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高等研究院傑出講座系列: 支持可持續電氣化的快充電池技術
會議/講座

-
日期
2024年2月27日
-
主辦單位
PolyU Academy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
時間
10:30 - 12:00
-
地點
理大鍾士元樓平台AG204室 地圖
講者
王朝陽教授
備註
公眾開放
摘要
電池包小型化和快速補能是實現經濟實惠且可持續的電動汽車的關鍵。實現快速電池充電,可有助減低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以及其對關鍵礦物的需求。本講座中,王教授將介紹「非對稱溫度調控技術」(ATM),此技術可於任何環境溫度,甚至零下60攝氏度,在10分鐘的時間內,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進行快速充電,同時具有出色的循環壽命性能。美國芝加哥近期的極寒天氣為當地的充電站帶來考驗,正正體現了社會對於可在嚴寒下進行快速充電的技術的殷切需要。同時,快充電池技術亦必須不畏炎夏,在高溫下保持穩定的循環和儲存性能。王教授提出了新穎的熱管理概念,適用於極寒和極熱的環境下的快速充電。王教授的研發成果,毋須於充電速度、安全性、壽命和成本之間取捨,為電池設計和熱管理帶來了新思路。
講者
王朝陽教授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William E. Diefenderfer講座教授、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及工程系教授。他發表期刊230餘篇,H指數為114,擁有140多項專利,曾編寫《Battery Systems Engineering》(Wiley出版)及《Modeling and Diagnostic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Springer出版)兩本著作。王教授以其在電池和燃料電池方面的創新研究,尤其是針對具有調製狀態和介面的新型電池的開創性研究,享負盛名。他發明的全氣候電池(ACB)獲2022年冬季奧運採用,以及多家汽車製造商應用。他最新研發的快速充電電池獲《衛報》評為2022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他是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I)院士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學士,並曾於多個公眾論壇上發表演講,其中包括:與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出席的「2021年騰訊WE大會」、香港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2022年傑出講座」,以及普渡大學「2023年霍金斯講座」。王教授的專業涵蓋電池和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材料、製造和建模等多個領域。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