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rt main content

理大學者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傳承粵瓷藝術文化遺產

2024年10月14日

研究及創新

杜本麟教授現為理大設計學院副院長(環球與企業事務)、香港理工大學英偉達聯合研究中心總監和香港理工大學文化與藝術科技研究中心總監

系統結合了符號繪畫語言和先進的局部可控生成,讓使用者自由表達藝術想法,精確控制細節。

使用者創作過程中,系統利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實時評估作品,並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研究團隊將二維和三維的繪畫概念融入於藝術平台,創建一個專為初學者量身定制的友好介面,幫助使用者快速學習廣彩繪畫技巧。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傳統藝術文化創作面臨新挑戰,對藝術的原創價值感到擔憂,亦憂心作品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然而,透過創新應用,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傳統藝術不僅得以保存和傳承,也為保育藝術文化開闢新路徑。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學者利用人工智能創新工具拓展藝術和文化發展視野,開發了一個名為「粵瓷之美」的創意繪畫平台,旨在保育和傳授廣彩(粵瓷)藝術。廣彩以其精湛工藝和豐富圖案聞名,展現了中國嶺南地區獨特的民間藝術,體現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匠心精神。

此研究項目由理大設計學院副院長(環球與企業事務)、香港理工大學英偉達聯合研究中心總監和香港理工大學文化與藝術科技研究中心總監杜本麟教授領導,其研究團隊收集並精心處理了數千張廣彩圖片,建構了一個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繪畫平台,使這一文化遺產的創作過程及賞析更易被大眾認識。

杜教授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獨特的方式促進藝術創新,提高藝術創作的可及性,進一步啓發多元人類文化,在保育傳統藝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術不僅改變了藝術教學模式,也提升一系列輔助工具,吸引更多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與傳承。然而,在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必須堅守良好的道德標準、透明度和人為監督,確保文化價值和藝術完整性得以維護。」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文本到圖像生成模型,是這創新藝術平台的主要技術,指引創作和生成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廣彩繪畫技巧。這些模型能根據文字描述精確地創建圖像,保持內容與傳統風格一致。平台還展示了多項技術特點,包括參數微調、分層和符號生成。

此外,研究團隊將二維和三維的繪畫概念融入於藝術平台,創建一個專為初學者量身定制的友好介面。這平台通過直觀的設計,幫助使用者快速學習廣彩繪畫技巧。使用者在創作過程中可利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實時評估作品,系統會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用者逐步提高技能。

系統結合了符號繪畫語言和先進的局部可控生成,讓使用者自由表達藝術想法,同時精確控制細節,確保最後作品與廣彩的傳統風格緊密契合。通過創新的現代科技應用,可促使廣彩的歷史和文化得以保存和推廣。

這項技術更可以進一步擴充其數據集,增加訓練資料的種類和數量,得以納入更多文化產物和風格,使這模型能夠生成更多元化的傳統內容。同時,通過個人化的使用者介面,藝術家可以更自然地與平台互動,而科技專業人士則可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力,以豐富文化和藝術遺產。

杜教授展望︰「透過與博物館和文化保育組織合作,可以更廣泛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中,改進和拓展創新方法的應用範疇。透過回饋系統進一步提升多模態大規模模型,深入洞察生成內容,進一步調整額外訓練和更精煉的模型。」



您的瀏覽器不是最新版本。如果繼續瀏覽本網站,部分頁面未必能夠正常運作。

建議您更新至最新版本或選用其他瀏覽器。您可以按此連結查看其他相容的瀏覽器。