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中華文化節推廣中國傳統絲綢印花技術 與北京聯合大學及蘭州交通大學攜手展示絲綢之路染纈非遺技藝

2024年5月30日

活動 時裝及紡織學院

「青出於藍 — 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啟動儀式於今天舉行,由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教授(中)、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左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傳承人及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教授(右三)、理大行政及拓展副校長盧麗華博士(左二)、理大中華文化節主席兼副校長(學生及環球事務)楊立偉教授(右二)、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左一)以及理大中華文化節籌委會成員兼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右一)展覽揭開序幕。

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淑玲女士(左一)、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先生(左二)及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羅正杰先生(右一)亦出席支持活動。

理大中華文化節籌委會成員兼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致辭時表示展覽名稱『青出於藍』希望寄語年輕人努力學習,超越前人,貢獻香港和國家。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表示希望北京聯合大學及理大可以通過是次展覽活動,繼續為今後開展務實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是次展覽舉辦多場染纈技藝工作坊,管蘭生教授染結技法,讓參加者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感受技藝背後的匠人精神。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致力弘揚中華文化,自今年三月啟動「理大中華文化節」以來,舉辦了不同藝術形式和主題的活動,藉以提升理大社群及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的欣賞。承接先前活動的成功,理大將呈獻「青出於藍 — 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以中國傳統絲綢印花技術為主題,由今天起至 6 月 12 日透過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及展覽導賞等,重現古代紡織和染色技藝的卓越成就,展示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是次展覽由理大主辦、北京聯合大學和蘭州交通大學協辦。活動啟動儀式於今天在理大校園舉行,由理大署理校長黃永德教授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傳承人及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教授,以及一眾大學管理層和學院院長,為展覽揭開序幕。

理大中華文化節籌委會成員兼人文學院院長李平教授致辭時表示:「理大非常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期望『理大中華文化節』能加深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增強其國家和文化認同感。展覽的名稱『青出於藍』源於染料──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靛青色比藍色更深,比喻通過努力學習,年輕一代可以超越前人,亦對應活動主題『染纈』。我們亦希望年輕人青出於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旗教授表示:「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大多是染纈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管蘭生教授數十年的藝術積累,部分是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呈現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藝術風貌,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希望兩校可以通過此次展覽活動,繼續為今後開展務實合作奠定良好基礎。」

染纈是中國古代絲綢印花技術,包括精湛的「四纈」工藝:絞纈、蠟纈、夾纈和灰纈,與印度、埃及共同起源。在絲綢之路上,染纈技術交流融合,尤其在漢唐時期被廣泛傳播。現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染纈技術不但極具文化保護價值,也是民心相通的象徵。是次展覽於理大校園不同角落及教研酒店「唯港薈」展出多幅精美的染纈作品。

活動邀得染纈傳承人及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管蘭生教授,聯同理大理學院副院長黃文健教授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及教授簡志偉教授主持公開講座,詳解染纈技術的獨特魅力及其與中國傳統色彩的聯繫。此外,管教授會在展覽導賞中講解重點作品的故事和美學價值,更將在多場工作坊親授染纈中的染結技法,讓參加者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感受技藝背後的匠人精神。所有活動費用全免,歡迎理大學生、職員、校友及公眾參與。

有關理大中華文化節活動的最新資訊,敬請瀏覽網站,或按此下載精選展品詳情及相片。

 

***完***

 


詳情查詢

鄭秀賢女士

公共事務副經理

詳情查詢

黃煒殷女士

公共事務高級經理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