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智能紡織品和服裝研究(STAR)小組,致力於以人類利益為出發點,站在創新科學知識的尖端,開發柔軟、易變型的光纖材料和紡織結構等新技術。我們的跨學科研究團隊由充滿活力和天賦的物理學、材料學、電子學、機械學、化工、紡織工程學以及服裝/紡織品設計等各領域的專業人才構成。我們為過去取得的成就驕傲的同時努力為下一個精彩的突破而感到自豪。
陶教授自2002年以來擔任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紡織科技的講座教授,她目前擁有由吳文政及王月娥信託基金捐贈的「吳文政及王月娥紡織科技教授席」。她以一等獎學金的榮譽獲得華東紡織工學院(現東華大學)頒授紡織工程學士學位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頒發紡織物理學博士學位。陶教授在2007年至2010年擔任國際紡織學會世界會長,當選為國際紡織學會院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以及英國皇家藝術、設計及商業研究院院士。同時,陶教授是斯普格林出版的“智能紡織手冊”的主編,并擔任該領域十多種重要學術刊物的編委。
陶教授以其在智能纖維材料,納米技術,光子纖維和織物,柔性電子和光子器件,紗線生產及紡織複合材料方面的領先研究成果享譽國際。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項目,發表科技論文800余篇,其中包括300余篇國際期刊論文和7本研究專著。她發表的作品已被引用超過13000次,h指數高達58。陶教授被應邀在超過100多個國際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陶教授獲得40多個獎項中,最具影響力其中包括:2011年國際紡織學會頒授的榮譽院士,紡織領域的最高個人獎,以及2013年獲美國纖維學會頒授創始人獎項,纖維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項。
作為科學發明的偉大奉獻者,陶教授領導了一批多產技術發明家,擁有28項國際和國家專利。其中十多項發明技術專利已授權給世界各地的公司在工業上應用。其中的扭妥紡紗技術,已在全世界的11紗線生產企業使用,從2005到2013年期間生產了超過價值105億港元的新型紡織品和服裝。通過將團隊開發的新技術專利許可,她的學生在香港和中國內地成立了幾家技術公司。其中一個年輕的分支,專門從事智能可穿戴技術的安潤普有限公司,作為2014年微軟著名的全球創新孵化計劃的成員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條織物傳感器生產線,並在國內外獲得無數獎項。
陶教授也熱愛文學,戲劇和藝術。她親自推動科學與藝術的相互交叉融合。 她的光纖織物,集成科學與藝術的精髓,就曾被邀請在東京未來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展出。
陶教授從2003年到2011年期間為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的系主任,在此期間,她領導學院致力成為世界領先的時裝和紡織部門之一。她在香港理工大學創辦了功能性及智能型紡織品及成衣納米科技中心。通過與業界緊密合作,陶教授成功帶領香港理工大學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超過3.3億港元主辦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這是理大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的單一研究資助。在過去的20年,她作為項目負責人已經成功地吸引研究經費超過1.54億港元。
最後更新日期:08/1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