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Professor ZHENG Zijian leads the research team of PolyU’s 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to develop the highly flexible, high-energy Textile Lithium Battery

理大研发超柔软高效能织物锂电池配合可穿戴电子产品飊升需求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超柔软的高效能织物锂电池,能为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更稳定、耐用和安全的能源供应,其应用范畴广泛,发展潜力无远弗届,包括医疗健康监测、智能纺织品、智能手机、全球定位系统追踪、物联网部件等等。 理大创新的织物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逾450 Wh/L(瓦时/公升),柔软度极佳 — 可折迭弯曲至半径小于1 mm (毫米),兼且折迭超过1,000次,效能仍然保持不变。相比之下,现有的可弯曲锂电池只能弯曲至半径约25 mm,而且效能低得多,只达小于200Wh/L。织物锂电池轻巧、厚度小于0.5 mm,在充电/放电速率快,以及电池寿命长两方面,与传统锂电池不相伯仲。[有关理大织物锂电池及其他电池的效能比较,载于附件] 由理大纺织及服装学系团队研发的织物锂电池,今年四月于日内瓦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夺得金奖和两项特别优异奖。 带领研究团队的郑子剑教授表示:「可穿戴技术被视为继智能手机后,全球下一个重大市场商机。预期可穿戴产品的全球市场收入将以每年增长逾20%的速度跃进,至2024年达1000亿美元。[1] 所有可穿戴电子产品都需要可穿戴的能源供应,因此,我们研发的制造织物锂电池的创新技术,应用潜力至为广泛,能为无数新世代产品开拓前瞻性的应用方案,范畴遍及医疗护理、信息娱乐、体育、航空航天、时尚服饰、物联网、传感或定位追踪,以至任何超乎我们今天想象的用途。」 传统锂电池体积大而且重,难以应用于可穿戴产品,十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开发可弯曲的锂电池,大都集中研究使用金属箔作为电池的集流体。直至理大研发出织物锂电池,才出现突破,同时解决能量密度、柔软度、机械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团队采用理大专利的聚合物辅助金属沈积法(Polymer-Assisted Metal Deposition / PAMD)新技术,将高导电金属(铜Cu和镍Ni)均匀地沈积于经处理的织物上,制成导电织物,用作电池中的集流体,导电织物具有低薄层电阻[2] 和大比表面积[3] 的特质。之后,于导电织物添加正、负电极的活性材料,再加入隔膜与电解液,便能组装成织物锂电池。 团队进行的变形测试证明,织物锂电池具有极高的机械稳定性、耐用性和安全性,电池经反复对折、或以不同角度扭曲、或不规则地揉皱后,均无损其电压效能。弯曲测试证明,织物锂电池可以弯曲超过1,000次,效能仍然保持不变;连续锤击、剪削和钢针穿刺等安全测试亦证明,电池可为电子组件提供稳定电源,兼且不存在着火或爆裂的风险。 [ 注: 研究结果已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该期刊为全球最全面的跨学科科学期刊之一:- Chang et al. Flexible and stable high-energy lithium-sulfur full batteries with only 100% oversized lithium.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 4480. 「理大织物锂电池」影片(只具英文版本):- https://youtu.be/oGRW9SKmay8 ]   *****完***** [1] IDTechEx. ‘Wearable Technology 2018-2028: Markets, Players, Forecasts'.   https://www.idtechex.com/research/reports/wearable-technology-2018-2028-markets-players-forecasts-000606.asp?setlang=en ,2019年5月8日读取。  [2]「薄层电阻」(sheet resistance)是导电材料的重要特性,是材料的电荷传输能力的量化表达。薄层电阻越低,代表传输能力越快。 [3] 一般而言,用于装载正、负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surface area)越大,电池的稳定性越高、充电/放电速度会越高、而柔软度亦越好。 采用理大专利的PAMD技术,藉控制沈积时间,可以轻易控制导电纱线的厚度和薄层电阻。将导电纱线编织成3D导电织物,其装载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会比相同尺寸的2D金属箔大为增加。

2019年5月23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理学院

理大研发高效而优质的超精密抛光技术 适合为各种自由曲面进行抛光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研发了创新的多射流自由曲面的自适应抛光技术(多射流抛光技术),适合抛光各种自由曲面(即是没有对称轴的表面),包括各种高端产品如三维(3D)成像中的复眼透镜、汽车的平视显示镜头(HUD)、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AR&VR)头罩等的光学组件等,有助提高精密制造的抛光工序效率和精准度。这崭新优质的抛光技术能符合精密及快速抛光的严格要求,把高端产品如人工关节、航空业的涡轮叶片,以及其他形状复杂的组件抛光。理大在是项技术上的突破,能有助推进大湾区的高精密装备制造业发展。 这尖端技术是基于现有的射流式抛光技术(射流抛光技术)而研发,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抛光技术,利用由磨料混合水而制成的浆液,配合可调较的抛光速度和时间,将产品抛光至所需的质量。理大科研团队特别研发多射流喷嘴,配合自家开发的电脑程式系统,能将抛光工序自动化,并根据工件的形状、弧度和光滑度,自动调较每个喷嘴射出磨料水束的水压及喷射时间。这技术适用于抛光大部份没有对称轴的曲面的产品,包括一些具有复杂弯曲面和管状设计的物件。 多射流抛光技术与单射流抛光技术同样具备高精准度和适合抛光复杂弯曲表面的优点,在抛光过程中,不会引致工具损坏,工件的温度亦会保持恒温。然而,多射流抛光技术却突破了单射流抛光技术的限制,能更迅速地去除材料,提高抛光效率,尤其用于抛光较大尺寸的工件,透镜阵列表面和工件的内部表面。 经过验证,多射流抛光技术较射流抛光技术效率更高。实验显示,如采用单射流抛光技术,抛光一块镜片,大约需20分钟,抛光一块4乘4阵列的透镜便需要320分钟;但是,利用多射流抛光技术抛光同样数量镜片,由于设备能同步抛光16块镜片,所以只需20分钟便能全部完成;换言之,多射流抛光技术在这个实验中将现有方法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十六倍。 率领这创新研究的理大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志辉教授、工程师表示:「抛光物件,特别是一些没有对称轴的曲面工件,工序非常昂贵,既需时﹑又劳动密集﹑容易出错。由于现有射流抛光技术只有一支磨料水束,效率有限,所以只能处理较细小的工件。我们开发的多射流抛光技术则可应用于不同行业,如精密光学零部件和模具、航天、汽车、半导体及生物医学工程。这创新技术不但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成本低,又能保持成品的抛光质量。我们相信这技术能为先进制造业带来极大的好处。」 在成本方面,购买一台射流抛光的机器约需港币数百万元;但理大开发的多射流抛光技术设备,设计连生产只需传统设备三分之二的成本。此外,这崭新技术更能设计成植入式装置,附设在一般抛光机或机械臂上,可以进一步降低装置的成本。 这项创新技术早前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中夺得一项银奖和两项优异奖。 本项目的科研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这技术,希望开发可配置于三维立体打印机(3D printers)的组件,利用此技术提升三维立体打印复杂零件的后期处理效率。 有关技术可参照短片(只具英文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BM8NOUc_FE   *****完***** 关于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拥有逾八十年辉煌历史,是一所充满活力、具远大抱负与前瞻性愿景的大学。理大致力培育人才、拓展科研实力,矢志为香港、国家及世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提供最优质的全人教育,栽培敢于面对未来的世界公民和怀抱社会责任的领袖,开展富有深远影响的跨学科研究,并积极转移知识以创造价值,造福世界。透过建立策略伙伴关系和合作计划,我们落实教学及科研国际化,并与国家接轨。 理大以「启迪思维 • 成就未来」作为教研承诺。透过属下八个学院,理大目前开办一百六十多个课程、参与三千二百多项研究,并与超过六百六十家内地和海外院校携手推展不同类型的项目。理大逾四十万名校友遍布全球,现时就读学生人数达二万八千人。 理大网站:www.polyu.edu.hk

2019年5月7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工程学院

理大举办「2019 理大联招课程谘询日: 入学攻略」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于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星期六)下午二时至五时在校园举行「2019 理大联招课程谘询日: 入学攻略」,以便联招申请人把握在更改课程选择的最后限期(五月二十二日)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选择,以及进一步了解最新的课程资讯。 理大教务处当日将会举行一场关于入学攻略及面试技巧的讲座,内容包括:理大最新的入学资讯、选科策略和如何准备入学面试。讲座名额有限,以先到先得形式安排,为免错失机会,有兴趣的同学、家长及老师应尽早登记。 届时,理大各学院/学系亦会安排课程讲座、课程谘询和其他活动,参与的准大学生将于当日有充分机会向学系教授和教职员了解自己心仪学科的入学要求、课程内容特色和校园生活。 理大联招课程谘询日已连续举办多年,去年的活动日便吸引了超过三千名参加者,当中包括联招申请人、家长及老师。 如需了解活动的更多详情,可以查阅网址:https://www.polyu.edu.hk/conday;而课程资料及入学申请程序,则可详见以下网址:https://www.polyu.edu.hk/study。 活动查询: 电话:(852) 2333 0600 电邮:asevents.enquiry@polyu.edu.hk   *****完***** 关于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拥有逾八十年辉煌历史,是一所充满活力、具远大抱负与前瞻性愿景的大学。理大致力培育人才、拓展科研实力,矢志为香港、国家及世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提供最优质的全人教育,栽培敢于面对未来的世界公民和怀抱社会责任的领袖,开展富有深远影响的跨学科研究,并积极转移知识以创造价值,造福世界。透过建立策略伙伴关系和合作计划,我们落实教学及科研国际化,并与国家接轨。 理大以「启迪思维 • 成就未来」作为教研承诺。透过属下八个学院,理大目前开办一百六十多个课程、参与三千二百多项研究,并与超过六百六十家内地和海外院校携手推展不同类型的项目。理大逾四十万名校友遍布全球,现时就读学生人数达二万八千人。 有关理大详情:www.polyu.edu.hk

2019年5月6日

教与学 教务处

理大研发便携式三维超声波成像系统助大规模筛查脊柱侧弯及监察病情和疗效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套便携式成像系统,有助及早发现青少年的脊柱侧弯问题,并频密监察侧弯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治疗。这套独特创新的三维超声波成像系统名为「Scolioscan Air」,设计轻巧,提供无辐射的脊柱侧弯评估,能准确、安全地在学校及社区进行大规模筛查,且符合成本效益。 便携式Scolioscan Air由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研发,今年四月于日内瓦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夺得三项奖项:俄罗斯特别大奖、评判特别嘉许金奖,以及优异奖。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疾病,估计香港有3%至5%青少年有此问题,近年发病率更见上升。1 最近一项在广州进行的研究显示,14至15岁少女患脊柱侧弯的比率高达13.8%。约15%患脊柱侧弯的青少年病情会恶化,当脊柱出现中度或严重弯曲,便需要佩戴背架或做手术治疗,因此,在学青少年在发育期间尽早发现及定期检查脊柱侧弯十分重要。目前X光检查是评估脊柱侧弯的临床标准,然而,辐射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理大研发脊柱侧弯成像科技 研究团队由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系主任及梁显利生物医学工程教授郑永平教授带领,他表示,团队建基于理大多项创新的三维超声波成像技术,进一步研发出Scolioscan Air系统。理大于2016年已将此技术产业化,成为供诊所应用、重约150公斤的医疗仪器,商标定名为「Scolioscan」。 Scolioscan无辐射、比现有X光成像技术更具成本效益,适合大规模筛查脊柱侧弯,患者亦可频密地接受跟进检查。临床实验证实这创新科技非常可靠,其量度脊柱弯度的准确率可媲美X光检查。2 3 此外,这科技能取得患者不同姿势、不同体位的脊柱影像,又能提供椎骨旋转和有关肌肉的资料,兼且可以构建三维脊椎模型,为脊柱畸形进行三维分析,而目前普遍使用的X光成像系统均没有这些功能。Scolioscan 还可应用于预测脊柱侧弯病情及监察治疗成效,从而协助医护人员为每个患者量身订做个人化的治理方案。 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大型筛查 研究团队最近利用这创新科技研发出一套仅重5公斤的Scolioscan Air。郑教授表示:「这项发明令我们可以随时带同仪器到任何地方,为青少年提供大规模筛查服务,有助推行以学校为本的脊柱筛查,及早找出问题、安排治疗,以防脊柱侧弯恶化导致严重痛楚及其他健康问题。此外,医护人员为已发现有脊柱问题患者提供非手术的疗治时,亦可在疗程期间随时应用Scolioscan Air作出实时评核,从而达致最佳的治疗效果。」 Scolioscan Air由三部分硬件组成:i)一个便携式无线超声波探头,底部安装有光学标记; ii)一部深度相机;以及iii)一部笔记本或平板电脑。光学标记及深度相机取代了Scolioscan的空间传感器,仪器的体积凭藉这原创技术得以大幅缩小。 此外,研究团队早前研发的超声波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及测量技术,包括全自动量度弯度的方法及分析三维脊柱畸形的软件,均可应用于Scolioscan Air。 新研发的Scolioscan Air三维空间追踪方法准确度高,可媲美Scolioscan,其技术上的兼容性有利它更快转化成商品,供普遍使用。Scolioscan Air的物料成本、尺寸和重量都大大低于目前的扫描系统,所有组件可放进手提箱,方便携带。 Scolioscan自2016年先后在不同国家注册成为医疗仪器,包括欧盟和澳洲,理大及合作公司已为相关技术在全球取得或正申请共23项专利。这套供诊所使用的仪器,已在香港、澳门、中国内地、荷兰、澳洲、意大利等安装,至今已为4,000多名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检测。 理大研究Scolioscan Air的团队成员包括 : 孟强先生、杨德先生、许志豪先生和黄曜恒先生。 注: 「Scolioscan Air」影片(只具英文版本):- https://youtu.be/UQEWbaE3aOU   *****完***** 1. Fong ,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94401 children followed for 10 years eXhibits sustained effectiveness of scoliosis screening. Spine Journal. 2015;15:825–33 2. Zheng et al. 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tudy for Scolioscan: a radiation-free scoliosis assessment system using 3D ultrasound image. Scoliosis and Spinal Disorders (2016) 11:13 3. Brink et al. 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tudy for different coronal angles using ultrasound imaging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he Spinal Journal 18(6), 2017.

2019年5月2日

科研与创新发展 工程学院

理大与澳门电讯携手推动澳门发展成便利旅游的智慧城市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及澳门电讯有限公司(澳门电讯)今日签订谅解备忘录,以空间大数据分析的方式,研究到澳门旅游的人士的需求和喜好,以改善澳门旅游业的服务,并以创新服务为游客带来更佳体验。 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在理大校园举行,由澳门电讯策略方案副总裁郑玉平女士与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系主任史文中教授代表签署。 史文中教授表示 :「理大致力发展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尖端技术研究,包括空间大数据分析﹑智慧导航和定位,以及智慧感知。理大辖下设有智慧城市及空间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智慧城巿实验室),旨在开发相关技术并转化供业界应用。是次合作令香港的学术机构和澳门业界擕手,不但有助促进澳门发展智慧城巿,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更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内发展智慧城市的试验平台。」 双方今次合作旨在开发适用于搜集及分析游客活动模式的方案,其中包括优化无线热点(Wi-Fi)设施、研发数据挖掘技术和工具,以及研究流动通讯及Wi-Fi服务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以改善澳门的城市规划及旅游业管理。 理大将透过智慧城巿实验室的研究专才和设施,开发机器学习的科研模型,以分析从使用者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而预测使用者对电讯服务的满意度,以优化电讯设施和服务。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又会透过挖掘游客活动模式的时空数据,识别不同类型的游客(例如个人或团体旅客;或是商务或休閒旅行等),再因应不同游客类型的活动模式,针对性地提供更佳的游览澳门方案,从而提升旅游体验。 郑玉平表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下,数据分析将变得更为复杂和迫切,是次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是希望能够藉助其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模型、算法和平台,得出客户需要的智能服务趋势,进一步推动「数码澳门」智慧城市发展。 澳门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吸引了超过三千五百八十万游客,这些大数据将有助理大研究人员开发和提出适用于当地发展智慧城市及旅游业的方案。澳门电讯将更能掌握各地旅客的旅游次数、热点及停留时间等资料,从而为不同组别的旅客安排相关讯息内容。今次研究将有助预测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及其与经济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互为影响;同时亦促进开发一些智能应用程式和服务,为旅客提供更个人化的资讯。   *****完*****

2019年4月30日

联系国际 建设及环境学院

理大主辦大灣區可持續城市發展轉化研究論壇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于4月26至27日主办了「大湾区可持续城市发展转化研究论坛」,汇聚不同国家的学者及科研人员,共同商讨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有关的研究结果及最徍的实践方案,尤其是在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建筑、能源、环境、城市信息与减灾等城市基建规划的议题上作出探讨。论坛亦讨论了发展大湾区时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在跨界别合作时共创双赢方案。 论坛的开幕仪式由理大暂任校长陈正豪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蒋建湘先生,以及香港建造业议会主席陈家驹太平绅士主持。出席论坛的着名学者众多,当中包括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周成虎教授、香港大学叶嘉安教授,以及理大候任校长滕锦光教授。 陈正豪教授在欢迎辞中说:「理大一直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研究视为我们首要任务之一,并积极利用我们在建筑、能源、环境、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学和城市灾害缓解等领域的研究优势,支持发展大湾区。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可以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利于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 论坛亦邀得英国皇家工程院三位院士发表主题演讲。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荣休教授David NETHERCOT教授阐述技术「转化」乃是科研的基础部分,尤其是在土木工程学领域上。英国卡迪夫大学荣休教授Roger FALCONER教授谈到建立城市防洪模型及天灾风险,以及研究在洪灾中路面车流和人流的计算方程式和应用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样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Richard JARDINE教授则重点讲述在海上岩土工程学领域上联同业界开展海上基地的研究,如何对业界、社会和环境带来好处。他引述一个经典例子,就是英国透过安装全球最大的海上发电装置和应用对先进基地的研究技术,较兴建新核电厂节省了约一半成本,因此,他鼓励大湾区和东盟其他国家的岩土工程师积极考虑这方向的新发展。 发表主题演讲的本地讲者之中,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林世雄工程师。他指出大湾区为香港建造业提供不少机遇,会带动庞大的投资需求及强劲经济增长,本地建造业应抓紧良机,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另外,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先生亦分享了其亲身经验,以港珠澳大桥的工程为例,显示大湾区城市之间如何进行创新科技合作。 除主题演讲外,论坛亦在下午安排了三个分组讨论环节,涉及多项议题,包括环境、大气及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及智慧建筑。 理大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徐幼麟教授认为,论坛得以成功实有赖众多卓越讲者的共同努力。他说:「我衷心感谢在论坛上发表报告的讲者,尤其是特意拨冗前来分享工作成果、经验和观点的主题讲者。」 是次论坛为期两天,由香港建造业创科基金资助,并获多个专业团体及本地与内地大学鼎力支持。在约六百位参加者中,逾三十人为政府官员,超过二百位为业界内的专业人士,内地亦有接近一百八十位嘉宾,出席者均感获益良多。   *****完*****

2019年4月29日

联系国际 建设及环境学院

理大表扬九位杰出校友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将颁发第十二届「杰出理大校友」荣誉予九位成就卓越的毕业生,以表扬他们在所属行业的杰出表现及成就,以及对社会和母校的重大贡献。颁奖典礼将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三十日(星期二)举行。 九位获选者分别为(按英文姓氏排序): 朱镇安先生(拾月堂共同创办人) 刘敏昌博士 (白普理宁养中心、沙田慈氏护养院及沙田医院行政总监) 刘炳章测量师, GBS, JP (伯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及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成员) 李锦雄工程师 (科研集团创办人及主席及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成员) 雷震寰先生(着名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及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 吴俊霆先生(健衡物理治疗及专项训练中心创办人及行政总裁) 沈施加美女士 (卓佳集团及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香港及离岸地区副主席及卓佳中国管理委员会委员) 谭祖德先生(联志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 王锐强先生(尚乘集团副董事长) (获选者的简历可参阅附件) 两年一度的「杰出理大校友」选举由理大及理大校友会联会合办,目的是公开表扬在所属行业表现出色,以及对社会和母校有杰出贡献的理大毕业生(包括前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及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的毕业生)。 「杰出理大校友」选举于一九九六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是第十二届,过去曾表扬超过七十位来自不同专业范畴的杰出校友,均是理大培育专才的良好例证。 是次选举的评审团主席为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罗仲荣博士 ,其他成员包括(排名按英文姓氏序):杰出理大校友协会前副会长陈重义博士、香港理工大学暂任校长陈正豪教授、大鸿辉兴业有限公司主席梁绍鸿博士、香港家庭福利会会长李家祥博士、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郭振华先生,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校友会联会会长王振邦先生。   *****完*****

2019年4月24日

活动 其他

理大扬威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囊括18奖项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为港争光,成为香港代表团的大赢家之一,在香港代表团夺得的九项特别大奖中,四项由理大囊括。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被公认为世界上同类活动中最重要的专业展览,理大今届共夺得18项奖项,包括四项特别大奖、两项评判特别嘉许金奖、三项金奖、两项银奖,以及七项优异奖。 理大行政副校长卢丽华博士表示:「理大的专家学者在科技研发方面展现非凡实力,我们参与日内瓦发明展的七个项目中,大部分都夺得多个奖项。大会藉此表扬这些项目在创新领域上表现出众。理大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开拓新领域,以期为社会带来正向影响,造福人类。」 理大于今届展览获奖的发明应用范畴广阔,涵盖医疗保健、可穿戴电源、环境保护、智能城市、纺织业及精密制造等多个领域,反映理大在创新与科技研究方面实力雄厚、成就卓越。获奖的七项科研项目如下(各项目详情载于附件): 项目 得奖者 奖项 聪明眼:人工智能纺织品检测系统 纺织及服装学系 黄伟强教授 两项特别大奖 (意大利代表团特别大奖、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工业大学特别大奖) 评判特别嘉许金奖 优异奖 聪明眼:人工智能纺织品检测系统 [发明者:纺织及服装学系黄伟强教授] 影片(只具英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g5OBsySMA 「聪明眼」于「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夺得四项奖项 黄伟强教授展示「聪明眼」的实际应用操作 用于检测脊柱侧弯的无辐射便携式三维超声成像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郑永平教授 特别大奖 (俄罗斯特别大奖) 评判特别嘉许金奖 优异奖 用于检测脊柱侧弯的无辐射便携式三维超声成像系统 [发明者:生物医学工程学系郑永平教授(右三)] 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胡晓翎博士 特别大奖 (波兰专利局特别大奖) 金奖 优异奖 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 [发明者: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胡晓翎博士] 影片(只具英文版):https://youtu.be/IICTvXjyscw 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 高能量密度柔性织物锂电池 纺织及服装学系 郑子剑教授 金奖 两项优异奖 高能量密度柔性织物锂电池 [发明者:纺织及服装学系郑子剑教授(左)] 高效热能回收间接蒸发冷却器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 杨洪兴教授 金奖 高效热能回收间接蒸发冷却器 [发明者:屋宇设备工程学系杨洪兴教授(右)] 用于精密制造的曲率自适应多射流不规则曲面抛光系统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张志辉教授 银奖 两项优异奖 用于精密制造的曲率自适应多射流不规则曲面抛光系统 [发明者: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张志辉教授(左三)]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机器化仓库管理系统 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 李嘉敏博士 银奖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机器化仓库管理系统 [发明者: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李嘉敏博士(左)] 影片(只具英文版): https://youtu.be/1-o6tBhEHOU 由先进智能机械人演算法控制的机械人 「第四十七届国际发明展」4月10日至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吸引来自超过40个国家/地区的逾800个参展单位参与。发明展获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市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赞助。详情请阅览大会网页www.inventions-geneva.ch。

2019年4月14日

成就 企业发展院

理大与河北省签订协议 合作推展培育交流、发展科技产业

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及河北省今日签订合作协议,缔建省校长期合作互动机制,在人才培育、交流协作、教学实践、学生实习、推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进一步合作。 河北省省长许勤博士率领河北省政府访问团,一行十五名成员,今日到访理大,与理大高层一同见证合作协议的签署。协议由理大暂任校长陈正豪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杨勇博士,以及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永强先生代表双方签署。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致辞时表示 :「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香港与内地省市及高校合作可以互补优势,加强创新科研和培育人才,互利共赢。」他指出,理大所研发的高新技术,有不少在国际科研领域上手执牛耳,而且自2012年起理大已与河北省高校协作推动学术交流,适值河北省近年致力将雄安新区发展为高科技产业国际城市,理大将发挥专长,再次推进双方的合作,将理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许勤省长致辞时指出「河北省正处于历史上的机遇期」,近年在科技产业有大规模的发展,同时重点发展钢铁业、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我们高度重视与理大的合作,期望一同推动在教育和科研产业的发展。」 许勤省长是理大校友,2004年毕业于理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课程,在推展先进技术产业的经验丰富。 河北省将透过投入资金、加强联系及鼓励企业参与合作等方面,支持理大将科研成果在河北进行转化;并借助理大的高端技术和人才优势,增强河北自主创新能力。双方将合作推进科技与产业发展,重点合作的领域涵盖先进工程材料、食品安全、生物工程技术等。理大与河北省的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会致力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共同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并共同承担国家大型科技项目。 在人才培育、交流合作方面,河北省将选派机关、企业及科技单位的优秀人材到理大进修,藉此培养高素质创新管理人才和技术团队;河北省亦会支持理大在省内建立教学实践和学生实习基地,并为理大学生拓展参与河北冬令营及在雄安新区实习的机会。而理大的专家学者则以考察团形式,为河北省提供谘询服务或开展培训活动。

2019年4月11日

联系国际 中国内地事务处

香港理工大学召开全港首次「海洋机械人国际论坛」• 探索划时代的海洋机械人技术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天举办了香港第一个「海洋机械人国际论坛」,邀请国际及本地专家讨论在香港以及大湾区推动海洋机械人技术发展及应用。这是理大与顶尖大学和研究所建立战略研发联盟﹑进一步加强更紧密合作关系以探索创新技术而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 理大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致欢迎辞时说:「我们很高兴与各地机械人技术的专家合作,研究﹑发展和应用海洋机械人技术,以致我们能研发出突破性的应用,以崭新科技支援深海探测。」 论坛的讲者包括不同机构的顶尖研究专才: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帝国)主力于仿生物机械人技术研究及专责国际科技合作总监和担任生物机电学研究高级讲师Ravi VAIDYANATHAN 博士;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计算机科学、机械人和微电子实验室Ahmed CHEMORI博士;中国科学院渖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渖阳实验室)李硕教授;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机械人研究中心总监David M LANE教授。 他们分享的主题涉及生物机电感应电机控制﹑自主水底航行器,用于深海探测和操作的海洋机械人。这些专家亦就海洋机械人技术交换了宝贵的意见和经验。 专门研究生物动力学﹑控制和机械人技术的理大机械工程学系副教授景兴建博士说:「海洋机械人技术研究属下有两个重要领域,就是深海海底探测和操作技术,以及新一代被生物启发的海洋机械人。这些技术对促进海洋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要,并能大力推动海洋和环境污染的研究﹑重要水底基础设施的检查﹑自然资源勘探,以及传感和测绘海洋项目。」 理大工程学院院长文効忠教授表示:「理大致力进行具影响力的研究和推广知识转移。我们位处香港这个沿海城巿,拥有先天的地理优势进行海洋探索。理大会善用与世界顶尖研究学者建立的紧密关系,致力领导海洋机械人科学技术的研究,以达致对全球有所贡献的成果。」 理大于上月与帝国和渖阳实验室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强理大与研究机构翘楚的伙伴关系,并同意合作进行联合研究,特别是针对海洋勘探﹑海洋开发的科学及民事应用方面的创新机械人技术领域。 为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InnoHK 计划及发展香港成为国际科研合作中心的目标,理大已向港府的AIR@InnoHK创新平台项目提交建议,申请建立一个顶尖研究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机械人研究所。理大亦计划在这个新兴研究领域推出一系列活动,以探索和于各行各业中推广应用具影响力的海洋机械人,为社会带来极大裨益。

2019年4月3日

活动 工程学院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