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1

張心瑜女士熱心支持理大 捐款設立空間科學教授席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很榮幸成為香港唯一一所參與中國太空探測項目的院校,貢獻國家航天科技發展。七星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張心瑜女士一直熱心支持理大,並捐款設立「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席」,由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擔任勵學教授,讓理大得以持續貢獻國家的航天發展。 理大特此於昨天(6月14日)舉行感謝午宴,由校長滕錦光教授主持,向張女士致以謝忱。該教授席將有助理大提升科研實力,推進航天科技發展。 吳教授過去研發出嶄新三維地形測量與智能地貌分析技術,廣泛應用於中國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以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以助分析地形地貌及選取着陸區。吳教授感謝張女士的支持,認為新設的勵學教授席可積極鼓勵其學院的教員及學生,在教育及科研領域精益求精。 張心瑜女士身兼理大基金管治委員會成員及大學院士,為大學籌募及發展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她期望透過設立勵學教授席,鼓勵年輕學者延續吳教授的抱負,致力研究和創新。 透過善長的支持,「勵學教授冠名計劃」旨在表彰世界知名學者在其專業學科中取得的成就,有助勵學教授探索和推進前沿研究項目,為人類福祉帶來裨益。理大期望透過是次委任「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席」,讓一眾志同道合的善長了解到「勵學教授冠名計劃」的深遠影響。有關詳情,請瀏覽計劃網頁。 ***完***

2022年6月15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拓展事務處

cover

港鐵公司、港鐵學院與香港理工大學三方合作 專注鐵路科技應用及智能維修方案研發

港鐵公司及港鐵學院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簽署合作備忘錄(「備忘錄」),建立夥伴關係,為期三年的合作計劃會專注研發先進創新的鐵路科技,以及推動智慧鐵路資產及車務管理和智能維修。 備忘錄為三方訂立了探討創新方案及科技應用的框架,憑藉港鐵公司及港鐵學院在鐵路方面的專長,以及理大在智慧鐵路科技的實力,進一步利用智能遙感技術提升鐵路營運及智能維修的表現。合作範圍包括探索監察鐵路資產及評估資產狀態的智慧方案、探索成立鐵路科技應用聯合實驗室,以及進行與改善車務營運環境相關的研究項目,例如車站人流管理等。 備忘錄在港鐵公司主席歐陽伯權博士及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見證下,由港鐵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博士、港鐵學院署任校長鄭惠貞女士、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簽署。 港鐵公司主席歐陽伯權博士表示:「港鐵公司積極推動『變.造未來』的企業策略,在各服務和營運範疇積極應用科技。公司銳意在應用創新科技投放大量資源,並希望透過與大專院校合作,促進香港的智慧鐵路發展,讓香港繼續前行。」 港鐵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博士說:「港鐵一直致力在不同範疇持續提供優質服務。我們十分期待與理大這間在鐵路科技方面擁有卓越學術及研究成就的院校合作,共同研發智慧方案及應用為本的新科技,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我們亦期望是次合作可以為青年人才創造機會,鼓勵他們運用創意及創新能力。」 港鐵公司、港鐵學院與理大多年來一直在鐵路科技及發展鐵路工程專業知識等領域合作,包括開展在港鐵鐵路路軌範圍應用光纖傳感技術項目研發。 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表示:「我們十分高興與港鐵公司進一步發展合作夥伴關係。理大一向十分重視科研,致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並與業界緊密合作,在不同領域研究創新,回應社會的需要。」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指:「我深信理大在智慧鐵路和智慧城市的科研實力,透過今天與港鐵公司和港鐵學院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可以獲得更多應用轉化的機會,推動智慧鐵路科技創新,為香港、國家以至世界的福祉作出貢獻。」 港鐵公司已為未來幾年預留超過三億港元用作投資於初創企業,未來亦會繼續為同類型的項目撥款。   ***完***

2022年6月14日

活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1

理大與工總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香港「再工業化」注入創科新動力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香港工業總會(工總)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未來一年深化合作,進一步加強學術界與業界的交流,分享行業資訊及對創科的需求,共同培育科創人才及投資初創企業,利用理大的最新技術及科研發明,積極促進香港創科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期望為香港未來的工業發展作出貢獻。 理大與工總將加強合作,鼓勵工業家及科研團隊交流合作,並共用資源及網絡,透過不同的初創支援計劃,以支持初創企業與工業界的結合。此外,工總會員與理大創業投資基金更計劃共同投資與理大相關的科技初創企業,提供系統支援以加速他們的成長。 雙方期望透過是次合作,讓理大學生及新一代初創企業更能明白業界所需,以及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從而為行業注入新動力,並深化彼此的合作。理大致力促進知識轉移,並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將業界所需帶進校園,憑藉業界豐富的經驗,加上理大在科研學術上的發展,定能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並為香港「再工業化」的長遠發展奠下基石。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稱:「理大一直致力透過與時並進的優質教育及科研項目,回應社會的需求。理大與工商業界多年來一直保持緊密聯繫,以期將理大的創新與技術,與工總對市場的深入認識及其廣泛網絡相結合,有效地推動科研與產業的雙贏合作與共同發展。我們的是次合作,將進一步推動理大的科研成果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也將為香港創科產業的人才培養注入新的動力。」 工總主席查毅超博士表示今次工總和理大合作是體現產學合作推動香港發展先進製造業、再工業化和創科的堅定決心。他說:「雙方的緊密合作和交流將有助推進院校科研成果轉化,創造更持續的社會經濟價值。人才是香港成為國際級的先進製造業及創科中心的重要基石,我們期望是次合作給予學生及院校科研團隊更多發揮所長的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先進工業及創科,為行業注入生機和創意。」 此外,理大與工總將共同發掘更多合作夥伴活動,讓理大學生與科研團隊參與,包括未來創科挑戰賽、師友計劃、轉化研究補助金、人才交流及培育計劃等。合作範圍廣泛,其中包括電動汽車、生物科技、房地產科技、環境社會與管治,以及其他與科創相關的領域,將科研成果應用於社會,加速初創商業化。   *** 完***

2022年6月13日

活動 知識轉移及創業處

3

「眼視覺研究中心」正式開幕 引領香港眼睛健康研究

「眼視覺研究中心」(CEVR)今日宣布正式開幕。為改善人類健康及應對社會老齡化問題,中心致力研發創新科技及獨特治療方案,協助大眾預防視力受損並維持視覺健康。CEVR 是全球首個同時針對五大領域進行研究的眼科及視力研究中心,五大領域包括:近視及眼睛生長、眼科藥物研發和傳輸、視力改進、淚液膜和眼表層,以及先進眼視光技術。在香港特區政府旗艦創科項目「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的全力支持下,CEVR 將利用香港在科研的專長及創業生態系統的優勢,吸納和培訓頂尖科研人才,以成為全球的眼視覺研究先驅。

2022年6月9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3

理大成功研發模仿人類眼睛適應能力的先進視覺傳感器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南韓延世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取得科研突破,他們研發的光傳感器能仿效甚至超越人類視網膜對不同亮度的適應力,有望為未來無人駕駛車輛和工業用攝影機配備媲美人類的視力。

2022年5月31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應用物理學系

1

理大研發超靈敏便攜式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儀 具備快速、操作簡易及低成本的優點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兩年多,快速準確的抗體檢測方法,除了有助檢測人體的抗體含量之外,亦可為相關衞生部門提供參考數據,以制訂合適的疫苗接種措施。長遠而言,抗體水平數據對流行病學分析及疫苗研發方面亦有一定幫助。有見及此,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物理學系研究團隊利用有機電化學晶體管技術(OECT),成功研發了一款超靈敏便攜式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儀,此檢測儀具備操作簡易及檢測快速的優點,適用於測試接種疫苗後或感染病毒後的抗體水平。

2022年5月26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應用物理學系

1

理大研究: 逾十分一港人於疫情爆發一年後出現創傷後遺症徵狀 觀看疫情新聞的時間與徵狀嚴重程度有關

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隨著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社會上各種活動亦逐步「復常」。在「疫境」的陰霾下生活,令人身心俱疲,不少人對抗疫感到厭煩之餘,更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甚或創傷。精神未能「復常」,容易衍生種種問題,情況不容忽視。

2022年5月25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理大學科及學者於Research.com排名領先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國際學術評級網站 Research.com 最新公布的 2022 大學及科學家排名榜取得優秀成績。 是次排名參照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水平指標 H-index及其他文獻計量指標評核。理大有七個學科領域排名全球前一百位,而位列全國前五十位的學科領域更有十六個。 當中,理大在「商業及管理」、「工程及技術」,以及「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領域躋身全球前二十名;「商業及管理」和「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更是全國第一。 理大學者亦在科學家排名榜上名列前茅,共十七名優秀學者在各自研究領域,位居全國頂尖科學家前二十位。 理大會以排名相關的資料及其他形式的評核作為參考,不斷求進;在科研水平及推動跨學科研究上不斷追求卓越,為香港、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有關2022頂尖大學及頂尖科學家排名詳情,可到訪網址 https://research.com.   理大學科於 Research.com 2022 大學排名榜   學科領域 全國排名 商業及管理 1 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1 工程及技術 2 數學 2 經濟及金融 3 心理 3 計算機科學 8 醫療 8 電子及電機工程 9   ***完***

2022年5月23日

成就 大學策劃處

1

理大在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和生物科技的領先研發 榮獲三項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在 TechConnect 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 2022(TechConnect)中分別於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和生物科技領域榮獲三項全球創新獎。TechConnect 是促進技術創新和商品化的全球最大型跨行業活動。

2022年5月19日

成就 研究及創新事務處

cover

理大研究發現:市民接種疫苗意願與疫情嚴峻程度及防疫政策有關 猶豫或拒絕接種疫苗者比例「先升後跌」

新冠疫情踏入第三個年頭,本港累計過百萬人感染,逾 9,000 人死亡。隨著疫情發展,特區政府一直調整防疫策略,亦曾推行嚴厲的社交距離限制。於不同階段,市民對抗疫措施反應不一,配合程度亦有差異。 為探討公眾遵從各項防疫措施的情況,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早前獲食物及衛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在疫情第四波至第五波期間開展一項研究,以電話訪問形式,隨機抽樣邀請 1,225 名年齡介乎 18 至 85 歲市民進行三個階段的追蹤調查,以了解他們於遵從防疫措施、疫苗接種意願及實際疫苗接種等方面的情況。研究結果已分別於學術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及 Vaccines 上發表。團隊發現,猶豫或拒絕接種疫苗者的比例呈「先升後跌」趨勢,籲政府進一步檢視接種疫苗誘因,「政策」和「教育」雙管齊下,提升市民對疫苗的認知和信心。 首輪訪問在第四波疫情初期進行,當時本港仍未開展新冠疫苗接種計劃。1,225 位受訪者中,大部分均表示願意遵從防疫措施,惟對接種疫苗持保留態度: 經常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 (94%) 會避免觸摸眼、鼻和嘴 會使用酒精搓手液 (82%)、保持社交距離 (75%) 有意接種疫苗 (42%) 猶豫或拒絕接種疫苗 (58%) 數據分析顯示,受訪者接種疫苗的意願受多個因素影響。男性、較年長、在職,以及過去曾接觸流行病如 SARS 和豬流感、對疫苗風險有較少憂慮、高主觀感染風險、相信自己解決困難的能力及接受政府防疫政策的人士,接種疫苗的意願會較高。 第二階段(2021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11日) 完成首輪訪問六個月後,團隊成功跟進 1,003 位受訪者,以審視他們接種疫苗的情況及誘因。當時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已開展逾三個月(計劃於 2021 年 2 月 26 日正式開始),約四分一 ( 24% )受訪者表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主要原因為: 保障個人健康( 68% )、保障家人健康( 64% ) 工作需要 ( 55% ) 響應政府呼籲 ( 42% ) 希望恢復旅遊及社交活動( 28% ) 調查發現,基線接種疫苗意向和六個月後的實際接種情況並無實質關係。受訪者接種疫苗的決定,受不同因素影響,當中包括:身邊有認識的人已經接種疫苗、對政府及醫療體系的信任、對防疫措施的接受程度和新冠肺炎的親身經歷(例如自己或認識的人受感染,或居住地出現確診個案)等。 第三階段(2021 年 12 月 21 日至 2022 年 1月21日) 團隊於首輪訪問十二個月後(即疫情第五波爆發初期),成功聯絡 803 人進行第三輪訪問,當時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已經開展近一年,八成受訪者( 80% )表示已經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主要原因為: 工作需要 ( 57%) 保障個人健康( 55% )、保障家人健康( 51% ) 響應政府呼籲( 32% ) 希望恢復旅遊及社交活動( 32% ) 市民接種疫苗意願的變化 團隊透過三個階段的訪問追蹤 803 位受訪者,並比對他們不同時期的接種疫苗意願。結果顯示,對疫苗猶豫或拒絕接種者的比例呈「先升後跌」趨勢: 第一階段 °   猶豫或拒絕接種( 54% )、願意接種 ( 46% ) 第二階段 °   猶豫或拒絕接種(58%)、願意接種 (42%) °   實際已接種一劑或以上( 24% ) 第三階段 °   猶豫或拒絕接種( 42% )、願意接種 ( 59% ) °   實際已接種一劑或以上(  80%) 帶領是次研究的應用社會科學系副系主任甄秋慧教授表示,受訪者接種疫苗的意願與疫情嚴峻程度及防疫政策有關,例如第二階段訪問正值第四波疫情放緩,市民接種疫苗的意願稍為下跌、及至第五波疫情出現 Omicron 變異病毒株、不同群組感染、疫苗氣泡計劃等,均提昇市民接種疫苗的意願及接種率。甄教授建議採取「剛柔並濟」策略,以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除了繼續制定和執行合宜的抗疫政策,增加接種疫苗的誘因(如: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外,亦需加強宣傳和解說工作,讓市民充分理解接種疫苗的迫切性和益處,以及對保障個人和家人健康的重要性,從而釋除大眾對疫苗的疑慮。」   ***完***

2022年5月17日

科研與創新發展 醫療及社會科學院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