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护理学院与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共同举行「劳动友善健康调查发布会」

2024年5月6日


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下称:计划)旨在促进清洁工友的健康、安全与尊严。 协助清洁工友提升自我管理健康意识,提升面对工作处境的效能感,并建立友善社区,以社区资源承托工友的长远需要。 本团队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合作于2022年5月19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进行量性研究,以方便采样形式,面谈访问了463位清洁工友,以进一步了解清洁工行业前线工友 的健康、劳损及工作模式与职业健康风险的关联,期望社会各界能深入清洁工友工作状况,并参与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劳动清洁工以老年及女性工友为主
是次健康调查主要在清洁工友工作地点,以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 受访背景中有接近六成工友(58.4%)属61岁以上,而41至60岁则占四成,平均年龄为62岁。 性别比例方面,有七成女性,男性则占三成。 是次受访者工种中,有超过四成半(46.1%)为街道洁净组,而其他则包括车队﹑单栋大厦及工厦清洁﹑防治虫鼠或其他工种,当中超过九成工友(91 %)属外判制度下工作。 从上述背景反映,清洁劳动市场行业以中老年及女性为主,而未来清洁行业工作人口会持续老化,需关注目前工作模式能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在职配套﹐及早关注中年迈入至老年 的工友的体力及健康需要。

工友压力大年长工友成趋势
调查发现接近四成工友(38%)有工作压力,分别处于有压力(34%)及非常感到压力(4%)的状态。 而未来工作动机方面,有超过八成工友(83%)表示没有辞职的想法,当中有近八成工友(77%)表示会在现时工作岗位上多工作两年,而只有3%表示不会。 有受访工友表示因职业选择不多,因此偏向留于原来职位继续工作。

睡眠质素差慢性疾病多困扰
是次调查从受访工友之健康状况及休息状态进行了解。 调查发现有超过四成工友(44%)感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未如理想。 就睡眠质素而言,近一半工友(47%)表示睡眠质素处于一般(21%)或差(26%)水平,可见工友于日常生活中未能得到良好休息。 调查访问工友在过去12个月被诊断的慢性疾病方面,首四位的病患顺序为高血压(35.9%);高血脂(16.9%);糖尿病(14.8%);关节炎及关节疾病(11.4 %)。 对照到访工作地点的健康检查数据显然,仍然有超过四成(46%)工友为高血压水平,另有两成正处于高风险水平﹐反映工友的生理健康问题应被受关注。

八成劳损周身痛五个就有一个曾工伤
根据是次调查发现,清洁工友工作期间劳损及工伤状况频繁,有两成工友(21%)过去12个月中曾在工作期间受伤,即是每五位就一个清洁工友上年经历因工受伤 。 劳损方面,超过八成工友(83.6%)身体至少一个部位有劳损,更有近六成工友(58.2%)表示身体有两个或以上的部位出现劳损。 当中超过四成工友(42.8%)为膝盖劳损,其次为肩膀(34%)及下背部(30.7%)劳损,更有超过四成工友(42.9%)表示因劳损而影响日常生活。 关于上述访问的劳损情况,有近七成工友(67.3%)表示是由工作引致的,反映工作模式很可能影响工友身体出现劳损及受伤,并且影响日常生活。

挨痛工作是主因四成工友「顶硬上」
清洁行业工作模式以「工作量」、「社会反应」、「工作休息」、「挨痛工作」进行分析。 数据发现,「挨痛工作」及「工作休息」对身体劳损有主要关连。 「挨痛工作」数据中,约有四成工友(42%)表示处于经常及几乎总是在疼痛、不舒适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以不影响工作质量。 近三成半工友(33.1%)表示处于经常及几乎总是在身体不同部位感到疲劳,更有超过两成工友(23%)表示经常及几乎总是筋疲力尽。

调查研究清洁工友挨痛工作与多项工作因素的关联,其中回应外界期望、天气好坏与市民垃圾处理、自我工作要求及工作人手分配,这四项因素与挨痛工作之关联性较明显。 趋势方面,发现越年轻的清洁工友挨痛工作越明显。 其次「工作量」亦与上述提及的四项数据出现高关联性。 调查亦收集工友工作休息数据,有超过五成半工友(55.8%)表示从不或很少于日常工作期间会中途停下来休息进行伸展;亦有近四成工友(38%)表示从不或 很少工作期间不时停下休息。 配合「挨痛工作」情况,可见大部分工友需经常挨痛工作,难以透过休息以补充体力,有机会增加患上劳损及工伤之风险。

从个案分享中亦反映工友真实状况,工友因需满足上司及工作要求需继续挨痛工作,而极端天气频繁亦增加工友负担,独自工作或人手分配不足亦减少了工友休息时间。

个案分享啊花:扫到骨刺筋膜炎十号风球后酿椎间盘突出
啊花现时63岁﹐任职清洁工超过5年﹐负责清洁康文署辖下公园﹐工作包括「扫公园」及清理「包头」(即收拾公园垃圾桶内的垃圾包)。 啊花身体多处劳损﹐包括肩部、手臂、手指及脚,工作时多个重复性动作加剧痛楚及令劳损恶化。 啊花:「我之前用葵叶扫同凤尾扫把﹐但因为太重﹐唯有自己再买家庭扫把代替﹐但系更加难扫﹐最辛苦系扫凳底下树叶同垃圾﹐要弯腰又要 用更多手力﹐每扫一下由肩颈至手指都要发力﹐手指更加扫到生骨刺、关节肿哂﹐医生都话系平日工作劳损引致。」

工作引致的劳损亦影响日常生活﹐啊花难以在工作以外时间得到充足休息。 平日长时间行走亦会累积不少伤患「最近医师话因为长时间行走令我患上筋膜炎﹐宜家走路脚底都会隐隐作痛﹐夜晚都会痛到瞓唔到觉,要花好多钱同时间睇 医生。」
在极端天气过后,无额外的支援及工具下,令前线工友承受伤患的风险。

啊花就曾经因台风后大量清理工作而引致伤患。 「有一次十号风球(「苏拉」)打完之后﹐成个公园都系垃圾﹐包头由平日的两包变成十包。 湿咗树叶黏喺地上好难扫﹐满地都是树枝﹐大慨树枝我们处理唔到﹐但比较细慨我需要徒手折断,再放入垃圾袋。 一来无工具又好用力,二来包头变得好重。 上次扫完之后﹐就伤咗条腰,搞到椎间盘突出﹐宜家坐又痛企又痛。 」

个案分享小凤:斜路、重物靠自己忍痛工作无假期
小凤现时58岁,担任清洁工约3年,任职食物环境卫生署洁净组的替工,负责收拾垃圾桶附近的大型垃圾及「磨地」(深层清洁街道)。 小凤以前从事洗碗工时会腰痛,但入行做街道清洁工后,因重覆性动作及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令肩膊、手肘内侧、膝盖及小腿疼痛。

高风险的岗位入职欠培训及工具落后,导致意外频生。 小凤表示「一个人推住架车仔上条大斜路,中间又无得刹停,上到斜路顶仲要搬衣柜,又无人教过,只系识用死力抬,要用全身慨力托 起个柜挨喺栏杆,再用一只手慢慢摄架车仔落底,因为太重,推落山又要用膝头慨力控制部车唔好跣落去,有两次直情失手扭亲只 脚!」面对严峻的工作处境令她的膝盖发炎肿痛,不能屈曲,走路一瘸一拐。

「磨地」的工作更让她手臂抬不起,「个磨好重,地下凹凸不平,要用手臂控制住唔俾个磨跣走,近餐厅、街市慨地下都好多油渍,同一个位置要 用来来回回推大约4-5分钟先磨得干净。」重覆性工作及环境卫生问题令小凤的上半身都有多个部位痛得像针刺,但她会忍痛工作,「好多时痛都 无计,一定要做晒先心安理得,因为惊阻住其他人,最多郁两三下松一松,当扭螺丝咁。」

小凤曾因走路太痛而四出求医,包括针炙、拔罐和物理治疗,但因劳损严重而疗程时间长、费用昂贵,「睇医生要攞假好麻烦,有时太痛又要睇 多几次先舒服啲,嗰度都洗唔少钱!」可见工友长年累积的劳损,求医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也较高,令他们对治疗也较却步,形成恶性循环。

运动拉筋做唔足工友病左无时间医
调查发现,从工友运动习惯方面来看,有超过一半工友(63%)运动不足,更有超过四成(42%)工友处于差及极差的运动习惯水平。 而数据当中只有不足两成(18%)的工友能经常保持每周至少3次,每次20 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习惯。 其次,有六成半工友处于很少(19%)及几乎从不(46%)水平。 工友现时主要从西医服务接受诊疗(44.8%),其次为外敷药物(27.6%),之后为接受由非注册医生处方的药物(20.7%)。 另外,有受访工友亦表示因工时长加上身兼多职或照顾家人,没有空间接受医疗服务,只能自行购买药物舒缓不适。

个案分享李女士:劳损医到心都灰自主习惯更治本
李女士现时57岁,任职清洁行业超过二十年,现负责写字楼清洁,主要负责日常拖地扫地、洗厕所等工作。 李女士表示长年工作引致身体出现各种劳损,最严重包括肩部,下腰及膝盖。

她曾经因此多次求医,但奈可因价钱太高及等待需时未能得到舒缓。 「一系太贵,每次成五百几蚊,真系有困难,政府果啲有时又要拎筹睇,好彩排到专科都排好耐期,又要请假休息睇,真系好难 。」可见价钱及时间成本都阻碍工友求医。

李女士曾多次因痛到急症室求诊﹐医生却说劳损没有方法治本﹐只处方了止痛药。 李女士感觉到十分灰心「医生说我依啲年长必有,无可能医到,一系唔好做。我心谂好似判了定案永远都会咁,又无可能唔做,咁可以点呀, 止痛药都唔可以多食!」反映工友即使能够求诊﹐亦未能得到合适的治疗﹐令工友感到无力。

李女士去年开始参加了由计划及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主办的「多元化骨胳肌肉健康促进课程」,进行一系列针对劳损痛症的训练及伸展动作。 「每个痛位都有拉筋方法,唔止系自己fing 吓,而有导师教路,每次做完都一身松晒,对痛位好有效。」李女士更表示伸展过程中﹐一直得到 导师鼓励﹐让她更有动力面对痛楚及养成运动习惯。 可见工友可透过参与拉筋及运动抵销对痛症的无力感,并能达到舒缓劳损之效﹐更能体现到自主管理健康。

总括而言,从调查反映清洁工行业结集中老年劳工,近四成患有慢性疾病,身体劳损比率高达八成,挨痛工作是四成工友的日常﹐而挨痛工作及工作休息不足与工友劳损 有相当高的关联。 工作量大、休息及运动不足下造成恶性循环。 基层劳工只剩下「做到做唔到」的选项,以损耗身体换取工作岗位。 有见及此,我们建议改善清洁工工作模式,以「治未病」及社区为本的方式及早介入,设立极端天气的支援配套及制定人手规划长远改善生活环境。

建议
1. 社区支援:基层医疗及早介入脆弱社群
○ 针对脆弱社群,加强宣导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并提供定期健康检查与咨询服务。
○ 推动生活形态处方,由医护团队为劳工进行个别评估,提供饮食、运动等全面生活建议,协助改善生活习惯。

2. 在职支援:设立“职安健时段” (Wellness Hour)
○ 鼓励企业设立“职安健时段”,让劳工在工作时间内进行运动或健康检查。
○ 举办职安健讲座或课程,提高劳工的健康意识与预防工伤的能力。
○ 提供职场面对面的健康咨询服务,方便劳工寻求协助。

3. 系统改善:极端天气的支援配套
○ 制定清洁行业极端天气应变计画,明确规范工友在不同情境下的工作权利与义务。
○ 提供工友必要的防护装备与应急物资,确保工作安全。

4. 政策配套:完善废物管理政策的人力资源规划
○ 检讨现行废物管理政策的人力资源配置,必要时增聘人员或调整工作内容。
○ 将源头减废纳入企业的职安健评估项目中,并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资金协助。
○ 强化循环经济人才的培训,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详情查询

许侨岚小姐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 传讯经理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