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最新消息

Banner 3
20230520PM_A-02

港澳珠三角地區研究生中國歷史文化研修系列 (春季) 下午

講座簡介: 這次演講的前半部份通過比較李綱與另一士人孫覿於建炎末和紹興初年被貶期間致與朝中大臣的書信,揭示兩人如何取悅朝中重臣從而得以復官。儘管兩人在信中採用類似的修辭以巴結朝臣,但兩人身後的名聲卻有天淵之別—孫覿是典型的投機型官僚,而李綱則為正直不阿的名臣。演講的後半部份試圖解釋李綱為何得以流芳百世。通過考察南宋中後期士人對李綱的《建炎時政記》、《建炎進退志》和另一南宋宰相汪伯彥所撰的《時政記》的不同觀感,發現南宋晚期的史學家在道學思潮的影響下有意識地採納李綱對汪伯彥的公開批評,以建構一個褒揚李綱的敘事並且樹立其名臣的形象。

2023年5月20日

20230520AM_A-02

港澳珠三角地區研究生中國歷史文化研修系列 (春季) 上午

講座簡介: “匠人”長期以來被看作是代表著隨著現代工業時代的到來而消失的勞作和生活方式。當代中國逐漸進入後工業社會之後,爲什麽在文藝、影視以及流行文化中會出現呈現“匠”的熱潮呢?而後工業時代對於“匠”的重新重視又怎樣突破長期以來的慣性認知呢?在當代中國的話語空間中,“匠”的含義遠遠地超越了單純的熟練的手工業勞動,而成爲無所不包的與勞動和工作相關的話語體系。儅機器生產已經成爲常態,儅追求效率與產量已經成爲默認的支配性法則,“匠”與機器不再是兩個對立的生產形態。“匠”代表機器生產之外的“另類”社會關係:在以現代科技爲主導的生活中可以重新喚起製物的感官體驗;同時可以擺脫“景觀社會”所造成的幻象。本次講座將以“匠”為方法,首先介紹近年來關於“匠”的重要學術著作所呈現的認識論轉向,同時結合毛時代與后毛時代文學與影視作品來介紹 “匠”的元素與勞動、技術以及情感的聯係。

2023年5月20日

0428_Banner_A1_Final

Distinguished Lecture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 (3)

講座摘要: 講座主要講述嶺南文化形象的歷史變遷,主要對嶺南的地域範圍、歷史發展 文化形象的演變做出梳理,以期為當代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灣區”建設提供參考。

2023年4月28日

0426_Banner_A3_Final

Lecture Series of Prominent Chinese Writers (1)

個人簡介   阿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同时,他是詩人,是學者,是古早驢友,是環保主義者,是攝影愛好者,還曾經擔任一份科幻刊物的主編。深受藏漢兩種文化薰陶的阿來,擅長用漢語書寫藏地的文化、歷史與風情。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格薩爾王》《空山》《雲中記》,中篇小説《蘑菇圈》,紀實文學《瞻對》,詩集《阿來的詩》《棱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裏的銀匠》,散文集《語自在》《大地的階梯》《就這樣日益豐盈》等。 會議註冊

2023年4月26日

0421_Banner_A1_Final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4)

內容簡介: 北宋時期大量人口湧入東京,既帶來城市經濟的繁榮,也導致各種“大城市病”。宋廷曾嘗試一系列應對措施,並最終選擇內聚式的發展路徑,即通過提升城市空間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容納更多的人口,彰顯出開放、共用與包容的城市精神。這種執政理念既理性務實,又洋溢著人文關懷,飽含宋廷對待弱勢群體的脈脈溫情,折射出柔性化治理的特徵。

2023年4月21日

0323_Banner_B_Final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3)

晚清時期英雄傳記風行一時,引發英雄崇拜的熱潮。但是此時所謂「傳記」,其實是融合諸多資源形構而成的新文類。《意大利建國三傑傳》作為晚清英雄傳記的代表作,充分展示了這一特徵。梁啟超借鑑明治政治小說的多種書寫模式,又援引本土小說的要素,將意大利建國史轉化為中國未來命運的預言,將意大利建國三傑刻畫為智、仁、勇的化身,將兒女情長俠義精神引入傳記書寫。正是由於梁啟超自出機杼的創造與轉化,此類英雄傳記廣受讀者歡迎,成為晚清文學文化史上的典範作品。

2023年3月23日

Distinguished Lectures on Chi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 (1)

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是抒情,而抒情中又特別注重感發,往往“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不僅體現出作者旺盛的創造力,而且為讀者提供了開闊的想像空間。是次講座結合具體創作,從遺貌取神和神思超越等方面,從作者和讀者的角度,談談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相關思考。

2023年3月2日

0225_Banner_B_Final

CIHK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orkshop(1): Kite Making Workshop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相傳,中國的風箏發明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竹子和木條製成的,隨造紙術發明並普及後,才逐漸開始用紙質代替,加上其外形似鳥,故此被稱為“紙鳶”。後來,古人對風箏進行改造,按上竹哨或弓弦,然後“使風入,作聲如箏”,造型和紋飾也開始變得多樣化。   本次工作坊將由導師帶領大家製作有北京特色的沙燕風箏,沙燕風箏一直以獨特的燕子造型而聞名,其頭部是燕子頭部的平面變形,雙眉上挑,兩眼炯炯有神,還有一對尖利的剪刀尾巴,整體造型就是一隻展翅而飛的燕子。   還在等什麼?快快報名參加工作坊,親手製作一隻屬於你的“小燕子”,尋一處沙灘,覓一片草坪,就等東風放紙鳶吧!

2023年2月25日

Banner_A_Final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2)

編修地方志為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的文化傳統,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方志有始於《山海經》、《尚書‧禹貢》和《周禮》這三種說法。「國有史,地有志」,「方志」和「歷史」在中國史學傳統上,有同源異流的密切關係。是次講座根據歷來中國地方志的原始資料和方志學著述,討論「志」與「史」的異同,並疏理中國舊方志和中國新方志在「存史」及「資政」方面的經驗,並就地方志對歷史研究的當代意義提出建議。

2023年2月24日

Banner_B_final

Specialist Lectur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1)

This talk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n, it probes into the three existentialist allegories in Fortress Besieged (1947), a philosophical novel written by Qian Zhongshu, a polyglot scholar of East-Ea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The novel’s overarching allegory, i.e., a fortress besieged, will be compared in juxtaposition with several philosophical allegories about the muta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human life in Western philosophy. This talk concludes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seminal influence of this novel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where “fortress besieged” has become an everyday word referring to one’s existential crisis.

2023年2月9日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