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與國際專家合作研究城市空氣污染 揭示污染暴露不平等 倡制定針對性緩解措施
2025年1月6日
為創建可持續的公共健康環境,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團隊與海外大學專家合作,利用大規模人流移動數據和先進感測技術,開展城市空氣污染研究,揭示日常出行模式、種族及族裔等因素對評估居民在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的重要性,為各地政府提供新思路,以制定針對性空氣污染緩解措施。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自然-城市》發表。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安博士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布朗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究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不同社區、種族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布朗克斯區人口稠密、種族多元化,且長期面對嚴重空氣污染問題,其空氣質素在紐約市各區中最差,哮喘病例亦是其他區的2.5倍。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和暴露時間。因此,是次研究追蹤了布朗克斯區逾50萬名流動設備用戶三個月的出行活動數據和五億條匿名定位紀錄數據;並於市政府服務車輛安裝太陽能驅動的物聯網環境感測平台裝置,在該區逾三分之一主要道路行駛,測量不同地點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最終獲得60萬個有效數據。基於這些人流移動和空氣污染數據,團隊建立了預測模型,以推算整個區域的空氣質素水平及布朗克斯區居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
研究指出,在高速公路和工業交會密集的布朗克斯東南部地區,懸浮粒子含量最高,表明了土地利用和基礎設施規劃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團隊更分析了居民日常活動的地方,例如餐廳、學校、商場等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和逗留時間,以更全面評估他們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分析結果指出,長時間在空氣污染嚴重的街道工作或居住人士,其在PM2.5的暴露程度也較高,其中西班牙裔佔多數和低收入社區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最高。而在西班牙裔佔多數的社區,不同族裔的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差異最大,顯示種族和族裔背景比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差異。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在推動空氣質素改善措施時,應為高污染暴露風險的弱勢社群制定更針對性的緩解措施。
王安博士表示︰「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利用複合環境感測技術解決車輛廢氣排放、噪音污染、城市熱島效應和綠化等城市環境問題。研究結果有望推動香港等密集城市環境的公共衛生研究,透過量化空氣污染暴露程度,制定具成本效益的針對性排放控制措施、健康影響評估、清新空氣行動和城市設計,助力香港以至全球其他城市實現『同一健康』的願景。」
展望未來,王博士將拓展有關研究影響力,包括開發新的數據源和感測技術,將研究範圍涵蓋種類更廣泛的空氣污染物,為更精密的毒性空氣污染物分析奠定基礎,以推動未來的空氣質素研究,為城市環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完***
詳情查詢
黎秀容女士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經理
- 3400 2492
- syiris.lai@polyu.edu.hk
詳情查詢
廖嘉泳女士
公共事務主任
- 2766 6375
- hannah-kw.liu@polyu.edu.hk
詳情查詢
馮秀芳女士
公共事務經理
- 2766 5197
- sf-jess.fung@polyu.edu.hk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