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英語教學中心的 Dureshahwar Shari Lughmani 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不同部門和課程的本科生的數據。 這些學生來自四個通識教育科目,每個科目都有一份佔課程總成績至少40% 的2,500字的英語寫作作業。作業需在為期 13 週的學期內完成,期間語言教師會對兩份草稿作詳細的反饋。
為了促進 L2 學生在新學科領域的寫作發展,並幫助他們了解作業要求,理大在寫作過程的不同階段部署了一套系統地開發的工具。這套工具代表了一系列後設認知策略,涉及規劃學習任務、採取必要步驟解決問題、反思和評估結果,以及根據需要而修改方法的能力。理大通識教育科目的英語寫作要求就是後設認知策略的一個例證。
Lughmani 說: 「語言教師指導學生使用特定工具,從而促進例如計劃、檢查、評估、和修改等的後設認知策略。這些工具包括作業導向、寫作指南、提示清單、反饋報告、諮詢教師、和學生反思。」
研究團隊探索了學生對後設認知策略的看法,以及哪些策略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他們發現最多L2學生採用的策略是參照寫作指南,而這策略也關聯學生在寫作上有更大的改進。團隊還發現,雖然學生反思也是多被採用的策略,但它與提高寫作成績沒有直接關係。使用提示清單反而是第二個最有效的策略。
Lughmani 續說: 「寫作指南是設定作業框架的最基本文件。作為一種後設認知策略,寫作指南提供了由語言教師與學科教師合作開發的提示和資源列表,幫助學生理解和開展作業。學生意識到他們的寫作作業需與體裁和學科老師的期望相乎。所以寫作指南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工具是毫不奇怪的。」
學生分別收到的清單樣本以作為作業範本的一部分。
寫作指南是在計劃階段呈現了體裁要求,而提示清單則在檢查階段呈現了相同的要求。這些明確的指示讓學生清楚明白他們需要做什麼,所以對提升他們的寫作表現,這些後設認知策略是最有益和最重要的。
這些發現擴展了先前關於使用後設認知策略的研究,可以幫助語言教師更好地指導L2 學生在新學科領域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