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专题

News and Events_Breadcrumb-Banner-20221007
20220815-1_1

理大首创「虚拟医院学习系统」提升临床护理教学

护理教育包含课室教学和临床实习,惟在新冠疫情下,面授课堂和临床实习均受影响。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副教授雷逸华博士及高级专任导师陈玉仪博士率领团队,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开发「虚拟医院学习系统」(下称「虚拟医院」),提供创新的「临床」培训,以提升护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虚拟医院」是本港首个同类型的虚拟教学系统,模拟真实医院病房复杂多变的环境。系统目前设有五个模拟情境,共11个游戏,包括「临床实习简介」、「谵妄患者的挑战」、「同时处理多个护理任务」、「预防错失」,以及「心肌栓塞」。系统可随机提供逾1,200个处境和多项选择组合,因此学生参与游戏时,难以预测即将面对的情境,并须即时评估患者状况和诠释医疗资料,以作出适当的护理决定。 陈玉仪博士表示:「现时大部分虚拟实境学习系统偏重于基础护理知识,以训练护理操作和程序为主要教学目标,情景设置亦为一床一病患。而理大的『虚拟医院』要求学生同时处理多张病床及照顾多名患者,期间会出现各式突发事故和临床护理陷阱,考验学生面对各种干扰时,如何运用所学,在限时内决定护理优次,系统有助提升其观察力、临床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及沟通技巧等。」 在「虚拟医院」中,学生对病人的回应和作出的护理决定可经等离子电视显示,系统设有录音功能记录学生与虚拟患者的对答,供师生之后讨论;而多项选择题功能,让学生即时反思自己的临床判断和决定。游戏数据和系统的自动评估功能亦便利教师跟进学习进度和评估学习成果。 「虚拟医院」于本年一月正式启用,现时已有逾450名护理学生使用。雷逸华博士表示:「『虚拟医院』提供以个案为本、合作解难的学习机会。配合学院目前使用的模拟病人教学系统,我期望『虚拟医院』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所需的专业技能,减低学生在现实临床环境中出错。」 她续说:「我们很高兴这套虚拟学习系统获得学生正面回馈,期望未来将这套系统扩展至跨专业、跨学科的虚拟实境游戏,并推广至本地以至大湾区的其他护士学校。」 理大护理学院三年级学生郑子咏认为「虚拟医院」的场景细节逼真,透过这套学习系统,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单独应对护理难题,从而感受到护士面对繁重工作时的紧张情绪和压力,有助增强他们进行临床实习的信心。   按此观看「虚拟医院学习系统」的录像简介。

2022年8月15日

Vaccination cenre_31Mar_4_1600x1080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到访视察加路连山道社区疫苗接种中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今日到访位于铜锣湾的「加路连山道短期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此接种中心得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全力支持,以非牟利模式营运,并在3 月 29 日正式启用。 陈教授今午在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陪同下视察接种中心,以了解中心的运作情况,并为当值的医护团队打气。她感谢理大积极支持特区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   理大安排了护理学院共 300 位师生及校友营运整个接种中心,为十二岁或以上人士提供复必泰疫苗接种服务,由应届毕业生负责为市民接种疫苗,而身兼注册护士的教员与校友则负责监督及提供协助。 此接种中心的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八时,将会运作至六月底。 了解更多理大为支持香港的抗疫工作提供的协助: https://www.polyu.edu.hk/tc/combatcovid19/

2022年3月31日

1

理大护理学院全力支持加路连山道短期小区疫苗接种中心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及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先生亲临视察

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一环,香港特区政府因应社区对接种疫苗的需求,在铜锣湾增设「加路连山道短期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此中心今日(3 月 29日)正式启用。中心设於希慎兴业及华懋集团所提供的地皮上,并得到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全力支持,以非牟利模式营运,希望能为社区抗疫工作出一分力。  

2022年3月29日

P1

理大及东华学院护理学院协作为浸大护理师生进行N95呼吸器面型配合测试

佩戴合适的N95呼吸器能有效减低前线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护理学院及东华学院护理学院协作,在东华学院结合保健中心为超过200名来自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护理学教员及学生於前往启德托管中心担任前线医护工作前,进行N95呼吸器面型配合测试。该批前线医护人员将於启德暂托中心照护症状轻微的确诊或康复中的长者。

2022年3月25日

20220318_1

理大设立医管局热线支持中心 接听新冠肺炎确诊者查询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到访视察

2022年3月18日

1

理大与各界携手同心抗疫 与市民共克难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政府同心抗疫,并准备在不同岗位上协助抗疫工作。理大已有 700 多名师生和校友,表示愿意参与社区检测、接种疫苗或支援有需要社群等工作,希望能以不同专业,与社会各界携手,全力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 第五波疫情下,支援安老院舍和长者抗疫是重要一环。理大护理学院联同内地及本港多个热心团体,包括广东省锺南山医学基金会、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国际潮团总会及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深圳市北京大学校友会、科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武汉市天合瑞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将他们捐赠的一系列抗疫物资,包括:44,000 套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套装、20 万套保护装束(包括面罩和 N95 口罩等装备)及一批脉搏血氧测量仪,由学院分批陆续转交 200 多家受惠安老院舍,以支援院舍职员和院友的抗疫需要,保障他们的健康。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讲座教授兼院长岑浩强教授说:「理大与社会各界同心抗疫,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协助当局追踪传播链,并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不同范畴支持前线医护之馀,更惠及广大社群。理大将继续开展各方面支援工作,配合政府的抗疫方向,贡献所长。」 

2022年3月11日

护理学院获史上最大笔资助 邀社群参与研究 防新冠病毒传播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 护理学院及康复治疗科学系的两个研究计划分别获得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的医疗衞生研究基金资助合共港币5,588万元。这是护理学院第二次*获得局方以同一基金拨款展开预防2019冠状病毒传播的研究。今次的资助金额更高达港币2,760 万港元,是本院成立以来最高的研究资助金额。 局方今次共拨款给18个研究计划,护理学院的计划是其中之,研究为期四年。由学院主任及护理学讲座教授[刘陈小宝健康延年教授]莫礼士教授**带领计划,题为 「以社区为本参与性研究模式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病 (COVID-19) 在香港的风险:社会和行为干预措施之开发及评估」。研究分为五个独立又相关项目,对象是社会不同群体,包括:少数族裔、慢性病患者的照顾者、学生和在职人士。各项目皆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应用数码科技加强有关新冠病毒病的健康素养,遵从良好卫生习惯和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提升疫苗接种和及早检测率。 其中两个创意项目是智能疫苗助理和虚拟现实游戏。前者运用人工智能数码助理,与使用者沟通互动,提供网上心理教育和疫苗相关资讯,通过动机式访谈法,协助使用者处理矛盾心态,解决他们对注射疫苗的犹豫。后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透过情境游戏帮助学童了解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及繁殖过程,培训学童掌握新冠病毒传播的基础知识,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了解及早检测的重要。 研究计划另一独特之处是採取社区为本、大众参与模式。健教推广大多由医护人员负责,设计和内容主要是专业导向,受众的投入有限。护理学院的研究团队今次尝试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方式,採取社区参与,自下而上模式,让大众有机会参与并与医护专业人员交流意见,讨论,製作及评估健康教材,以确保干预方案合适并能针对不同社群的文化和需要。「我们会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整合各种意见之后才设计干预方案,使方案切合大众的需要和有关情况。」莫礼士教授说:「大众参与模式使干预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社区能力,有助社区应对未来的健康挑战。」 *护理学院梁绮雯教授(首席研究员)的「COVID-19混合式游戏化培训系统」(原型) 去年获选为政府委託项目并获得食物及卫生局医疗衞生研究基金资助超过120万元。 **主要申请人:理大护理学院莫礼士教授;共同首席研究员:护理学院梁绮雯教授、谢瑶洁博士、何颖嘉博士、李妍博士;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梁杏媚博士;医院管理局家庭医学及普通科门诊王华力医生及陈晓瑞医生;医院管理局高级行政经理(护理)/首席护士长唐华根博士。

2021年9月24日

IMG_6259

改善认知衰弱的虚拟实境训练系统

认知衰弱 (Cognitive frailty) 是指身体功能兼脑力衰退,是社区长者常见的徵状。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关耀祖博士(首席研究员) 和他的团队*与博爱医院合作开发一套虚拟实境游戏系统训练长者的肌肉运动技能和认知功能,帮助他们提升身心状态以应付日常生活。成效评估显示干预组的研究参与者使用虚拟实境游戏系统锻鍊后,各种认知功能如:计算、记忆、反应和注意力都有显著改善。 虚拟实境游戏系统获得创新及科技局创科生活基金共290万港元资助。游戏提供一个模拟真实环境的虚拟空间,例如香港街道和实际路况。当玩家戴上无线的虚拟实境头戴式显示器,便出发接受挑战去完成各种日常生活任务。玩家一边踏健身脚踏车,一边要按照屏幕指示在街道上行走,到商店或超市购买日常用品,或到巴士站,坐巴士前往不同目的地。 玩家可选择任务难度,共16个水平可供挑战,锻鍊认知功能。健身脚踏车的阻力水平也可以根据训练所需调整。 ‘在虚拟实境游戏所学的技能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关博士说。 研究团队今次招募博爱医院辖下一间长者社区中心共十七名认知衰弱长者参与先导研究。实验组的玩家每週必须参与两次虚拟实境游戏,每次 30 分钟,总共八週,身心才能获益。对照组的玩家分开锻鍊肌肉运动技能和认知功能,每次训练包括踏健身脚踏车15 分钟,玩平板电脑游戏锻鍊认知功能/或阅报15 分钟。 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在明年(2022)年底前让648 名长者使用虚拟实境游戏系统锻鍊身心,并期望开发可让多人一起游玩的模式,以及加入更多任务,例如照顾孙子。 按此观看理大护理学院虚拟实境游戏示范。 *合作研究者包括: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教授方乃权教授;理大护理学院副教授雷逸华博士、副教授秦璟博士、名誉教授赖锦玉博士;副研究员孙允翘女士和谢文琪女士。

2021年9月8日

202105_ai_l

崭新人工智能系统 简易检测认知障碍症风险

蔡及时教授(首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五月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护理学院新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可评估认知障碍症风险,平均准确率高达 88%。蔡教授和系统的主要开发人沈笑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已于2021年离职)已向美国有关机构申请专利。 现时约有 35% 认知障碍症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引起,如:高血压、肥胖、抑郁和吸烟。这些风险有许多是非认知的状况,例如:心血管疾病、营养、活动能力和抑郁。早期发现认知障碍症高危人群,有助早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时诊断和干预。 世界各地的医护专业人员普遍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问卷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来识别有认知障碍人士。不过,在无症状阶段使用问卷会有局限,重复用问卷更可能导致“实践效果”并降低有效性。研究团队今次获得香港政府创新科技署创新科技基金拨款320 万港元资助开发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其特色是能运用护老院或小区中心长者的健康资料,检测出长者的认知障碍症风险。 从2008年到2018年,研究团队收集了2,000多名,平均年龄77岁长者的基本和健康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压、牙齿和营养状况,之后用本院的人工智能系统评估数据。结果显示系统相当可靠,筛查认知障碍症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8%,这代表日后可以在无症状阶段早期发现认知障碍及预测高风险个案,有助医护专业人员跟进或详细诊断状况。 关耀祖博士,助理教授及本项目副研究员表示:“我们用现有的数据数据来预测认知障碍症风险,这是新的取向。在获得长者同意后,参与研究的护老院员工只要把长者的健康数据上载到系统便可取得评估结果。” 蔡教授表示研究团队正计划申请创新科技署的公营机构试用计划资金,期望在本地长者服务中心推行系统并进一步测试其成效。 *研究团队成员:理大护理学院关耀祖博士;海南大学计算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沈笑博士(2019年获理大电子计算学系颁授博士学位);西澳洲默多克大学 (Murdoch University) 信息科技讲师王冠锦博士(2018年获颁理大和悉尼科技大学的联合博士学位,蔡及时教授是其论文指导老师)。

2021年5月3日

202105_vr3_l

虚拟现实游戏:增加学生对有认知障碍长者的了解和同理心

失去空间感在街道上游荡,出现幻觉......这些都是有认知障碍长者的亲身经历。为了让医疗相关专业学生了解衰老带给长者在身体和认知上的困难,理大护理学院助理教授及研究计划首席研究员雷逸华博士和团队**开发了两套虚拟现实游戏,以创新方式使学生感受长者日常面对的挑战。 项目经费来自理大教学委员会的大型合作项目资助,以及护理学院配对基金支持。虚拟现实游戏最大的特色是把抽象概念形象化。举例:在老人科病房和社区常见有谵妄综合征的长者,但患者具体情况是甚样﹖当学生戴上无线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便实时进到医院病房,体验因认知变化引致的幻觉,包括:扭曲的视觉影像和感知。游戏提供生动但令人毛骨悚然的影像,学生感受各种官感错觉,从而了解谵妄长者的感受。 另一款虚拟现实游戏「迷路」以香港社区为背景。游戏要求学生前往超级市场购物,在街道行走时,学生会渐渐发现自己无法识别方向,并可能迷失在一向熟悉的环境之中。 「虚拟现实游戏十分有用,特别是用于应对衰老带来的挑战,它可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会更了解长者的病况,培养同理心,以提供高质素的长者关护。」雷逸华博士博士说。她期望学生参与虚拟现实游戏后能够应用所学,为有认知障碍和其他疾病的长者制订护理计划。 ** 团队成员:关耀祖博士,过培健博士,张诗琪博士,谢敏仪博士,理大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白雪博士, 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教授方乃权教授,以及理大设计学院助理教授Tulio Pereira dos Santos Maximo博士。

2021年5月2日

您的浏览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继续浏览本网站,部分页面未必能够正常运作。

建议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选用其他浏览器。您可以按此连结查看其他相容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