度的μLME数组,用作充当老鼠大脑中的皮层电图信号接收器。μLME具有与脑组织相似的机械性能,能紧贴皮质表面,准确记录神经信号。当沉睡中的老鼠发出非快速眼动睡眠时的典型可识别脑电波时, μLME数组即能精确检测到老鼠回应施加在身体不同部位电刺激而产生的体感诱发电位。 郑教授同时是理大智能可穿戴系统研究院副院长及潘乐陶慈善基金智慧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他表示:「透过结合光刻技术和柔软、可渗透的SBS纤维垫,成就了解像度和生物兼容性均前所未见的μLME微电极,克服了旧有生物电子装置生产方法的技术限制,相信可推动医疗和扩增实境等领域的发展。 」 本研究项目获研资局「高级研究学者计划」、理大、香港城市大学、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委员会和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资助,团队期望透过提高刻印μLME图案的解像度,在未来进一步推广此项发明。 ***完***

2023年9月11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

1a

香港理工大学于晋江市正式落地首个技术创新研究院并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晋江市人民政府于 9 月 2 日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双方共建的「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正式落地晋江,是推动闽港深化合作的重大成果,亦是校地双方携手共创未来迈出的关键一步。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先生、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先生、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刘良辉先生、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吴伟平先生、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黄舒先生、泉州市秘书长周小华先生、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先生、泉州市副市长苏耿聪先生、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先生、理大专家代表、泉州和晋江各级有关领导及当地龙头企业代表等 200 多人出席活动。 作为理大走出大湾区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将以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各种不同形式,整合境内外优势创新资源,重点聚焦纺织科技、创新食品、微电子、科创政策等领域,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打造成为面向未来、接轨世界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林大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晋江市是中国品牌之都,科技、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有高水平发展,作为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理大将会以晋江为起点,助力晋江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纺织、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及绿色科技等领域,加强技术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晋江、泉州及福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贡献力量。 滕锦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第一次到晋江,走访了很多企业,深深感受到「高质量、创品牌」是晋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突出的特点。理大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独具优势,不仅要争创世界一流科研工作,更希望科研工作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晋江扎实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理大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和应用场景,相信理大也可以成为推动晋江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张文贤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衷心希望校地双方通过研究院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携手打造闽港校地合作新典范。晋江市委市政府将倍加珍惜合作机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与理大一同聚焦实业、矢志创新,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让「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精神在晋江绽放新时代的耀眼光芒。 活动当天,双方除了举行简单而隆重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外,还安排了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针对纺织科技、创新食品、微电子、科创政策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宣讲,向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介绍落地晋江后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规划。 自今年年初内地与香港通关后,晋江市人民政府初次访问理大,此后校地联系密切、互动频繁,到研究院正式落地,历时只有短短半年,体现了双方对合作高度重视与办事的效率。理大期望透过研究院与晋江当地企业作深度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的研究与转化,立足晋江、面向泉州、辐射全省,加强闽港两地产学研合作,打造闽港校地合作新典范,培养具备创新科技知识和全球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   *** 完 ***

2023年9月5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圆满举行 培育中学生成为科研人才

政府近年致力建设智慧香港,推进创科未来发展。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素来重视青少年的全人发展,致力培育新一代创科人才,以应对社会的急速发展。为提升中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理大成功举办第三届「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计划)。今年获取录参与计划的学生人数及专题研究项目均创历届新高,共有 136 名高中生在约 80 名来自理大不同学院及学系的学者亲身指导下,探索不同领域的专题研究。 今年计划共有 42 个专题研究项目,除了涵盖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及元宇宙等范畴外,还包括康复治疗、生物医学、酒店及旅游、护理学、语文、工商管理、时装与设计,以及各类工程学等不同领域。在理大学者指导下,学生在四个月内进行不同领域的专题研究,由研究设计、采集数据、分析及报告等过程均亲自参与,亦有机会参观理大多个实验室和教学设施,并透过与所属项目的导师紧密交流,增进对研究项目的理解,以及研究所需的知识和技巧。学生不但可以了解理大多元的本科课程之外,亦能扩阔眼界,为未来升学选科和就业作好准备。 理大副校长(学生及环球事务)杨立伟教授表示:「理大持续优化教学模式,并透过不同计划激发青少年的潜能和创新思维,使他们积极装备自己、实践抱负及迎接未来挑战。『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自 2021 年推出以来,共取录 340 位来自 83 所本地及国际学校的高中学生,参与逾 110 个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备受国际学术机构认可,包括连续三年有参与计划的学生获接纳于国际学术会议进行报告,当中部分学生更荣获奖项,整体成果令人鼓舞。我们期望在理大学者指导下,参与计划的高中生能尽早培养对科研的兴趣,从研究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掌握新技能,并借着与不同学校的高中生合作,推动知识交流,成为新一代科研人才。」 在理大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黄鑫炎博士及其团队指导下,来自西岛中学的学生以「应用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智慧消防」为题进行研究,成功研发一台能自主寻找火源,并将火源扑灭的智能机械人。同学分享研究得着时表示:「这个研究项目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实现智慧消防的概念,把寻觅火源和灭火的程序自动化,进一步保障前线消防人员的安全,希望研究成果能为相关产品的开发带来具启发性的参考。我一直对人工智能及工程相关学科感兴趣,参加计划令我大开眼界,助我确立未来的升学方向,并打算继续探索科研的乐趣。」 来自拔萃女书院及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两位同学,于计划期间进行名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建构元宇宙游戏」的小组研究,并在理大工程学院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高级专任导师邓育明博士工程师及其团队指导下,初尝建构元宇宙游戏。两位同学分享初次参与科研的得着:「元宇宙概念是近年的热门话题,具庞大发展潜力。我们透过计划对元宇宙概念进行文献研究及调查,从理大导师及团队身上学习到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为日后学习和进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尝试将意念实践,运用设计和 3D 绘图技巧创建互动的元宇宙环境,累积宝贵及难忘的学习体验,并加深对科研的兴趣。」 理大致力培养青少年对科研的兴趣,以培育新一代研究人员和创科人才,壮大本港人才库。除了鼓励中学生透过跨学科研习活动,汲取不同学习体验外,于理大就读的全日制本科生,亦有机会在理大学者指导下获得资助并开展自主研究项目。展望来年,理大将继续举办「青少年研究指导计划」,邀请更多学校及中学生参与这个丰富的学习体验,并于明年初开始接受报名,预计于四月至八月期间开展。是届照片、影片及详情请参阅计划网页: https://www.polyu.edu.hk/geo/prospective-students/undergraduate/local/junior-researcher-mentoring-programme/   ***完***

2023年9月4日

教与学 环球事务处

cover

理大发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文件》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及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心(RCMI)共同发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文件》(文件),建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特区政府)抓紧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蓬勃的消费市场和人才机遇,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与创新。 主要建议如下: 1. 加强香港中医药的科研生态圈 香港目前只有零碎的基金支持中医药研发,局限行业充分发展。理大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扩大中医药发展基金的资助范围,鼓励产学研交叉学科合作,为行业发展缔造有利和良好的环境。文件提出设立中医药研究平台基金,以提升综合医疗的应用。 文件提出香港特区政府建立循证中医药研究中心,与三所本地大学中医药学院及全球中医药医院合作,同时构建国际膳食补充剂和草药研究中心,由两者组成一个中央研究平台,加强验证中医药的功效和安全性,以促进大众健康。 2.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为推动优质岭南中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理大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加快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中成药审批互认机制,鼓励跨境研发合作,简化评审流程,促进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轨,逐步融入国际监管标准。 3. 中药保健产品商业化与创新 理大鼓励香港特区政府构建粤港澳交易及跨境合作区块链平台,连接不同界别,实现三地中医药项目电子签约、交易及追纵,同时加强推广中药保健产品及食品,以应对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长的需求。 4. 建设生物数字产品创新中心 理大促请香港特区政府支持行业数字化,并在中医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应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应对未来临床医护人员短缺和治疗的需求。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强调:「人才是创新的关键。理大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向大湾区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内地与香港的中医药医院提供财政支持,支持中医药人才联合培训计划,打造中医药专业人才高地,为大湾区的新兴机遇做好准备。」 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表示:「在产学研共同合作及香港特区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香港具备带领中医药迈向国际化的独特优势。理大将继续发挥交叉学科研究的专长,为中医治疗和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作出贡献。」 详尽报告请参阅(只提供英文版):https://polyu.me/3P2x0X7     ***完***

2023年9月4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

1

理大初创企业入选《福布斯亚洲》「2023 亚洲最值得关注 100 家企业」

三家由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培育及支持的初创企业,包括意领医疗有限公司、弗莱明医学实验有限公司及中慧医学成像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最近公布的《福布斯亚洲》「2023 亚洲最值得关注 100 家企业」。 本年度的《福布斯亚洲》「2023 亚洲最值得关注 100 家企业」聚焦亚洲区内,专门针对有待开发市场和崭新应用技术的小型公司和初创企业,涵盖 13 个国家及地区 11 个行业类别,包括生物及医疗科技、电子商贸和零售以及金融。入选该名单的 15 家香港初创企业包括上述三家由理大培育和支持的公司。 意领医疗及中慧医学均由理大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生物医学工程讲座教授、智龄研究院院长郑永平教授联合创立。成立于 2018 年的意领医疗专门研发高级医疗超声波成像设备。郑教授带领的理大研究团队将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诊断技术与实时超声波影像引导系统结合,开发出专门用于检测肝纤维化的解决方案,名为 Liverscan®。 Liverscan®是一款手掌大小的低成本、无线及轻巧便携的设备,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为患者作肝纤维化检测。意领科技已获得香港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及「理大科技领航基金」的支持,并成功从一位行业合作伙伴和多名私人投资者获得资金支持。目前,该设备正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多间著名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2024 及 2025 年分别在中国大陆和美国完成注册,并于 2026 年在全球推出。 郑教授表示:「我从事超声波技术研究已 30 多年,医用超声波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且能造福很多有需要的人。我在理大尝试过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包括顾问项目、专利授权及联合研究等,但最终我选择了在技术转移的道路上自己参与走多一程。因为这能让我们大学的发明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通过成立初创企业亦能为我的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虽然创业的过程充满挑战,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产品起步阶段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更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帮助我更好地规划下一步研发方向。我也很高兴我们选择的方向和理大成为创新型世界级大学的目标非常契合。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也明白到,当初创企业的发展进入相当成熟的阶段时,是需要交由具备丰富专业经验的行政总裁来营运,而这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成立于 2012 年的中慧医学,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郑教授及其理大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套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 Scolioscan® 医疗系统,应用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产生类似放射摄影的脊柱图像;该系统在评估脊柱侧弯,尤其是青少年脊柱侧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Scolioscan® 拥有 120 多项已申请或已获授的专利,能像 X 光一样准确地测量脊柱弯曲角度,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超声波脊柱侧弯评估系统。目前,Scolioscan® 已于澳洲、波斯尼亚、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泰国、罗马尼亚、中国内地、澳门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和诊所广泛使用,成功令全球逾 2 万名脊柱侧弯患者减低辐射的损害。中慧医学已于 2023 年 4 月完成近 4 千万港元的 Pre-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医药、AEF 大湾区创业基金(由戈壁大湾区管理)、理大创业投资基金及部分产业投资者。迄今,中慧医学已获得逾港币一亿元的资金。 弗莱明医学实验是一家由理大建设及房地产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香皓林博士联合创立,旨在研发轻巧易用的医用级机器外骨骼复健系统的理大学者领导初创企业。该系统透过侦测使用者的自主活动意识,提供切合实际所需的辅助力量,以增强关节运动能力。在康复训练中定期使用,能帮助中风患者重塑大脑运动神经网络,改善受损程度。弗莱明医学实验已透过「理大微型基金计划」获得资金推动发展。早前香博士获得理大 2023 年度「青年创新研究者奖」的嘉许,亦是本年度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铜奖得主之一。 香博士表示:「罹患中风后,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我们的发明旨在协助患者康复,并助他们恢复活动能力。在理大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全情投入创业的工作上,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为现实世界带来正面影响的应用方案。」 理大秉承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级大学,致力于推动创业和知识转移,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理大一直为学生、校友和教职员提供强大的支援,助他们开拓创新且具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并将尖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方案,以应对全球最逼切的挑战。多年来,理大已培育了逾 480 家初创企业,包括 60 间学术主导的初创企业、四家独角兽以及多家估值逾 1,000 万美元的初创企业。   ***完***

2023年8月31日

成就 知识转移及创业处

1b

理大举行迎新信息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昨日于校园举行迎新信息日,欢迎新生加入理大家庭,为校园生活做好准备。活动由学生事务处主办,今年以「Navigate Your Future」为主题,约 1,300 名学生在赛马会综艺馆或透过视像直播于环球学生荟及邻近演讲厅参与于上午举行的校长欢迎仪式。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致辞时表示,欢迎新生成为理大一份子:「理大致力为学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全面教育,并以独特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希望学生能够成为『明日领袖』,为香港、国家乃至全球作出贡献。」 2022 年「杰出理大青年校友创业成就奖」得奖者、GoGoX 联合创办人兼市场及广告部主管柯兴邦先生,以及学生代表亦与新生进行分享。此外,新生也欣赏到理大学生的舞蹈表演,和理大管弦乐团及理大合唱团献上的精彩演出。 为让新生更熟悉理大,迎新信息日亦设有迎新展览,约 60 个不同部门、学生团体及学会设立摊位,为同学介绍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和服务,吸引约 3,600 名学生参与。滕锦光教授亦有亲临展览,并到摊位支持同学。他又鼓励新生多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体验及参与校园活动,以扩阔视野。     ***完***

2023年8月31日

活动 学生事务处

1a

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光明区达成协议推动共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院),旨在促进港深两地在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交流。 理大是第一所与光明区达成策略共识的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双方期望透过共建研究院,结合两地的资源,开展全面高效的产学研合作。理大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研究资源,将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及人才汇聚港深,促进两地科研合作交流和创业机遇。 签约仪式于 8 月 28 日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举行。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副校长(教学)黄国贤教授及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教授,与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女士、光明区区长邱浩航先生及光明区统战部部长杨莉女士的见证下,由理大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和光明区常务副区长姚高科先生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滕校长表示,理大是一所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次落地的理大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将紧密结合深圳市和光明区的发展特点及规划布局,按照「湾区共创、协同发展」原则,集中大学优势科研力量,瞄准前沿科学问题,聚焦原始创新,以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为核心目标,配合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相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贡献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光明区表示,此次携手理大共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理大优势学科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迭加双方优势,在生命科学、高端制造等方向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高端平台,构筑集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的创新共同体。 合作重点还包括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鼓励及协助理大青年师生在深圳市光明区创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和创业培育基地。同时,培养具有创新动力和先进科技研发经验的未来行业领袖,为推进湾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的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透过研究院平台,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深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迈进大湾区高质量建设发展目标。   ***完***

2023年8月30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1

理大成立 「 赵元任语言科学奖 」 表扬杰出语言科学学者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宣布成立「赵元任语言科学奖」(奖项),旨在表扬在语言科学研究有卓越贡献的学者和研究者。奖项以有「现代中国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教授命名,赵教授是公认的杰出语言学家、诗人、作曲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其影响力遍及中国、亚洲以至全球各地。 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一众大学管理层,联同理大人文学院院长李平教授、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语言及认知科学讲座教授王士元教授,以及多位嘉宾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教授、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及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博士、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冰冰女士及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杰教授,一同主持奖项成立典礼。 典礼先由滕锦光教授致欢迎辞,并有王士元教授与众人一起缅怀赵元任教授、曾志朗教授等分享赵教授对其学术带来的启发,更由吴志华博士以赵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为主题发表演讲。 滕锦光教授表示:「理大及人文学院很荣幸能够秉承并推广赵教授留下的硕果,学院致力追求卓越的教育和研究,采用跨学科方法,揉合语言、历史、文化、传意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目标是成为全球语言科学教研中心,荟萃顶尖语言学家和语言科学家,以开拓知识及造福社会。我们相信奖项将会进一步推动语言及文化的互通。」 吴志华博士形容赵教授为融会古今、贯通中西、横跨文理的学者,并表示:「赵教授的科学知识帮助他获得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他的音乐知识帮助他获得了语言学研究的灵感。科学、语言和艺术三门学科的跨界结合促使他开拓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新天地。」 成立典礼的节目还包括由著名歌唱家莫华伦博士和王冰冰女士演唱赵元任教授谱曲的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及《海韵》,并特别安排两名理大学生朗读赵教授的文章《施氏食狮史》,象征对他的语言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承。场内亦设有书籍展览,向赵教授在语言科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致敬。 另外,曾志朗教授及多位学者亦透过影片分享赵教授对其学术和人生的启发,他们包括复旦大学陈忠敏教授、中央研究院李壬癸教授、南开大学石锋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周欣平博士,以及前理大中文及双语学系系主任张群显博士。 在典礼上,李平教授介绍了奖项的背景,同时公布提名细节和遴选过程。奖项将从 2024 年开始每两年一次颁发,设「终身成就奖」和「杰出青年学者奖」,分别表扬为语言科学研究和教育作出卓越贡献的资深学者和青年学者,候选人将由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遴选委员会选出。结果公布后,人文学院将举办颁奖典礼,颁发奖金予得奖者,并邀请他们担任杰出讲座系列的讲者。提名期由 2023 年 9 月 1 日开始。 理大人文学院作为奖项的主办单位,正迈向成为亚太地区以至全球语言科学的领导学院。凭借在言语治疗、健康传意和语言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优势,学院致力成为语言科学研究的中心,创造知识,造福社群。奖项正体现出理大积极推进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引领学者和学生在语言科学研究上继往开来,再创新猷。 有关奖项的详情,敬请阅览网站 www.polyu.edu.hk/fh/chao-prize,或以电邮查询chao.prize@polyu.edu.hk。   ***完***

2023年8月28日

活动 人文学院

4

理大获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支持 推动卫星导航及卫星通讯领域的发展及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香港航天)上月签署合作备忘录,致力探讨卫星导航通讯、卫星遥感及载荷研制上的合作机会,并加强双方在产学研方面的交流。在此合作架构下,香港航天向理大提供香港及大湾区的常规光学遥感与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以及近地轨道卫星载荷空间、载荷测试以及近地轨道卫星测控服务,用于理大进行相关研究及教育,以促进智慧城市、城市空中交通等先进概念和技术的发展。香港航天亦慷慨将一颗多光谱光学遥感卫星的命名权赠予理大,预计于 2024 年发射,是次捐赠的设备及数据总估值达二千万港元。 理大特此于昨日(8 月 23 日)举行感谢仪式,出席嘉宾包括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协理副校长(内地研究拓展)董澄教授、香港航天科技集团非执行董事叶中贤博士、副总裁兼技术总监胡明远博士,及来自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与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等一众涉猎卫星应用、测控、遥感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跨学科专家。 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指:「作为香港唯一一所参与国家太空探测项目的院校,理大在航天科技及卫星导航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理大很高兴能与香港航天科技集团携手并肩,缔结更长远和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香港航天的支持,定能鼓励理大团队在教育及科研领域上精益求精,培育更多航天专业人才,以科研创新响应社会需要,贡献国家。」 叶中贤博士表示:「本集团很高兴能与香港理工大学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关系,透过合作,可以为香港新工业及航天科技发展方面培育更多相关的人才。展望于未来的长期合作中,藉助香港理工大学广泛的科研人才培训及专家顾问团队,继续有效地完善人才供应链和产品设计及质量,从而推动本港于未来产业的转型及升级。」 理大多年来致力进行遥感相关的研究,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可协助众多与多光谱特征相关的遥感研究项目,包括碳中和研究、树木健康监测、土地覆盖分类、海水水质监测、城市地表特性研究等,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预计于明年发射的多光谱光学遥感卫星将能提供更多频密及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推进与环境相关的研究及应用。理大团队亦正研究利用香港航天的金紫荆星座低轨卫星实现导航增强服务,在未来的低轨卫星中搭载所开发的导航有效载荷。   *** 完 ***

2023年8月24日

活动 研究及创新事务处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