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靈感往往來自生活,擁有不同背景的個人歷練可以啟發創新。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張偲偲博士,將她的神經語言學專業與作為母親的旅程結合,深入探討兒童語言發展及障礙的複雜世界。
張博士的研究工作核心在於語言如何在大腦中被處理和表徵,以及它如何與音樂、記憶等其他認知領域互動。近年,張博士專注於識別兒童語言障礙的生物標記,並開發理論驅動的干預策略。
母親的角色啟發了張博士在兒童語言發展方面的研究。她分享:「在過去五年,我的研究重點已轉向兒童語言學習和發展障礙。這種轉變受到我成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個人經歷所影響,使我對兒童語言學習過程以及某些兒童可能面臨的挑戰產生了深厚興趣。」
在一項新的縱向研究中,張博士及其團隊正在追蹤四歲至六歲中國兒童的大腦、認知和語言發展。研究旨在識別典型語言發展中可預測的早期生物標記,並探索語言障礙的潛在指標。此外,他們還研究睡眠在記憶鞏固中的作用及其與發展語言障礙的可能關係。
為解決迫切的社會問題,張博士開發了創新解決方案。在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張博士和團隊針對患有發展語言障礙(DLD)的中國兒童而言,調查顯性與隱性干預策略的功效。
團隊的跨學科方法利用理大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UBSN)提供的頂尖神經科學設施,結合認知行為、神經影像和機器學習方法,研究與兒童語言技能學習有關的障礙。研究的重點是假設患有發展性口吃、發展性語言障礙和讀寫障礙的兒童有程序迴路缺陷。該研究旨在改善早期診斷,以進行更有效的干預。
跨學科研究合作促成富影響力的成果。張博士說︰「我與語言治療單位的言語語言病理學家以及機器學習專家密切合作。他們的專長激發我探索兒童語言障礙的神經認知基礎,並開發有效的干預策略。」
在大學裡,張博士強調學術界的多樣性意味著將擁有不同背景、經驗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融合所有差異,不論是種族、性別、文化、和學科。她還闡明了女性尤其是身為母親的獨特視角,在學術討論中發揮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